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周朗杜秋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10-01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周朗杜秋图卷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周朗杜秋图卷
时代
门类 绘画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新00013837)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周朗杜秋图卷❖图片

周朗杜秋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周朗杜秋图卷❖简介

杜秋图》卷,元,周朗绘,设色,纸本,纵32.3厘米,横285.5厘米。

署款:“周朗伯高。”下钤印“冰壶画隐”。本幅有元代著名书法家康里巎巎行书录唐杜牧《杜秋娘诗》,明宋璲题记二段。钤清乾隆、嘉庆、宣统内府收藏印等,共计23方。

此图创作主题突出,无任何衬景点缀,仅绘杜秋侧身沉思状。作者运用暗喻的艺术手法,根据诗意成功地塑造出栩栩如生的杜秋形象。其雍容丰满的体态及身着的唐装表明了杜秋所处的时代特征,发髻上考究的头饰暗示出她的身份与地位,手中所持排箫则揭示出其内在的文化修养。

此图在人物造型上与唐代周昉《挥扇仕女图》中的人物相仿。杜秋浓密的头发梳理得齐整服贴,前额不见散丝,鸭蛋形脸,丹凤眼,高鼻梁,嘴唇小而丰满,面部没有过多的表情。躯体丰腴,着以直筒形长裙,遮掩了其腰身的曲线,显示出唐代仕女画的审美意识。在表现技法上,此图受到宋以来白描画法的影响,注重以线造型,与唐人浓彩重抹的画风有所差异,充分表现了作者对线条的理解和娴熟的运用能力。人物面部轮廓以细匀的淡墨线勾勒,线条外柔内刚,富有弹性,与以浓墨晕染的高挽的发髻共同衬托出杜秋白晰的面容及细腻光滑的肌肤。衣纹用曲、直两种线条表现,直线条落笔果断,劲健有力;曲线条连绵宛转。两种线条的有机组合成功地表现出衣料柔软下坠的质感。人物肩上的披纱用细劲流动的线条勾描,不仅展现出纱带轻薄飘逸的美感,而且以其动势使画面更为活泼,增强了作品的生动性。

周朗真迹传世仅见此一卷。清内府《石渠宝笈初编》著录。


相关知识科普


杜秋

唐代金陵(今属江苏南京)女子,命运坎坷。其事迹始见于唐诗人杜牧《杜秋娘诗》。杜牧记:“杜秋,金陵女也,年十五为李锜妾。后锜叛灭,籍之入宫,有宠于景陵。穆宗即位,命秋为皇子傅姆。皇子壮,封漳王。郑注用事,诬丞相欲去已者,指王为恨。王被罪废削,秋因赐归故乡。予过金陵,感其穷且老,为之赋诗。”

周朗

周朗(生卒年不详),活动于14世纪中期,字朗伯,号冰壶画隐。擅绘仕女及马,笔墨简约生动。

康里巎巎

康里巎巎(1295—1345年),字子山,号正斋、恕叟等,康里部人(康里为当时西北游牧民族部落)。幼肄业国学,博通群书,自幼受汉文化熏陶,其一生为官,多为文职。曾先后任秘书监丞、秘书大监、集贤直大学士、奎章阁大学士、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知经筵事等职。工书法,楷书师虞世南,行、草书学钟繇、王羲之,是当时著名的少数民族书法家之一。

杜牧

杜牧(803—852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中进士第,曾官司勋员外郎,后迁官司中书舍人。工诗文,有《樊川集》二十卷传世,是唐代著名诗人。亦工书法。

宋璲

宋璲(1344—1380年),字仲珩,宋濂次子,浙江浦江人。明洪武九年(1376年)官中书舍人。四年后因其侄坐胡惟庸党,宋璲连坐伏法,年仅37岁。工书法,真、行、草、篆具精。《名山藏》称其小篆之工,为国朝第一。陶宗仪《书史会要》称:"璲大小篆纯熟姿媚,行书亦有气韵。"何良俊《四友斋丛说·书》评其书师法康里巎巎,可称入室。时与宋克、宋广齐名,并称“三宋”。

