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顾恺之列女仁智图卷(宋摹) - 故宫绘画藏品

10-08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顾恺之列女仁智图卷(宋摹)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顾恺之列女仁智图卷(宋摹)
时代
门类 绘画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新00147328)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顾恺之列女仁智图卷(宋摹)❖图片

顾恺之列女仁智图卷(宋摹) | 故宫绘画藏品

顾恺之列女仁智图卷(宋摹)❖简介

《列女仁智图》卷,绢本,墨笔淡着色,纵25.8厘米,横417.8厘米。

《列女仁智图》卷旧传东晋顾恺之作,此为南宋人摹本。

汉成帝沉湎于酒色,宠信赵飞燕姐妹,朝政大权旁落于外戚手中,危及刘氏政权。楚元王四世孙光禄大夫刘向(前77-前6年)针对这一情况,采摘自古以来诗书上所记载的贤妃、贞妇、宠姬等资料,编辑成《列女传》一书呈送汉成帝,希望他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以维护刘氏政权。全书按妇女的封建行为道德准则和给国家带来的治、乱后果,分为母仪、贤明、仁智、贞顺、节义、辩通、孽嬖七卷,此即其中“仁智卷”部分。

仁智卷共收集15个列女故事。此卷为残本,其中“楚武邓曼”、“许穆夫人”、“曹僖氏妻”、“孙叔敖母”、“晋伯宗妻”、“灵公夫人”、“晋羊叔姬”7个故事保存完整。“齐灵仲子”、“晋范氏母”、“鲁漆室女”3个故事只存一半,其余5个故事则全丢失,又错将“鲁漆室女”之右半与“晋范氏母”之左半拼接在一起,使人误以为是一个故事。

此卷多处保存了汉代的衣冠制度,如男子头戴进贤冠,身着曲线大袖袍,腰结绶带并配挂长剑;女子梳着垂髾髻,身着深衣,特别是眉毛涂以朱色,是模仿赵昭仪的新妆,这些都表现了特定时期的风俗和时尚。又蘧伯玉所乘坐的马车称“轺车”,亦为汉代形制,描绘得非常细致而无错误,这些都可以从大量出土的汉代画像石、砖和壁画中找到与之相应的图象。

在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的漆屏风画《列女古贤图》中,表现卫灵公与夫人夜坐闻马车声的一段,与此卷所表现的同一内容相比较,无论是构图布局还是人物的姿态手势都非常近似,可以证实其与《列女仁智图》同出自一个古本。而在传摩过程中,后者更为忠实于古本原作。

据《汉书》记载,刘向在向汉成帝呈送《列女传》的同时,还呈送了《列女颂图》,并画为屏风。汉成帝的班婕妤失宠后,在她的诗中曾谈到在宫内看到《列女图》,并以此来鉴戒自己。这些都载在班固所著的《汉书》中。东汉时代的画像石、砖中,有不少表现列女故事的题材。画史并载蔡邕曾创作有《小列女图》。这一时期《列女图》的大量出现,既是出于宫廷政治斗争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在社会上广泛推行妇女的道德教育,借以维护封建秩序。

根据《列女仁智图》中保存有较多的汉代风俗,以及其构图形式的古朴,推测此卷的原本应当东汉时代,而祖本则为刘向所创。剔除后世在反复传摹中所附加的痕迹,仍然能透视二千年前汉代宫廷绘画的艺术光辉。其人物线条粗犷流畅,造型准确。特别是对妇女的描绘,体态轻盈,婀娜多姿,尤为绝妙。构图布局则与汉画像石一脉相承。《列女传》及《列女仁智图》在宋代有多本,此是被保留下来的唯一的一本,尤为珍贵。


