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昇平署腰牌与门照 - 故宫玺印类藏品

12-13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昇平署腰牌与门照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昇平署腰牌与门照
时代
门类 玺印
出土
备注 文物号()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昇平署腰牌与门照❖图片

昇平署腰牌与门照 | 故宫玺印类藏品

昇平署腰牌之一

昇平署腰牌与门照 | 故宫玺印类藏品

昇平署腰牌之二

昇平署腰牌与门照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门照(纸质)

昇平署腰牌与门照❖简介

昇平署纸腰牌两件、昇平署纸门照一件,清光绪,复制件,原件藏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昇平署木腰牌两件,清光绪。

昇平署演职人员出入署内禁门的凭证,由内务府颁发。


相关知识科普


昇平署

昇平署是清代宫廷戏曲承应及管理机构,其前身为南府。清道光七年(1827年),由于宫廷戏剧活动日渐衰败而大量裁减人员,并改称此名,但习惯上有时仍称南府。其隶属于内务府,设总管1人,首领4人。下设钱粮处、档案房、中和乐。清末咸丰皇帝和慈禧太后喜好戏曲,遂又大批挑选民籍学生入宫,四大徽班中的很多著名演员都兼充昇平署教习和学生,内学、外学和本家成鼎足之势,戏曲活动空前繁荣。南府和昇平署收集整理了大量的戏曲剧本,培养了大批优秀演员,促进了京剧剧种的形成,推动了戏曲艺术的发展。

内务府

全称“总管内务府”,是清代掌管皇家事物的最高管理机构。始设于清初。顺治十年(1653年)六月裁内务府,改设十三衙门。顺治十八年(1661年)废十三衙门,重设内务府。康熙十六年(1677年)内务府初具规模,下设七司三院:广储司、都虞司、掌仪司、会计司、庆丰司、营造司、慎刑司、上驷院、武备院、奉宸苑,其职能与国家机构中的六部相对应。另有分支机构一百三十余处。

相关文章

  • 铜龟纽“执灋直二十二”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龟纽“执灋直二十二”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龟纽“执灋直二十二”印,印面2.3×2.3厘米,通高2.2厘米。印铜铸,方形,龟纽。印文为汉篆字体,六字三竖行排列,右上起顺读“执灋直二十二”。此为新莽时官印。印文中“直”为更直执法之意,《汉仪》曰:“其二人者,更直执法省中者,皆纠察百官,督州郡。”...

    1348 执灋
  • 青田石螭纽“乾隆敕命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田石螭纽“乾隆敕命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乾隆敕命之宝”,清乾隆,质,螭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13.3厘米见方,通高13.4厘米,纽高5厘米。宝四周浅夔龙及曲线纹饰,上部雕形态各异的螭龙,其印体和边饰的做法与雍正元年(1723)刻制的“雍正御笔之宝”如出一辙,可知乾隆帝此宝是利用宫中原存的早期成品刻制的。此宝应专钤于乾隆帝发布的敕书之上,其地位与“二十五宝”之中的“敕命之宝”同,为乾隆帝诸宝玺中规...

    490 敕命之宝 寿山石 浮雕 夔龙
  • 金交龙纽“天子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金交龙纽“天子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天子之宝”,清早期,金质,方形玺,满文篆书。面11.9厘米见方,通高8.3厘米,纽高5.1厘米。附系黄色绶带及牙牌,牙牌两面分书满汉字“天子之宝匮”。“”之一,用于祭祀祖先及百神。据《清初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记载,崇德八年(1643)十二月二十八日遣大臣阿拜代祭清帝列祖,其祭文中钤有“天子之宝”,所钤极有可能就是这方宝玺,制作当在清太宗崇德时期。此宝的交龙纽...

