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董其昌山水图册 - 故宫绘画藏品

10-05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董其昌山水图册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董其昌山水图册
时代
门类 绘画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新00133456)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董其昌山水图册❖图片

董其昌山水图册 | 故宫绘画藏品

《山水图》册第一开

董其昌山水图册 | 故宫绘画藏品

《山水图》册第二开

董其昌山水图册 | 故宫绘画藏品

《山水图》册第三开

董其昌山水图册 | 故宫绘画藏品

《山水图》册第四开

董其昌山水图册 | 故宫绘画藏品

《山水图》册第五开

董其昌山水图册 | 故宫绘画藏品

《山水图》册第六开

董其昌山水图册 | 故宫绘画藏品

《山水图》册第七开

董其昌山水图册❖简介

《山水图》册,明,董其昌绘,7开,纸本,设色,纵26厘米,横20.4厘米;纵24.8厘米,横24.8厘米。

第一开,本幅题:“集贤仙客问生涯,买得渔舟度岁华。案有黄庭尊有酒,少风波处便为家。玄宰补图。”钤“其昌”印。钤鉴藏印“宋荦审定”、“笪在辛氏”、“诒晋斋印”、“皇十一子”。

构图取边角之势,丘壑丛林,茅屋村舍,山径曲折,水面豁然开阔。一叶扁舟缓缓而来,悠然惬意。笔墨清淡,皴染工致。

第二开,本幅题:“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繁欲变秋。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倚高楼。玄宰。”钤“其昌”印。钤鉴藏印“宋荦审定”、“江上外史”。

宽阔的水面将画面分出远近场景,近处坡石丛木,芦苇随风而动,楼中之人远眺隔江山色,只见青山绿屿,云烟流动。全图讲求运笔,多以中锋绘写,山石皴法繁而不乱,章法自存。敷色以清雅为宗,不尚浓丽,较好地表达出文人情趣。

第三开,本幅题:“仿北苑半幅溪山行旅。玄宰。”钤“董氏其昌”印。钤鉴藏印“江上外史”、“宋荦审定”。

图上表现山中巨石耸立、万木竞秀之景,以浓淡不同之墨色绘写山石的浑厚质感,笔笔相接,枯湿兼用,有五代董源韵味。    

第四开,本幅题:“气霁地表,云敛天末。洞庭始波,木叶微脱。玄宰。”钤“其昌”印。钤鉴藏印“笪重光印”、“江上外史”、“宋荦审定”。

近岸树木几株,远方平坡缓丘,青山隐隐。山以横笔苔点,仿佛小米(米友仁)神韵。画面呈现静谧幽雅之气,构图笔法疏朗,有倪瓒笔意。

第五开,本幅题:“仿北苑笔意。玄宰。”钤“董其昌印”。钤鉴藏印“宋荦审定”、“江上光”。

图中幽径逶迤,丛树散置,山石间隐约露出茅舍数间。山石多以长笔皴条为之,树木枝干用笔勾写,复以墨点染叶。笔法不求工细,但求天真意趣。

第六开,本幅题:“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生(此字被点去)空。玄宰。”钤“其昌”印。钤鉴藏印“江上外史”、“宋荦审定”。

图画截取山水局部,青峰秀丽,飞瀑倒悬,令人心旷神怡。

第七开,本幅题:“仿梁溪华学士家藏黄子久巨轴山水笔。玄宰。”钤“董其昌印”。钤鉴藏印“宋荦审定”、“江上光”。

以淡墨线条绘制形体,状写山川,细密润泽,卧笔点苔及披麻皴则为元代黄公望所惯用。青松杂树兼用浓淡,有远近之别。此巨幅笔法运用于小画幅中并不局促,董氏率意运笔,得天然之趣。

对于学习绘画,董其昌认为应先以古人为师,对古人画迹悉心摹写,将其笔墨技法、布局构图于心中融汇贯通,从而得古人笔墨意趣,由此七开册页便可领略董氏的笔墨功力。作者取诸家笔墨之长,再运用自身的学养识见加以变化,显示出直抒胸臆、独树风标的不凡魅力,后世众多摹古画家始终无法企及。