相关知识科普


顾恺之

顾恺之(公元四世纪),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义熙初官散骑常侍。博学多艺,工诗赋、书法,尤善绘画,凡人物、佛像、禽兽、山水皆能。时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画师法卫贤,行笔细劲连绵,如春蚕吐丝,行云流水,出之自然。画人物尤善点睛,自云:“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六朝人口语“这个”,即指眼珠)之中。”唐张彦远评其画:“意存笔先,画尽意在”。精通画论,著有《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等书行世。他提出的“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著名论点,对中国绘画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刘向

刘向(公元前79-前8年),字子政,初名更生,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著名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出身于西汉宗室,汉高祖刘邦之弟楚元王刘交的四世孙。专心于经学,遂成为经学大师。汉平帝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受诏领校中秘图书,从此将全部精力投入学术研究,尤其在古籍整理方面成绩斐然。著有《尚书洪范五行传》、《世说新语》、《五经通义》、《五经要义》等,另有《文集》6卷均已亡佚。明人辑有《刘中垒集》。

屏风

屏风是我国古代室内的主要陈设器物。其最早的功能为挡风和遮避用。据《三礼图》记载:“屏风之名出于汉世,故班固之书多言其物。”以后随着工艺的进步,屏风逐渐由原来的实用品演进为实用性和装饰性结合的工艺品,成为古人居室内具有观赏性的陈设家具。屏风在清代发展尤盛,无论是所用材料还是工艺技术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相关文章

  • 丁云鹏《冯媛当熊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丁云鹏《冯媛当熊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丁云鹏《冯媛当熊图》卷,明,丁云鹏绘,纸本,设色, 纵32.6厘米,横148.8厘米。本幅款署:“万历癸未春丁云鹏写。”下钤“南羽”朱文方印。引首有吴元满篆书“冯媛当(音挡)熊”四字,尾纸有吴时尧、施于民题跋。按题可知,此图作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此图以翠竹、梧桐、椿树、湖石为背景,表现了冯媛挡熊的故事场景。据《汉书•外戚传下•冯昭仪》记载,西汉建昭...

    334 丁云鹏 引首 尾纸
  • 梅清莲花峰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梅清莲花峰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莲花峰图》轴,清,梅清绘,纸本,设色,纵183.3厘米,横49厘米。梅清一生曾七次寓居黄山脚下的汤泉,两次攀游黄山,并陶醉于其烟云变幻、奇伟瑰丽的迷人景色之中,因而创作了许多表现黄山胜景的作品。图中所绘为黄山三大主峰中最高的莲花峰。构思奇险,以纵向取势显现出峰峦陡壑的苍秀之美。峰下群松环翠,诗意清绝。全幅用笔雄健粗放,墨色浑厚华滋,是梅清所绘黄山题材画中的...

    981 梅清 黄山
  • 陈道复梅花水仙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陈道复梅花水仙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梅花水仙图》轴,明,陈道复绘,纸本,墨笔,纵72.8厘米,横35厘米。本幅自题:“谁知冰雪裹,却有麝兰香。”款识“道复”,无款印。有 “弢斋秘笈”朱文、“东吴文献衡山世家”朱文鉴藏印两方。陈道复的写意花鸟从元人画法中发展而来,虽出自沈周、文徵明,但不囿于其师,作品平和恬静而纵逸过之。这幅《梅花水仙图》,梅花居于画面的主要位置,枝干向四周舒展,与水仙相呼应。...

    1221 沈周 文徵明
  • 李流芳仿米云山图扇页 - 故宫绘画藏品
    李流芳仿米云山图扇页 - 故宫绘画藏品

    《仿米云山图》扇页,明,李流芳绘,金笺,墨笔,纵17.7厘米,横54厘米。扇页有自题:“丁卯秋日仿米家山。李流芳。”钤“李流芳印”白文印。此图与故宫藏李氏《山水图》扇页绘于同一年,即明天启七年(1627年)。它是李氏晚年仿宋代米芾、米友仁“墨戏法”绘制的烟雨变幻山水图。扇面中的远山运用“落茄皴”(即“米点皴”)点染,饱含水分的墨笔横点,点点相叠,积染成形,不...

