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版画发展急需形成共识 维权与自律二者相互支撑

时间 : 12-29 投稿人 : 泷儿 点击 :

吴冠中的版画《映日》、罗中立的版画《父亲》……不久前举办的“首届北京798国际版画博览会”上,这些以版画归类的作品成为吸引观众的招牌,却让中国美协版画艺委会主任、著名版画家广军有些无奈。“这些作品就叫‘名家名作高级仿真复制品’不是挺好吗?为什么非要叫版画呢?”同样的展会上,版画大家力群的原创版画价格甚至不及这些复制品的1/10。广军认为,这些进不了博物馆的复制品,在无原则的商业操作下虽然卖了高价,却破坏了版画市场的健康发展。

版画就是黑白木刻?版画就是复制印刷品?……事实上,“版画不值钱”只是表象,人们对于版画的无知或者误解已经持续很久。在艺术市场火爆的今天,各类美术产品顺势上扬,相较之下,“被边缘”的版画自然也受到市场的冷落。

12月21日,中国美术家协会组织部分版画艺术家,就版画的维权、艺术家的自律、版画艺术的发展等进行研讨。对于版画艺术从业者来说,“深入反思并有所作为”不再只是一句口号。

版画何以“被边缘”

今年适逢新兴木刻运动80周年,当年鲁迅组织倡导的这一运动为中国版画艺术播下了火种。在版画发展的早期,艺术家来自不同领域,并非像今天这样以“版画家”的专职身份从事艺术创作。当年鲁迅选择版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一艺术形式具有参与性强的特点。新中国成立后,当年参与版画创作的艺术家们,有的成为艺术界的领导,如江丰等;有的选择回归到原来的专业,如罗工柳、王式廓等;有的继续专门从事版画创作,如王琦、李桦等。此后,艺术院校根据艺术家专业情况设立了版画系,“版画”由此独立出来。

由于政治需求等因素,版画被习惯性地看做“小画种、小情趣”,在新中国成立后没有像油画和中国画那样得到大力发展。而随着商品社会的到来,处于低谷的版画与市场发展十分不适应。但在广军看来,所谓的版画“被边缘”又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做出解释:和那些处在“云端”的、虚高的艺术来比,版画是在地面,不是在低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代大权也认为,版画以小见大是其突出特点,思想深度、艺术张力才是判断一件作品的关键,因此不必在大小等问题上与其他艺种比较。而中国版画正在沿着其历史轨迹前行,对于当前市场的混乱也不应过分担忧,有市场总比无市场好,版画的长足发展要着眼于未来。

“版画”的定义是什么

虽然从历史角度分析,中国版画正面临着良好的机遇,但版画市场的疲软也确有其内因。市场之所以出现名人复制品被当做版画卖的现象,一个关键的问题是人们并不清楚版画的概念,甚至一些做版画的人对此也不甚清楚。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罗必武介绍,上世纪60年代在维也纳举行的国际造型美术协会会议上,一些西方艺术家就版画的概念形成了基本共识(即作为创作版画的标准):画家本人参与制版,使自己心中的意象通过原版转印成图画;画家自己,或在其本人监督指导下,自其原版直接印刷而得;在完成的版画原作上,必须有画家的签名并要标明试作或套版编号等。罗必武还介绍,在一些国家,如果艺术家的版画作品印制张数超过一定标准就会被当做是印刷品征税。复制品的特点是要尽量与原件保持一致,而版画的创作虽然利用相应的复制技术,却并非依样画葫芦那么简单。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陈琦认为,印刷技术的提高对版画原创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影响,随着上世纪西方美术大众化的历史进程,艺术品市场的需求也促进了版画的发展,在此背景下,版画艺术的行业保护规定才逐渐形成。版画的基本属性会随着市场的讨论发生改变,在中国也未必需要照搬西方早期的规定,中国艺术界也要形成自己的共识。

版画家莫测说,版画创作需要艺术家从始至终的参与过程,没有“过程”,就不应被称做版画。

版画家的维权与自律

版画易复制,如何维权?中国美协维权办公室主任朱凡说,一些设计纺织品图纹的企业在展示自家创意前会主动通过公证机构的确认,一旦出现被盗用的情况,即可通过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对于版画家维权来说,这种做法值得借鉴。

代大权认为,版画的确具有复制性强、易仿造的特点,版画难收藏,很多画廊只经营绝版的作品,现在的问题需要从维权与自律两方面来解决。

陈琦说,虽然市场操作不由艺术家说了算,但是艺术家们可以自己建立起艺术的规范,形成一个类似于联盟的组织,确立对版画的概念、对艺术家的自律等方面的共识。

版画的大众性应该得到更大的发挥。艺术家王炜介绍,日本等国家的普通家庭中都会悬挂版画作品,甚至有些还根据四季变化更换作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家庭同样需要艺术的装点,版画大有可为。

版画的市场同样需要艺术家的培养。北京鲁迅博物馆研究员李允经直言,解决好版画艺术与群众的关系这个问题十分关键,当前一些艺术家急于求新求变,普通观众看不懂,版画没人买,也就无所谓维权了。