关冕钧《三秋阁书画录》(卷上)著录。


相关知识科普


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卒谥文敏。精于书画鉴赏,富收藏。在书画理论方面主张“南北宗”,对晚明以后的画坛影响深远。工书法,自谓于率易中得之,其董派书风对当时及清初书坛有极大影响。其书画创作讲求追摹古人,但并不泥古,在笔墨的运用上追求先熟后生的效果,拙中带秀,体现出文人创作中平淡天真的个性,并以其为代表,形成著名山水画派“松江派”。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集》、《画旨》等。

宋荦

宋荦(1634—1713年),字牧仲,号漫堂,晚号西陂老人,一作西陂放鸭翁,河南商丘人。宋权之子。康熙年间以父荫入仕,官江苏巡抚,后累升至吏部尚书,加太子少师。为官以清节著名于时。博学多识,精鉴藏,工诗词古文,与王士祯齐名。所藏皆古人名迹及一时名家名作,朝夕研习,耳濡目染,遂悟画法,所作兰竹亦极超妙。著有《西陂类稿》、《枫香词》、《漫堂墨品》、《沧浪小识》等书行世。

董源

董源(?—962年),五代时南唐画家,源,一作元,字叔达,钟陵(今江西进贤)人,南唐中主时任北苑使。《宣和画谱》中记载董源作品甚多,但传世寥寥。传董源山水有“水墨”和“青绿”两类,今仅见“水墨”一路,多作江南一带山水景色,幽旷平和,得山水之神气,意趣天真,品格高古,开创江南画派特有风格。后世巨然继承董源衣钵,与之并称“董巨”。

笪重光

笪重光(1623—1692年),字在辛,号江上外史、郁冈、扫叶道人,晚年居茅山学道,改名傅光,亦署逸光,号逸叟。江苏丹徒人,一作江苏句容人。清代书画家、鉴赏家。工诗文,尤以书画名重一时。书法师苏轼、米芾、董其昌,兼摹各家名帖。其书笔意遒劲,与姜宸英、汪士鋐、何焯齐名,合称四大家。山水得江山气象,高情逸趣溢于笔端。有书画论著《书筏》、《画筌》行世。

米友仁

米友仁(1074—1153年,一作1086—1165年),南宋书画家。一名尹仁,字元晖,晚号嫩拙老人,祖籍太原,迁襄阳(今属湖北),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米芾长子,世号“小米”。力学嗜古,善书画,徽宗宣和四年(1122年)应选入掌书学。南渡后,官兵部侍郎、敷文阁直学士。高宗赵构曾命他鉴定法书,书法学其父,颇似。其山水画发展了米芾技法,略有变化,别具面目。用水墨横点,连点成片,构成“烟云变灭,林泉幽壑,生意无穷”的画面,自称“墨戏”,世称“米氏云山“,对后世山水画的发展具有较大影响。

倪瓒

倪瓒(1301—1374年),字元镇,号幼霞,别号云林子等,无锡(今属江苏省)人。家境豪富,筑“云林堂”、“清閟阁”,工诗文,善画山水、竹石,长于书法,谙熟音律。中年以后,既信奉道教,又崇尚佛学,他在诗中自述:“嗟余百岁强半过,欲借玄窗学静禅”。到了晚年,索性卖去田宅,疏散财产,弃家遁迹,“扁舟蓑笠,往来湖泖间”,过着“不事富贵事作诗”的超然于物外的隐逸生活,思想愈加空寂。其山水宗法董源,参以荆浩、关仝笔法,用笔方折,创“折带皴”写山石,画树木兼师李成。所作多取材于太湖一带景色,意境清远萧疏,自谓“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画风对明清文人水墨山水画影响颇大。书法从古隶入手,又以“二王”为宗。后人把他和黄公望、吴镇、王蒙并称为“元四家”。

