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阅书万卷难解身世谜 35载青花国宝尽芳华[图文]

时间 : 01-25 投稿人 : 椰子 点击 : 354 次

阅书万卷难解身世谜 35载青花国宝尽芳华 | 陶瓷欣赏

掘地五尺国宝现真容

高安市地处江西省西北部,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2000多年前的汉高祖时期,已经建县。唐时改为州,始命名为高安,并设置靖州。至元代,高安改州为路,归瑞州路治。高安城自古就沿锦河而建,漕运十分发达,商贾云集手工业成熟。

这批青花国宝的发掘地,如今已是高安市一个寻常的居民小区。市民们如同往常一样平静地生活,35年前的一次无意发现,让这个寻常之地变得神秘起来。这里曾是江西第二电机厂的厂址。1980年11月29日下午2点半,时任高安县博物馆馆长的刘裕黑接到一个紧急电话:电机厂的工人在施工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土窖,里面藏有大量的瓷器。刘裕黑接到消息后马上与四五个同事赶到工地,工厂工人们已自觉停止施工,将土窖保护起来。为了保障文物的安全,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进行了连夜发掘,到第二天清晨才基本发掘完毕。这是一个圆形窖藏,在窖藏上铺了一层锡片,离地表深约1.6米,直径约2米,器型大的罐子放置于土窖表面,打开大罐,很多小件物品放置于内部。当时清理出的文物装满了整整6个箩筐,共计瓷器239件。工作人员当时并不知道他们精心发掘的文物来自哪个朝代,又有怎样的价值,他们首先想到的是这是国家文物,要好好保护,于是立即送往高安市博物馆保存收藏。

发掘后,当时的高安市博物馆馆长刘裕黑、副馆长吴萍生、考古组长熊琳等相关工作人员马上对发掘文物进行研究。研究过程是漫长的,在大量的资料比对后,发现其中一件发掘的青花梅瓶与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元代无盖青花梅瓶的造型、纹饰、胎质一模一样。“这是元代的东西!国宝出土了!”用刘裕黑老人的话说,当时激动得“心脏都要蹦出来了”。

后来又经过专家仔细的比对研究,高安发掘的这批瓷器规格都很高,主要来源于景德镇的窑口,还有龙泉窑、钧窑、磁州窑的器物。其中最令人惊叹的就是19件元代青花瓷器。蔡国声说,高安窖藏的元青花从器型、绘画、胎土等方面看都是那个时代的典型特色,是景德镇元青花的代表。

阅书万卷难解身世谜

高安出土的这批窖藏瓷器,量大、器形多、器物完整、工艺精湛,很多都可作为陶瓷鉴定比对的标准器。经国家文物局相关专家鉴定,其中42件定为一级文物,其他各类瓷器均定为国家二级文物。但由于没有窖券出土,窖藏也没有做任何记号,窖藏主人到底是谁?如此精美的瓷器又为什么一直留在窖中?这样制作精良的瓷器,在元青花蓬勃发展的元代也绝非一般人能够拥有。这批瓷器的身世之谜从窖藏出土那天起,就一直困扰着研究人员。

窖藏中发现6件梅瓶,2件为青花缠枝牡丹纹带盖梅瓶,4件为青花云龙纹带盖梅瓶,绘画风格相同,造型成套。在我国古代,梅瓶最早出现于唐代,是汉族传统名瓷,宋时俗称“经瓶”,是作盛酒用的器皿,它雍容华贵的外表,为不同阶层的人们所认同。近代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一书中详细地描述了梅瓶的形制、特征及名称由来:“梅瓶口细而颈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抵于足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窖藏发现的这组梅瓶,在瓶盖内与器底分别用墨书写了周礼中“礼、乐、书、数、射、御”的“儒家六艺”去编号。仅以此编号就可以看出,这些瓷器原来的主人不但财力雄厚且深受儒家文化影响。

另外,根据推测,在窖藏出土瓷器中,有部分只有皇家才能使用的器物。元代顺帝曾规定,双爪五爪龙纹只有在皇宫才能使用,民间使用五爪龙纹即是“欺君之罪”,且卵白釉枢府瓷是专为皇家定制的,而在这批瓷器中既出现了五爪龙纹,又有枢府瓷,如卵白釉印花五爪龙纹高足杯。因此,据此推测,窖藏的主人应该与当时的皇宫贵族有某种密切来往且又有一定的汉文化修养。

对于这批瓷器的身世,研究人员翻阅了大量文献资料,进行了许多实地考察,产生了几种主要的推测:

距离出土地点300米至今仍有一个伍家村。伍家自古是高安的名门望族,从伍氏族谱中可以了解到,元晚期伍家族人伍兴浦在元大德三年(1302年)36岁时考中举人,官至驸马都尉。他任职宫廷,家族又在江南经商,生活富裕,这批瓷器的原主人会不会是伍家的族人呢?

