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艺术实验与历史证据之间的对话

时间 : 12-29 投稿人 : 妤妤 点击 :

回顾中国当代艺术史,“社会主义经验”是不可回避的关键词。对“社会主义经验”的叙述,并进一步反思现代中国的视觉文化史与精神史,表明近年来中国艺术出现了“历史转向”。从学术的角度考察,新历史主义、福科的知识考古学等影响了中国的艺术思潮,杜尚和安迪·沃霍的作用正让位于波依斯、李希特和基弗。然而更重要的是中国现代历史的独特性以及当下艺术的独特性带来了这种转换。一些敏锐而睿智的艺术家在怀疑和实验中重建“历史现场”,找到记忆痕迹与当下问题之间的关联性,从波普调侃到严肃的历史研究,开拓了新的艺术视野。挪用剑桥学派思想史家斯金纳的话来说,就当代艺术对历史关注所能达到的境界而言,最激动人心的可能性乃是艺术实验与历史证据之间的一场对话。(斯金纳的原话是:“最激动人心的可能性乃是哲学分析与历史证据之间的一场对话。”参见彭刚《历史地理解思想——对斯金纳有关思想史研究的理论反思的考察》,《学灯》2008年第4期)

从某种意义说,集中体现“历史转向”的有以下这些展览。邹跃进策划的“移动的社会主义”当代艺术展2006年在北京798时态空间举办第一回展,2007年在北京环铁美术馆举办第二回展,2008年在北京798先声画廊举办“山花烂漫——移动的社会主义第三回展”。这一系列展览可以看作是从当下的生存感受和历史记忆的交融出发,对毛泽东时代的视觉文化和艺术,以及社会生活中的“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做出的一种回应。“当代·红光亮”艺术展2008年在北京798程昕东国际当代艺术空间举办,策展人高岭,学术顾问王明贤。该展显示,文革时期特有的红光亮视觉美学特征,在抽离了原有的功能之后,被中国当代艺术家在新的文化语境下转换成为再现当代中国如火如荼的社会发展和精神变异的武器;它不再是以往革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指导下的色彩美学,而是艺术家自发地对现实中国所发生的各种惊天动地和不可思议的神话事件在色彩上的再现和提炼。“历史的图像——2009中国当代艺术展”2009年在深圳美术馆、湖北省艺术馆举办,策展人鲁虹、冀少峰。本次展览主要展示借用改革开放前的革命历史图像进行当代性创作的艺术作品,关注中国当代艺术创作中的一种倾向,那就是借用“后现代”的艺术观念,对“红色经典”中图像符号加以借用与混合,强调对历史的反思与对现实、未来的关注。黄专(中方)、约翰·海雅特(JohnHyatt)(英方)联合策划的“国家遗产:一项关于视觉政治史的研究”,2009年在英国曼彻斯特和深圳OCT当代艺术中心(OCAT)举行。该项目是OCAT、英国曼彻斯特艺术设计创新研究院(MIRIAD)以及角屋共同主办的文化视觉史研究项目,由论文、展览以及相关的历史图文资料构成。“国家遗产”展中所揭示的问题,即国家的首都如何通过它的形象和质料的改造、建构及变更,形成一种独特的政治和文化遗产,成为社会和人们心理的重要而微妙的记载。这个问题以艺术(建筑、图画等视觉形象)为核心,但涉及到政治、历史、人类学、人文地理、考古和社会学等诸多跨学科领域的合作。2010年11月,《穿越历史——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在北京宋庄贵点艺术空间举办,策展人左函。学术主持王明贤。展览也是对当代艺术“历史转向”的呼应,作品注重与历史进行精神对话,反映出当代艺术潮流的新趋势。艺术家的判断建立在当代史观及艺术方法论批判之上,也建立在知识分子的良知之上。他们关注历史细节,从视觉文化的角度解读现代中国的精神史,并从蛛丝马迹中发现真实的历史,表达对独立思考权利的尊重。观者在展览中看到的不仅仅是历史,更不仅仅是视觉形象,还有历史背后的思想。同时,艺术家着眼于当代艺术语言的探讨,作品具有重要的艺术史价值。2011年11月,贵点艺术空间将举办《穿越历史——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第二回展》,艺术家运用当代艺术语言对现代中国的视觉文化史与精神史作出新的阐释,希望是对历史的一种“超越”。