山川

山川指山岳、河流和平野。方志类书中常将“山川”列为一目,用以记载某一地区的形胜,诸如:山脉、河流、湖泊、池沼、津梁,以及与山川有关的森林、矿藏、名胜、景观等。

披麻皴

山水画皴法之一,亦称“麻皮皴”,由五代董源创始,如元·汤垕《画鉴》所述:董源“山水有二种:一种水墨矾头,疏林野树,平远幽深,山石作麻皮皴。”其状如麻披散而错落交搭,故曰“披麻皴” 。此法善于表现江南土山平缓细密的纹理,董源多运短披麻皴,巨然喜用长披麻皴,董、巨所创江南山水画派系即以披麻皴为显著特点之一。

黄公望

黄公望(1269—1354年),字子久,号大痴道人。本姓陆,名坚。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晚号井西老人。常熟(今江苏)人。早年一度在大都(今北京)监察御史院当书吏,曾入狱,后隐逸于苏南和富春山,系道教全真教派教徒。他专擅山水,取五代董源、巨然的“平淡天真”,又得元代赵孟頫之“古意”,为“元四家”之首,著有《山水诀》。

册页

册页的组合形式类似西方绘画中的组画,这种艺术形式在山水画中能够比较完整地展现一个地域不同的自然景观,在花鸟画中可以从多重角度、时节去描绘其自然姿色。在人物画中,可以完整地叙述一个历史故事发生的全过程或细化表现某种道德观念。

《三秋阁书画录》

近代书画著录书。关冕钧编。所录书画按作者时代编次,分上下卷。上卷始自唐代而迄明代,凡97种。下卷所收皆为清代作品,凡89种。书末附楹联一卷,扇萃一卷,为明清人作品。此书所录皆为关氏家藏之物。因其得阎立本《秋陵归云图》、黄筌《蜀江秋净图》、王铣《万壑秋云图》而名其室“三秋阁”,亦以冠书名。著录体例仿清高士奇《江村销夏录》,记其纸绢、尺度、装潢、款识、印章、题跋,间有按语,考订精审。
关冕钧,字伯衡,广西苍梧(梧州)人。约清同治九年至十一年(1870—1872年)间生,民国二十三年至二十五年(1934—1936年)间卒。光绪二十年(1894年)进士,宣统时累官法部参事。家富藏书画、碑帖、楹联、扇面,精鉴赏。

相关文章

  • 东山丝竹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东山丝竹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东山丝竹图》轴,元,佚名,绢本,设色,纵188.5厘米,横103.3厘米。此图画东晋谢安东山丝竹故事。图绘崇山峻岭,连绵不绝,云雾缭绕,溪流蜿蜒山间。下部绘庭院一座,华屋数楹,院中仕女多抱管弦乐器,院外主人正携仆恭迎远来的贵宾们。全图表现了谢安迎客于东山、丝竹管弦高奏的情节,动态鲜明,仿佛有丝丝乐声流溢而出。而山水佳景清逸幽雅,衬托出主人高逸的情怀。图中人...

    1135 谢安 仕女 盛懋 赵孟頫 三希堂 三希 石渠宝笈 石渠
  • 王铎山水图扇页 - 故宫绘画藏品
    王铎山水图扇页 - 故宫绘画藏品

    《山水图》扇页,清,王铎绘,金笺,墨笔,纵17厘米,横51.9厘米。          扇页有自题:“己丑四月朔日偶尔仿古不用近派。写于燕台。王铎。”钤“王铎之印”白文印。“己丑”是清顺治六年(1649年),王铎时年58岁。图绘林木茂密的层峦叠嶂。构图繁复,然而密处却可通风,散乱中饶有法度,具有北宋山水的浑厚气势。用笔如作者的书法点画一样,线条长短、轻重、欹...

    683 王铎
  • 陈师曾芭蕉山茶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陈师曾芭蕉山茶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芭蕉山茶图》轴,近现代,陈师曾绘,纸本,设色,纵177.5厘米,横47.4厘米。画面无作者题识,画幅右下侧有姚华题:“谁将败绿障深红,生怕晚来风。画里无妨,雪里丹砂,炼火春融。槐堂事往,朱零墨胜,梦冷诗慵。不得替人怎去,一篇孤负纱笼。《朝中措》题师曾遗墨。甲子百花生日为散释作。莲花庵书姚华茫父。”钤“姚华”、“感灵伪认受性”印。另有李释戡题:“泽民大姐甚喜...