内府

职官名,见《周礼·天官》,执掌贡赋货藏,以供邦国之用。后泛指皇家府库或宫廷。

排箫

竹制管乐器,偏排竹管为之。排箫有不同种类,音色有一种空空的感觉,能使产生一种遥远悠久的联想。

周昉

周昉(生卒年不详),字仲朗,又字景玄,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唐代画家,出身于官宦之家,曾任越州、宣州长史。擅绘佛道图像,因创制具典雅华丽特色的“水月观音”而被称为“周家样”。亦工人物肖像和仕女画,以画风写实、形神兼备而令世人瞩目。

仕女

“仕女”始称“士女”,其原义泛指男女。(“士女”一词最早出现在《管子》卷第十九,“五臭所校,寡疾难老,士女皆好”。其意指男女,并未指向未婚之男女。《楚辞》中亦为男女通称。)至汉刘向《列女传》中《启母涂山》“厘尔士女,从以孙子”之义,此时专指女性。其后,经陆善经补注的南北朝《古今同姓名录》中记有二高云,“一西秦,时僭改元正始。一唐人,画仕女,上品”。其后,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中记周昉“画士女为古今冠绝”,称其为神品,同书亦记陈闳、张萱、王定、王 、萧溱、张涉、张容等均画士女,或入妙品、能品,专指以描绘古代贵族妇女为题材的中国画。宋代以后,“士女”与“仕女”并用,而“仕女”一词渐为流行,其义指相貌秀丽的女子。

白描

传统中国画的技法名称,指用墨线勾画物象,不施任何色彩者,名为“白描”。

石渠宝笈

清乾隆、嘉庆间宫廷书画著录书,共有三编,初编成书于乾隆十年(1745年),共四十四卷;续编成书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共四十卷;三编成书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共二十八函,一百二十册。书中收录了清朝宫廷所藏五帝御笔、历朝书画、本朝书画以及少量的碑帖和织绣作品近万件。

相关文章

  • 朱绍宗菊丛飞蝶图页 - 故宫绘画藏品
    朱绍宗菊丛飞蝶图页 - 故宫绘画藏品

    《菊丛飞蝶图》页,宋,朱绍宗绘,纨扇页,绢本,设色,纵23.7厘米,横24.4厘米。本幅款识:“朱”。钤鉴藏印2方,印文模糊,唯可辨一“璘”字。裱边题签:“朱绍宗菊丛飞蝶”。图绘丛菊盛开。花分黄、白、蓝、紫四色,构图繁复,灿若文锦。虽是篱边野景,却饶富贵典雅气象。蜜蜂逐花而至,蛱蝶上下翻飞,为画面增添了动感。花瓣、叶片的勾染皆极为精工,花心用白粉点染,立体感...

    901 朱绍宗 纨扇 石渠宝笈续编 石渠宝笈
  • 董其昌高逸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董其昌高逸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高逸图》轴,明,董其昌作,纸本,墨笔,纵89.5厘米,横51.6厘米。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三月,董其昌正赋闲居家。由于其子与乡民发生冲突,导致其宅被焚,家资尽丧,此即著名的“民抄董宦”事件。董其昌被迫避祸他乡,惶惶往来于吴兴、镇江之间。虽然半年后事态逐渐平息,但董似乎心有余悸,仍旧频频四出游历、访友。此图即为第二年董氏去镇江、太湖间的练湖畔访其旧友...

    1510 董其昌 太湖 倪瓒 折带皴 画禅室随笔
  • 金农自画像轴 - 故宫绘画藏品
    金农自画像轴 - 故宫绘画藏品

    《自画像》轴,金农作,纸本,墨笔,纵131.3厘米 ,横59.1厘米。此图为扬州八怪之一金农73岁时的自画像。画中老者身着布衣,持杖侧身而立,姿态笃定,神情超然。其头部画法较为写实,具有肖像画的特征,浓密的长髯,细细的发辫,矍铄的双目,真实传神地描绘出金农本人奇倔傲世的性格特征。图中人物的体貌不求形似,极尽夸张,具有漫画意味,这是一种文人画家逸笔的肖像画。画...

