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文徵明兰亭修禊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10-05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文徵明兰亭修禊图卷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文徵明兰亭修禊图卷
时代
门类 绘画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新00179081)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文徵明兰亭修禊图卷❖图片

文徵明兰亭修禊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文徵明兰亭修禊图卷❖简介

《兰亭修禊图》卷,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文徵明绘,金笺地,设色,纵24.2厘米,横60.1厘米。

此图表现的是广为流传的文坛佳话“兰亭修禊”。文徵明的这幅画反映了东晋王羲之兰亭序》中的景象。图绘崇山峻岭,溪流蜿蜒,溪畔众多文士或坐或卧,观赏着山光水色间淙淙溪水送来的酒觞,潜心构思。水榭上相对而坐的王羲之等三人正在评点已写毕的诗文。林木荫翳,丛竹泛翠,春色浓得醉人。

《兰亭修禊图》为文徵明73岁时用青绿山水技法所绘。画面中山石树木先勾后染,工致严谨,笔笔精到。人物之衣纹、眉目简略,数根线条便勾勒出文人雅士潇洒的身形。全图设色明丽丰富,画面以青绿为主,淡施赭色渲染山脚坡石,浓而不失典雅,艳而别具秀润。

卷尾下钤“徵明父印”、“徵仲父印”,右下有“雪坪心赏”、“杜是藏画”印,左下有“与古维新”印。尾纸首段是文徵明临写王羲之所书的《兰亭序》,其后又有文氏行书自题一段:“曾君曰潜,自号兰亭。余为写《流觞图》,既临稧帖,兰之复赋此诗,发其命名之意,壬寅五月。 猗兰亭子袭清芬,珍重山阴迹未陈。高隐漫传幽谷操,清真重见永和人。香生环珮光风远,秀茁庭阶玉树新。何必流觞须上巳,一簾芳(?)意四时春。文徵明”。钤“徵明印”、“悟言室印”。由此可知,因曾潜的号与“兰亭修禊”发生的地点相同,文氏便将这一题材入画,并为之题诗,贻赠友朋。尾纸另有王穀祥陆师道、许初、文彭文嘉、周复俊的题跋。壬寅年为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


相关知识科普


文徵明

文徵明(1470—1559年),原名壁,字徵明,后以字行,改字徵仲,长洲(今江苏省苏州)人。家世武弁,自祖父起始以文显,父文林曾任温州永嘉知县。他幼习经籍诗文,喜爱书画,文师吴宽,书法学李应祯,绘画宗沈周。少时即享才名,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然在科举道路上却很坎坷,从弘治乙卯(1495年)26岁到嘉靖壬午(1522年)53岁,十次应举均落第,直至54岁才受荐以贡生进京,待诏翰林院。三年中目睹官场腐败,一再乞归,57岁回归故里,潜心诗文书画。绘画兼善山水、兰竹、人物、花卉,尤精山水。早年师事沈周,后致力于赵孟頫、王蒙、吴镇三家,自成一格。画风呈粗、细两种面貌。绘画上与沈周共创“吴门画派”,又与沈周、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书法上与祝允明、王宠并誉为“吴中三家”。 文徵明是继沈周之后的“吴门画派”和文坛的领袖,门人、弟子众多,对当时和后世影响巨大。

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年),东晋书法家,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出身名门,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又称“王右军”。他早年以卫夫人(铄)为师,草书学张芝,正书则取法钟繇,又博览秦汉篆隶碑刻名迹,自出机杼,创出妍美流变的书体,取代了以往古拙质朴的书风,自成一家。评者谓其草书浓纤折衷,真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媚劲健,千变万化,而体势自然。对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具有继往开来的巨大贡献,对日本书法界也有深刻影响.有“书圣”之誉。所书《兰亭序》尤脍炙人口,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传世唐代摹本有《兰亭序》《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寒切帖》《平安何如奉橘》三帖、《上虞帖》等,刻本有《乐毅论》《十七帖》以及唐僧怀仁集王书的《圣教序》等。

兰亭序

东晋永和九年(353年)春三月三日,王羲之、谢安、孙绰等41人,集会于会稽(今浙江绍兴)山阴兰亭,修祓禊之礼。王羲之用蚕茧纸、鼠须笔书《兰亭序》,凡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书法遒媚劲健,精美绝伦,为历代楷模。

