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景德镇民国神话人物瓷画精品赏析 [图文]

时间 : 01-25 投稿人 : 小叉烧 点击 :

景德镇民国神话人物瓷画精品赏析  | 陶瓷知识

神话人物故事图是瓷器装饰中人物纹样之一,多为佛、道等宗教人物,如观音、八仙、麻姑、财神、福禄寿三星,以及传说中的神仙人物,如刘海、仙女、牛郎织女、和合二仙、钟馗等。神话人物在瓷器上的出现不早于魏晋时期。两晋时期,飞天最为常见,多贴饰在青瓷莲花尊的颈部。唐代瓷器装饰艺术高度发达,人物题材得以初步发展,宗教人物及传说故事等开始出现在瓷器上。明清两代是我国瓷器装饰中神话人物盛行时期。民国神话人物以传统题材为主,绘瓷名家汪晓棠、王琦及红店艺人均有绘制。与前朝比较,其特色主要表现在绘画技法上。瓷画艺人吸收了中国传统人物绘画和西方人物绘画的技巧,中西并用,人物面目表情更加传神,衣饰线条更加细腻,色彩运用更加丰富。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现藏一批景德镇民国彩瓷,其中大多数为香港著名收藏家杨铨先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捐献给该馆的。现精选十余件神话人物瓷画精品供大家鉴赏。

景德镇民国神话人物瓷画精品赏析  | 陶瓷知识

      图1粉彩三星图双环瓶   

高29.7厘米,口径11厘米。直口,束颈,腹下渐收,高圈足。肩两侧饰兽面衔环耳,上施矾红彩,兽两眼以黑彩装饰。腹部一面绘福禄寿三星,其中寿星一手持拐杖,一手捧寿桃;禄星怀抱婴儿,婴儿手中拿着拨郎鼓玩耍;正中的福星身着红色官服,腰配玉带,手执如意,气度雍容华贵,其身后的仙女执扇相随。人物面目渲染自然,头发、胡须描绘细致,衣纹线条流畅自如。另一面绘一只仙鹤和两只红色的蝙蝠,寓意福寿双至。底有单方框“居仁堂制”篆书款。福、禄、寿三星是民国彩瓷常画的题材。  居仁堂在北京中南海里,1912年至1916年袁世凯为大总统时住居仁堂。故居仁堂为袁世凯私人堂名,但袁是否订烧过“居仁堂制”款识器物尚未找到史料记载。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下)》云:“闻名于世的‘居仁堂制’款瓷,理应是正宗的‘洪宪’瓷。正式制作的‘居仁堂’款瓷,均以雍、乾彩器为标准。”据《古玩旧闻》介绍,郭葆昌也承认曾为袁世凯烧造过一批署“居仁堂制”款的粉彩和珐琅彩。可惜随着袁世凯的倒台,“洪宪瓷”也风云流散,成为收藏家们追逐的宝物。此后,坊间出现了不少仿制的赝品。何种特征的“居仁堂制”款识更趋真实?其标准尚有争仪。

 景德镇民国神话人物瓷画精品赏析  | 陶瓷知识     

图2 粉彩仙女散花梅瓶 

高30.5厘米,口径5厘米。小口,束颈,丰肩,腹下部渐收,圈足。瓶身白瓷胎上绘仙女散花时的情景。祥云之间,美丽的仙女将鲜花散于人间,旁边两位侍女一人弓身双手奉献鲜花;一人一手挽花篮,一手拿着一枝鲜花,抬头望着仙女。人物面目秀美,姿态轻盈,衣带如行云流水,用笔精细,设色淡雅。底有红彩单方框“彤云山房”篆书款。彤云山房为汪晓棠画室名。  汪晓棠(1885—1924年),又名汪棣、汪棣华,字晓棠,号龙山樵子,画室名彤云山房,江西婺源人。擅长工笔人物,尤其擅长绘仕女。曾担任景德镇“瓷业美术研究社”副社长。为民国新粉彩绘瓷的领军人物。坊间传其曾为袁世凯绘“洪宪瓷”。汪氏作品少见长题,印章款见有“晓棠”“汪氏”“棣印”等。其人物画得清改琦、费丹旭精髓。改琦(1774—1829年),清画家,号七芗,擅长画人物,尤其擅画仕女,笔墨设色秀雅洁净。费丹旭(1801—1850年),清画家,号晓楼,擅长画仕女,笔法秀润,设色素淡。