    1021 金农 扬州八怪 肖像画 渴笔 马和之 漆书
  • 顾正谊江岸长亭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顾正谊江岸长亭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江岸长亭图》轴,明,顾正谊绘,纸本,设色,纵52.9厘米,横30.7厘米。本幅款署:“顾正谊”。钤“顾正谊印”(白文)、“仲方父”(白文)印。图绘陂陀巨石,疏林孤亭,平湖如镜,远山几重,深秀幽静。笔墨干冷,皴纹疏淡,构图清简。虽师倪瓒“一江两岸”式画法,但表现出师古而不泥古的新境界。作者将倪瓒平水远山的典型样式改为层岩方阔、山峦高远的构图,近景亦变平坡为山...

    1312 倪瓒 浅绛
  • 赵孟頫古木竹石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赵孟頫古木竹石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古木竹石图》轴,元,赵孟頫作,绢本,墨笔,纵108.2厘米,横48.8厘米。本幅署款“松雪翁”三字。钤“趙子昂氏”、“松雪齋”印二方。枯木竹石图是历代文人善画的题材,约始于唐代,至北宋文同、苏轼有较大的发展,南宋、金元间继有作者,至赵孟頫加以强调,形成一时风尚,终元一代盛行不衰。赵孟頫画枯木竹石,在继承文、苏的基础上,将书法的用笔融于绘画之中,他主张“书画...

    217 赵孟頫 文同 苏轼 飞白 内府 石渠宝笈
  • 罗聘双色梅花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罗聘双色梅花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双色梅花图》轴,清,罗聘绘,纸本,墨笔,纵126.6厘米,横32.7厘米。款题:“密萼繁枝二色梅,墨池水影结胚胎。细看黑白分明甚,千万花须数不来。元松雪道人画花全用水墨,煮石山农画花全用空圈,未有合二法为一帧者。余因作此以自娱悦。罗聘记”。钤“罗聘私印”白文印。鉴藏印有“明存”、“读骚如斋鉴赏之印”等,共四方。图绘蟠曲出枝的梅树,其上梅花盛开,如珠似锦,一...

    478 罗聘 煮石山农 赵孟頫 王冕 双勾 扬州画派
  • 《洪洋洞》 - 故宫绘画藏品
    《洪洋洞》 - 故宫绘画藏品

    《洪洋洞》,清晚期,绢本,设色,纵56厘米,横56厘米。又名《孟良盗骨》。孟良奉杨延昭之命前往辽邦洪羊洞盗取杨父骸骨,焦赞暗随冀以相助,因洞内黑暗,孟良误以为敌,用斧将焦劈死,发现后惊悔欲绝,乃将遗骨托付老兵程宣带回宋营,自刎于洞外。杨延昭闻耗痛悼不已,重病而亡。京剧、秦腔、汉剧等剧种均有此剧目。故事见《杨家将演义》。...

    276 京剧 秦腔
  • 袁耀山水四条屏 - 故宫绘画藏品
    袁耀山水四条屏 - 故宫绘画藏品

    山水四条屏,清,袁耀绘,绢本,设色,纵57厘米,横66.1厘米。四条屏分别自题:“春台明月”、“平流涌瀑”、“万松叠翠”、“平岗艳雪”,款署“戊戌仲夏邗上袁耀画。”钤“袁耀”、“昭道”印2方。这组画屏是袁耀晚年的作品,所绘为扬州北郊的四处名胜景点,均为写生之作。 “春台明月”绘一派怡人春色,湖岸枝头新绿,垂柳依依,用笔细润秀媚,设色淡雅。“平流涌瀑”画夏日高...