    1271 陈师曾 姚华 李释戡
  • 王绎、倪瓒合绘杨竹西小像卷 - 故宫绘画藏品
    王绎、倪瓒合绘杨竹西小像卷 - 故宫绘画藏品

    《杨竹西小像》卷,元,王绎、倪瓒作,纸本,水墨,纵27.7厘米,横86.8厘米。这是一幅元代人物肖像画的经典作品,由王绎与著名山水画家倪瓒共同绘制。图绘一老者策杖立坡间,旁点缀松石等简单衬景。本幅左侧倪瓒题款:“杨竹西高士小像,严陵王绎写,句吴倪瓒补作松石。癸卯二月。”癸卯为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据款识可知,此卷由王绎执笔画小像,倪瓒补景。杨竹西即杨谦...

    671 杨竹西 王绎 倪瓒 肖像画 项元汴 宋荦 裴景福 杨维桢
  • 傅山江深草阁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傅山江深草阁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江深草阁图轴,清康熙,傅山绘,绫本墨笔,纵176.7厘米,横49.5厘米。此幅写杜甫《严公仲夏枉驾草堂,兼携酒馔,得寒字》“百年地辟柴门迥,五月江深草阁寒”诗意,绘隐于山坳茂树之间的临江草阁,幽深旷远,空无一人。江水深澈,危崖峭立,板桥蜿蜒,构图疏中有密,平中寓奇,深得阴寒之意。傅山以书法闻名,绘画作品不多,此幅笔墨纵而能敛,率意而不失厚重,疏散中独蕴朴拙,...

    709 傅山 杜甫
  • 王鉴溪亭山色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王鉴溪亭山色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溪亭山色图》轴,清,王鉴绘,纸本,墨笔,纵80.1厘米,横41厘米。本幅左上自题:“燕子低飞不动尘,黄莺娇小未禁春。东风绿遍门前草,细雨含烟愁路人。烧灯过了客思家,寂寂衡门数瞑鸦。燕子未归梅落尽,小窗明月属梨花。倪高士有溪亭山色向藏吴郡王文恪公家,后归王长安,余时得纵观,今不知流落何处。闲坐红梅花下,风日情美,涤砚伸纸,漫师此意,不求形似也。染香遗老王鉴。...

    492 王鉴 郡王 引首 宝蕴楼 背临 倪瓒 渲染
  • 李公麟维摩演教图卷(传) - 故宫绘画藏品
    李公麟维摩演教图卷(传) - 故宫绘画藏品

    《维摩演教图》卷,传为宋李公麟绘,纸本,墨笔,纵34.6厘米,横207.5厘米。无作者款印。画后幅有明沈度书《心经》及跋“永乐丙戍岁,予客燕台真如寺,老僧元觉出示李龙眠演教图真迹,随索予书《心经》附后,自愧玉台难并,固辞再三。老僧索之甚笃,勉强净手谨书一通。是夕上元日也。云间沈度。”丙戌为明永乐四年(1406年)。并有明董其昌、王穉登题跋。钤元柯九思“柯氏敬...

    1142 李公麟 沈度 上元 明董其昌、王穉登题跋 董其昌 王穉登 柯九思 维摩诘
  • 方琮天保九如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方琮天保九如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天宝九如图》轴,清,方琮绘,绢本,设色,纵146.4厘米,横50.5厘米。此幅是作者根据《诗经•小雅•天保》:“天保定尔,以莫不兴。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的诗意所绘。图绘高山流水、旭日东升、屋内主人手持如意正接受众人拜贺的情景。本幅意在宣扬臣子祝颂君主及君主“敬天保民”...

    1735 天宝 四王 王原祁 娄东派 渲染 内府 宝蕴楼
  • 赵孟頫秀石疏林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赵孟頫秀石疏林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秀石疏林图》卷,元,赵孟頫绘,纸本,墨笔,纵27.5厘米,横62.8厘米。赵孟頫绘竹石,强调“以书法入画”,此幅绘古木新篁生于平坡秀石之间,以飞白法画石,以篆书法绘树,纯用水墨表现,是其“书画同源”之理论在绘画实践中的具体体现,也是元代文人画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尾纸自题七言绝句:“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 这是赵...