另一种推测与元朝的蒙古贵族有关。按照元朝政治规定,地区最高行政官员必须由蒙古人或与之相近的少数民族担任,达鲁花赤把持着高安的政权。在这19件元青花中,有9件青花高足杯。高足杯也称“马上杯”,适用于蒙人善骑喜饮的习俗,盛于元代。从这9件高足杯中可见窖藏主人对此的喜好,在其中1件的杯内还以狂放的草书写了“人生百年常在醉,算来三万六千场”的诗文,很有蒙古游牧民族豪放不羁的情怀。这也是蒙古文化和汉文化相互交融的实例。

近一两年,刘金成通过不断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推断:这批瓷器很可能是元代瑞州路官府用于祭祀大典的礼器,是当时的国之重器,与青铜时代的祭祀用青铜器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元代晚期,社会动荡,战火不断,很可能由于这些瓷器极为珍贵,却携带不便,主人不舍丢弃只能挖窖埋藏于地下,以期未来再将它们取走。可是造化弄人,时代更迭,这一藏就藏了几个世纪。这些精美的瓷器就静静地在那里,旁观着历史的浮沉,等待一个解开它们身世之谜的答案。

铜墙铁壁护宝35载

这19件元代青花的出现,使得高安博物馆成为世界第三大元青花收藏地。然而这个手握国宝的县级博物馆为何在发掘后的35年中保持缄默如此低调?

大批价值连城的国宝发现和收存给高安博物馆参与相关工作的人员极大的惊喜,但是带来的压力却也不言而喻。高安是江西宜春市管辖下的县级市。原高安博物馆建造于1974年。于1976年投入使用,由于财力、物力等原因,建筑为砖混结构、展示空间狭小,用刘金成的话说“前院停了一辆车就停不下第二辆”。国宝如何保存?要不要展出?在当时的情况下高安博物馆有没有保存、展出的条件?一个个问题接踵而至。刘裕黑在第一时间要求所有工作人员封锁消息,并且严密看护。在上世纪90年代初高安博物馆还曾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入,所幸的是元青花并未被盗,遗失的文物也在“1992年河南开封博物馆特大文物盗窃案”破获时全部缴回。高安博物馆深刻感受到保护国宝的职责重大,在与上级单位汇报商讨后,他们做出了一个艰难却又在当时是最好的决定——把这批国宝“藏”起来。博物馆特意用钢筋混凝土建造了藏于地下三四米深,墙体厚达1米的机关重重的库房用于收存国宝。相关人员对内对外都三缄其口,知道这批国宝存在的人少之又少,能亲眼看到国宝的人更是凤毛麟角。除每周两次的例行专人安全检查、除尘除湿外,不论任何人要进库,都需要馆长的亲自批准,由分管密码和钥匙的副馆长和保管员同时进入,才能打开地库大门。这批国宝在世人的眼里就仿佛“神秘失踪”了。面对外界产生的猜测和疑惑,高安博物馆的这个秘密,一守就守了35年。时光荏苒,这份沉甸甸的守护国宝的责任也由老馆长刘裕黑传到新馆长刘金成的肩上。

刘金成坦言,接任馆长有很大的压力,一方面是对国宝的安保责任,另一方面是希望这批国宝能在他的管理下,有条件能够展示给广大的群众。

新馆成立国宝展芳华

经历了35年的缄默守密,在政府部门和博物馆研究人员的努力推动下,高安市元青花博物馆终于建成,并对外开放展示。“我们没有特意地做宣传,开馆也没有特殊仪式,但是开馆第一天,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10多个省市自发而来的观众7500余人。开馆一周,每天都超过3000人。这真的大大超出了我们的预想”。小城高安由于元青花而名镇四海,刘金成欣慰地说道,“我们优秀的传统历史文化应该为大众所用,让大众所享。博物馆要搭建历史文化与民众沟通的桥梁,让国宝‘走’入千家万户。高安青花瓷博物馆是接地气的,农村的老太太、城里的打工者还有学校的学生都在馆里参观。作为文博人我真的很骄傲!”两代高安博物馆人的心愿终于在此时实现,国宝的芳华终于展现在世人眼前。

刘金成自豪地向记者介绍到,国家对建馆和元青花的保护工作十分重视,新建成的高安元青花博物馆在安保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采用的是国内外最先进可靠的物防、人防设备,做到彻底地防火、防盗、防弹,以确保国宝的安全。

相关文章

  • 瓷器赏析:清代粉彩各个朝代的对比 [图文]
    瓷器赏析:清代粉彩各个朝代的对比 [图文]

    中国的瓷器品种非常丰富,详细分类可达数十种之多,粉彩是其中的一大类。由于粉彩瓷器色彩柔和,瓷画精细优美,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目前文物市场上清代彩瓷较多,粉彩尤其突出。2000年翰海春季拍卖会上一件道光“慎德堂制”粉青釉描金粉彩蝴蝶耳瓜式罐成交价为41.8万元,相当于80年代一件精美的雍、乾官窑瓷器的价格(参见香港苏富比20周年图录),可见粉彩瓷器不仅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同时也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可是近...