这一阶段的重要个展也不能忽视。徐唯辛《历史中国众生相:1966-1976》(策展人王明贤)2007年在北京今日美术馆举办。尺寸巨大的黑白油画肖像群,结合肖像简历及其他文本,呈现文革期间芸芸众生的形象;通过朴素的描绘,在当代的语境中对文革历史进行现象学还原。2009年10月1日,圣之空间推出《开国大典——马堡中新历史绘画》(段君策划),展览的主要内容为马堡中对董希文命运多舛的油画《开国大典》的主题性研究成果,展览希望为中国现代史以及中国现当代艺术史的修正与重写提供重要和具体的个案研究。《张大力:第二历史》2009年在北京798圣之空间举办,2010年在广东美术馆举办(策展人:巫鸿,学术主持:杨小彦),凝结了张大力过去6年间埋首于北京各大国家媒体机构的工作成果,艺术家通过收集整理曾经见过和非常熟悉的历史图片,来研究中国六十年这个国家精神上的变化,也即国家的世界观的变化。

史学家探求的是历史之意蕴。“历史之父”希罗多德创造叙述历史的方法,司马迁著《史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汤因比曾说:“那么多一度繁荣过的文明都已消失不见了。它们所经过的‘死亡之门’是什么呢?就是这个问题指引作者去研究各文明的衰落和解体;从而又指引他附带去研究文明的起源和生长。”而他就是这样写成那部皇皇巨著《历史研究》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心向往之,却不能至。于是史学界另辟途径,通过一些非人文专业类的书籍和资料找到要说明的问题,即所谓从“偏旁”入手。有人说过:“在大量的历史材料无法由研究者和普通人很容易获得的情况下,这样从‘偏旁’里解读历史,做的不是一种改变世界的工作,而是像补天士一样,慢慢从别的地方搜寻材料,再慢慢地把对历史的残损认识补全,所以你读起来才有趣。因为你靠着它慢慢把历史的碎片拼接起来,在这个过程中,你的视野和思路都有开阔的感觉。”(见《重返现场,有趣的史料与研究》《深圳特区报》2008-01-09)艺术家不是宏大叙事者,也应该从“偏旁”入手,也像是补天士一样,凭借个体深刻的生命体会和独特的艺术经验,慢慢把历史的碎片拼接起来,他们的作品看起来才有意思,才有真正的艺术魅力。

相关文章

  • 莫言谈获奖后生活:写作也是发声 盼重回书桌[图文]
    莫言谈获奖后生活:写作也是发声 盼重回书桌[图文]

    资料图:莫言。中新社发廖攀摄中新网北京4月2日电(记者张中江)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莫言,2日在中澳文学论坛上谈到了自己获奖后的生活。面对外界的质疑,他认为“写作也是一种发声”,自己盼望重新返回书桌,安静写作。在今日的论坛上,莫言等中方作家与库切等澳大利亚作家展开对话。当天下午的日程安排为“诺贝尔文学奖及其意义”,由莫言与库切两位诺奖得主发...

    439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王翚:师古是创新的必由之路[图文]
    王翚:师古是创新的必由之路[图文]

    上海博物馆藏王翚《小中现大图册》(二十一开)之第十四开长期以来,一直把从董其昌到“四王”的仿古行为视作保守,实在是浅见肤识。董其昌影响了清初的“四僧”,直接哺育了“四王”,前者无疑是创新者,而后者,四位王姓画家也各具面目,怎么也扣不上保守的帽子。只是“四王”之后的“娄东”、&...