景德镇民国神话人物瓷画精品赏析  | 陶瓷知识

     图3 粉彩观音图瓶   

高33.3厘米,口径5.3厘米。直口,溜肩,腹部下渐收。瓶外壁绘观音图。观音坐于口吐火焰的麒麟之上,低头俯视,用手指着下方,似在广施雨露。其身后一仙女手执竹节,身前一童子手捧宝瓶,跪拜于前。四面祥云环绕,仙鸟翔飞。一面落有两枚红色印章,写有“汪氏”。绘画精细,设色淡雅,为汪晓棠作品。底有红彩单方框 “静远堂制” 篆书款。静远堂为徐世昌堂名。  徐世昌(1854—1939年),字卜五,号菊人,又号涛斋,晚号水竹村人、石门山人、东海居士等。生于河南卫辉县。清光绪(1886年)中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1907年,任东三省总督。辛亥革命后,于1918年曾任北洋政府大总统。1922年6月,徐世昌被派系“逼宫”下野,遂返乡开始过诗、书、画三位一体的“隐逸”生活。这件作品落有“汪氏”印章,画工之精细亦为汪氏风格。据此,我们可以推断汪晓棠曾为徐世昌画过瓷器。汪氏早逝,流传作品不多。这件作品目前国内仅见此一件,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景德镇民国神话人物瓷画精品赏析  | 陶瓷知识

       图4 粉彩祝寿图瓶     

高33.5厘米,口径9.2厘米。撇口,束颈,溜肩,腹下渐收。瓶身绘麻姑、寿星前往瑶池为西王母祝寿的情景。瓶身绘麻姑、寿星前往瑶池为西王母祝寿的情景。麻姑是传说中的长寿女仙。传说三月初三日西王母寿辰时,麻姑在绛珠河畔以灵芝酿酒,为王母祝寿。此图麻姑头戴凤钗,身穿长裙,一手扶着肩挑的花篮,一手执灵芝,骑在一只瑞鹿之上。旁边老寿星坐在一只白鹤背上,身后跟随两位童子,其中穿红衫者手捧酒瓶,穿蓝衫者以手执杖。背景中松树枝干遒劲,松叶染青绿色;奇石嶙峋,山花烂漫,一派仙景祥瑞的气息。人物描写精致入微,衣带飘飞,富有动感,即便是衣服上的花饰也精心勾画,有汪晓棠绘画遗风。衣服及寿桃上施的西洋红釉,颜色艳丽,为民国早期才有,极为珍贵。底款为“延庆楼制”。延庆楼为北京中南海中的一座楼,此款器物当为曹锟主政北方时所定烧。  曹锟(1862—1938年),字仲珊,天津人。天津武备学堂毕业,后投靠袁世凯。1919年被推为直系军阀首领。在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中打败奉系军阀张作霖后,控制了北方政局,次年逼总统黎元洪下台,又以五千元一票收买国会议员,被选为大总统,世称“贿选总统”。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为所部冯玉祥囚禁。1926年获释,初居开封,后寓居天津。

景德镇民国神话人物瓷画精品赏析  | 陶瓷知识

     图5 粉彩祝寿图瓶   

高34厘米,口径7.2厘米。小口,短颈,腹下渐收。瓶腹部绘麻姑、寿星及儿童抬寿桃图。麻姑身材修长,丹凤眼,樱红小口,身穿紫色长服,肩披黑色飘带,姿态优雅,款款而行。寿星身材低矮,额头高耸,慈眉善目,身着黄色绣服。四位儿童,一位手持竹节,前方引路;另外三人奋力抬着一个大红桃子。三人衣饰、发式、姿势各不相同。所绘的这几个人物,造型准确,均处于行走状态,表现出艺人高超的绘画功力。底有红彩方框篆书“洪宪年制”。  

“麻姑献寿”图为清康熙创新纹饰。清康熙帝六旬万寿庆典,景德镇御窑厂特意为宫中烧造了一套五彩麻姑献寿图盘。此套麻姑献寿瓷盘基本有两种图案:其一为瑞兽拉车,车上驮一大盘,盘内装灵芝、兰草,麻姑立其旁,手执锦卷,女童手捧寿桃;其二为鹿拉车,车上驮一大酒坛,麻姑手执灵芝站在车旁,女童执仗,上悬灵芝锦卷。民国时期,“麻姑祝寿”图非常流行,构图、绘画多与前朝不同。  

