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铜柄钮“副统之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12-14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铜柄钮“副统之印”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铜柄钮“副统之印”
时代
门类 玺印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新00039709)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铜柄钮“副统之印”❖图片

铜柄钮“副统之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副统之印”印

铜柄钮“副统之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副统之印”印面

铜柄钮“副统之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副统之印”印钤本

铜柄钮“副统之印”❖简介

铜柄钮“副统之印”,金,印面6.5×6.3厘米,通高4.0厘米。

印铜铸,柄钮。印文朱文,叠篆字体,右上起顺读。

此为金政权官印。金代的军职开始是都元帅府总掌军事大权,后改为枢密院,与尚书省对掌文武。地方最高军事长官是五京留守兼本路兵马都总管,再下是府尹兼都总管,州一级的军事长官是节度使。此外又于边境地区设统军司与招讨司。此印即为统军司副官之印。


相关知识科普


副统

官名,即副统军之省称,正四品。金于河南、山西、陕西、益都置统军司,主官为统军使,督领军队,镇慑边陲,下设副统军一人为辅。

尚书

一为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尚书》即《书经》,内容为商、西周两代统治者的讲话记录及春秋、战国时期根据远古材料加工编成的虞、夏史事。

一为官名,始于战国,西汉时尚书的地位逐渐重要,隋唐时设三省六部,尚书为三省之一,宋以后,行政全归尚书省掌管。明代以六部尚书分掌政务,六部尚书等于国务大臣,清代沿袭明制。

节度使

中国古代地方高级军政长官,自唐代开元中始置。唐初总辖地方军民两政的长官本为都督刺史,掌诸州兵马与镇戍事,行政上只管一州。开元中因边防之需,在边防重要地区设置了朔方、河东、幽州、河西、陇右、剑南、碛西、岭南8个节度使,专制一方。安史之乱以后,军事纷起,内地也相继设立节度使,与行政督察权相结合,事实上形成了中央与州之间的一级行政实体,节度使也就成为地方高级军政长官。节度使往往有兼衔,最高一级为“同平章事”,原为宰相出任节度使而置,后来非宰相者也加之,作为荣称。次一级的兼衔有“检校三公”、“检校尚书仆射”、“检校御史大夫”等,又次一级的兼衔有“散骑常侍”。兼衔往往按照节度使资历加给。

相关文章

  • 昌化石雕云龙“惟几惟康”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昌化石雕云龙“惟几惟康”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惟几惟康”宝,清嘉庆,昌化石质,随形雕云龙方形玺,汉文篆书。面7.1厘米见方,通高14厘米。“惟几惟康”语出《尚书•益稷》:“安汝止,惟几惟康,其弼直。”盖言人君奉天命以临民,安其位者,惟在慎几,惟在慎微。嘉庆以“惟几惟康”为治世之要道,故刻之于玺,垂诸万世,固当与典谟训诰共昭法守。...

    1514 惟几惟康 昌化石 尚书
  • 白玉螭纽“匊水月在手”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白玉螭纽“匊水月在手”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菊水月在手”印,清雍正(乾隆为宝亲王时期),白玉质,螭纽长方形玺。篆书。面宽1.4厘米,长1.6厘米,通高1.3厘米,纽高0.6厘米。...

    849 水月
  • 白玉盘龙纽“皇帝尊亲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白玉盘龙纽“皇帝尊亲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皇帝尊亲之宝”,清早期,白玉质,盘龙纽方形玺,汉文篆书满文篆书。面6.8厘米见方,通高6.1厘米,纽高4.3厘米。乾隆帝钦定二十五宝之一,据《宝谱》,用此宝“以荐”,主要是为前朝后妃上徽号或尊号时钤用。据记载:“凡加上尊号、徽号,册立皇后、皇太子,册封皇贵妃、贵妃、妃、嫔……其应给纸册诰命,中书科缮写,送阁用宝。”其中的加上尊号、徽号时所用之宝就是“皇帝尊...

    1993 皇帝尊亲之宝 钦定 交泰殿 徽号 大清会典 会典
  • 青田石“马衡”章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田石“马衡”章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田石“马衡”章,近代,马衡篆刻,印面边长4.9厘米,通高4.9厘米。印青田石制,方形,素面顶款。印文篆体,白文,右起横读“马衡”二字,印面有阴线界栏。顶款阴刻楷书体“余于印石中最爱青田,见即收之,朋好中亦有效尤者,因之年来石愈少而直愈昂,此诚庸人自扰也。此石为八年前所买,亦百年以上物,以有人属题榜,无适当之印,遂仓卒成此,叔平。廿年十月。”马衡先生的名印、...

    460 马衡 素面 阴刻
  • 铜龟纽“文德左千人”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龟纽“文德左千人”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龟纽“文德左千人”印,印面2.2×2.3厘米,通高2.2厘米。印铜铸,方形,龟纽。印文为汉篆字体,白文,五字三竖行排列,右上起顺读“文德左千人”。此为新莽时官印。...

