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铜柱钮“正黄旗满洲四甲喇十叁佐领图记”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12-13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铜柱钮“正黄旗满洲四甲喇十叁佐领图记”印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铜柱钮“正黄旗满洲四甲喇十叁佐领图记”印
时代
门类 玺印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新00039723)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铜柱钮“正黄旗满洲四甲喇十叁佐领图记”印❖图片

铜柱钮“正黄旗满洲四甲喇十叁佐领图记”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正黄旗满洲四甲喇十叁佐领图记”印

铜柱钮“正黄旗满洲四甲喇十叁佐领图记”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正黄旗满洲四甲喇十叁佐领图记”印印面

铜柱钮“正黄旗满洲四甲喇十叁佐领图记”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正黄旗满洲四甲喇十叁佐领图记”印钤本

铜柱钮“正黄旗满洲四甲喇十叁佐领图记”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正黄旗满洲四甲喇十叁佐领图记”印拓片

铜柱钮“正黄旗满洲四甲喇十叁佐领图记”印❖简介

铜柱钮“正黄旗满洲四甲喇十叁佐领图记”印,清,印面5.7×5.7厘米,通高9.4厘米。

印铜铸,柱钮。印面阳线宽边框内铸汉、满两种文字,内容对照,汉文右上起顺读,满文左上起顺读,印文为阳文篆书体。印台有汉、满两种文字刻款“礼部造。乾隆十四年十一月 日。乾字二千六百八号”。

此为清代官印。清代实行八旗制度,旗(满语“固山”)、参领(满语“甲喇”)、佐领(满语“牛录”)三级管理,满、蒙、汉皆备,负责驻防各地。正黄旗为皇帝直接统领的上三旗之一,正黄旗满洲四甲喇十三佐领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编立。“图记”为清代对八旗佐领及宗室、觉罗族长等的官印的称谓。此印为乾隆十四年(1749年)铸造。


相关知识科普


甲喇

又写作“札兰”,为满语音译,汉译为“参领”,是八旗制度里的中层组织,其首领为甲喇额真。

佐领

清代八旗制度中最基层的组织,其长官亦称佐领。佐领掌管其所辖旗人的户籍政令、军事戎行,秩正四品。

阳文

篆刻的一种方式,即把印文镌成凸状,在纸上钤盖时印文是红色,因而又称为朱文。

八旗制度

清代满族实行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清太祖努尔哈赤创建。它是从女真人狩猎时实行的“牛录”组织演变而来的。女真狩猎时,每10人中以1人为首,这种以10人为单位的组织称作牛录。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过程中,对牛录组织加以改造。改每牛录10人为300人,置一牛录额真(汉译佐领)。各牛录分别以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旗帜为标志。其后由于“归附日众”,牛录增多,努尔哈赤于万历四十三年(1618年)创立八旗制度。规定:五牛录为一甲喇,由甲喇额真(汉译为参领)统辖;五甲喇为一固山,即“旗”,由固山额真(汉译为都统)统辖,每一固山又另设梅勒额真,为固山额真副手。在原有四旗之外,又添设了镶黄、镶红、镶蓝、镶白四旗,合称八旗。八旗士兵平时耕猎为民,战时则披甲执锐为兵。皇太极时,又将降附的蒙古人和汉人分别编为蒙八旗和汉八旗。八旗制度是军政合一、兵民一体的组织形式,初期对推动满族社会经济发展及统一战争起了积极作用。

八旗

为努尔哈赤创建的兵民合一的军事制度,有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之分,统率官员分都统、参领、佐领几级,是为清军主体和骨干力量。

参领

武官名,清置,初满语名为甲喇额真,后改称甲喇章京,汉文名为参领,为八旗都统的属官,掌颁都统的政令以达于佐领,并审定各佐领应办的一切事务。

上三旗

清代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的合称。自顺治以后,满洲八旗分为上三旗与下五旗,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为上三旗,由皇帝直辖;正红旗、正蓝旗、镶白旗、镶红旗、镶蓝旗为下五旗,由诸王贝勒贝子分别统领。

相关文章

  • 青玉兽钮“安陵君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玉兽钮“安陵君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玉兽钮“安陵君印”,明,印面2.1×2.1厘米,通高1.55厘米。清宫旧藏。此印青玉质地,兽钮,印文字体为篆书,白文,右上起顺读“安陵君印”四字。印钮兽大头,巨口,盘卧,神态威慑。印材黄斑片片,与土沁不同,如变色飞云。此为明代托名琢制之印。印文中的“安陵君”伪托战国封君玺印。战国时期封“安陵”君者有两人,一为楚国封君,名“坛”,《战国策·楚策一》记楚宣王时...