“洪宪年制”为年号款。年号款是以帝王年号为纪年的款识,是瓷器制作年代的一种标记,又称朝代款。在瓷器上正式署帝王年号款始于明永乐朝,并形成定制,以后各朝均有采用。1911年后,瓷器上的年号款识并没有随帝制的推翻而销声匿迹。1915年12月,袁世凯复辟称帝,并改次年为洪宪元年, 1916年3月23日被迫取消帝制,并在同年6月6日病死。在这短短时间内,据说制作了一批落有“洪宪年制”和“洪宪御制”年号字样的瓷器,后人莫衷一是。中外学者有的认为不论何种款识均为仿款,有的学者认为“洪宪御制”为仿款,“洪宪年制”中有少数为真款。 

景德镇民国神话人物瓷画精品赏析  | 陶瓷知识

      图6 粉彩牛郎织女图梅瓶   

高27.2厘米,口径3.6厘米。小口,短颈,长弧形腹,圈足。腹部彩绘牛郎织女银河相会的情景。图中祥云缭绕,织女身穿红裙,衣带飘飞,脉脉含情;牛郎身穿蓝衣,拱手问候。其身后老牛痴痴相望,更衬托了牛郎的朴实憨厚。底有红彩双方栏 “洪宪年制” 楷书款。民间传说织女为天上之仙,爱慕人间生活,私自下凡嫁给牛郎,后西王母得知大怒令织女返回天界,牛郎挑一子一女在后急追,王母用手中的银钗画出一道银河将夫妇阻隔,每年的七月初七准许相会一次。牛郎织女的故事反映了封建社会人们渴望婚姻自由的愿望。

景德镇民国神话人物瓷画精品赏析  | 陶瓷知识

        图11 粉彩洞庭仙女图瓶       

高26厘米,口径3厘米。盂口,口沿内敛,长颈,腹下部内敛,外撇圈足。瓶身一面绘洞庭仙女和渔父话别时的情景,瓶腹上方绘洞庭仙女随青云真人驾云而去,仙女回首,依依不舍;另一面用墨彩楷书写洞庭仙女的传说故事:“杜兰香者,有渔父于湘江洞庭之岸,闻儿啼声,四顾无人,惟三岁女子在岸侧。渔父怜而举之,十余岁,天姿奇伟。一日忽有青云真人自空而下,携女以去,临升天谓其父曰:我本仙女杜兰香也,有过被谪,今去矣。 晓楼书”。底施绿松石釉,红彩方栏楷书写“鹿定轩”款。此瓶不仅绘有故事图画,还将这段美丽的传说用笔墨记录下来,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民俗资料,很为难得。  从上面民国神话人物瓷精品可以看出民国神话人物瓷的特点:一是以传统佛道神话及民间传说人物为主,内容上反映出民众追求“福禄寿喜财”的传统思想。尤其是追求长寿和祈福纳祥的瓷画比较多见。清末民初,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人们渴望长寿幸福的心理愿望更加迫切。陶瓷器上这些祈福纳祥的题材是当时人们文化心态的反映。二是瓷画艺人吸收了中西绘画技巧,“以画入瓷”,瓷画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大提高。汪晓棠人物画得清改琦、费丹旭精髓,风格细腻委婉;王琦早期学钱慧安,后师法黄慎,人物脸部又学西洋画法,风格粗犷豪放。其他神话人物瓷画亦突破前人画法,形象鲜活,充满人情味,表现出作品艺术个性的张扬和瓷画艺人的审美追求。晚清景德镇人物瓷画技法单一,缺乏创意,艺术性不强。随着辛亥革命的爆发,民主思想得到广泛传播。长期被御窑制度束缚的瓷画在内容上、技法上得到较大改变。被压抑的个性得到释放,瓷画更注重个性的自由发挥。尤其是一些文人瓷艺家投身瓷画创作,为这一时期的瓷画现代转型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景德镇民国神话人物瓷画精品赏析  | 陶瓷知识

