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缂丝三世佛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12-24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缂丝三世佛唐卡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缂丝三世佛唐卡
时代
门类 宫廷宗教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故00200747)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缂丝三世佛唐卡❖图片

缂丝三世佛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缂丝三世佛唐卡❖简介

缂丝 三世佛 唐卡,18世纪,内地,绢本,缂丝,通高289厘米,宽134厘米,画心纵169厘米,横101 厘米。清宫旧藏。

三世佛有以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中间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和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来区分的“横三世佛”;也有以过去世界燃灯佛、现在世界释迦牟尼佛、未来世界弥勒进行区分的“竖三世佛”。

这幅唐卡为“竖三世佛”。三尊佛像均身着深红色通肩式袈裟,结跏趺坐于须弥莲花宝座中。中间一尊为现在世界的释迦牟尼佛,右手结期克印;其右侧是过去世界的燃灯佛,双手于胸前结说法印,据说释迦牟尼成佛是由他授记的;佛祖左侧为未来世界的弥勒佛,无畏印。释迦佛前方为两位弟子,年长者为阿难,年轻者为迦叶。最下方立者为四大天王,左侧多闻天王和广目天王;右侧持国天王和增长天王。画幅上方为清乾隆辛已年(1761年)五月朔日御笔《佛说八大人觉经》。

此唐卡采用平缂构缂长短戗木梳戗、等多种缂丝技法,纬线设色退晕与间晕相结合,局部着笔点染而成。


相关知识科普


缂丝

中国传统丝织工艺品种之一,其历史悠久。其织法以生丝为经,熟丝为纬,先将预定的图案纹样以墨线勾稿,画在经线面上,然后用几只乃至几十只装有不同色纬的小梭,依照纹样的轮廓和色彩以小梭、拨子等工具,用平戗、搭梭、长短戗、木梳戗、环缂(音刻)、掼缂、双子母经、绕、勾边线等多种技法,将多种彩色纬丝分段缂织,按图稿所示与经线交织,形成“通经断纬”。织物表面只显彩色的纬纹和单色的地纬,正反两面花纹和色彩一致。由于采用局部回纬织制,纬丝并不贯穿整个幅面,即花纹与素地及色与色之间呈小空或断痕,“承空观之,如雕镂之象”,故名缂丝,又名刻丝、克丝、刻色等。 宋代缂丝大都摹缂名家书画,北宋时以定州的缂丝最为有名,南宋时以淞江朱克柔的缂丝最负盛誉。明清时除缂织书画、诗文、佛像外,还缂织袍服、屏风、靠垫等,尤以苏州缂丝最为精美。由于缂丝工艺繁复,一件成功的作品,所用人力物力非普通人家可以承受,故有“一寸缂丝一寸金”之说。

三世佛

石窟和寺院中常见的供佛格式。三世佛有两种组合:一是竖三世佛,即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一般居中的是现在世的释迦牟尼佛,左右两旁分别是过去世的迦叶佛(寺院中特指燃灯佛)和未来世的弥勒佛;二是横三世佛,即表现中、东、西三个不同世界的佛,中间是现在世界的释迦牟尼佛(文殊、普贤二菩萨为左右胁侍),左右两侧分别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日光、月光二菩萨为左右胁侍)和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观音、大势至二菩萨为左右胁侍)。

唐卡

亦称布画,是西藏特有的艺术作品。可以彩画、刺绣、堆绫等多种艺术手法创作。彩画作品使用矿、植物颜料,调以动物胶、牛胆汁等,以保持色泽鲜艳,久不褪色。作品四周镶以锦边,上下贯以木轴,以便于悬挂供奉和宣讲。题材有佛、菩萨、佛母、护法金刚、高僧、祖师传记等,现代作品也有反映民间风俗者。其形式一般为方形,尺寸小至一尺,大至一丈或几丈见方。

