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赵之谦篆书鐃歌册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赵之谦篆书鐃歌册 |
时代 | |
门类 | 书法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新00061674)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赵之谦篆书鐃歌册❖图片
篆书鐃歌册第四开
篆书鐃歌册第三开
篆书鐃歌册第二开
篆书鐃歌册第一开
篆书鐃歌册第八开
篆书鐃歌册第七开
篆书鐃歌册第六开
篆书鐃歌册第五开
篆书鐃歌册第十二开
篆书鐃歌册第十一开
篆书鐃歌册第十开
篆书鐃歌册第九开
赵之谦篆书鐃歌册❖简介
《篆书鐃歌》册,清,赵之谦书,纸本,纵32.5厘米,横36.8厘米。
释文:
上之回所中溢夏將至行將北以承曰泉宮寒暑德遊石關望諸國月支臣匈奴服令從百官疾驅馳千秋萬歲樂無極 上陵何美美下津風以寒問客何從來言從水中央桂樹爲君船青絲爲君笮木蘭爲君棹黃金錯其間滄海之雀赤翅鴻白雁隨山林乍開乍合曾不知日月明醴泉之水光澤何蔚蔚芝爲車龍爲馬覽遨遊四海外曰露初二年芝生銅池中仙人下來飲延壽千萬歲 遠如期益如壽處天左側大樂萬與天無極雅樂陳佳哉紛單于自歸動如驚心虞心大佳萬人還來謁者引卿殿陳累世未嘗聞之曾壽萬歲亦誠哉漢鐃歌三章
同治甲子六月爲遂生書篆法非以此爲正宗惟此種可悟四體書合處宜默會之無悶
此册篆书录《鐃歌》“上之回”、“上陵”、“远如期”三章,计12开,74行,行3字。末识:“同治甲子六月为遂生书,篆法非以此为正宗,惟此种可悟四体书合处,宜默会之。无闷。”下钤“之谦印信”印。无藏印,未见著录。
据自题知此册书于同治三年(1864年),时赵之谦35岁,当是其早年书风初成时期的作品。另从题语分析,此册应是其为习书弟子所书范本,与《许氏说文叙》册属同一性质作品。此册用汉篆法,又有隶书笔法融汇其中,起笔处多方隽,复具魏碑书法特色,由此可见赵氏书法融铸古今、各体杂揉、终为己用的独特书法面貌。结字略长,中锋用笔,沉实厚重,精气内敛,是赵之谦篆书代表作之一。
相关知识科普
赵之谦
赵之谦(1829—1884年),字益甫,号撝叔,别号悲盦等,浙江绍兴人。清咸丰年间举人,曾历任江西鄱阳、奉新知县。精书画、篆刻,并工于金石之学,著有《六朝别字》、《补寰宇访碑录》等书。其书初宗颜真卿,后专意于北碑,篆隶师邓石如,又融化入己法,自成一家。时人评云:“撝叔书初师颜平原,后深明包氏钩捺抵送万毫齐力之法,篆隶楷行一以贯之,故其书姿态百出,亦为时所推重,实乃邓派之三变也。”赵之谦是“海派”先驱之一,其书画不仅名重于时,而且对近现代艺坛也有着极大的影响。
《鐃歌》
为古代军乐,又称为骑吹。汉代,皇帝大驾出行时即奏此乐。此乐多叙战阵之事,共二十二曲,晋时已佚四曲,今存十八曲。
魏碑
魏碑是我国南北朝时期(420-588年)北朝文字刻石的通称。北朝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以魏的书法最为兴旺发达。其书体方峻遒劲,朴拙奇肆,风格多样,各具特色。北魏书法艺术的形式也是较多的,除碑刻以外,还有墓志、造像题记及摩崖刻石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