    1411 赵孟頫 文人画 尾纸
  • 雍正十二月行乐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雍正十二月行乐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雍正十二月行乐图》轴,清,绢本,设色,纵188.2厘米,横102.2厘米。本幅无款印。这是一组表现雍正皇帝日常生活的作品,按春、夏、秋、冬四季12个月的顺序排列,分别为“正月观灯”、“二月踏青”、“三月赏桃”、“四月流觞”、“五月竞舟”、“六月纳凉”、“七月乞巧”、“八月赏月”、“九月赏菊”、“十月画像”、“十一月参禅”和“腊月赏雪”。从描绘的景物判断,表...

    1019 踏青 乞巧 圆明园
  • 吕纪残荷鹰鹭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吕纪残荷鹰鹭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残荷鹰鹭图》轴,明,吕纪绘,绢本,水墨,纵190厘米,横105.2厘米。款署:“吕纪”。钤“四明吕廷振印”印。画面描绘了秋日荷塘中惊心动魄的一幕,苍鹰俯冲搏击白鹭,白鹭冲进苇丛深处,希图逃脱。众鸟或纷纷躲避,或受惊鸣叫。劲风吹动芦苇残荷,更添肃杀之气。作者把握住禽鸟的自然特征,赋予了戏剧化的情节表现,使画面具有扣人心弦的感染力。画家用写意的笔法画出枯败的荷...

    393 吕纪
  • 疏荷沙鸟图页 - 故宫绘画藏品
    疏荷沙鸟图页 - 故宫绘画藏品

    《疏荷沙鸟图》页,宋,绢本,设色,纵25厘米,横25.6厘米。本幅无款印。图中所绘残败的荷叶表明了时当秋日,荷塘的一角,一枝枯瘦的莲蓬横出画面,鹡鸰栖止于莲梗上,侧首注视着上方的一只小蜂,其凝神专注的神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莲梗两端的鹡鸰与莲蓬巧妙地平衡了画面,而鹡鸰目向小蜂的视线则带动观者的视线落于画面上方,这种布局使画面显得既稳定又生动。此图格调典雅,用笔精...

    1090 鹡鸰 伊人 太上皇 皇帝之宝 石渠宝笈
  • 余省种秋花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余省种秋花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种秋花图》轴,清,余省绘,纸本,设色,纵165.8厘米,横93.7厘米。据本幅上方乾隆皇帝御笔《种秋花诗》的诗后题:“右种秋花之作,命以诗意为图。时乾隆丙寅初秋御笔。”可知余省《种秋花图》是奉旨而作。款署:“臣余省恭画。”钤“余”、“省”连珠印。鉴藏印有:“乾隆御览之宝”、“陶冶性灵”、“观书为乐”、“含毫邈然”、“云霞思”、“乾隆宸翰”、“几暇临池”。“...

    859 余省 石渠宝笈
  • 钱穀求志园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钱穀求志园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求志园图》卷,明,钱穀作,纸本,设色,纵29.8厘米,横190.2厘米。在明代吴门画家的作品中,有许多以他人的室名别号为题,这类作品被张丑称之为“别号图”,如推而广之,还应包括以庄园、庭院为题材的作品。它们在描绘人造园林真实性的基础上,力图表现园林主人的生活理想,反映他们身居闹市,却追求“与深山野水为友”的操守与志向,这类作品成为吴门画派所表现的一种突出的...

    1516 钱穀 别号图 吴门画派 文徵明 王世贞 手卷
  • 袁尚统桃园洞天图扇页 - 故宫绘画藏品
    袁尚统桃园洞天图扇页 - 故宫绘画藏品

    《桃园洞天图》扇页,明,袁尚统绘,金笺,设色,纵16.5厘米,横52.5厘米。扇页有自题:“桃源洞天。丙子秋日写于竹深处。袁尚统。”钤“袁尚统印”、“叔明氏”白文印二方。“丙子”是明崇祯九年(1636年),袁尚统时年67岁。 此图根据东晋陶渊明 《桃花源记》中的情节,绘“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

    1017 袁尚统 叔明 陶渊明 桃花源记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