画心

是书画装潢中对书法或绘画作品原件的称呼。

琉璃

一种带釉的陶制品。釉以铅作助溶剂,以含铁、铜、钴、锰的矿物作着色剂,再配以石英而制成。明清皇家宫殿、宗教庙宇等,常以琉璃作建筑材料用。

释迦牟尼

佛教创始人,姓乔答摩,名悉达多,释迦牟尼是信徒对他的尊称,意为释迦族的圣人。相传其为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净饭王太子,生活在约公元前565至前485年间。他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各种苦恼,决心为世人找到解脱方法,于是舍弃继承王位的太子之位,出家修行,最终觉悟,创立了佛教。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又称无量寿佛,与左胁侍观世音菩萨和右胁侍大势至菩萨被称为“西方三圣”。观世音宝冠上带有阿弥陀佛是身份标志之一。

燃灯佛

燃灯佛,梵文DiPam Kara(提洹竭)的意译,又译为“锭光”。佛经说他出生时身边光明如灯,故名。并说释迦牟尼未成佛时,燃灯佛曾作出宗教预言(“授记”),说释迦牟尼将来当能成佛。

弥勒佛

据说他出生在南印度的却波利村婆利大婆罗门贵族家庭。弥勒(意为慈氏)为姓,其名为阿逸多(意为无能胜)。他曾拜佛为弟子,佛预言他将继承释迦牟尼为未来佛,让他住在兜率天内院中,经千千岁后再降于人世,广传佛法,成就佛道。兜率天是欲界的净土,是菩萨住的地方,即修菩萨道已达最高境界而等下生人间成佛的菩萨。兜率天的一昼夜相当于人间四百年,一年相当于人间一百四十一万七千五百年。据说居住此处的菩萨彻体光明,能照耀世界。佛经上说弥勒在此要住上四千年,相当于人间五十六亿七千万年,然后才能下生成就佛道,接替释迦牟尼救世。

弥勒

弥勒是梵语Maitreya的音译,意译为“慈氏”,相传生于南天竺的婆罗门家庭,后成为释迦牟尼的弟子。他先于释迦入灭,上生兜率天,释迦涅槃后,他下凡华林园,开三番法会,超度世人,成道为佛,故弥勒又称“未来佛”。

通肩

袈裟披著法之一种。即披搭袈裟时,两肩均被袈裟所覆盖的披法。通肩用以表示福田之相,在乞食、坐禅、诵经、经行等时披著。

结跏趺坐

又称全跏坐,正跏坐,是各种佛像中最常见的一种坐法。结砌趺坐的姿式是以左右两脚的脚背置于左右两股上,足心朝天。佛教认为这种坐法最安稳,不容易疲劳,且身端心正。相传释迎牟尼在菩提树下进入禅思,修悟正道,采用的就是这种坐姿。

宝座

传统家具中一种体型宽大的坐具,亦称“御座”。明以后,随着皇权制度的强化,宝座成为帝王御用坐具的代名词,象征着帝王的权威。《明史》载,明神宗时,宦官冯保窃权,“帝御殿,保辄侍侧”。当时的吏部都给事中雒遵进言:“保一侍从之仆,乃敢立天子宝座,文武群工拜天子耶,抑拜见中官耶?”将宦官立于宝座之侧视为亵渎皇权的大不敬行为。 宝座大多摆放在宫廷正殿明间的中心或显要位置,单独陈设,极少成对。在宝座的背后还要放置一个较大的座屏,两边放置甪端、香筒、仙鹤、蜡钎等器物,格外尊贵、庄严。皇帝端坐在宝座之上,俯视群臣,“君临天下”,充分体现出帝王的权威,以达到“明制度,示等威”的目的。