    1454 天子之宝 交龙纽 盛京十宝 盛京
  • 寿山石雕山水人物“万国咸宁”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寿山石雕山水人物“万国咸宁”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万国咸宁”玺,清雍正,质,随形雕山水人物方形玺,汉文篆书。面3.3厘米见方,通高7厘米。“万国咸宁”语出《•乾卦》:“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又出《•周官》:“唐虞,建官惟百,内有百揆四岳,外有洲牧侯伯。庶政惟和,万国咸宁。”盖言万民当有君主,立百官,以明统绪,以分尊卑,则天下安宁,万民安生。康熙帝时将“首出庶物,万国咸宁”镌于御座后的之上,雍正帝则更将“万...

    1562 寿山石 周易 尚书 稽古 乾清宫 屏风
  • 铜柄钮“秦成阶文等第弎指挥诸军都虞侯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柄钮“秦成阶文等第弎指挥诸军都虞侯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柄钮“秦成阶文等第弎指挥诸军都虞侯印”,五代,印面6.4×5.8厘米,通高4.1厘米。印铜铸,柄钮,印文似唐印字体,朱文,右上起顺读。印背以楷书体刻款“秦成阶文等州第三指挥诸军都虞候”。“第弎”为指挥的编号。印文“秦成阶文”实即四州的省文,此四州位于陇西南北一线,为边陲要地。此印从印文的前称看应是五代时期秦、成、阶、文四州第弎指挥中掌管诸军军法的都虞侯之印...

    528 指挥 军都
  • 银龟钮“武猛校尉”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银龟钮“武猛校尉”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银龟钮“武猛校尉”印,魏,印面2.5×2.5厘米,通高2.7厘米。印银铸,龟钮,印文为汉篆字体,白文,右上起顺读。此为魏晋时期的官印。武猛校尉,武官名,始见于汉末三国之际。《三国志·魏书十八》载:“韦既壮武,其所将皆选卒,每战斗,常先登陷阵,迁为校尉。” 典韦被曹操“引至左右,将亲兵”。所以武猛校尉所统不仅是军中的精锐,并会被选为亲军宿卫之用。三国中吴国的潘...

    778 武猛
  • 铜柄钮“移改达葛河谋克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柄钮“移改达葛河谋克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柄钮“移改达葛河谋克印”,金,印面6.3×6.2厘米,通高5.4厘米。印铜铸,柄钮,印文为叠篆字体,朱文,右上起顺读。印侧及背刻楷书体“移改达葛河谋克印 (大)定十九年八月 礼部造”款。公元1115年,女真族建立了金政权,后相继消灭了辽与北宋政权,统治黄河以北地区达百余年之久。为了统治原宋、辽文化高度发达的地区,其政治制度也仿照原宋、辽之制。女真族建国前没...

    430 谋克 女真族 女真 黄河 少府 文思署
  • 青田石“万竹庐图书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田石“万竹庐图书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田石“万竹庐图书印”,近代,王褆篆刻,印面边长2.5厘米,通高3.5厘米。印青田石制,方形,素面侧款。印文篆体,朱文,右上起顺读“万竹庐图书印”6字。边款阴刻楷书体“戊辰岁首,福厂为养吾道兄作于春住楼。”...

    1099 万竹庐 王褆 素面 阴刻
  • 青田石“松下清斋摘露葵”章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田石“松下清斋摘露葵”章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田石“松下清斋摘露葵”章,清,朱文震篆刻,通高3.1厘米,印面边长3.3厘米。印青田石质,方形,素面侧款。印文篆体,朱文,右上起顺读“松下清斋摘露葵”七字。边款隶书体阴刻“朱文震敬篆”。此石章印文摘自唐代王维《积雨辋川庄作》诗句。“清斋”即“素食”,古人采葵必待露解,故名“露葵”,即冬葵。战国辞人宋玉亦有“烹露葵之羹”之句,王维晚年长斋,故用此典。此石章印...

    640 朱文震 素面 阴刻 王维 永瑢 九思堂
  • 牙“无逸斋精鉴玺”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牙“无逸斋精鉴玺” - 故宫玺印类藏品

    “无逸斋精鉴玺”,清末,牙质。通高7.75厘米,印面长3.1厘米,宽1.7厘米。清宫旧藏。印为长方形,篆字二行各三字,阳文。印体光素,阴面刻工精细。在紫禁城和畅春园均有无逸斋,溥仪在他的自传中记述说:“过不多天,我住的养心殿东套院无逸斋的窗户上又发现了火警,幸好发现得早,一团浸过煤油的棉花刚烧着,就被发现了,未致成灾。”只怕是溥仪记错了,他的这个小小的书房现...