    700 明代托名琢制之印 封君
  • 金龙纽“皇后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金龙纽“皇后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皇后之宝,通高10厘米,纽高6厘米,印面14×14厘米,重1800g。金质,龙纽,附系黄色绶带,满汉文篆书。清朝对皇后之宝有严格的规定,据《大清会典》载:“皇后金宝,清、汉文玉筯篆,交龙纽,平台,方四寸四分,厚一寸二分,用三等赤金五百两。宝盝高七寸八分,方八寸;宝色池,高二寸,方四寸八分,均金制。外椟绘凤文。”制作亦有严格的程序,首先由礼部依据成例奏报皇帝,...

    1348 大清会典 会典 玉筯篆 交龙纽 赤金 宝盝 钦定 内务府
  • 铜驼钮“魏乌丸率善佰长”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驼钮“魏乌丸率善佰长”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驼钮“魏乌丸 率善佰长”印,三国·魏,印面2.2×2.2厘米,通高2.7厘米。印铜铸,驼钮。印文为汉篆字体,白文,右起顺读。此印是三国时期魏政权颁赐给东胡乌丸族下层官员的官印。...

    619 驼钮 乌丸 率善
  • 玛瑙兽纽“齐物”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玛瑙兽纽“齐物”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齐物”印,清雍正(乾隆为宝亲王时期),玛瑙质,异兽形长方形玺。篆书。面宽1.4厘米,长1.7厘米,通高2厘米,纽高1.2厘米。...

    1762 亲王
  • 铜高鼻钮“中书省之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高鼻钮“中书省之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高鼻钮“中书省之印”,唐,印面5.7×5.6厘米,通高3.9厘米。印铜铸,高鼻钮,印文部分出现重叠的笔画,朱文,右上起顺读“中书省之印”。印背有楷书体刻款“中书省之印”。隋唐时期的印章制作有以铜片叠成文字后再与印面凹槽焊成整体者,是此时新出现的造印方法,其成印字口较深。此法在部分宋代印章的制造上仍有保留。此件“中书省之印”即以此种方法制成,因印文是以薄铜片...

    828 中书省 阳文
  • 铜瓦纽“柜长之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瓦纽“柜长之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瓦纽“柜长之印”,印面2.2×2.3厘米,通高1.9厘米。印铜铸,方形,瓦纽。印文为汉篆字体,白文,两竖行排列,右上起顺读“柜长之印”四字。印文之“柜”系县名。《汉书·地理志》琅邪郡下载“柜,根艾水东入海,莽曰祓同”。《补注》引钱大昕曰:“根当为柜。”“长”即县主官。《汉书·百官公卿表》记“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减万户为长,秩五百至三百石”。此为西...

    1251 琅邪 钱大昕
  • 青玉辟邪钮“中山王宝”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玉辟邪钮“中山王宝”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玉辟邪钮“中山王宝”印,明,印面1.4×1.4厘米,通高1.5厘米。清宫旧藏。印青玉质,辟邪钮。印文字体为篆书,白文,右上起顺读“中山王宝”四字。此印为明代托名汉代封王玺印之作。印文中的“中山王”本为汉代封王,名刘胜。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御史大夫晁错建议“削藩”,吴王濞、胶西王卬、楚王戊、赵王遂、济南王辟光、菑川王贤、胶东王雄渠遂以“清君侧”的名...

    1228 辟邪 中山王 大夫 削藩 太尉 内府
  • 青田石“海滨病史”章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田石“海滨病史”章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田石“海滨病史”章,清,王石经篆刻,通高2.2厘米,印面边长2.4厘米。石章青田石制,方形,素面侧款。印文篆书体,白文,分左右两行,右上起顺读“海滨病史”四字。边款楷书体阴刻“余年四十有二以病归里,卧海滨者十有六年矣。衰老日至,有不学之叹,时梦觚棱,有玉堂天上之感。爰俛吾良友西泉以吴天玺碑法作印志之,印篆之奇,前此所未有也。同治己巳秋九,陈介褀记。”款字中...