期克印

佛教密宗手印的一种,中指和无名指弯曲,余三指伸直,拇指压在弯曲的二指上。

说法

说法即宣说佛法,以化导利益众生。与说教、说经、演说、劝化、唱导等同义。

施无畏印

施无所畏之德,离怖畏之印明,即象征施一切众生安乐无畏之印。结此印时,举右手,五指前伸,掌向外。

无畏印

右手上张,五指并拢伸直,掌心向外。

四大天王

民间称四大金刚,即手持琵琶的东方持国天王,手持宝剑的南方增长天王,手托宝塔的西方广目天王,手持宝幢的北方多闻天王。

平缂

依照图案色彩的变化要求,顺经纬之理进行平纹交织。

构缂

缂丝技法之一,又称构(勾)边。在纹样的边缘部位,以区别于主体纹样色彩的另一种色线缂出明显的边界或轮廓线,具有分别色彩层次和划分纹样之间界线的作用。

长短戗

缂丝戗色技法之一。即在花纹由深至浅的晕色中,利用缂丝线条伸展的长短变化,使深色纬与浅色纬相互交叉,从而得到自然晕色的效果,至今仍沿用。

木梳戗

缂丝技法之一,为朱缂法的一种。与长短戗不同的是,其不同色阶的丝线互相交错戗织时,边缘整齐划一,如同木梳齿缘一般,故名。

退晕

古建筑彩画工艺做法。纹饰的轮廓线内的底色,先平涂浅色的小色(彩画中用量较少、颜色较浅的颜色),在纹饰的中部或一侧画与小色相同色相的深色。图案由外至内的层次为白、浅色、深色。

相关文章

  • 印度大成就者龙树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印度大成就者龙树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印度大成就者龙树 唐卡,17世纪,西藏,布本设色,画心纵60厘米,宽42厘米。清宫旧藏。龙树(1世纪,一说3世纪),南印度安达罗人,是早期印度八十四大成就者之一,集密教法的主要传承人,后又创立了中观学,对藏传佛教,特别是黄教产生了很大影响。龙树身披福宝袈裟,手结说法印,坐在红蓝相间的莲花台上,身背后衬蓝色背光,头顶显现8条彩龙,相貌平静安详。在他四周环绕着八...

    1179 龙树 唐卡 画心 密教 藏传佛教 说法 背光 明妃
  • 达摩多罗尊者与天王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达摩多罗尊者与天王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达摩多罗尊者与天王唐卡,18世纪,北京,布本,设色,通高140厘米,宽84厘米,画心纵70厘米,横47.5厘米。清宫旧藏。此幅唐卡人物组合为达摩多罗尊者、持剑的南方增长天王(左)以及持鼬鼠的北方多闻天王(右)。达摩多罗尊者头顶华盖,身背印度式样的经梵箧,左手握拂子,垂足坐于胡椅中,旁伏一虎。上界显现无量光佛,路旁一为尊者引路。左下南方增长天王拔剑欲出,右下北...

    1254 达摩 唐卡 画心 华盖 梵箧 章嘉 胡土克图
  • 班禅喇嘛源流——须菩提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班禅喇嘛源流——须菩提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班禅喇嘛源流——须菩提 唐卡,18世纪,西藏,布本,设色,通长122厘米,宽74厘米,画心纵70厘米,横42厘米。清宫旧藏。须菩提又称须扶提,意为“善现”,为佛陀十大弟子之一,获罗汉果位,以善解空理著称,大乘空宗的著名经典《金刚般若波罗密多经》便是佛陀因须菩提之问而阐述的,此经被视为集中反映大乘佛教般若性空思想的代表性经典,须菩提也因而享有“解空第一”的称誉...

    1442 菩提 唐卡 画心 佛陀 罗汉 大乘 释迦牟尼 四大天王
  • 菩萨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菩萨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高:15厘米,宽:7.4厘米,厚4厘米克什米尔菩萨一面二臂,面部与颈部泥金,两颊饱满,面含微笑,右手施与愿印,左手撑左腿上,有一株三叶树枝倚于左臂,半跏趺坐姿,帔帛从肩头绕双臂至身后垂落,裙上有阴线刻纹,戴简单的项链,胸肌、腹肌饱满,姿态自然。头戴三叶冠,冠叶尖锐,发髻呈扇面,涂有蓝色。发辫垂落肩头,戴圆环形耳环。卵形头光,有凿刻出火焰纹,中心为圆孔,圆孔边...

