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瓷云龙纽“乐善堂”宝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瓷云龙纽“乐善堂”宝 |
时代 | |
门类 | 玺印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故00165998)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瓷云龙纽“乐善堂”宝❖图片
瓷“乐善堂”玺
瓷“乐善堂”玺钤本
瓷云龙纽“乐善堂”宝❖简介
“乐善堂”玺,清康熙(雍正为皇子时期),瓷质椭圆形玺,上部为青花云龙纹,汉文篆书。面椭圆形,宽6厘米,长9厘米,通高10厘米。
该宝制作于雍正帝继位之前。根据乾隆帝的《乐善堂记》,乐善堂系乾隆帝皇子时期的堂名,共有两处,分别位于圆明园桃花坞和宫中重华宫的潜邸之内。但乾隆帝所说的这两处乐善堂,其命名最早的是位于雍正四年(1726)其被赐居的圆明园桃花坞内,显然与此玺所指的乐善堂不同。根据此玺,知早在雍正帝继位之前,在其潜邸之内便有“乐善堂”这一堂名,但具体情况不详。
相关知识科普
青花
瓷器釉彩之一,被用作白地蓝花瓷的专称。因蓝花在釉下,所以青花属釉下彩。其原料为含氧化钴的钴土矿,以蓝青色料在瓷胎上描绘纹饰,然后施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中一次烧成。元代景德镇已能烧制成熟的青花瓷器。青花瓷器的盛行改变了青瓷为主的局面,成为明、清两代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
龙纹
陶瓷器装饰纹样之一种。明、清两代是陶瓷器以龙纹为装饰的全盛时期,主要采用釉上、釉下彩绘方法,亦有印花、刻划等工艺。龙的体态有较多变化,常见有云龙、戏珠龙、海水龙、螭龙、行龙、立龙、正面龙、侧面龙、夔龙等。
圆明园
圆明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东部,占地约350万平方米,由圆明、长春、万春三园组成。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雍正、乾隆年间陆续扩建,至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基本建成。嘉庆、道光、咸丰时有所增建,前后历时150余年,终于建成了一个包括140余所宫殿楼阁、100多处秀丽景致的宏伟的皇家园林。咸丰十年(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英法联军焚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