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铜镀金象驮琵琶摆钟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铜镀金象驮琵琶摆钟 |
时代 | |
门类 | 钟表仪器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故00182641)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铜镀金象驮琵琶摆钟❖图片
铜镀金太平有象座钟
铜镀金太平有象座钟(局部2)
铜镀金象驮琵琶摆钟❖简介
铜镀金象驮琵琶摆钟,英国,18世纪,通高129厘米,宽50厘米,厚36厘米。
钟底座四角以狮子为足,下层乐箱正面有一幅风景画,内有二层门。乐箱上一只大象驮着镶有料石的琵琶形环,上挂二针时钟,钟盘上分别显示有时、分、日历、朔望日,钟为琵琶摆。大象头上跪一头部缠头巾的印度人,象腹及象尾后有料石花和五朵菠萝花。
机器开动,底层乐箱门自开,第一层门打开有人在溪中泛舟;第二层门内是一教堂。随着乐曲声大象的眼睛、耳朵、鼻子、尾巴均活动起来,钟盘周围及象身周围的料石花均转动。
相关知识科普
琵琶
也称“批把”,弦乐器。汉刘熙《释名·释乐器》曰:“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唐朝时有龟兹琵琶、五弦、忽雷等多种形制。多为半梨形,曲项,以拨子弹拨演奏。
乐箱
乐箱多置于钟下层的后半部,前半部有时是景观。乐箱内有以发条为动力的铜质棘滚,上面有按乐曲音律而排列的小钉。机器开动后,棘滚随之转动,小钉发出悦耳的音乐声。另有乐箱内棘滚直接拨动铜篦子,发出钢琴、风琴声,根据篦子的长短宽窄产生不同的音节。这种装置多用于八音盒上,时代较晚。
望日
古代天文学中将太阳落山与月亮东升处于同一直线的那天称为望日,它一般发生在农历每月十五日,故古代常把农历每月十五日称为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