维权与自律二者相互支撑。艺术家应形成一个中国版画的共识——首先在艺术界内部解决好“什么才算是版画”的问题,并积极向收藏者和普通观众介绍版画的概念,以达到正本清源的效果。在此基础上,艺术家需要严格自律,对印数的严格控制、对母版的处理等应做到透明化,并尝试通过美协等渠道建立作品登记及公证的制度,对艺术家和收藏者双方都起到保护作用。

相关文章

  • 王志江:内画艺术是件很苦的手艺[图文]
    王志江:内画艺术是件很苦的手艺[图文]

    王志江乔布斯肖像王志江绘本报记者王溪楠王志江的工作室不大,摆满了各种材质的鼻烟壶,有成品也有半成品,还有未经加工的小壶,它们像一个个晶莹剔透的小精灵一般充斥在屋子里,件件都让人流连驻足。王志江的工作室位于王府井中心地带一座写字楼的地下,能在繁华喧闹的地方有这样一间工作室,安安静静地从事创作,是件极幸福的事。“这个地方在地下,看不到太阳,有时一画就是五六个小时甚至是小一天的时间,出...

    1253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飘泊者的足迹:评杨劲松[图文]
    飘泊者的足迹:评杨劲松[图文]

    杨劲松如同不安煞车的飞行器,从一个点奔向另一点,从一个主题奔向另一主题,从一个兴趣中心奔向另一个中心。他行踪飘忽,天南地北地飞。他走路和说话比常人快出许多,这是一个现实主义者追求理想时的作风,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在纷乱现实中生存的特征。他给我的感觉是做梦的时候也在四处奔波。不过当父亲去世时,杨劲松正在筹备一个自己主持的项目,抽不开身去奔丧,以致家乡亲友众口一词地骂他无情。我不想援引大禹治水而无视家...

    1394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英国模式下的中国评选:约翰·莫尔绘画奖[图文]
    英国模式下的中国评选:约翰·莫尔绘画奖[图文]

    2010年中国赛区获奖作品聂正杰《存在》2014约翰·摩尔绘画大奖公布候选名单​​英国艺术界最负盛名的奖项,有“绘画界的奥斯卡”之称的约翰·摩尔绘画大奖(JohnMooresPaintingPrize)宣布了2014年的五位候选人名单。他们分别是:RaeHicks,JulietteLosq,MandyPayne,AlessandroRaho...

    456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刘二刚:中国画教学问题断想[图文]
    刘二刚:中国画教学问题断想[图文]

    现在的美术教学从小学到高中到大学,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从教师到学生心中无数,东张西望,美学的标准很模糊。如今文化课不好的学生,家长都让去考美术院校,以为是个捷径。这无形中已降低了美术院校招牌,亦降低了教授的水平。某教授让儿子考美院,儿子说:你就这么瞧不起我的成绩么!作为美术最高学府,给人的印象怎沦落至此?中囯画教学本应是一体化教学。须集诗、书、画;文、史、哲于一身,看来是奢侈。如今学校为了...

    1300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墨彩相辉映 书画两相宜[图文]
    墨彩相辉映 书画两相宜[图文]

    蔡华立藏民68×70cm蔡君华立,吉林磐石人也。上世纪80年代,华夏大地百业待兴,于书画一途亦然。华立性喜书画,又生逢其时可谓得天时;考入东北师范大学美术系为其艺术生涯之始可谓得地利;华立朴实敦厚,多得当代书画大家前辈赏识指点,可谓得人和。以华立之勤奋,又得天时、地利、人和之便终得丰硕回报。大凡中国书协、美协之展览,多能入展、获奖。作品多被国内外多家博物馆、纪念馆、碑林收录收藏。于...

    1162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艺娢:谢青和她的花鸟画[图文]
    艺娢:谢青和她的花鸟画[图文]

    谢青作品《晨曲》,68x68CM中国的写意花鸟画是个“大器晚成”的科目,谢青却从少年时即立志从事写意花鸟画的创作。那是在中央美术学院[微博]附中求学期间。三年级时谢青便认定自己要学中国画。最初,她倾心于学习山水,结果父亲谢志高觉得她更适合从事花鸟画。父亲明白,青春期的孩子正在叛逆期,因此并没有明说,就出差去外地了。几天后回到家,给谢青找来几本不同时期的花鸟画的画册。其...

    1407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禅境,穿越书写的极限——张德林的书法艺术[图文]
    禅境,穿越书写的极限——张德林的书法艺术[图文]

    张德林书法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我认为中国当代的书家总是习惯于偏安一隅,或者总是习惯于以某一家的书体来为自己的书写作辩护,甚至一直驻守在某一家书体的铁屋子中,将某一家形成的点横撇捺当成杀手锏来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实际上,这种偏安一隅的做法,不仅没有在最根本性的角度捍卫某一家书体的独特艺术品格,而且正是由此既丢掉了某一书派的独特性,又丧失了书法艺术特有的自由品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中,张德林的书写却给...

