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青釉刻划忍冬纹单柄壶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青釉刻划忍冬纹单柄壶 |
时代 | |
门类 | 陶瓷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新00005594)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青釉刻划忍冬纹单柄壶❖图片
青釉刻划忍冬纹单柄壶❖简介
青釉刻划忍冬纹单柄壶,北朝,高21.3厘米 口径11厘米 足径12厘米
壶口出沿、短颈、溜肩、鼓腹,底下承以饼形实足。肩部两侧对称置竖系,另一侧置管状短流,与流相对一侧置一弯曲手柄。形体饱满、浑圆。胎体厚重,呈灰白色。壶内外均施釉,釉色青绿,釉层透明,釉的玻璃质感较强,釉面开细碎片纹。
壶通体刻划花装饰,纹饰共分3层,肩部及腹下部分别为仰、覆莲瓣纹,仰、覆莲瓣纹之间为忍冬纹,纹饰之间以弦纹相隔。图案层次清晰,装饰技法娴熟。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以后,至南北朝时期趋于兴盛,反映在瓷器装饰方面,这一时期瓷器上非常流行莲花、莲瓣、忍冬等纹饰,时代特征鲜明。
此器物由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近代享誉世界的陶瓷专家陈万里先生捐赠,陈先生所捐陶瓷器丰富了故宫博物院的收藏,有些器物是故宫博物院历次陶瓷陈列中的首选展品。
相关知识科普
青釉
瓷器釉色名。一种含铁量在1%—3%左右,经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呈现青绿色泽的釉,是中国最早的颜色釉。商周时期原始瓷器的青黄釉色是青釉的初级阶段。汉代已烧制出釉色纯正的青釉瓷器。至唐代日臻完美,被誉为“千峰翠色”。宋代的粉青、梅子青如同青玉,色泽与质感之美达到顶峰。明清之际,永乐朝的翠青、冬青(即东青),雍正朝的粉青、豆青等均色调匀净,苍翠欲滴,烧制水平已臻于炉火纯青的境界,出现了很多名贵品种。
刻花
陶瓷装饰技法之一。用竹、骨、铁制的平口或斜口刀状工具在已干或半干的坯体上刻出花纹。其特点是雕刻较深,花纹有层次。刻花在宋代陶瓷装饰中极为普遍。如耀州窑、定窑、磁州窑、景德镇窑等刻花都各具特点。刻花一般常与划花结合运用,故亦常称刻划花。此种技法至今在陶瓷器制作中仍有使用。
忍冬纹
陶瓷器装饰纹饰之一,为最早出现的缠枝纹,枝叶蔓卷,相缠成带状。始见于南北朝时期的陶瓷器上,隋、唐两代盛行。一般与莲瓣纹组合,成为佛教艺术装饰题材之一。后人将忍冬纹归于卷草纹范畴。
弦纹
古器物上最简单的传统纹饰,在青铜器上呈现为凸起的横线条。大多数情况下,弦纹是作为界栏出现的。在陶瓷等器物上亦有专用弦纹装饰者。
青瓷
即指成熟的青瓷器。因釉料中含有一定的铁元素,经高温烧制后,呈青绿色或青黄色,所以称为青瓷。成熟青瓷烧成于东汉时期,浙江是我国青瓷的发源地。东汉晚期窑址出土的青瓷。质地致密,透光性好,吸水率低,系用1260℃—1310℃高温烧成;器表通体施釉,胎釉结合牢固;釉层透明,莹润光泽,清流淡雅,秀丽美欢。这说明东汉时期的青瓷,已经具备了成熟瓷器的各种条件。从东汉起,历经六朝,唐宋以至明清各个时期,青瓷始终盛烧不衰。并涌现出各个朝代的名品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