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石二立佛像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石二立佛像 |
时代 | |
门类 | 雕塑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新00040267)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石二立佛像❖图片
石二立佛像❖简介
石二立佛像 ,北齐,残高25厘米。
龙树 透雕二佛立像,二佛姿势相对。佛方圆脸,高肉髻,着双领下垂袈裟,内着僧祇支,系带下垂,赤足立于宝装覆莲台上。外侧手施无畏印,内侧手施与愿印。佛两侧为龙树,树冠皆残,树干上缠绕龙,龙嘴对着佛,口中吐出莲茎,龙尾在二佛身后相交。树外侧为弟子,双手合十,赤足立于覆莲座上。下为长方形基座,正面开长方形壼门,正中为半身地神双手托举博山炉,两侧为侧面侧身蹲坐的狮子。
相关知识科普
龙树
有学者指出是在主尊旁刻有盘龙的树,也有人认为龙树思惟是思惟像的一种称呼。
透雕
雕刻技法之一。一种是在浮雕的基础上镂空背景部分,有单面雕、双面雕之分。另一种介于圆雕和浮雕之间,常用于民间床、窗、梁、护板的雕刻中。
肉髻
为佛三十三相之一。佛之顶骨,自然隆起,呈一髻形,故称肉髻。
僧祇支
僧人的覆肩衣、衬衣。佛、僧常穿于袈裟之内。《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云:“僧却崎(僧祇支),唐言掩腋。覆左肩,掩两腋、左开右合,长裁过腰。”
无畏印
右手上张,五指并拢伸直,掌心向外。
与愿印
又名“接引印”。即左手下垂,伸五指,掌心向外。
施无畏印
施无所畏之德,离怖畏之印明,即象征施一切众生安乐无畏之印。结此印时,举右手,五指前伸,掌向外。
基座
也称之为台座、台子、座基、底座,通常是指垫衬在佛座下面的方(长)形石台。
博山炉
即是香炉之一种,其水盘中央有一山形之盖,当中有一细柱顶立,系汉代之大铜器,后世则用作佛具,在六朝、唐代曾盛行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