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铜柄钮“副统之印”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铜柄钮“副统之印” |
时代 | |
门类 | 玺印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新00039709)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铜柄钮“副统之印”❖图片
“副统之印”印
“副统之印”印面
“副统之印”印钤本
铜柄钮“副统之印”❖简介
铜柄钮“副统之印”,金,印面6.5×6.3厘米,通高4.0厘米。
印铜铸,柄钮。印文朱文,叠篆字体,右上起顺读。
此为金政权官印。金代的军职开始是都元帅府总掌军事大权,后改为枢密院,与尚书省对掌文武。地方最高军事长官是五京留守兼本路兵马都总管,再下是府尹兼都总管,州一级的军事长官是节度使。此外又于边境地区设统军司与招讨司。此印即为统军司副官之印。
相关知识科普
副统
官名,即副统军之省称,正四品。金于河南、山西、陕西、益都置统军司,主官为统军使,督领军队,镇慑边陲,下设副统军一人为辅。
尚书
一为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尚书》即《书经》,内容为商、西周两代统治者的讲话记录及春秋、战国时期根据远古材料加工编成的虞、夏史事。
一为官名,始于战国,西汉时尚书的地位逐渐重要,隋唐时设三省六部,尚书为三省之一,宋以后,行政全归尚书省掌管。明代以六部尚书分掌政务,六部尚书等于国务大臣,清代沿袭明制。
节度使
中国古代地方高级军政长官,自唐代开元中始置。唐初总辖地方军民两政的长官本为都督刺史,掌诸州兵马与镇戍事,行政上只管一州。开元中因边防之需,在边防重要地区设置了朔方、河东、幽州、河西、陇右、剑南、碛西、岭南8个节度使,专制一方。安史之乱以后,军事纷起,内地也相继设立节度使,与行政督察权相结合,事实上形成了中央与州之间的一级行政实体,节度使也就成为地方高级军政长官。节度使往往有兼衔,最高一级为“同平章事”,原为宰相出任节度使而置,后来非宰相者也加之,作为荣称。次一级的兼衔有“检校三公”、“检校尚书仆射”、“检校御史大夫”等,又次一级的兼衔有“散骑常侍”。兼衔往往按照节度使资历加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