    1316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人民日报:对文化安全最有力的维护是创新[图文]
    人民日报:对文化安全最有力的维护是创新[图文]

    漫画李建华2012年,中国艺术研究院对北京10个城区25所中小学校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孩子们对国产电影中的国家形象和华人形象的认可率不到40%,而对美国电影中西方观念和美国形象的认同度高达73%。作为影响广泛的大众文化,电影创作和传播的这种差异,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文化全球性交流日益频繁的时代,文化主体之间的实力不均衡、信息不对称以及文化发展程度的差异和抗冲击能力的不同,很容易使相对处于弱...

    1473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艺术与表情[图文]
    艺术与表情[图文]

    鲍栋与吴秀波畅谈“艺术与表情”摘要:我们看人类艺术史上有很多很丰富的表情,比如说这张图片是汉代的陶器,一个惟妙惟肖的艺人形象。西方也有这样的表情,这个古希腊雕塑讲的是一家三口被毒蛇杀害的过程,表情非常的痛苦。表情不仅包括面部表情,还包括身体的语言,身体的挣扎和扭动。主持人:欢迎大家光临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我们今天的主题是-艺术和表情,主要是说面部表情和视觉艺术在电视上...

    109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中国古代陶瓷儿童玩具[图文]
    中国古代陶瓷儿童玩具[图文]

    汉马上拉弓射箭人物陶瓷玩具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早在仰韶文化遗址的儿童墓葬中,就出土有陶鸡、陶狗,后经考古学家、历史学家、民俗学家考证,这些小陶鸡、陶狗就是最早的儿童玩具,是儿童们生前喜爱的小动物。在马家窑、马厂文化遗址,出土有彩陶时期的各种动物和器物模型。到了汉代,早期青瓷中出现了瓷质的动物玩具,随后的唐宋之际是中国古代陶瓷玩具发展的鼎盛时期。明清以后,泥质、木质、布质、竹质等各种民俗玩具逐渐...

    844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超现实主义:“看不懂”还是“不用懂”[图文]
    超现实主义:“看不懂”还是“不用懂”[图文]

    弗兰克·斯特拉《波伦布》继《米勒、库尔贝和法国自然主义——奥赛博物馆珍藏展》在中华艺术宫揭开面纱之后,《电场:超越超现实——蓬皮杜中心藏品展》前天起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展露真颜。在许多人津津乐道于两场展览的艺术品“天价”市值比较时,还有更多人提出了艺术赏鉴上的比较问题:和以“写实主义”...

    1159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格高韵古 传承有致
    格高韵古 传承有致

    大凡小说艺术有24美。那么,作为线条艺术的汉字书法,亦应有24美,通过线条造型,将人类的每一步艰难险阻和人类在强大自然面前的渺小懦弱及人们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坚定步伐,一一蕴逸。要知道中国的文字起源于象形,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每一个字就是一部历史。因此,汉字经久不衰也就在情理之中了。那么,马先生的书法之美也就蕴逸在这24美之中了。甲午初春,我有幸在恩卉画廊看到了《马华林书法教学示范作品》集,翻...

    1190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艺兼四绝——追忆钱君匋先生[图文]
    艺兼四绝——追忆钱君匋先生[图文]

    钱君匋篆印结合日前在上海笔墨博物馆举办的“艺兼四绝——钱君匋书画篆刻装帧展”,上海市文史馆、笔墨博物馆等组织书画界人士及钱君匋亲属、学生等就其艺术与生平等进行了研讨。钱君匋(1907-1998),浙江桐乡屠甸镇人,曾任西泠印社副社长、上海文艺出版社编审、上海市政协委员等,是一位融诗、书、画、印于一身的艺术家。陈辉(钱君匋学生,展览策展人)在...