青绿山水

山水画的一种。用矿物质石青、石绿作主色的山水画。其特点是着色浓重,装饰性强。存世最早的作品是传为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卷(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唐代的李思训、李昭道,宋代的赵伯驹、赵伯骕等画家均以青绿山水画而名闻于世。

渲染

中国画技法之一,属辅助性用笔,为突出形象之用。“渲”是在皴擦处略敷水墨或色彩,“染”是用大面积的湿笔在形象的外围着色或着墨,烘托画面形象。

尾纸

又名“拖尾”,是书画手卷的一部分,位于后隔水之后。用镶料纸接成,主要用以加大手卷的轴心圆周,以适于在手中把玩并起到保护画心的作用,同时可供鉴赏者题写跋语。

王穀祥

王穀祥(1501—1568年),明代画家,字禄之,号酉室,长洲(今苏州)人。进士及第,曾任吏部员外郎,后辞官归隐乡里。画以文徵明为师,擅绘花鸟,长于写生,渲染得法。中年以后,绝少落笔,故其作品极少传世。兼工书法篆刻。

陆师道

陆师道(1517—1580年),明代书画家,字子传,号元洲,更号五湖,长洲(今苏州)人。嘉靖十七年(1538年)进士,官至尚书少卿。书法精于小楷、古隶,旁通绘事。绘画得文徵明传授,远师宋元名家。山水简淡超然有倪瓒之神韵,秀丽妍美则取赵孟頫之笔致。

文彭

文彭(1498—1573年),明代篆刻家、书画家。字寿承,号三桥,长洲(今苏州)人。文徵明长子。精研六书,又汲取秦汉玺印营养,其篆刻风格质朴典雅,篆法方折浑厚,章法疏朗清新,对当时和后世文人篆刻流派的创作有极大影响。兼善书法,篆、隶、真、行、草各体皆有很深的功力。亦工绘画,善写墨竹,笔法纵横,得文同三昧。

文嘉

文嘉(1501—1583年),字休承,号文水,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文徵明次子。初官乌程训导,后为和州学政。工诗文书画,王世贞评:“其书不能如兄,而画得待诏一体。“精于古书画鉴别,有《钤山堂书画记》一卷,乃严嵩家藏书画的清点记录。工篆刻,为明代之冠。著《和州诗》。

相关文章

  • 乾隆皇帝是一是二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乾隆皇帝是一是二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乾隆皇帝是一是二图》轴,清,佚名绘,纸本,设色,纵118厘米,横61.2厘米。乾隆皇帝御题:“是一是二,不即不离。儒可墨可,何虑何思。长春书屋偶笔。”钤“长春书屋御制”白文方印、“乾”朱文圆印、“隆”朱文方印、“观书常乐”白文长方印、“乾隆御赏之宝”朱文方印、“乾隆御览之宝”朱文椭圆形印、“内府图书”朱文方印。图绘乾隆皇帝身着汉人服饰,正在坐榻上观赏皇家收...

    1785 长春书屋 内府 屏风 册页 丁观鹏 肖像画
  • 张舒秋花图扇页 - 故宫绘画藏品
    张舒秋花图扇页 - 故宫绘画藏品

    《秋花图》扇页,清,张舒绘,纸本,设色,纵16.4厘米,横47.8厘米。扇页有自题:“捡点新客三径旁,踈篱晚艳傲清霜。昨宵记得狂吟后,醉倒花阴梦亦香。庚午春日醉瓯张舒。”钤朱文印二“张舒”、“惠侯”。图绘秋花烂漫的景致。作者在仿恽寿平笔意的基础上,注重将写意与写形、传神与达情、没骨与勾勒、工谨与遒媚相结合。同时,在刻画主体菊花上还特别注重虚实对比,花瓣用线造...