    1199 李流芳 米芾 米友仁
  • 边景昭王绂竹鹤双清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边景昭王绂竹鹤双清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竹鹤双清图》轴,明,边景昭、王绂绘,绢本,设色,纵109厘米,横44.6厘米。画面左上款署:“陇西边景昭同孟端王中书为诚斋写竹鹤双清图。”钤“怡情动植”、“边氏文进”印。另有清乾隆御题诗一首。裱边四周有清代文臣钱陈群、董邦达、汪由敦等五家题记。画面描绘两只仙鹤悠然漫步于竹林之中。此图为边景昭与王绂二人合作,边景昭画鹤,王绂画竹。边景昭是明代宫廷花鸟画家的代...

    1249 边景昭 王绂 钱陈群 董邦达 汪由敦 院体 文人画 文同
  • 周臣渔乐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周臣渔乐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渔乐图》卷,明,周臣绘,纸本,设色,纵32厘米,横239厘米。周臣(生卒年不详),字舜卿,号东村,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画山水师陈暹(1405-1496年),摹古于宋人李成、郭熙、马远、夏圭,用笔纯熟,所谓“行家”意胜耳。何良俊以为,与戴进(1388-1462年)并驱,则互有所长,亦是院体中一高手。兼工人物,古貌奇姿,绵细萧散,各极意能。图绘江南水乡渔人作...

    899 周臣 王昶 侍讲 引首 文彭 尾纸
  • 陈师曾蔷薇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陈师曾蔷薇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蔷薇图》轴,近现代,陈师曾绘,纸本,设色,纵142.2厘米,横34.4 厘米。自题:“微雨欲晴还未晴,嫩绿新试袷衫轻。黄蔷薇放三分色,却胜丁香风味清。蔗青宗兄学长属。辛酉仲春师曾陈衡恪。”钤“朽道人”印。“辛酉”为民国十年(1921年)。蔷薇在古代花鸟画中并不多见,近代画家笔下则较多涉及,最擅长画蔷薇的是民国人程璋。陈师曾此作品颇得写生之趣,图中蔷薇枝条纤...

    905 陈师曾 程璋
  • 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裘装对镜轴 - 故宫绘画藏品
    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裘装对镜轴 - 故宫绘画藏品

    《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裘装对镜》轴,清,宫廷画师绘,绢本,设色,纵184厘米,横98厘米。 《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共12幅,此为其中之一。 画面上仕女身着裘装,一手搭于暖炉上御寒,一手持铜镜,神情专注地对镜自赏,“但惜流光暗烛房”的无奈之情溢于眉间。画中背景是一幅墨迹酣畅的行草体七言诗挂轴,落款为“破尘居士题”。“破尘居士”是雍正皇帝为雍亲王...

    1758 亲王 仕女 院体
  • 蒋乾赤壁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蒋乾赤壁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赤壁图》卷,明,蒋乾绘,纸本,设色,纵30.5厘米,横145.5厘米。本幅作者自识:“癸卯秋日蒋乾为乾峰先生写。”引首钤“皇朝恩荣”等4方藏印,后钤“虹桥居士”、“至德里人”2印。此图绘于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作者时年79岁。宋元以来,有很多文人墨客以赤壁为题创造出许多名作,蒋乾的《赤壁图》就是根据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所作的千古名篇《后赤壁赋》绘制的...

    1596 赤壁 蒋乾 引首 苏轼 后赤壁赋
  • 吴镇芦花寒雁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吴镇芦花寒雁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芦花寒雁图》轴,元,吴镇绘,绢本,墨笔,纵83.3厘米,横27.8厘米。本幅自题:“点点青山照水光,飞飞寒雁背人忙。冲小浦,转横塘,芦花两岸一朝霜。”钤印“梅花盦”、“嘉兴吴镇仲圭书画记”。钤鉴藏印“怡亲王宝”、“黄氏仲明”、“虚斋审定”等11方。以平远法绘秋日水滨景色,水面微波荡漾,蒹葭苍苍,一双芦雁振翅飞起,渔父于舟头仰首凝视。画面空灵寒寂,形成了平淡...

