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乾隆帝“三希堂精鉴玺”组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12-13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乾隆帝“三希堂精鉴玺”组印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乾隆帝“三希堂精鉴玺”组印
时代
门类 玺印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故00167123)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乾隆帝“三希堂精鉴玺”组印❖图片

乾隆帝“三希堂精鉴玺”组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乾隆帝“三希堂精鉴玺”组玺

乾隆帝“三希堂精鉴玺”组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乾隆帝“三希堂精鉴玺”组玺钤本

乾隆帝“三希堂精鉴玺”组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乾隆帝“三希堂精鉴玺”组玺之“宜子孙”玺钤本

乾隆帝“三希堂精鉴玺”组印❖简介

“精鉴玺”组玺,清乾隆,二方一组,其中“三希堂精鉴玺”,青玉质,螭纽长方形玺,汉文篆书。面宽2.2厘米,长4厘米,通高1.9厘米,纽高1厘米;“宜子孙”,汉玉质,瓦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2.5厘米见方,通高1.5厘米,纽高0.8厘米。

此二玺是乾隆著帝名的鉴赏类印章,二玺相互配套使用,共贮于圭璧式匣内。匣盖两端圆双龙捧乾卦和方双龙捧“隆”字玺,四周浅“”图案,底错银“乾隆御用”四字。同匣装有青玉圆形印泥盒。

三希堂,在紫禁城内西,因这里藏有稀世之珍的《》、《中秋帖》、《伯远帖》而得名。从艺术鉴赏角度看,“三希堂”便成为著名艺术品的典藏地而闻名于世,与之相对应的“三希堂精鉴玺”和“宜子孙”玺便当然成为鉴定性标志。二玺主要钤盖于、初、续编著录过的书画作品之上,具体使用情况在《石渠宝笈》、《秘殿珠林》初、续编的“凡例”中有明确说明。如《石渠宝笈》初编,凡书画分贮、养心殿、、御书房四处,俱各用鉴藏玺以别之,又“石渠宝笈”、“乾隆御览之宝”二玺,册、卷、轴皆同。上等者则盖以“乾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三玺。而《石渠宝笈》、《秘殿珠林》续编入选者,则钤用“乾隆御览之宝”、“乾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秘殿珠林”或“石渠宝笈”、“秘殿新编”或“珠林重定”、“石渠宝鉴”或“宝笈重编”。而这两方玺在钤盖时的位置也基本固定,一般都在作品的右下方, 且“三希堂精鉴玺”在上,“宜子孙”玺在下。


相关知识科普


三希堂

位于紫禁城西六宫之一养心殿内西暖阁,原为乾隆皇帝的书房,名温室。因内府收藏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乾隆皇帝视为稀世之宝,贮藏于此,并撰《三希堂记》,阐释“三希“之深意,遂易名为三希堂。至今仍保持原貌。

三希

清乾隆内府曾收藏晋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三件晋人书迹,高宗弘历视之为稀世珍宝,贮藏于养心殿西暖阁“温室”,颜曰“三希堂”。

紫檀木

紫檀木是世界上最名贵的木材之一,主要产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广东、云南等地有少量出产。其木质坚硬,体重,入水即沉,没有疤痕,呈紫黑色。紫檀木生长缓慢,非数百年不能成材,故极珍贵。紫檀木的纹理纤细浮动,变化无穷,其色调深沉,显得稳重、大方、美观。《博物要览》称:“新者色红,旧者色紫,有蟹爪纹,新者以水浸之,可染物。”我国古代使用紫檀木制作器物历史悠久,东汉末年已见于记载,唐代宫廷中亦有使用紫檀木的记载。至明代,紫檀木更是受到皇家的宠爱。清代,紫檀木大量进入宫廷中,为内务府造办处用于制作清宫家具及文玩之器的必备材料,同时一些富商大贾之家也多使用名贵的紫檀木制造家具及生活用品。

错金

古代金属的细工装饰技法之一,出现于春秋时期。因多用金银丝,故也称金银错或错金银。通常的做法是用金、银或铜等金属丝、片嵌入玉器或青铜器表面预先留好的凹槽中,形成图案或文字,然后用错石(磨石)错平磨光。

浮雕

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纹饰或物象的一种雕塑。按凸起高度的不同,可分为高浮雕、深浮雕、浅浮雕等,也有几种雕刻技法结合使用的形式,多见于高精繁杂的雕刻作品。