    1369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中国红瓷器 一个让陶瓷人终于圆了的梦[图文]
    中国红瓷器 一个让陶瓷人终于圆了的梦[图文]

    清光绪胭脂红釉碗一对 “中国红”,一个让陶瓷人终于圆了的梦。陶瓷上那片大红曾是陶瓷史上千古难题。多少年来,人们梦想把这人间最美的色调搬上瓷面。明代宝石红僧帽茶壶 在中国陶瓷艺术长河中,唐代发明了铜红;后来,有了宋代的钧红瓷,明清时期的祭红、郎红、胭脂红、豇豆红、珊瑚红等红色釉瓷。清乾隆红釉高足盘清乾隆豇豆红釉印盒民国胭脂红观音瓶清中期铜红釉天球瓶珊瑚红描金瓷器 尽管这些红色釉瓷的色泽也并非真正的大...

    776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中国精美彩瓷:釉上五彩 [图文]
  • 乾隆皇帝爱的瓷器——清朝仿雕漆瓷器欣赏 [图文]
    乾隆皇帝爱的瓷器——清朝仿雕漆瓷器欣赏 [图文]

    清乾隆是瓷器发展史上的高峰,由于乾隆皇帝喜好雅玩,酷爱各类瓷器及工艺品,几乎到了狂热的程度,这推动了陶瓷工艺的革新和发展。在他的倡导下瓷器新品种亦不断出现,当时的青花瓷玲珑剔透,彩瓷绚丽多姿。而漆器又是皇宫中最常见到的用器,而且雕漆常见的红色更是皇宫中的吉利色,最常见的也是乾隆时期的仿雕漆瓷器。雕瓷是一个难度很高的工艺,泥土太干、太湿都容易剥落,尤其是复杂的雕瓷,复杂而精致的更难,如清乾隆仿雕漆万...

    1734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敬畏艺术品市场的寒意[图文]
    敬畏艺术品市场的寒意[图文]

    清乾隆 青花八宝纹抱月瓶 高47.7厘米 52.81万欧元 法国米永朱珞丹春天的暖风,没有吹拂到秋天。2014年春拍的乐观情绪,在秋拍变成了困惑、观望。谁也没想到,2012年开启的市场调整持续三年之久,且还不见底。市场给所有市场参与者上了一堂课。大数据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AMMA)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成交额583.12亿元,较2013年下降9.35%,也低于2010年的5...

    287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谜团千年未解:哥窑遗址究竟在哪[图文]
    谜团千年未解:哥窑遗址究竟在哪[图文]

    小档案 藏品名称 传世宋哥窑瓷盘 年代宋民国初年,浙江龙泉山沟里,出现了一种奇特的现象——在方圆不大的地域内,几乎每天都有数百人在拼命挖掘。与常见的寻宝人不同,他们以高涨的热情所找寻的并不是什么金银珠宝,而是一种传说中价值连城的瓷器——宋哥窑瓷器。哥窑与汝、官、钧、定一起,被称为宋代的“五大名窑”,然而,与其他4个已经找到窑址的窑口不同,大名鼎鼎的哥窑,其蛛丝马迹竟然只能在文献中寻找。...

    873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未经复杂雕饰的素瓷之美[图文]
  • 云南省文物总店旧藏文物精品瓷器欣赏[图文]
    云南省文物总店旧藏文物精品瓷器欣赏[图文]

    元代 白釉黑花杯唐代 刑窑白釉执壶宋元 龙泉窑莲瓣纹小碗民国 珐琅彩婴戏图小瓶清乾隆 御制粉彩雕瓷鸭清嘉庆 粉彩堆塑博古纹瓶清康熙 青花洒蓝开光十美图硕瓶清雍正 青花缠枝莲纹抱月扁瓶(选一)明正统 青花缠枝花卉山石纹大盘元代 枢府釉暗刻龙纹罐...

    574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建窑瓷器有什么特征?[图文]
    建窑瓷器有什么特征?[图文]

    建窑黑瓷和德化白瓷为福建两大名瓷,宋代时期人们时兴斗茶,黑瓷因此流行,德化白瓷则被誉为外国人誉为“中国白”而享誉至今。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聊聊建窑瓷器的特征有哪些。 胎质 建窑黑瓷胎体含铁量较高,因此胎体厚重,拿在手里有压手感,胎色呈现黑灰色、紫灰色,被人们称为“铁胎”,胎质粗糙且坚硬。 器形 建窑瓷器有碗、盘、碟、罐、壶、灯、炉、钵、盒、梅瓶、冥器等,器足底部有“供御”、“进盏”标识字样的为宫廷御...

