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夏永岳阳楼图页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夏永岳阳楼图页 |
时代 | |
门类 | 绘画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新00013844-9/14)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夏永岳阳楼图页❖图片
夏永岳阳楼图页❖简介
《岳阳楼图》页,元,夏永绘,绢本,墨笔,纵24.4厘米,横26.2厘米。
本幅无作者款识。右上蝇头小楷书23行《岳阳楼记》。有鉴藏印“廷相家藏图籍”一方。对幅钤“无棣李佐贤生平真赏”印。
对开清代李佐贤题跋:“岳阳楼图,界画精巧,飞阁层檐,一丝不乱,楼中人物,纤悉具备,殆类鬼工。上题岳阳楼记,楷书如蝇头蚊脚,足使离娄失明,不知作者如何著笔。此等书画,乃宋人绝技,元明以后,已成《广陵散》矣。古今人不相及,即艺事可见。李佐贤识。”钤:“竹朋”印。
岳阳楼位于今湖南省境内,相传最早为三国时东吴名将鲁肃训练水师的阅兵台,更因北宋著名文学家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而著称于世,其与滕王阁、黄鹤楼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名楼”。
此幅与故宫藏另一件《岳阳楼图》之构图、技法如出一辙,只是一为纨扇,一为册页。 其精整工细的线描正可谓“细若蚊睫,侔于鬼工”。这种纯以墨笔白描界画建筑的手法到元代以后已成绝响,以至于清人李佐贤误以为此图是宋人所为。
相关知识科普
岳阳楼
位于今湖南省境内,相传最早为三国时东吴名将鲁肃训练水师的阅军台,更因北宋著名文学家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而著称于世。 岳阳楼高三层,依山傍湖而建,东临碧波万顷的洞庭湖,西靠浩浩荡荡的长江,于其上俯瞰,碧波万顷,气势恢弘。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在此登览胜境,凭栏抒怀,并记之于文,咏之于诗,形之于画,工艺美术家亦多以岳阳楼为题材刻画洞庭景物,使岳阳楼成为艺术创作中被反复描摹、久写不衰的一个主题。岳阳楼与滕王阁、黄鹤楼并称为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
夏永
夏永(生卒年不详),字明远,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其界画楼阁取法元初宫廷画家王振鹏,擅长以墨笔白描法绘建筑,而独以小幅见长。
《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系北宋名臣范仲淹之代表作。时值北宋仁宗庆历年间,朝内党争激烈,奉命主持新政的范仲淹被贬放邓州,恰逢好友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即将落成,请范仲淹作记,千古名篇《岳阳楼记》由此诞生。文中著名词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人之乐而乐’”反映了作者忠君爱民的思想感情。《岳阳楼记》在被后人吟诵的同时,也常成为书法作品的书写内容。
李佐贤
李佐贤(1807—1876年),字仲敏,号竹朋,山东利津人。道光十五年进士,官汀州知府,授翰林院编修。嗜古精鉴,善画竹石。
界画
指依靠界笔直尺划线的绘画。以宫室、楼台、屋木等建筑为表现对象,又称“宫室画”、“屋木画”。
《广陵散》
又名《广陵止息》,琴曲。三国稽康以善弹此曲著称,后稽康因不满司马氏专权被害,临刑前索琴弹奏此曲,之后此曲失传。
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吴县(江苏苏州)人。举进士第。历仕真宗、仁宗两朝,官至参知政事,为朝廷所倚重。卒赠兵部尚书,谥“文正”。其文学成就卓著,有名篇《岳阳楼记》等。
纨扇
又称团扇,即圆形扇面。
册页
册页的组合形式类似西方绘画中的组画,这种艺术形式在山水画中能够比较完整地展现一个地域不同的自然景观,在花鸟画中可以从多重角度、时节去描绘其自然姿色。在人物画中,可以完整地叙述一个历史故事发生的全过程或细化表现某种道德观念。
白描
传统中国画的技法名称,指用墨线勾画物象,不施任何色彩者,名为“白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