天保九如

 天保九如:《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九个如字连用,以祝颂福寿绵长。

养心殿

暖阁

暖阁即以槅扇门、隔断板、天花板等在殿堂内建的小屋。

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年),东晋书法家,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出身名门,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又称“王右军”。他早年以卫夫人(铄)为师,草书学张芝,正书则取法钟繇,又博览秦汉篆隶碑刻名迹,自出机杼,创出妍美流变的书体,取代了以往古拙质朴的书风,自成一家。评者谓其草书浓纤折衷,真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媚劲健,千变万化,而体势自然。对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具有继往开来的巨大贡献,对日本书法界也有深刻影响.有“书圣”之誉。所书《兰亭序》尤脍炙人口,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传世唐代摹本有《兰亭序》《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寒切帖》《平安何如奉橘》三帖、《上虞帖》等,刻本有《乐毅论》《十七帖》以及唐僧怀仁集王书的《圣教序》等。

快雪时晴帖

传为东晋王羲之书,唐摹本,是一通问候友人的信札,4行28字,楷行草相间,笔法圆劲流畅,笔意贯通,相互引带,具有羲之新体所特有的流利妍媚的艺术美感。此帖与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先后为清内府收藏,乾隆皇帝视若稀世之宝,共贮养心殿西暖阁,称之为“三希堂“。1911年以后至1924年溥仪出宫以前,“快雪时晴帖”仍在养心殿。当溥仪出宫时(1924年)因仓促起身未携带随身衣物,次日命宝熙到养心殿取衣物,出神武门时经警官白桂亮检查,在衣服中包着一个手卷,白桂亮当即予以扣留,这就是“快雪时晴帖”。
1925年故宫博物院成立,“快雪时晴帖”是重要的陈列品之一,并且影印出版。在日本侵略者侵占东北后,故宫博物院的古物南迁,第一批装运的箱中就有“快雪时晴帖”。后来辗转运到贵州安顺。日本投降后回到南京。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王献之

王献之(344—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琅玡临沂(今属山东省)人,生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王羲之第七子。累迁建威将军、吴兴太守,官至中书令,人称“王大令”。书精诸体,尤以行草擅名。雄深雅健,自成一家,对后世影响深远,与其父王羲之并称“二王”。《晋书》卷八十八有传。传世书迹有《鸭头丸帖》《中秋帖》《玉版十三行》等。

王珣

王珣(350—401年),《晋书》本传载:“王珣,字元琳,小字法护,王导之孙,王洽之长子也。王珣早年追随桓温,为其重用,封东亭侯,转大司马参军。后累官辅国将军、吴国内使,尚书仆射。隆安初(397年)(晋安帝司马德宗)迁尚书令,赠车骑将军,开府,谥献穆。”王珣富于才学,雅好典籍,以词翰著称,深受晋孝武帝司马曜重用。长于书法,《宣和书谱》载:“珣三世以能书称,家范世学。珣之草圣亦有传焉。”宣和内府藏王珣书二件,《伯远帖》为其中之一。

石渠宝笈

清乾隆、嘉庆间宫廷书画著录书,共有三编,初编成书于乾隆十年(1745年),共四十四卷;续编成书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共四十卷;三编成书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共二十八函,一百二十册。书中收录了清朝宫廷所藏五帝御笔、历朝书画、本朝书画以及少量的碑帖和织绣作品近万件。

石渠

西汉高祖四年(前200年),萧何在未央宫正殿北(今西安市未央区柯家寨村西)建造国家藏书机构,以收藏入关所得秦之律令、图籍。其下砌石为渠以导水,因称“石渠阁”。宣帝甘露三年(前51年),诏太子太傅萧望之,诸儒韦玄成、施雠、梁丘临、戴圣、刘向等,于阁内讲五经异同,增立博士。至成帝时藏秘书于此。此后,“石渠”便成为皇家收藏图书典籍之所的专称。

乾清宫

重华宫

相关文章

  • 铜龟钮“鹰扬将军章”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龟钮“鹰扬将军章”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龟钮“鹰扬将军章”,东晋,印面2.3×2.3厘米,通高2.9厘米。印铜铸,龟钮,印文为汉篆字体,白文,右上起顺读。此印铸造较厚重,龟身两侧平齐,与魏晋早期之印有别。印文的凿刻风格与十六国、南朝印类似,应是东晋官印之一,皆属于急就章一类。鹰扬将军,武官名,始见于三国魏。《三国志·魏书二十八》注引《魏书》说文钦“转为庐江太守、鹰扬将军”。两晋南北朝多设此官,晋...