       图7 粉彩和合二仙图瓶    

高22.9厘米,口径5.7厘米。直口,束颈,溜肩,腹下渐收,假圈足。瓶腹部绘和合二仙图。民间传说寒山、拾得二人共爱一女子,并先后逃婚出家为僧。后为中国神话中象征夫妻相爱的神仙名。民间常画两个笑口常开的童子,其中寒山手持荷花,拾得手捧圆盒,取荷、盒谐和之意。底有红彩单方框“洪宪年制”楷书款。此画构图与众不同,执盒者盒落地,另一人做跳动状,旁边葫芦中升起一股祥云,生动地表现出二人活泼可爱的姿态。

景德镇民国神话人物瓷画精品赏析  | 陶瓷知识

        图8 粉彩钟馗送子图瓶     

高35.3厘米,口径8.2厘米。撇口,束颈,溜肩,腹下渐收。瓶外壁绘钟馗送子图。据传钟馗为唐代人,因貌丑而武举落地,愤而触坪自尽,立誓消除天下妖邪。图中钟馗身穿蓝衫红裤黑靴,头向上仰起,一手拿着一束鲜花挥向空中。最可爱的是,其肩上小童俏皮的与他相戏。人物衣纹描绘细致,设色秀雅洁净。底款“彤云山房”,为汪晓棠作品。 

景德镇民国神话人物瓷画精品赏析  | 陶瓷知识

      图9 粉彩福在眼前图观音瓶    

高34.3厘米,口径9厘米。撇口,束颈,溜肩,腹下渐收,圈足。瓶身绘钟馗引蝠归堂图。画中钟馗为侧身像,头戴官帽,身穿红色长袍,淡黄色裤子,黑靴,手执破扇,面露喜色。两只红色蝙蝠翩翩而至,意寓引蝠归堂、福在眼前。右上行书题款:“福在眼前。时属丙辰仲夏,西昌陶迷道人王琦。”下有红彩方章一枚。底有红彩方框书“匋匋斋”。  

王琦(1884-1937年),“珠山八友”之首,字碧珍,号匋迷道人、匋迷散人,画室名陶陶斋,祖籍安徽,后迁居江西新建县。早期从邓碧珊学陶瓷彩绘人像画;再学钱慧安;后期师法“扬州八怪”的黄慎,把写意之风引入瓷坛。1928年组建“月圆会”,为“珠山八友”之首。人物脸部用西洋画法,笔意豪放沉着,线条酣畅淋漓。画仙佛外,多画贫乞、渔夫、渔妇之类,触及民间疾苦,以草书赋诗入画,文以载道。在王琦的身体力行下,黄慎的小写意人物画派被运用到瓷绘上,渐成一派。

相关文章

  • 陶瓷鉴藏:皮囊壶与契丹往事[图文]
    陶瓷鉴藏:皮囊壶与契丹往事[图文]

    文/刘英杰《契丹风土歌》中有云:一春浪荡不归家,自有穹庐障风雨。这两句粗犷奇崛,气势不凡,颇能体现北方草原民族的特色。其 实在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在一个无比富饶的北宋王朝之外,还有一个神秘的民族在北方与其对峙抗争,平分天下。它的名字叫做契丹,它所建立的辽朝 与北宋和平共处长达百年。契丹的历史早已湮没在历史尘烟之中,让后人难以揣度,而我们或可以通过这个马背上的民族特有的生活器具——皮囊壶,...

    1642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疑似圆明园虎鎣今在英拍卖 四叹“国宝”回家路[图文]
    疑似圆明园虎鎣今在英拍卖 四叹“国宝”回家路[图文]

    清康熙御制粉红地珐琅彩开光花卉碗在进行拍卖。中新网4月11日电 综合报道,日前,从康熙“御用碗”以1.9亿的成交价亮相香港,到疑似圆明园流失文物青铜器虎鎣(yíng)现身英国伦敦,文物界的动向牵动国人心。近年来,伴随中国经济、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遗落海外的中国文物回流刮起一股风潮,部分文物堪称“国宝”级别。流落海外的文物,究竟有着怎样的身世?它们又承载了怎样的历史故事?西周时期的稀有青铜器“虎鎣”...

