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青玉云龙纽“毓庆宫”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12-13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青玉云龙纽“毓庆宫”印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青玉云龙纽“毓庆宫”印
时代
门类 玺印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故00165934)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青玉云龙纽“毓庆宫”印❖图片

青玉云龙纽“毓庆宫”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玉蹲龙纽“毓庆宫”玺

青玉云龙纽“毓庆宫”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玉蹲龙纽“毓庆宫”玺钤本

青玉云龙纽“毓庆宫”印❖简介

毓庆宫”印,清嘉庆,青玉质,云龙纽长方玺,汉文篆书。面宽2.8厘米,长4.6厘米,通高7厘米,纽高3.2厘米。

毓庆宫位于内廷东路奉先殿斋宫之间,系清康熙十八年(1679)在明代奉慈殿基址上修建而成,乾隆五十九年(1794)和嘉庆六年(1801)分别添建、扩建,光绪年间曾加以修缮。毓庆宫是康熙年间特为皇太子允礽所建,后作为皇子居所。乾隆皇帝十二岁到十七岁间一直居于此宫。嘉庆皇帝五岁时曾与兄弟子侄等人居于此宫,后迁往撷芳殿,乾隆六十年(1795年)即位后又迁回毓庆宫。嘉庆帝亲政后,规定此宫不再让皇子居住,关于此,嘉庆帝在《毓庆宫记》中写道:“予之不令诸皇子居此宫者,亦敬法皇考,慎简元良,维持久远,非敢别有创造为几暇游观之地。敬申此义,书于宫庭,观斯记者,亦可知予承先垂后之深意矣。”但同治、光绪两朝,此宫均作为皇帝读书处,光绪皇帝曾在此居住。


相关知识科普


毓庆宫

康熙十八年(1679年)为太子所建的太子宫,后为诸皇子读书之所。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永琰被乾隆帝立为皇太子后再度住进此宫。

内廷

广义即为宫廷。紫禁城范围内可统称内廷或大内。狭义讲即为宫廷后部帝后生活区。

奉先殿

斋宫

明制。建于天坛内西侧,东向,为皇帝致斋专用之宫。百官在各自衙署内致斋。斋戒中要求:“不饮酒,不食葱韭薤蒜,不问病,不吊丧,不听乐,不理刑名,不与妻妾同处。”清朝雍正年间宫内建有斋宫,祭天时,皇帝于大内斋宫致斋二日,坛内致斋一日。百官皆斋于公署。其制辞是:“凡陪祀致斋各官不理刑名,不宴会,不听音乐,不入内寝,不问疾吊丧,不饮酒茹荤,不祭神,不扫墓,有疾有服(守孝)者皆弗与,其有故违不到者,察治之。”

允礽

理密亲王允礽(1674--1724年),小名保成,圣祖玄烨第六子,后序为第二子,孝诚仁皇后生。通满汉文字,娴熟骑射。康熙十四年(1675年)十二月,立为太子。三十五年(1696年),圣祖北征,奉命代行郊祀礼;各部院奏章听太子处理;重要之事,诸大臣议定,启奏太子。次年,圣祖行兵宁夏,仍命监国。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以“僇辱廷臣,专擅威权,鸠聚党羽,窥伺朕躬起居动作”等罪,废太子,幽禁;十月,使居咸安宫;十二月,释之。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复立太子。五十一年(1712年),以结党会饮,再次被废,禁锢咸安宫。世宗胤禛继位,雍正元年(1723年),诏于祁县郑家庄修缮房屋,驻扎兵丁,将移居之。次年,病死,年51岁。追封为理亲王,谥密。子弘皙、弘『0469』、弘晋,弘曣、弘晀、弘晥等12人。

相关文章

  • 白玉螭纽“宁寿宫续入石渠宝笈”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白玉螭纽“宁寿宫续入石渠宝笈”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宁寿宫续入石渠宝笈”印,清乾隆,白玉质,螭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3.4厘米见方,高6.1厘米,纽高3.7厘米。该玺置于紫檀木宝匣内,为《石渠宝笈》续编著录之部分书画作品上所钤盖的八玺之一,刻制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正月至乾隆五十八年(1793)五月《石渠宝笈》续编编纂期间。《石渠宝笈》续编“凡例”规定,凡收入《石渠宝笈》续编的古今臣工书画,除照例钤盖“...