    463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刘溢 写实是劳动光荣的概念[图文]
    刘溢 写实是劳动光荣的概念[图文]

    刘溢"芝麻油,白菜心,要吃豆角嘛抽筋筋;三天不见想死个人,呼儿嗨哟,我的三哥哥",刘溢在采访中跟我们唱了一段陕北民歌,这一段正是"东方红"的原调。八十年代末因为政治原因出国的刘溢,一直感兴趣的是真实的民间生活。虽然在国外一直很顺利,却是一直无法克服内心的隔阂,这也是他选择回国的原因。尽管在国内没有艺术家所向往的那一份孤独,但刘溢的魔幻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却思如泉涌般的陆续亮相。Hi艺术=Hi刘...

    595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书法家宋宝璋 古稀之年公园地书授人以技[图文]
    书法家宋宝璋 古稀之年公园地书授人以技[图文]

    书法家宋宝璋“练地书有四好,修身养性、强身健体、广交朋友、提高技艺。”这是淄博市书法爱好者宋宝璋对地书的概括。宋大爷今年68岁,打小就爱好书法,退休后更是精于研究,练书法已有50个年头。对书法的热爱使宋老不仅在家练,出门也练,他从1998年开始练地书,由于天天出现在公园广场,过往行人都知道他,现在宋老已是远近闻名的“风云人物”,一提到他,见过的...

    1733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画室:画家神圣的创作空间[图文]
    画室:画家神圣的创作空间[图文]

    塞尚的画室入口画室是画家的创作空间,此空间是作用于画家兴奋自由地创作,而与此作用相符的其他均是在画家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的。画室也是画家自我或是师生之间艺术活动空间与时间的记忆证明。古今中外的画室,有些朴实,有些严肃,有些正故事,有些小花边儿,但更多的是画家神圣的创作空间,不管是在何时何地。年幼的时候就听到过“画室”的说法,倒不是谁有意讲给我听,只是大人之间的谈话之中提...

    1047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设计返璞归真[图文]
    设计返璞归真[图文]

    奥地利建筑家阿道夫·卢斯早在1908年便提出了“装饰即是罪恶”的观点,百余年过去了这样的信条仍旧深深刻在每个设计师心中。当他们静下来真正开始尝试自己内心想要表达的设计时,往往呈现出来的作品都是简单和本真的,最“真”的东西才是设计力量萌发的源泉。旧工艺演绎新材料鲁班锁相传是春秋末期战国初期鲁班的发明,同样是榫卯结构,不用钉子和绳子,完全...

    1067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真水无香——品赏王少杰的诗词与书艺[图文]
    真水无香——品赏王少杰的诗词与书艺[图文]

    王少杰自作诗文书法(一)周末的午后,我在依山面湖的书房里翻阅王少杰先生的新作《云顶诗文书法集》与《行楷唐宋八大家游记二十篇》,新书散发着油墨的清香。品赏之余,心中生发出无尽的感慨。自从少年时代起,少杰先生就倾心于诗歌艺术,沉迷于汉魏唐宋诗歌佳作的吟诵欣赏之中,尤其对于东晋大诗人陶渊明那些质朴蕴藉、充满田园意趣与隐士情怀的诗作喜爱有加。中学时期,少杰开始了诗歌创作之旅。年方十七,就发表了处女诗...

    1163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林烟洗尘:古书画赏读[图文]
    林烟洗尘:古书画赏读[图文]

    跋《小昆石壁图轴》萧海春跋《雨淋墙头皴图轴》思翁题曰:“久不作雨淋墙头皴法,忽于笔端出现,画家皴法如禅家纲宗,解者稀有。”此图确有空淡明净的禅意,一切似透过明镜映照的空灵,淡淡的明净无丁点芥蒂和挂碍。空淡中似渗有一种盐味。黑白的映对,似通过灰色透网现象对一种心灵的悟。明净洞达,绝无外物的沾染,其思以空明的心致求取对自然的关照,此图似在心境上浮现的自然。跋《小昆石壁...

    948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艺术家刘彦君:抱残守缺亦重生[图文]
    艺术家刘彦君:抱残守缺亦重生[图文]

    刘彦君作品刘彦君对于一个物件来讲,它在岁月的长河里的自然或人为地损毁,并逐渐消亡;对于一个人来讲,随着环境的变化和个体的发展,精神和信仰有时也在消逝。6月22日在北京市紫云轩,由彼岸艺术机构推广的艺术家刘彦君“重生”个展,将向观者展现经过艺术家精心修补再创作的破损器物,是如何得到艺术上重生的。抱残守缺,语出汉代刘歆的《移书让太常博士书》:“犹欲抱残守缺,...

    632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为什么写实主义在中国能代表官方主流[图文]
    为什么写实主义在中国能代表官方主流[图文]

    奥赛博物馆馆藏作品由米勒、库尔贝领衔的“巴黎奥赛博物馆珍藏”展自从2012年11月中旬开幕后,至今仍在中华艺术宫展出。近日,艺术家杨千观看之后谈了他的感受:“一个多世纪过去了,中国居然还有那么多所谓的写实派在模仿或跟风。写实主义已经进入历史100多年,为什么在中国还能代表官方主流。这不得不让人反思。在21世纪,艺术对于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说到...

    391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