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燕国铜鼻钮“雷旦都司工”鉨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燕国铜鼻钮“雷旦都司工”鉨 |
时代 | |
门类 | 玺印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新00032253)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燕国铜鼻钮“雷旦都司工”鉨❖图片
“雷旦都司工”鉨
“雷旦都司工”鉨印面
“雷旦都司工”鉨钤本
燕国铜鼻钮“雷旦都司工”鉨❖简介
铜鼻钮“雷旦都 司工”鉨,战国·燕,玺面2.4×2.4厘米,通高1.6厘米。
“雷旦都司工”鉨铜铸,鼻钮。鉨面有阴线边栏,鉨文为战国古文字体,白文,右上起顺读。鉨文“『0540』『0541』”为地名“雷旦”的专用字,“雷”字在此处疑读为“漯”或“灅”。《说文》释:“漯水出雁门阴馆累头山,东入海,或曰治水也。”漯水上游为今山西境内的桑干河,其故道在今永定河北面,向东南流至武清县东北注入潞河。《说文》又释:“灅水出右北平浚靡,东南入庚。”即今河北沙河。漯水与灅水的主流均在当时的燕国境内,雷旦之名可能与此二水有关。此鉨为战国时期燕国雷旦邑负责工程建设的司空官鉨。
相关知识科普
雷旦都
战国时期的燕国政区,即雷旦邑,“都”指有城郭的大邑。
司工
官名。史籍载作司空,负责各项工程建设与器物制造等事务。
北平
即今北京。辽代称燕京,后称南京。金代亦称燕京,后称中都。元代亦称燕京,后称大都。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征虏大将军兼右丞相徐达入元都,诏改大都路为北平府。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改称北京。清代沿用。辛亥革命后,于1928年6月改称北平。1949年9月北平改称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