    1855 阳文 养心殿
  • “乐琴书以消忧”青田石章 - 故宫玺印类藏品
    “乐琴书以消忧”青田石章 - 故宫玺印类藏品

    清,印面见方3.7厘米,通高7.1厘米。青田石质,方形印面,阳文“乐琴书以消忧”印文,边款刻“既望日偶作于修竹山房。乐琴书以消忧。文彭”。乾隆帝对此印颇为欣赏,为之赋诗数首,并添配了精致的紫檀木匣。匣上镌刻其中一首:“冻石年陈如汉玉,琴书足以乐消忧。当年五柳先生者,抑埴曾经识此不。”诗中表达了乾隆帝对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归隐田园弹琴读书自娱的赞赏。...

    519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玺印类藏品
  • 银镀金交龙纽“大清嗣天子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银镀金交龙纽“大清嗣天子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大清嗣天子宝”,清早期,银镀金质,交龙纽方形玺,汉文篆书满文本字。面7.9厘米见方,通高7.6厘米,纽高5厘米。乾隆帝钦定二十五宝之一,也是清代二十五宝之中唯一的一方镀金质宝玺。《交泰殿宝谱》记此宝为“以章继绳”之用,是皇位传接承递的象征。但实际上却很少使用,只在宫中殿堂内的御笔匾额上偶尔钤用。乾隆十三年(1748)诏改玺印中的满文本字为满文篆书时,该宝同...

    360 大清嗣天子宝 交龙纽 钦定 交泰殿
  • 二十五宝玺 - 故宫玺印类藏品
    二十五宝玺 - 故宫玺印类藏品

    二十五宝玺为清代乾隆皇帝指定的代表国家政权的二十五方御用国宝的总称。乾隆以前,御宝一般没有规定确切的数目。乾隆初年,可称为国家御宝之印玺已达二十九种三十九方之多,且因有关文献的记载失实,用途不明,认识错误甚多,造成混乱状况。针对这种情况,乾隆十一年(1746年),乾隆皇帝对前代皇帝御宝重新考证排次,将其总数定为二十五方,并详细规定了各自的使用范围。这二十五方...

    825 大清受命之宝 皇帝奉天之宝 大清嗣天子宝 皇帝之宝 天子之宝 皇帝尊亲之宝 皇帝亲亲之宝 皇帝行宝
  • 铜蹴鞠图案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蹴鞠图案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蹴鞠图案印,西汉,印面1.6×1.6厘米,印体厚0.5厘米。印铜铸,双面,一面凹铸图案,表现两人对面站立,各用足面颠球,进行比赛。另一面为百戏图案,形象较粗略,大约为伞下两人相背而坐。“蹴”指用脚踢或颠动物品,“鞠”指有填充物的皮球。蹴鞠作为我国古老的足球运动屡见于历代史籍。击剑、射猎、赛马、蹴鞠在汉代皆为主要运动项目,极具竞争性。...

    468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玺印类藏品
  • 寿山石光素“同道堂”、“御赏”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寿山石光素“同道堂”、“御赏”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同道堂、御赏”印,清咸丰,二方一组,共装于一黑漆盒内。其中“同道堂”印,寿山石质,光素,篆书。面2厘米见方,通高8厘米。“御赏”印,田黄石质,光素,篆书。面宽1厘米,长2厘米,通高5厘米。两玺原是咸丰帝奕詝所用的闲章。咸丰十一年(1861)七月,咸丰帝病逝于热河避暑山庄,临终前遗诏立六岁的载淳为皇太子,任命载垣、端华、肃顺等8人为赞襄政务大臣,辅佐嗣皇帝处...

    411 同道堂 田黄石 闲章 避暑山庄 遗诏 载垣 端华 肃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