    1976 恽寿平 没骨 渲染
  • 王诜渔村小雪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王诜渔村小雪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渔村小雪图》卷,北宋,王诜作,绢本,设色,纵44.5厘米,横219.5厘米。描写冬季小雪初霁的渔村山林景色。图中雪山奇松,溪岸渔艇,峰迴路转,步移景易,整个画面意境萧索,笼罩在一片空灵、静寂的氛围之中,虽有渔夫艰苦劳作,但反映的却是文人逸士向往山林隐逸生活的雅致情怀。此图是王诜师法李成而自成一家的作品。图中山石勾皴纯用侧锋短笔,边缘轮廓采用“破墨法”,在勾...

    926 王诜 李成 破墨法 文人画
  • 陈师曾腊梅秀石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陈师曾腊梅秀石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腊梅秀石图》轴,近现代,陈师曾绘,纸本,设色,纵136.5厘米,横45.1厘米。画幅右侧自题:“蜨粉蠭黄大小乔,中庭寒尽雪微消。一般清瘦各无聊,窗下和香封远汛。墙头飞玉怨对箫,夜来风雨洗春娇。癸亥仲夏,师曾陈衡恪写于安阳石室。”钤“陈朽”、“师曾”、“陈衡大利”印。“癸亥”为民国十二年(1923年)。腊梅在隆冬时节盛开,因其色黄如腊而得名,多生于江南地方,...

    1197 陈师曾
  • 陈师曾设色山水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陈师曾设色山水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设色山水图》轴,近现代,陈师曾绘,纸本,设色,纵88.7厘米,横45.6厘米。画面自题:“杳蔼烟林此屋居,生涯依旧襍樵渔。眼前目有青山福,阅画兴亡算问渠。己未初秋,衡恪。”钤“陈衡恪”印。“己未”为民国八年(1919年)。图画高山幽谷,山谷中林木茂盛,若干屋舍临流而建,更有泛舟扬帆者,如处世外桃源。此图以水墨、花青、浅绛作淡设色山水,用笔粗率,略有沈周笔意...

    1036 陈师曾 沈周
  • 婴戏图册之斗草图 - 故宫绘画藏品
    婴戏图册之斗草图 - 故宫绘画藏品

    《婴戏图》册之《斗草图》,清,纵11厘米,横21厘米,绢本,设色。清宫旧藏。...

    1070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绘画作品藏品
  • 王时敏仙山楼阁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王时敏仙山楼阁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仙山楼阁图》轴,清,王时敏作,纸本,墨笔,纵133厘米,横63.3厘米。自识:“乙巳冬日,写仙山楼阁图,为静孚道兄尊堂方太夫人七秩寿。王时敏。”钤“王时敏印”、“西庐老人”、“玄赏”印。“乙巳”为清康熙四年(1665年),王时敏时年74岁。上诗堂有清初吴伟业题云:“陈子静孚母夫人方太君七十,王烟客奉常、王湘碧郡伯绘仙山楼阁图以为祝。郡伯所制可以颉昂松雪,若...

    1551 王时敏 吴伟业 吴伟 散点透视 透视 董源 巨然 黄公望
  • 王愫岩畔垂纶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王愫岩畔垂纶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岩畔垂纶图》轴,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王愫绘,纸本,水墨,纵47厘米,横27.5厘米。作者自题:“岩畔垂纶。丙戌三月望日于枫江渔舍写此并题以诗。一櫂逍遥钓晚汀,寒云漠漠水泠泠。平生不识骑牛子,却笑严陵应客星。朴庐。”迎首钤“娄东宗派”白文印,款下钤“王愫印”白文印,右下角钤“游娱绘墨”朱文印。鉴藏印钤“虚斋秘玩”白文印。款识中的“丙戌”为清乾隆三十...

    1630 王愫 望日 进深
  • 傅抱石蜀山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傅抱石蜀山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蜀山图》轴,近现代,傅抱石绘,纸本,设色,纵57.2厘米,横44.8厘米。本幅自题:“乙酉秋七月,傅抱石重庆西郊。”钤“傅抱石印”白文方印、“抱石斋”朱文方印。乙酉为1945年。巍巍群山占据了画面大部分,突出磅礴的气势。濛濛雾气四处弥漫,是对四川山水的如实描绘。图中以染代皴,大面积富有浓淡变化的墨色与花青、淡绿相互融合,极好地表现出蜀地阴晴交替的天气和莽莽...