    1337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 金刚亥母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金刚亥母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金刚亥母 唐卡,清,纵34.5厘米,横23.8厘米。 金刚亥母的形象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即单身像和双身像,此幅唐卡便是单身像的金刚亥母。亥母红色身,头右侧长有一褐色猪头,是辨认此尊的重要标志。左手托着盛满鲜血的嘎巴拉碗,象征她获得了极乐的体验,修证事业成功。左臂夹持喀章嘎,其上部有骷髅、干枯人首和新鲜人首,象征她压服了贪、嗔、痴的侵扰。右手上举,持钺刀,象征...

    1493 金刚亥母 唐卡 嘎巴拉碗 喀章嘎 中正殿
  • 金书《各佛施食好事经》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金书《各佛施食好事经》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金书《各佛施食好事经》,明成化,经页长30.5厘米,宽11厘米,全书高13厘米,总计342页。象牙护经板长31.7厘米,宽12厘米,每块重125kg。清宫旧藏。此经贝叶夹装,长方形散页两面书写,经页用磁青纸,中心方栏内黑地泥金书写经文。首页用泥金书藏文经名,下标注音汉字,右侧写汉文经名“各佛施食好事经一部”,四周镶嵌红蓝宝石48颗。内页每面藏文、梵文、注音汉...

    1480 磁青纸 泥金 镶嵌 梵文 咒语 牙板 浮雕 上乐金刚
  • 宾度罗拔罗堕尊者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宾度罗拔罗堕尊者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宾度罗拔罗堕尊者唐卡,18世纪,北京,布本设色,通高143厘米,宽89厘米,画心纵82厘米,横56厘米。宾度罗拔罗堕尊者出生于古印度王舍城国师的家中,后由释迦牟尼佛亲自剃度为僧,并获阿罗汉果位。释迦佛称他为“大狮子吼”,意为弟子中最具权势、自命不凡者。图中尊者结跏趺坐,左手托法钵,右手持笔翻挑石桌上的经书,书旁香炉青烟袅袅,左侧侍者持羽扇而立。上部左右两侧为...

    830 唐卡 画心 释迦牟尼 罗汉 结跏趺坐 龙树 琵琶 中正殿
  • 铜鎏金释迦牟尼坐像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铜鎏金释迦牟尼坐像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铜鎏金 释迦牟尼坐像,明永乐,高22厘米。此释迦牟尼像,绀青螺发,顶有鎏金宝珠,面庞圆润,额有白毫,修眉细目,双眼略向下视,直鼻,唇微张,双耳下垂,耳垂中空。颈施三道弦纹,身穿袒右肩袈裟,结跏趺坐,右手施触地印,左手结禅定印。底座为双层仰覆莲座,仰莲花瓣略短,覆莲花瓣稍细长,仰覆莲瓣之间夹成锐角,莲座底部略大于上部,平稳均衡。莲座上下层各镶嵌一周整齐的连珠纹...

    860 鎏金 释迦牟尼 白毫 弦纹 结跏趺坐 禅定印 镶嵌 基座
  • 阿氐多与迦诺迦伐蹉尊者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阿氐多与迦诺迦伐蹉尊者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阿氐多与迦诺迦伐蹉尊者唐卡,16—17世纪,北京,布本,设色,通高140厘米,宽84厘米,画心纵86厘米,横54厘米。清宫旧藏。 阿氐多尊者头戴风帽,双手结禅定印,在山中洞室里闭目静修。其弟子及侍者正忙于烹茶诵经,这里可能是通常所说的尊者的居地“仙人山”,尊者在此静修获得五种神通。下方是手持念珠项链的迦诺迦伐蹉尊者,尊者曾到龙国化缘说法令众龙皈依佛法,...