    1648 宁寿宫 石渠宝笈 石渠 紫檀木 三希堂 三希 乾清宫 养心殿
  • 秦国铜鼻钮“工师之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秦国铜鼻钮“工师之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鼻钮“工师之印”,战国·秦,印面2.1×2.1厘米,通高0.7厘米。印铜铸,鼻钮。印文为秦篆字体,白文,右上起顺读。秦国文字特征明显,印文圆转流畅,凡纵向笔画皆下垂感十足。尤其是“印”字末笔半行横折下曳更是秦印文的特征。秦国地处关西,与东方诸国相比经济文化发展较慢,其文字沿袭了周的正体文字,少有创新。秦统一后颁行的小篆字体,其基础就是秦的正体字。秦国官印称...

    812 工师
  • 青玉鼻钮“殷王之玺”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玉鼻钮“殷王之玺”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玉鼻钮“殷王之玺”,明,印面2.1×2.1厘米,通高1.6厘米。清宫旧藏。此印青玉质地,鼻钮,印文字体为篆书,白文,右上起顺读“殷王之玺”四字。印材青灰,布满斑点。此印为明代托名楚汉之际封王玺印之作。印文中的“殷王”为楚汉之际封王,名司马卬,原为赵将,项羽立其为王。《史记·项羽本纪》:“赵将司马卬定河内,数有功,故立卬为殷王,王河内,都朝歌。”汉二年(公元...

    217 司马 项羽 本纪 黄河
  • 白玉螭纽“匊水月在手”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白玉螭纽“匊水月在手”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菊水月在手”印,清雍正(乾隆为宝亲王时期),白玉质,螭纽长方形玺。篆书。面宽1.4厘米,长1.6厘米,通高1.3厘米,纽高0.6厘米。...

    849 水月
  • 青玉云龙纽“传心基命”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玉云龙纽“传心基命”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传心基命”印,清嘉庆,青玉质,云龙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4.1厘米见方,通高7.3厘米,纽高3.1厘米。“传心”,指继承古代贤王圣哲之心法,宫中一处名为传心殿的宫殿内所祭祀的对象为伏羲、神农、轩辕、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等,即可为证。“基命”,语出《诗•周颂•昊天有成命》“夙夜基命宥密”,原是颂扬周成王为继续光大文武之业而竭尽心力,后多用于颂扬...

    1689 传心 传心殿 伏羲 神农 孔子 毓庆宫 方略
  • 白玉兽钮“华阳君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白玉兽钮“华阳君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白玉兽钮“华阳君印”,明,印面2.05×2.1厘米,通高2.3厘米。清宫旧藏。印白玉质地,兽钮,印文字体为篆书,白文,右上起顺读“华阳君印”四字。印钮兽身肥壮,颈短粗,鬃鬣披散,尾卷贴,细琢如花,意态威猛。印材洁白,如罩冰雪,在白玉中也属罕见,又琢造精良,造化更兼人工,曲尽其美。此印为明代托名战国封君玺印之作。印文中的“华阳君”本为战国时的封君,战国时期得此...

    211 封君
  • 铜鼻纽“东郡守丞”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鼻纽“东郡守丞”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鼻纽“东郡 守丞”印,印面2.4×2.4厘米,通高2.1厘米。印铜铸,方形,鼻纽。印文为汉篆字体,白文,两竖行排列,右上起顺读“东郡守丞”四字。印文字体笔划较粗壮平直,“丞”字末笔作一横笔,两端不上翘,为东汉印文笔势特点。此为东汉时郡官印。...

    1141 东郡 守丞
  • 白玉鼻钮“新成甲”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白玉鼻钮“新成甲”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白玉鼻钮“新成甲”印,汉,印面2.3×2.3厘米,通高1.9厘米。汉代私印,白玉琢造,鼻钮,印文字体为鸟虫书篆,白文,右起顺读“新成甲”三字。其玉色碧而闪乌,由青向灰过渡,钮顶黑斑自然如墨,沉黯古雅。此印之精美与汉“王武”玉印难分伯仲,二者可谓姊妹印,历近两千年,并存于世,堪称汉印中的至宝。...