    245 王石经 素面 阴刻 陈介褀
  • “壬辰进士”象牙章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壬辰进士”象牙章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壬辰进士”象牙章,清,印面1.9 x1.9cm,高2.9cm印光素。方形印面。朱文“壬辰进士”印文。...

    727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玺印类藏品
  • 寿山石狮纽“圆明主人”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寿山石狮纽“圆明主人”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圆明主人”印,清康熙(雍正为皇子时期),寿山石质,狮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3.8厘米见方,通高7.7厘米,纽高3厘米。该玺为雍正帝皇子时期所制,大致刻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以后,因是年康熙帝把畅春园北赐给皇四子胤禛,并“赐以园额曰‘圆明 ’”,此后雍正便以“圆明主人”自居。“至若嘉名之赐以圆明,意旨深远,殊未易窥。尝稽古籍之言,体认圆明之德。夫圆而入神...

    1387 寿山石 稽古
  • 青田石螭纽“乾隆敕命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田石螭纽“乾隆敕命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乾隆敕命之宝”,清乾隆,质,螭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13.3厘米见方,通高13.4厘米,纽高5厘米。宝四周浅夔龙及曲线纹饰,上部雕形态各异的螭龙,其印体和边饰的做法与雍正元年(1723)刻制的“雍正御笔之宝”如出一辙,可知乾隆帝此宝是利用宫中原存的早期成品刻制的。此宝应专钤于乾隆帝发布的敕书之上,其地位与“二十五宝”之中的“敕命之宝”同,为乾隆帝诸宝玺中规...

    490 敕命之宝 寿山石 浮雕 夔龙
  • 青玉鼻钮“淳于蒲苏”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玉鼻钮“淳于蒲苏”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玉鼻钮“淳于蒲苏”印,汉,印面2.3×2.3厘米,通高1.6厘米。汉代私印,青玉琢造,鼻钮,印文字体为汉篆,白文,右上起顺读“淳于蒲苏”四字。其青玉材质中有天然黄色细纹绺散布,形如腾空之烟,青黄相混相映,美丽异常。此印印面之工整端庄,篆刻之精细,几乎无出其右,即使以石质印材篆刻,若达到如此的艺术效果也须有相当的造诣,何况汉代于坚玉之上琢造精妙的篆文。其篆刻...

    1569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玺印类藏品
  • 田黄石瑞兽纽“克敬居”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田黄石瑞兽纽“克敬居”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克敬居”印,清咸丰,田黄石质,瑞兽纽长方玺,汉文篆书。面宽2.8厘米,长4厘米,通高4.8厘米,纽高2.8厘米。 “克敬居”位于内廷西六宫之一的咸福宫后院正殿的同道堂内,道光三十年(1850),咸丰帝在同道堂为道光帝守孝,期满后仍经常居住于此,故这里与咸丰帝有关的遗存较多。其中咸丰帝御笔楠木填石青满汉文“克敬居”匾就悬挂在这里。“克敬”语出《尚书•太甲中》:...

    280 田黄石 内廷 咸福宫 同道堂 楠木 尚书
  • 青玉鼻钮“马服君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玉鼻钮“马服君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玉鼻钮“马服君印”,明,印面2.1×2.0厘米,通高1.5厘米。清宫旧藏。     青玉质地,鼻钮,印文字体为篆书,白文,右上起顺读“马服君印”四字。印台上敛如丘,印材色青,光泽若隐如蜡。此印为明代托名战国封君玺印之作。印文中的“马服君”为战国时赵国的封君,名赵奢,本“赵之田部吏也,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王用之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又善于用兵...

    1622 封君
  • “张懿印信”“钜鹿下曲阳张懿仲然”辟邪钮铜套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张懿印信”“钜鹿下曲阳张懿仲然”辟邪钮铜套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魏晋时期,大印:长2.3厘米、宽2.4厘米,高3.4厘米; 小印:长1.3厘米、宽1.3厘米,高2.1厘米。套印,也称子母印,印文白文,右上起顺读。“钜鹿”“下曲阳”系地名,为印主人的郡望所在,“仲然”为张懿之字。魏晋时期单名较多,套印的母印常在姓名后加“印信”凑足四字,也表明此印具有实际功能,为古人讲究诚信的象征。...

    713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玺印类藏品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