    580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绘画作品藏品
  • 赵孟頫葵花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赵孟頫葵花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葵花图》轴,元,赵孟頫绘,纸本设色,纵31厘米,横23.8厘米,故宫博物院藏。本幅自题:“子昂写生。”钤“赵氏子昂”朱文印。鉴藏印:“玉堤”朱文印,“兰陵龚策书画藏印”朱文印。赵孟頫提倡作画贵有古意,对唐至北宋的绘画风格多有摹仿。此图即采用五代西蜀黄筌父子的“黄体”——勾勒填彩的画法,线条细劲,敷色明净。因从现实生活中“写生”而来,秋葵姿态生动,比“黄体”...

    1197 赵孟頫 黄筌
  • 梅竹双鹊图页 - 故宫绘画藏品
    梅竹双鹊图页 - 故宫绘画藏品

    《梅竹双鹊图》页,宋,绢本,设色,纵26厘米,横26.5厘米。本幅无款。钤鉴藏印“宋犖审定”、“嘉庆御览之宝”,又半印一方,印文模糊不辨。裱边题签:“宋人画梅竹双鹊”。绿竹丛中逶迤伸出白梅两枝,清丽冷艳。两只鸲鹆栖于枝头,翘首顾盼。鸟羽用细笔勾描,然后以墨或淡彩晕染,近似“没骨”法。梅花用白粉和淡黄色勾填,层次丰富。竹叶用双勾法勾勒轮廓,再染以花青、汁绿、赭...

    775 没骨 双勾 石渠宝笈
  • 女孝经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女孝经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女孝经图》卷,宋,绢本,设色,纵43.8厘米,横823.7厘米。无作者款印。钤清“曹溶秘玩”及清乾隆、嘉庆、宣统内府收藏印,共10方。作者以图解的形式分9段表现唐代邓氏《女孝经》前九章的内容,依次为:一、开宗明义章,二、后妃章,三、三才章,四、贤明章,五、事舅姑章,六、邦君章,七、夫人章,八、孝治章,九、庶人章。每段图后均有墨题《女孝经》原文与之对应。图中...

    1033 曹溶 内府 女孝经 铁线描 双勾 顾恺之 女史箴 石恪
  • 改琦元机诗意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改琦元机诗意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元机诗意图》轴,清,改琦绘,绢本,设色,纵99厘米,横32厘米。本幅款题“元机诗意,秋室老人有此图,今在荛圃处。乙酉初夏,七芗改琦并记。”钤“七香”、“云阳”2印。“乙酉”为清道光五年(1825年)。画幅左上方有清沈吾于同治十年(1871年)的题识,文中介绍了余集为黄荛圃绘制《元机诗意图》的由来。题识下钤印两方:“沈梧审定”、“旭庭秘笈”。此图为改琦53岁...

    1837 改琦 仕女 唐寅 仇英 崔子忠 红楼梦 鱼元机 月白
  • 叔伊兰石轴 - 故宫绘画藏品
    叔伊兰石轴 - 故宫绘画藏品

    明代, 叔伊作 ,纸本墨笔,纵91cm,横42.3cm 周天球题跋:“待雪香非浅,临风意自多。周天球题。”作者钤印:“句吴人”朱文圆印、“参军大夫”朱文方印。 鉴藏印:“周氏公瑕”白文方印、“竹垞审定”白文方印、“□望楼”朱文方印、“虞琴秘笈”朱文方印、“孔彰珍玩”白文方印。款识:自题:“叔伊笔。”...

    1087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绘画作品藏品
  • 石涛陶渊明诗意图册 - 故宫绘画藏品
    石涛陶渊明诗意图册 - 故宫绘画藏品

    《陶渊明诗意图》册,清,石涛绘,纸本,设色,每开纵27厘米,横21.3厘米。本图册是作者根据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诗句而创作。陶渊明是中国田园诗的创始者,他的诗不仅反映出田园生活的美好与自然,更流露出他徘徊于出仕与归隐之间的矛盾。绘画者显然非常赞赏这种避身独处、与世无争、乐天安命的人生哲学,通过描绘回归自然、淡于荣禄、不与统治者合作的隐士陶渊明来表现自己美好的理...

    1148 陶渊明 石涛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