    1795 条屏 袁耀 平远 界画
  • 陈师曾桃花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陈师曾桃花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桃花图》轴,近现代,陈师曾绘,纸本,设色,纵132.9厘米,横33.5厘米。画幅左上方自题:“自从一见桃花后,直到□今总不疑。癸亥仲夏陈衡恪。”钤“陈衡恪印”。□处有姚华题识:“印昆疑是‘于’字,属补阙,姚华。”钤“姚华”印。“癸亥”指民国十二年(1923年)。画面左下方另有周大烈题:“师曾题此画,误一字,手自挖去,儗装裱填写。适从母病,急赴金陵,疾作遂不...

    1936 陈师曾 姚华 周大烈
  • 丁云鹏三教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丁云鹏三教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三教图》轴,明,丁云鹏作,纸本,设色,纵115.6厘米,横55.7厘米。图左下款署“善男子丁雲鵬敬寫”。钤“丁雲鵬印”“南羽氏”。画上有陈继儒题记。此图画孔子、老子、红衣罗汉坐于树下共同探究玄理的情景。画中三位智慧长者面目严肃,神情专注,孔子儒雅敦厚,循循善诱,正发表言论;老子道貌岸然,谨慎而善辩,他注视着对方,似乎准备随时发问;红衣罗汉双目低垂,安详而平...

    1021 丁云鹏 陈继儒 孔子 老子 罗汉 文人画 游丝描 文徵明
  • 袁耀九成宫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袁耀九成宫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九成宫图》轴,清,袁耀绘,绢本,设色,纵189.7厘米,横230.7厘米。本幅自题:“九成宫,甲午清冬邗上袁耀画。”钤“袁耀之印”、“昭道氏”印2方。此幅以对角构图为主,建筑在画面中所占比重不大,但作者有意将建筑物安排在观者的视觉中心,使其在山重水复的背景中颇为醒目。著名诗人杜甫曾有咏《九成宫》诗,袁耀即根据诗意想象而画成此图。袁氏父子所画的历代宫阙虽然各...

    896 九成宫 袁耀 杜甫 九成宫诗
  • 陈师曾墨荷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陈师曾墨荷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墨荷图》轴,近现代,陈师曾绘,纸本,墨笔,纵62.7厘米,横26.5厘米。款署:“师曾”。钤“衡恪之印”。此图布景用笔都极其简省,以少胜多。“简笔”(或称“减笔”)画法早已有之,宋时梁楷即以此法著称。画家用高度概括精炼的线条或笔划塑造物态,寥寥数笔却形神兼备。陈师曾此作笔力似徐渭之狂纵,风格如八大(朱耷)之孤傲,所画墨荷昂然向上,刚强不屈,抒发出画家胸中郁...

    1336 陈师曾 减笔 梁楷 徐渭 朱耷
  • 郎世宁等《平定西域战图》册 - 故宫绘画藏品
    郎世宁等《平定西域战图》册 - 故宫绘画藏品

    纸本,铜版画。每开纵55.4厘米,横90.8 厘米。郎世宁(Ciuseppe Cstiglione,1688—1766),意大利天主教耶稣会士,年轻时曾学习绘画技法。康熙末年来华传教,雍正时供奉内廷,乾隆年间绘制大量作品,深受乾隆皇帝弘历的喜爱。他的画风可谓“中西合璧”,用明暗变化、远近透视来表现客观事物形体的西方技法进行创作,又以中国的毛笔和传统颜料为绘事...

    541 郎世宁 乾隆皇帝 王致诚 艾启蒙
  • 王原祁仿山樵山水轴 - 故宫绘画藏品
  • 陈师曾榴石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陈师曾榴石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榴石图》轴,近现代,陈师曾绘,纸本,设色,纵133.2厘米,横32厘米。自题:“茈莱茈『0723』伴此石榴,薰风乍起,火云不流,矅炎景于朱夏,占丰年之麦秋。辛酉端阳后一日写,衡恪。”钤“师曾”、“朽者”、“日利千万”印。“辛酉”为民国十年(1921年)。图中画秋季花果,有石榴、秋葵等。用笔相当饱满,笔势灵动。敷色时融入淡墨,以缓解色彩的浓度和鲜亮,从而达到...

    512 陈师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