    831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有一种青花叫王步[图文]
    有一种青花叫王步[图文]

    王步青花《渊明采菊图》观音瓶在丰城长湖的竹溪村头,一位瘦小的少年告别祖母和母亲,以及儿时的伙伴,揣着母亲殷切的希望,披着伙伴们不舍的目光向数百里的珠山走去,为了生活,为了梦想。那一年是民国六年(1917),王步才九岁。他没想到三年前,当他的父亲王秀春,一位清代同光时期著名的青花画师在他六岁时咽了气,寡母变卖微薄的家产还债,携他回到丰城老家,三年后他又会回到了景市,回到珠山脚下。母亲是伟大的,她有一...

    465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明崇祯青花水浒人物图莲子罐[图文]
    明崇祯青花水浒人物图莲子罐[图文]

    罐高25.3厘米;直口,丰肩,圆腹下收,圈足。胎质坚密细腻,釉色白中泛青,青花发色清丽素雅。外壁口沿饰一周较写实的蕉叶纹,叶瓣呈大小相间、叶脉中空状,此为崇祯瓷上重要的颈部装饰。主题纹饰绘水浒人物故事图,布局疏密得体,用笔细致。其中,人物的衣衫和后背的腰饰物,设“米”形花纹;骑马者的头上方与胫部处的合欢树,叶子细密呈左右对称状,并带有浅淡的晕染;马蹄下萱草点缀有度,用笔合乎章法,均合崇祯瓷的时代特...

    457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清乾隆镂空碧玉花熏[图文]
    清乾隆镂空碧玉花熏[图文]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镂空碧玉花熏(见左图),通高20.7厘米,足径8.3厘米,口径14厘米。花熏盖呈六层圆塔状,镂空莲花、莲瓣和缠枝牡丹纹。腹内装一铜鎏金随形碗,以盛香料。器下为青玉托,呈圆饼形,底有圈足,外沿镂雕连续的如意形云头纹,中心透雕菱霄花。托下为铜胎掐丝珐琅座,其上部一圆形花盘,供托足套入,中部为四个对称的云头,面饰宝相花纹,下部作盘形,四个如意头形足着地。造型新颖,工艺复杂,制作精巧...

    1159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宋朝的美不只极简 还有钧瓷的绚烂[图文]
    宋朝的美不只极简 还有钧瓷的绚烂[图文]

    宋朝的美,不只有素雅的极简,也有绚烂的钧瓷绝色。一千多年前的一日,宋徽宗赵佶正在房中作画,宫人们呈上了禹州新做的一批瓷器。这些瓷器,多为花盆、尊、炉等,并无特别之处。唯独釉色,不是平素所见的白或青。它也有天蓝、天青之色,却呈乳浊感,像蒙着朦胧的面纱,看不真切。更绝的是,有一只紫红花盆,如落日晚霞,釉水好像能自在流淌。凝神静望时,如紫夜星云,直直能将人吸了进去似了,幻梦一场。赵佶喃喃自语:“这是怎么...

    1940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唐代两京三彩文物大PK 洛阳长于釉色长安重于雕刻[图文]
    唐代两京三彩文物大PK 洛阳长于釉色长安重于雕刻[图文]

    洛阳出土的三彩釉陶九星盘长安和洛阳,唐代最为繁盛的两座城市。在厚葬之风盛行的时代大背景下,生活在这两个地方的达官显贵们,用三彩烧制出各品,供自己身后使用。而千余年后的今天,这两座城市也成了中国出土唐三彩最集中的区域,共同反映了那个时代中国最高的手工艺水平。经过近两年的策划,“泥火幻彩——唐两京三彩文物精华展”于3月22日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开展,130件组来自长安和洛阳的唐三彩,首次以专题展的形式齐...

    1904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清凉瓷枕夜生香(图)
    清凉瓷枕夜生香(图)

    宋代越窑龙枕刘善文瓷枕,是我国古人纳凉的寝具。李清照名篇《醉花阴》中“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的词句,形象地将青白釉瓷枕喻为“玉枕”,并反映了瓷枕清凉去热的物理特性。瓷枕始见于隋代,唐代以后开始大量生产,并逐渐成为人们喜爱的乘凉的床上枕具。到了两宋及金、元时期,瓷枕的发展进入繁荣期,产地遍及南北。同时在装饰技法上也有很大的发展,刻、划、剔、印、堆塑等技法被采用...