    789 吴镇 亲王 平远
  • 董其昌集古树石画稿卷 - 故宫绘画藏品
    董其昌集古树石画稿卷 - 故宫绘画藏品

    《集古树石画稿》卷,明,董其昌绘,绢本,墨笔,纵30.1厘米,横527.7厘米。此卷因是画稿,故无章法。画松柏、杂树、芦荻、水草,又有坡石、溪渚、亭榭、茅舍,乃至庭院、人物等等,最后以黄、倪山水作结。其中树法尤详,间有董氏小行书:“万松金阙赵希远画,全用横点、竖点,不甚用墨,以绿汁助之,乃知米画亦是学王维也,都不作马牙钩。”另有“红树”、“浓”、“寔”、“俟...

    684 董其昌 王维 陈继儒
  • 康熙帝便装写字像轴 - 故宫绘画藏品
    康熙帝便装写字像轴 - 故宫绘画藏品

    《康熙帝便装写字像》轴,清,宫廷画家绘,绢本,设色,纵50.5厘米,横31.9厘米。在清代皇家教育中,对皇子学习的科目有着极为详细严格的要求,练习汉字书法是其中必修的功课。众皇子因个人性情、爱好等诸多因素,书风不尽相同,各有千秋。康熙帝自幼怡情翰墨,喜好书法,常在退朝之后与精于书法的文臣观摩古人墨迹,切磋书艺。他临写书帖并不拘于一家,由王羲之到颜真卿,从苏轼...

    1279 王羲之 颜真卿 苏轼 米芾 董其昌 宣纸 屏风 透视
  • 慈禧太后便服像屏 - 故宫绘画藏品
    慈禧太后便服像屏 - 故宫绘画藏品

    《慈禧太后便服像》屏,清,纵163.5厘米,横97厘米。图绘慈禧太后老年像,面相与诸多慈禧老年像一致,可见很写实。图中的慈禧皮肤细润。衣冠和佩饰则反映了晚清时后妃的服饰制度。画像描绘精细,形象逼真,真实地表现了慈禧的服饰品位,两手所戴的护指尤显突出。当年美国画家卡尔曾为慈禧绘过多幅油画像,此为其中一幅。...

    416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绘画作品藏品
  • 盛安墨梅许光祚楷书梅花诗卷 - 故宫绘画藏品
    盛安墨梅许光祚楷书梅花诗卷 - 故宫绘画藏品

    纸本,墨笔。纵22.5厘米,横157.1厘米。此卷分作两段。前段盛安自题“半蓬春,盛行之”,以水墨绘写梅花一丛,繁蕊点点,随风摇曳。枝干用墨或枯或湿,皆能表现其挺秀苍润的一面。由于构图新颖,不落窠臼,形成轻快爽利的风格,使人眼目一亮。后段许光祚以小楷抄录的元代中峰明本禅师所作《梅花百咏》诗,并题“右中峰禅师梅花百咏,辛亥季冬望后二日,漫录于长水之玉映堂,关西...

    1469 盛安 许光祚
  • 清人乙丑同年雅集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清人乙丑同年雅集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清人乙丑同年雅集图卷》 清,纸本,纵46.1cm,横369.8cm。此卷描绘嘉庆十年(1805)乙丑同榜进士共二十人的雅集活动。图中人物身着长袍,神态自然祥和,或文酒宴集,畅叙幽情,或溪边垂钓,陶情养性,或欲挥毫落纸,游戏翰墨,表现了同年进士之间的高情厚谊和文人高雅的生活情趣。画中人物有漕运总督朱为弼、内阁学士姚元之、文华殿大学士穆彰阿、榆林府知府徐松等人...

    446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绘画作品藏品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