    1447 鹰扬 十六国 司马 加官 散官
  • 碧玉交龙纽“十全老人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碧玉交龙纽“十全老人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十全老人之宝”,清乾隆,碧玉质,方形玺,汉文篆书。面12.8厘米见方,通高15.3厘米,纽高5.4厘米。宝四周填金乾隆帝御制《》。“十全”,指乾隆帝在位期间十次远征边疆的重大胜利。“十全者,平准噶尔为二、定回部为一、扫为二、靖台湾为一、降缅甸、各一,即今两次受廓尔喀降,合为十。”但到后来乾隆帝命刻此“十全老人之宝”时,却赋予了“十全”更多的内容。他在御制《...

    1763 碧玉 交龙纽 阴刻 十全老人之宝说 金川 安南 十全武功
  • 青玉鼻钮“马服君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玉鼻钮“马服君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玉鼻钮“马服君印”,明,印面2.1×2.0厘米,通高1.5厘米。清宫旧藏。     青玉质地,鼻钮,印文字体为篆书,白文,右上起顺读“马服君印”四字。印台上敛如丘,印材色青,光泽若隐如蜡。此印为明代托名战国封君玺印之作。印文中的“马服君”为战国时赵国的封君,名赵奢,本“赵之田部吏也,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王用之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又善于用兵...

    1618 封君
  • 铜瓦纽“昌威德男家丞”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瓦纽“昌威德男家丞”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瓦纽“昌威德男家丞”印,印面2.3×2.3厘米,通高1.8厘米。印铜铸,方形,瓦纽。印文为汉篆字体,白文,六字三竖行排列,右上起顺读“昌威德男家丞”。此为新莽时封爵属官印。印文中之“男”系指男爵,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之一,《汉书·王莽传》载:“……于是封者高为侯伯,次为子男,当赐爵为关内侯者,更名曰附城,凡数百人。”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封王氏齐...

    393 昌威德 家丞
  • 铜鼻纽“右公田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鼻纽“右公田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鼻纽“右公田印”,印面2.1×2.2厘米,通高1.6厘米。印铜铸,方形,鼻纽。印面有阴文界格,呈田字格式。印文为秦篆字体,白文,两竖行排列,右上起顺读“右公田印”四字。此为秦王朝管理公田的官吏之印。...

    1670 公田 阴文 田字格式
  • 青玉蟠螭纽“嘉庆鉴赏”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玉蟠螭纽“嘉庆鉴赏”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嘉庆鉴赏”印,清嘉庆,青玉质,蟠螭纽圆形玺,汉文篆书,阴刻,面直径3.1厘米,通高4.2厘米。...

    621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玺印类藏品
  • 白玉龟钮“辽东王玺”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白玉龟钮“辽东王玺”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白玉龟钮“辽东王玺”,明,印面2.3×2.3厘米,通高2.0厘米。清宫旧藏。印白玉质地,龟钮,印文字体为篆书,白文,右上起顺读“辽东王玺”四字。龟钮背上饰环纹,极规整有致。龟扭首侧视,神态惕惕。印材质清透亮,灿烂光辉。此印为明代托名楚汉之际封王玺印之作。印文中的“辽东王”本为楚汉之际封王,名韩广。秦末天下纷纷义举,赵地故上谷卒史韩广将兵北徇燕地,得到燕地贵族...

    1400 项羽
  • 鸡血石“咸”“丰”对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鸡血石“咸”“丰”对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咸”“丰”对印,清咸丰,鸡血石质,光素。其中“咸”字阳文印,汉文篆书,面径4厘米,高15.7厘米。“丰”字阴文印,汉文篆书,面4厘米见方,高15.7厘米。两玺为对印,组合使用,以一圆一方、一阴一阳连珠成为年号玺,并用万字回纹装饰。这种组合方式始于乾隆时期,以后诸帝皆有制作。此对玺系用一块昌化鸡血石剖解而成,赭色冻地上遍布鲜红明艳的鸡血,为鸡血印石中的上品。...