    1268 唐卡 画心 禅定印 念珠 说法 龙女
  • 班禅喇嘛源流——罗桑却吉坚赞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班禅喇嘛源流——罗桑却吉坚赞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班禅喇嘛源流——罗桑却吉坚赞唐卡,18世纪,西藏,布本,设色,通长126厘米,宽75厘米,画心纵70厘米,横42厘米。清宫旧藏。四世班禅罗桑却吉坚赞(1567—1662年),13岁出家,在担任扎什伦布寺赤巴后,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于该寺创立默朗木大会。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又创建了专修密宗的阿巴扎仓,从而形成了扎什伦布寺自己完整的由显到密、先显...

    1483 唐卡 画心 扎什伦布 赤巴 默朗木大会 阿巴扎仓 固始汗 五世达赖
  • 上乐王佛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上乐王佛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上乐王佛唐卡,18世纪,北京,布本,设色,通高58厘米,宽46厘米,画心纵28厘米,横22厘米。清宫旧藏。此唐卡所画上乐王佛为四面十二臂之造型,主尊头戴五骷髅冠,以五十个人头为鬘,六种璎珞饰身,腰束虎皮裙,拥抱明妃红色金刚亥母。明妃亦戴骷髅冠,饰璎珞,右臂上举,左臂勾抱上乐王佛颈部,双腿盘于其腰间,仰面与主尊相视。画幅上方正中绘大持金刚,身侧侍上乐金刚法成就...

    1404 唐卡 画心 璎珞 明妃 金刚亥母 大持金刚 上乐金刚 织金
  • 布袋和尚与天王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布袋和尚与天王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布袋和尚与天王唐卡,16—17世纪,北京,布本,设色,通高140 厘米,宽84厘米,画心纵86 厘米,横54厘米。清宫旧藏。 图中布袋和尚面带微笑,身披宽大华丽的黄、红色袈裟,右手持念珠,左手持桃子,大腹便便,结半跏趺坐,正和一群欢快舞蹈的孩童嬉戏,此作品将孩子们的天真顽皮与布袋和尚的慈爱表现得淋漓尽致。上界为光环围绕的黄教祖师宗喀巴。图下方分别为托塔...

    1377 布袋和尚 唐卡 画心 念珠 半跏趺坐 宗喀巴 龙女
  • 释迦牟尼佛组像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释迦牟尼佛组像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内像高26.5厘米,宽14厘米,厚5厘米 龛高43厘米,宽30厘米,厚12.5厘米从长方形台座上生出一枝大莲茎,沿着正中大莲茎两侧各生出三枝莲茎,各个莲茎顶端为莲台。上方五莲座各坐一尊佛像或菩萨像,最高处中心尊是一尊宝冠佛,施无畏印,上身着缀璎珞披肩。这种披肩在6世纪出现,是中亚国王或高级贵族的特有服饰。他身边两侧坐佛像各一尊,各施与愿印,着袒右肩袈裟...

    239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 右旋螺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右旋螺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右旋螺,清乾隆,长10.8厘米。清宫旧藏。外表呈白色,无装饰,被置于一鞔皮盒内,盒内附白绫签一,上书汉满蒙藏四种文字,其汉文为“乾隆四十五年班禅额尔德尼所进大利益右旋白螺护佑渡江海平安如愿诸事顺成不可思议功德”。此物为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六世班禅额尔德尼进京朝觐献给乾隆皇帝的礼品之一。佛教法器中的海螺有左旋、右旋之分。此螺外部为逆时针方向旋纹,应是右旋...

    1422 右旋螺 六世班禅 法器
  • 七佛——毗婆尸佛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七佛——毗婆尸佛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七佛——毗婆尸佛唐卡,18世纪,北京,纸本,墨拓描金,通高157厘米,宽95厘米,画心纵106厘米,横66厘米。清宫旧藏。此幅唐卡主尊为毗婆尸佛,右手结触地印,左手托钵,结跏趺坐于莲座上。二神足弟子近侍左右,下方为佛之父母、执事等,每尊像下皆以藏文标示名姓,以利辨识。毗婆尸佛是过去七佛之第一佛,毗婆尸意为观胜、净观、胜见等,画幅上方为汉满蒙藏四体文字金书毗婆...

    370 七佛 唐卡 描金 画心 结跏趺坐 升龙 钦定 七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