    477 文德 千人
  • 铜鼻纽“蠡吾国相”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鼻纽“蠡吾国相”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鼻纽“蠡吾国相”印,印面2.4×2.4厘米,通高2.3厘米。印铜铸,方形,鼻纽。印文为汉篆字体,白文,两横行排列,右上起横读“蠡吾国相”四字。“相”为汉朝诸王国行政长官名。此为东汉时侯国官印。...

    739 蠡吾
  • 碧玉螭纽“爱竹学心虚”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碧玉螭纽“爱竹学心虚”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爱竹学心虚”印,清雍正(乾隆为宝亲王时期),碧玉质,螭纽长方形玺。篆书。面宽1.4厘米,长1.9厘米,通高1.4厘米,纽高0.7厘米。...

    356 碧玉
  • 青玉交龙纽“宣统御览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玉交龙纽“宣统御览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玉交龙纽“宣统御览之宝”,清末,通高9.4厘米,纽高5.1,印面12.9×12.9厘米。清宫旧藏。此印为青玉质,交龙纽,“宣统御览之宝”阳文镌刻。《宣统宝谱》录“宣统御览之宝”共4方,印文大小尺寸不等。这是其中较大的一方,曾钤于溥仪御览过的字画上。...

    294 交龙纽 阳文
  • 青玉交龙纽“乾清宫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玉交龙纽“乾清宫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宝”,清乾隆,青玉质,方形玺,汉文篆书。面11.6厘米见方,通高8.5厘米,纽高4.4厘米。附系黄色绶带。乾清宫为紫禁城等级最高的建筑,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明代是皇帝的寝宫和日常活动的场所,内部有九间,每间分上下两层,各有楼梯相通,皇帝可以随意居住。明朝震撼宫廷的宫女绳勒嘉靖帝的“”以及晚明三大宫廷奇案中的“红丸案”和“移宫案”均发生在这里。清...

    1393 乾清宫 交龙纽 内廷 暖阁 壬寅宫变 养心殿 正大光明
  • 白玉螭纽“如如”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白玉螭纽“如如”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如如”印,清雍正(乾隆为宝亲王时期),白玉质,螭纽长方玺。篆书。面宽1.3厘米,长1.9厘米,通高1.2厘米,纽高0.5厘米。如如,佛语,指真如常住,圆满而不凝滞之境界。《金刚经》:“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乾隆三十三年(1768)御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即钤此玺。...

    302 真如 金刚经
  • 铜龟纽“大师公将军司马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龟纽“大师公将军司马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龟纽“大师公将军司马印”,印面2.3×2.3厘米,通高2.3厘米。印铜铸,方形,龟纽。印文为汉篆字体,白文,八字三竖行排列,右上起顺读“大师公将军司马印”。此为新莽时王匡属官印。...

    1943 司马
  • 青玉双螭纽“继德堂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玉双螭纽“继德堂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继德堂宝”,清嘉庆,青玉质,双螭纽,汉文篆书。面圆形,径6.8厘米,通高5.5厘米,纽高2.1厘米。宝用檀香木八方匣盛装。继德堂实际上是乾隆帝为将来的继位者准备的居所,最早是在热河内。按照乾隆帝的意愿,他归政后仍要继续训政,在避暑山庄的居所一如其旧,不做变更。故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开始为嗣皇帝另建新居,并命名为“继德堂”。乾隆帝对自己这样做的解释是:...

    1302 避暑山庄 大内 宁寿宫 毓庆宫
  • 白玉螭纽“众花胜处松千尺”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白玉螭纽“众花胜处松千尺”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众花胜处松千尺”印,清雍正(乾隆为宝亲王时期),白玉质,螭纽长方形玺。篆书。面宽1.7厘米,长1.9厘米,通高1.4厘米,纽高0.8厘米。...

    1746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玺印类藏品
  • 寿山石卧象纽“雍正尊亲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寿山石卧象纽“雍正尊亲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雍正尊亲之宝”,清雍正,质,卧象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9.8厘米见方,通高9.7厘米,纽高6.2厘米。卧象雕刻细腻,身体各部位比例恰到好处,体态生动,象侧置宝瓶一,取“”之意。据《活计档》记载:雍正元年(1723)“八月十七日,怡亲王交太平有象寿山石图书一方,奉旨:镌‘雍正尊亲之宝’。钦此。本日郎中保德交袁景邵、滕继祖各篆字样二张,呈怡亲王看。王谕:准袁景...

    1367 寿山石 太平有象 清宫内务府造办处 内务府 亲王 明楼 隆恩门 隆恩殿
  • 青玉云龙纽“毓庆宫”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玉云龙纽“毓庆宫”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毓庆宫”印,清嘉庆,青玉质,云龙纽长方玺,汉文篆书。面宽2.8厘米,长4.6厘米,通高7厘米,纽高3.2厘米。毓庆宫位于内廷东路奉先殿与斋宫之间,系清康熙十八年(1679)在明代奉慈殿基址上修建而成,乾隆五十九年(1794)和嘉庆六年(1801)分别添建、扩建,光绪年间曾加以修缮。毓庆宫是康熙年间特为皇太子允礽所建,后作为皇子居所。乾隆皇帝十二岁到十七岁间...

    764 毓庆宫 内廷 奉先殿 斋宫 允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