    556 鸡血石 阳文 阴文 回纹
  • 铜柄钮“移改达葛河谋克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柄钮“移改达葛河谋克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柄钮“移改达葛河谋克印”,金,印面6.3×6.2厘米,通高5.4厘米。印铜铸,柄钮,印文为叠篆字体,朱文,右上起顺读。印侧及背刻楷书体“移改达葛河谋克印 (大)定十九年八月 礼部造”款。公元1115年,女真族建立了金政权,后相继消灭了辽与北宋政权,统治黄河以北地区达百余年之久。为了统治原宋、辽文化高度发达的地区,其政治制度也仿照原宋、辽之制。女真族建国前没...

    423 谋克 女真族 女真 黄河 少府 文思署
  • 铜鼻钮张弘捕鱼图案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鼻钮张弘捕鱼图案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鼻钮张弘捕鱼图案印,西汉,印面1.6×1.6厘米,通高1.2厘米。印铜铸,印台三层上敛,鼻钮。印面凹铸图案,表现一人正在接过大鸟衔举过来的大鱼,鱼尾鳍整齐,表明鱼很新鲜。鱼大得需要人用两手提抓,正似《山海经·大荒南经》所载:“有人名曰张弘,在海上捕鱼,海中有张弘之国,食鱼,使四鸟。”...

    1307 鱼尾
  • 鸡血石“怡情悦性”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鸡血石“怡情悦性”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怡情悦性”印,清晚期,鸡血石质,随形光素方形印,汉文篆书。面1.8厘米见方,通高5.8厘米。边款“臣吴永恭制”。慈禧太后所用闲章。从边款可知此印为吴永刻制进呈之物。吴永,浙江吴兴人,同治四年(1865)生,童年时家道殷实,先后就读于刘复初、郭绍先、郭嵩焘等名师。“涉猎经史之余,工绘事,通音律,摹刻汉印,古茂有致,雅俊称于时”,曾“鬻书画镌刻以自给”。光绪二...

    820 鸡血石 知府
  • 铜龟纽“大师公将军司马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龟纽“大师公将军司马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龟纽“大师公将军司马印”,印面2.3×2.3厘米,通高2.3厘米。印铜铸,方形,龟纽。印文为汉篆字体,白文,八字三竖行排列,右上起顺读“大师公将军司马印”。此为新莽时王匡属官印。...

    1939 司马
  • 青田石螭纽“乾隆敕命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田石螭纽“乾隆敕命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乾隆敕命之宝”,清乾隆,质,螭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13.3厘米见方,通高13.4厘米,纽高5厘米。宝四周浅夔龙及曲线纹饰,上部雕形态各异的螭龙,其印体和边饰的做法与雍正元年(1723)刻制的“雍正御笔之宝”如出一辙,可知乾隆帝此宝是利用宫中原存的早期成品刻制的。此宝应专钤于乾隆帝发布的敕书之上,其地位与“二十五宝”之中的“敕命之宝”同,为乾隆帝诸宝玺中规...

    488 敕命之宝 寿山石 浮雕 夔龙
  • 碧玉交龙纽“古稀天子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碧玉交龙纽“古稀天子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古稀天子之宝”,清乾隆,碧玉质,方形玺,汉文篆书。面12.9厘米见方,通高10.8厘米,纽高5.2厘米。宝四周填金乾隆帝御制《古稀说》。此玺制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是年乾隆七十万寿。稽诸史籍,“自三代以下帝王年逾七十者:汉武帝、梁高祖、唐明皇、宋高宗、元世祖、明太祖凡六帝” 。但在乾隆帝看来,其中前面四君均是不足为法的,余下的元世祖和明太祖虽为创业之...

    713 天子之宝 碧玉 交龙纽 阴刻 三代 忽必烈 朱元璋 杜甫
  • 白玉螭纽“如如”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白玉螭纽“如如”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如如”印,清雍正(乾隆为宝亲王时期),白玉质,螭纽长方玺。篆书。面宽1.3厘米,长1.9厘米,通高1.2厘米,纽高0.5厘米。如如,佛语,指真如常住,圆满而不凝滞之境界。《金刚经》:“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乾隆三十三年(1768)御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即钤此玺。...

    299 真如 金刚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