    1115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景德镇“山水一间”陶瓷品牌作品欣赏[图文]
  • 陶器与瓷器的区别要点[图文]
    陶器与瓷器的区别要点[图文]

    瓷器是我国古代的一项重要发明,在古代各种手工业品种中有它的独有的地位,随着社会发展进步,陶器不能满足人类生活各方面的需要,而瓷器的花式品种越来越多,应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制瓷技术越来越精,适应了人类生活发展需要。那么,陶器与瓷器的区别在哪里呢?现在就带你来了解一下:陶器与瓷器的区别之一烧成温度不同陶器烧成温度一般都低于瓷器,最低甚至达到800℃以下,最高可达1100℃左右。瓷器的烧成温度则比较高,...

    1078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外销瓷的历史和断代特点 [图文]
    外销瓷的历史和断代特点 [图文]

    外销瓷的历史诚如美国学者甘雪丽(SHIRLEY GANSE)所说,中国外销瓷,作为一个经济领域的概念和文物考古的概念,在国内和国际,其内涵都处于模糊状态,有待厘清(甘雪丽《中国外销瓷》2011)。中国外销瓷的概念,不应局限在克拉克瓷、欧洲皇室来样订烧的纯外国样式等类的出口瓷这样狭小的范围内。这是不科学的,人为切割了一个宏大而又漫长的历史事件,会给开展深入研究制造诸多障碍。中国外销瓷的历史,是以先进...

    1121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人物故事元青花四爱图梅瓶:同根生殊途归[图文]
    人物故事元青花四爱图梅瓶:同根生殊途归[图文]

    存世元代青花瓷器的数量可谓屈指可数,目前全球仅四百多件,国内考古发现和博物馆收藏约一百多件。其中绘有人物及故事情节的,更是凤毛麟角,因此湖北省博物馆收藏的出土元青花“四爱图”梅瓶和武汉市博物馆收藏的传世元青花“四爱图”梅瓶格外引人关注。湖北省博物馆馆藏的元青花“四爱图”梅瓶(以下简称“前者”)(图1左),2006年出土于湖北省钟祥市明代郢靖王墓。墓主郢靖王朱栋是明太祖朱元璋第二十三子,生于洪武二十...

    549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斑斓多变的釉色——河南博物院藏花釉蒜头壶[图文]
    斑斓多变的釉色——河南博物院藏花釉蒜头壶[图文]

    图一 唐 花釉蒜头壶 河南博物院藏高34.5厘米,口径10厘米,足径11.5厘米。壶口作五瓣蒜头状,短束颈,圆溜肩,肩部饰对称的泥饼状直立双系,颈部、肩下有凸弦纹装饰。长腹圆鼓,下腹渐收,矮饼足。1973年河南省新野县出土。图二 唐 花釉花口执壶 河南博物院藏或称花釉花口水注。高27.5厘米,口径6.5厘米,底径8.8厘米。圆唇,喇叭形侈口被捏成不规则花瓣状,形状略大的一个花瓣被巧妙地当做壶流,口...

    232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小瓷器卖天价 藏界新风尚?[图文]
    小瓷器卖天价 藏界新风尚?[图文]

    相比尺寸硕大,体量浑厚的大器,如今人们也更关注一类尺寸称手,更利于掌中把玩的精致小器,宫廷制器讲究皇家气息,反映在这类小器的制作时,更多表现为造型比例的协调,线条感的耐人寻味,纹饰画面的精致耐看,且不失文艺情趣。盈盈一握间,极富年代感的气息扑面而来,市场关注度逐年走高。为迎合藏家审美,苏富比(微博)于今年春拍推出的专场“玲珑雅趣——明清掌上御瓷珍玩”。明成化青花折枝花卉纹卧足杯3016万元成交成化...

    1462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单色釉:瓷器家族中的“大家闺秀”
    单色釉:瓷器家族中的“大家闺秀”

    清乾隆米黄釉折腰碗康熙豇豆红暗刻团螭纹太白尊2015年香港苏富比(微博)的一件“清雍正粉青釉浮雕缠枝莲如意耳扁壶”以2048万港元成交;北京保利一件“清雍正仿官釉贯耳弦纹大方壶”以1150万元成交。拍场上的明清颜色釉瓷器中,清代雍正、乾隆时期的青釉瓷无论是上拍的拍品数量、单件拍品的成交价格都是颇高的一类。单色釉的种类很多,包括青釉、黑釉、绿釉、白釉、红釉...

    598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