    1064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玺印类藏品
  • 铜高鼻钮“唐安县之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高鼻钮“唐安县之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高鼻钮“唐安县之印”,唐,印面5.7×5.9厘米,通高3.6厘米。印铜铸,高鼻钮,朱文,印文部分出现重叠的笔画,右上起顺读“唐安县之印”。此印为县官署印。自南齐开始,官印印身明显变大,改用朱文,鼻钮加高,钮孔增大,印绶加粗。唐代地方行政区域的设置分“道(府)、州、县、乡、里”5级。其中县又分为京县、畿县、诸州县三类。京县有长安、万年、河南、洛阳、太原、晋阳...

    1643 唐安县 官署印 户口 中书省
  • 铜龟钮“鹰扬将军章”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龟钮“鹰扬将军章”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龟钮“鹰扬将军章”,东晋,印面2.3×2.3厘米,通高2.9厘米。印铜铸,龟钮,印文为汉篆字体,白文,右上起顺读。此印铸造较厚重,龟身两侧平齐,与魏晋早期之印有别。印文的凿刻风格与十六国、南朝印类似,应是东晋官印之一,皆属于急就章一类。鹰扬将军,武官名,始见于三国魏。《三国志·魏书二十八》注引《魏书》说文钦“转为庐江太守、鹰扬将军”。两晋南北朝多设此官,晋...

    1449 鹰扬 十六国 司马 加官 散官
  • 青玉鼻钮“计官之鉩”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玉鼻钮“计官之鉩”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玉鼻钮“计官之鉩”,战国·楚,印面1.8×1.8厘米,通高1.35厘米。此为战国时期楚国印,青玉琢造,鼻钮。印文字体为战国古文,白文,右上起顺读“计官之鉩”四字。“计官”为官名,掌管记书簿册事务。印文篆体笔画挺拔。印面有阴线边栏,与同时期铜印印面常见格式相同。此印玉色青灰,材质本身呈透明状,细观有天然斜纹,凝者如风吹斜柳,散者如烟云片片。目前所见战国时期的...

    383 北平 倪玉书
  • 牙“无逸斋精鉴玺”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牙“无逸斋精鉴玺” - 故宫玺印类藏品

    “无逸斋精鉴玺”,清宣统,牙质,光素长方玺,汉文篆书。面宽2.4厘米,长4.9厘米,通高5.9厘米。无逸斋位于紫禁城养心殿东院,清代末帝溥仪在宫中居住时可能用于存放书画等艺术品,故有“无逸斋精鉴玺”之制作。宣统“无逸斋精鉴玺”共有两方,小朝廷时期,曾对收藏于宫内的古代书画进行过清点,钤盖“宣统御览之宝”、“宣统鉴赏”、“无逸斋精鉴玺”等玺。此玺即是其中之一,...

    267 养心殿
  • 青玉蹲龙纽“宝笈三编”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玉蹲龙纽“宝笈三编”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宝笈三编”印,清嘉庆,青玉质,蹲龙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3厘米见方,通高5厘米,纽高2.3厘米。“宝笈三编”即《石渠宝笈》三编的简称。此玺是《石渠宝笈》三编著录内府收藏书画作品必钤宝玺。《石渠宝笈》、《秘殿珠林》三编“凡例”规定:“恭遇列圣宸翰、皇上御书则用‘珠林三编’或曰‘宝笈三编’、‘秘殿珠林所藏’或曰‘石渠宝笈所藏’凡二玺。古今臣工书画则用‘嘉庆御览...

    1358 石渠宝笈 石渠 内府 宸翰 三希堂 三希
  • 昇平署腰牌与门照 - 故宫玺印类藏品
    昇平署腰牌与门照 - 故宫玺印类藏品

    昇平署纸腰牌两件、昇平署纸门照一件,清光绪,复制件,原件藏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昇平署木腰牌两件,清光绪。昇平署演职人员出入署内禁门的凭证,由内务府颁发。...

    1351 昇平署 内务府
  • 白玉兽钮“建安君”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白玉兽钮“建安君”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白玉兽钮“建安君”印(二件),明,兽钮印印面2.6×2.7厘米,通高3.1厘米;龟钮印印面2.8×2.5厘米,通高2.8厘米。兽钮印白玉质,印面有阴线边栏,印文字体为篆书,白文,右上起顺读“建安君”三字。印钮之神兽正身蹲坐,挺胸弓身,脑后一角后垂连背。印材洁白,仅兽角上附有天然黄色。整体琢造精致,秀劲非常。另一方龟钮玉印,青玉质地,印文字体为篆书,白文,右上...

    619 封君 司马 宫人 琅邪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