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寿山石光素“同道堂”、“御赏”印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寿山石光素“同道堂”、“御赏”印 |
时代 | |
门类 | 玺印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故00165886)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寿山石光素“同道堂”、“御赏”印❖图片
“同道堂”与“御赏”二玺
“同道堂”与“御赏”二玺之二
“同道堂”与“御赏”二印钤本
同治时以二玺代硃笔作为发布谕旨的凭信
寿山石光素“同道堂”、“御赏”印❖简介
“同道堂、御赏”印,清咸丰,二方一组,共装于一黑漆盒内。其中“同道堂”印,寿山石质,光素,篆书。面2厘米见方,通高8厘米。“御赏”印,田黄石质,光素,篆书。面宽1厘米,长2厘米,通高5厘米。
两玺原是咸丰帝奕詝所用的闲章。咸丰十一年(1861)七月,咸丰帝病逝于热河避暑山庄,临终前遗诏立六岁的载淳为皇太子,任命载垣、端华、肃顺等8人为赞襄政务大臣,辅佐嗣皇帝处理政务。同时将“同道堂”、“御赏”两方小玺分别赐给载淳和皇后纽祜禄氏,并规定凡以后下发谕旨必须钤用此二玺为凭。据《热河密札》记载:“两玺均大行所赐,母后用‘御赏’玺,上用‘同道堂’玺,凡应朱笔处用此代之,述旨亦均用之,以杜弊端。”由于载淳年幼,“同道堂”玺便被其生母慈禧太后控制,代子钤印,从而取得了干预朝政的权力。
二玺作为谕旨下发的凭证,其使用从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日始,约至同治十二年(1873年)同治帝亲政结束,是晚清政治的见证物,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
相关知识科普
同道堂
宫殿名。清宫和御苑中以同道堂命名的殿堂共有两处,一处在紫禁城内,即内廷西六宫之一的咸福宫的后殿;一处在圆明园内。
田黄石
田黄石产于我国福建省福州市北寿山乡水田之下。石大者如卵,呈自然形态,色黄者称之为田黄,有黄金黄、桔皮黄、枇杷黄等多种。清初以来,取以治印,因其难得,遂成为印材中的珍品,故有“一两田黄一两金”之说。
闲章
镌刻诗词成语的印章,一般钤盖在书页上。为区别于公章与名章,故称为闲章。
避暑山庄
又称“承德离宫”、“热河行宫”,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位于今河北省承德市。始建于清代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五十年正式命名为避暑山庄。乾隆朝曾进行过大规模的扩建,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清代皇家园林。康熙皇帝玄烨和乾隆皇帝弘历,每年夏、秋季至此居住,处理政务等,使之成为都城北京以外的又一个政治活动中心。
遗诏
待老皇帝死后宣读的安排有关后事的诏书,其核心是继位人选。
载垣
清代宗室,爱新觉罗氏,道光时袭封怡亲王。以御前大臣受宣宗顾命。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侵占北京,咸丰帝逃往热河避暑山庄,次年七月病重,命载垣等八人为赞襄政务,辅佐同治。载垣等取得实权,力阻慈禧垂帘听政。慈禧发动“辛酉政变”,逼令载垣自尽。
端华
清宗室,爱新觉罗氏。初封三等辅国将军,后为郑亲王,授总理行营事务大臣及御前大臣。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咸丰皇帝病重,遗命6岁载淳为皇太子,端华及肃顺、载垣等8人为赞襄政务大臣。后在慈禧发动的“辛酉政变”中以专权跋扈之罪名被逼自尽。
肃顺
肃顺(1816-1861年),满洲镶蓝旗人。爱新觉罗氏,字雨亭。咸丰帝继位后,受拔擢重用,咸丰十年(1860年)官至户部尚书。其间协助咸丰“申国法”以治积弊,锐行诛谴。力主重用汉族官僚曾国藩,用汉族地主武装湘军、淮军镇压太平天国、捻军起义。建议铸大钱以解决财政困难,削减八旗俸饷,减轻国家财政负担。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的对俄交涉中,拒绝沙俄割占乌苏里江以东领土的无理要求。咸丰十年(1860年),在英法联军进攻北京时,护咸丰帝逃亡热河。以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领侍卫内大臣主管行在事务。在咸丰帝死后的宫廷政变中,因反对慈禧太后垂帘听政,被公开处决于菜市口。
大行
汉以后称皇帝之死为大行。停棺未葬之亡帝称大行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