    580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中西合璧的最直观 Hybrid系列瓷器餐具欣赏[图文]
    中西合璧的最直观 Hybrid系列瓷器餐具欣赏[图文]

    编者语: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许多设计师和品牌一直以来都喜欢将其运用到设计之中。来自意大利的家居品牌Seletti,过去一直喜欢以生动创新的设计概念,为家居环境带来一种富有特色的设计风格。它与本国的CTRLZAK艺术及设计工作室合作打造的Hybrid系列餐具,便是创新地将中西方文化结合而创作的具有特色风格代表性的产物之一。Hybrid系列餐具包括盘子、杯子、碟子和碗几种产品,每种均以骨瓷为材质制作,骨...

    1838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犀皮漆器三国时已有生产 唐宋流行[图文]
    犀皮漆器三国时已有生产 唐宋流行[图文]

    宝丰窑绿釉绞胎盘内底宝丰窑绿釉绞胎盘底部 绞胎器是用两色或多色泥料胶合或叠合在一起,根据花纹的需要,利用剪裁拼组、切片镶贴或直接拉坯等不同方式制作器物的胎体,器表施绿釉、黄釉等经800—900℃的窑温烧成,使器物表面呈现诸如木理纹、羽毛纹、鱼麟纹或其他各种自然纹理的装饰效果,将如花似锦的花纹表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一种流动变幻的美感。经有关专家研究,绞胎器有全绞胎、半绞胎与局部绞胎等...

    1495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后周柴窑新图谱鉴藏[图文]
    后周柴窑新图谱鉴藏[图文]

    ■ 后周柴窑瓷瓶五代后周柴窑瓷器时隔千年,第一次有了研究的专著,这部专著由红雨楼主人富华编著。富华老师在海外游历了二十多年,学习、交友、收集中国古瓷器和文房四宝,籍此拓展视野,汲取艺术源泉,充实学养并节衣缩食,收得了数百件来之不易的中国古陶瓷和文房四宝。在遵照妻子一位善良的英国知识女性多乐喜的遗愿“把这些东西带回你的祖国,让它落叶归根吧”。富华回到上海,这批保管、运输艰难的古陶瓷和文房四宝也陆续地...

    1441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单色釉:市场看好瓷器小清新[图文]
    单色釉:市场看好瓷器小清新[图文]

    清雍正粉青釉浮雕缠枝莲如意耳扁壶 单色釉也称“一色釉”“纯色釉”或“一道釉”。由于瓷釉内含不同化学成分,瓷器烧成后就呈现出不同的单一色泽。中国瓷器的釉彩始于单色釉,而单 色釉又与我国古代道家所推崇的“道法自然”的思想有关。单色釉瓷器不浮、不嚣、不靡、不媚,与彩釉瓷器相比,浑然天成、素雅淡净,是公认的陶瓷制品中的 “大家闺秀”。雅致单色釉种类繁多 单色釉的种类很多,包括青釉、黑釉、绿釉、白釉、红釉、...

    727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源自生活的宋代瓷器之美 [图文]
    源自生活的宋代瓷器之美 [图文]

    中国的陶瓷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而国人的审美追求是一种意境的表达,宋瓷则将这种自然风韵之美发挥到了极致。宋瓷之美,美在收敛、温厚、含蓄,强调内心的感受。宋瓷那种朴素无华而蕴含独特的气韵深深地吸引着笔者。近日来到高古瓷鉴赏家张玉昌先生的陶瓷艺术馆,品茗赏瓷,沉浸于神韵精绝的宋瓷之中,疲惫的心灵也在历史的积淀中渐渐温暖、平静而真实。提到宋瓷,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存世极少、价格极高,所以不免有“家财万...

    1271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紫砂调色盘在晚清民国时期十分流行[图文]
    紫砂调色盘在晚清民国时期十分流行[图文]

    潜陶刻调色盘纵观历史,没有文人的推波助澜,紫砂器不会有如此辉煌的成就。古代,文人是时尚风潮的风向标,君不见《三都赋》一出洛阳纸贵,国色天香一出,家家争购牡丹。科举时代当官的多是文化人,官员爱什么下属便会跟风,所谓上行下效,所以说文人的影响力不容小觑。具体到紫砂器上,一代名匠时大彬是受了陈继儒等文人的影响开始制作小壶,许多紫砂名师受到文人熏陶而制作出典雅的作品,清中期的陈曼生更是亲自操刀,从设计到制...

    1863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