    165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时尚史的碎片:安迪·沃霍尔与波普艺术[图文]
    时尚史的碎片:安迪·沃霍尔与波普艺术[图文]

    安迪·沃霍尔沃霍尔不仅是一位波普艺术家,他所涉猎的艺术领域非常广泛,绘画、电影、电视节目,书籍与印刷品、摄影、唱片封面、雕塑、表演艺术、海报、墙纸等全部都有他的作品,可以说他是二十世纪最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之一。安迪·沃霍尔(AndyWarhol),1928年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匹兹堡,是一位艺术家、印刷家、电影摄影师,是波普艺术运动最有名的开创者之一。在作为商业...

    1265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贵族、文官、平民与书画传承[图文]
    贵族、文官、平民与书画传承[图文]

    如果唐朝跟宋朝是平行的两个国家,他们做一个对抗赛,大宋国出了苏黄米蔡,唐朝只派陆柬之一个人就够了。陆柬之书法的结构相当的精研,这是苏黄米蔡都达不到的。这就是跟着真迹学和跟着赝品学的差别。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晋唐书法是贵族书法,都是有家学的。两宋时期的文官,他们大多是根据阁帖来学书法的。陆柬之《文赋》(局部)我在小的时候喜欢写毛笔字,临过一些帖,当然无非就是唐代那些,欧阳询、虞世南。后来开始写颜真卿,...

    669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传统水墨画在当代的延伸[图文]
    传统水墨画在当代的延伸[图文]

    展望作品《假山石》■陈烨何为“新水墨”?虽然这个词的出现越来越频繁,但却也越来越让人困惑,新水墨的范围和标准在不同的语境与场合中,其差异性实在太大了。回顾历史,我们可以追溯至上世纪初,五四运动以来对于水墨画改革的讨论和实践上,当时的转型理念探索一直延续至今:立足传统的艺术框架,加入现代化的标准改造,例如将西方的艺术观念与方法引入水墨创作中去,这套方法现在已经成为主流...

    1738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罗斯科:好艺术是纯粹的[图文]
    罗斯科:好艺术是纯粹的[图文]

    图片资料在诸多西方现代艺术史乃至美国现代艺术史的著述中,马克·罗斯科比起同时代的抽象表现主义画家波洛克、德。库宁、纽曼所占有的地位和评价似乎仅仅是一个陪衬角色,而在中国艺术界的影响,也只有极少从事抽象艺术的画家才把他奉为大师。这种现象如同命运,很难分析出可信的原因。不过,据研究资料表明,美国著名批评家格林伯格以共名批评的方式推出代表美国本土风格的现代主义艺术,在罗斯科的话语中并不...

    1778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一些艺术家成功是否必需更多艺术家挨饿[图文]
    一些艺术家成功是否必需更多艺术家挨饿[图文]

    一些艺术家成功是否必需更多艺术家挨饿艺术家为什么穷?好问题!但别问那个荷兰的经济学家、《艺术家为什么穷?艺术之非常经济(WhyAreArtistsPoor?TheExceptionalEconomyoftheArts)》一书的作者——汉斯·艾宾(HansAbbing)。今年年初,艾宾曾应W.A.G.E。组织之邀在纽约SoHo的ArtistsSpace发表演...

    1888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秀棠[图文]
    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秀棠[图文]

    徐秀棠在创作本报记者刘修兵近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在京主办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全集·徐秀棠卷》首发式暨徐秀棠紫砂精品展上,展出了徐秀棠的精品力作70余件,不仅有《四大金刚》、《坐八怪》、《前情后趣》等紫砂雕塑和壶的代表作,也有《乐》、《寿》、《康》、《宁》等新作,其艺术魅力令北京的紫砂爱好者和收藏者深为叹服。“从娘肚子里就开始吃紫砂饭”徐秀棠从事紫砂陶...

    1696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李健亚:赵无极执画笔去天堂[图文]
    李健亚:赵无极执画笔去天堂[图文]

    赵无极世界抽象派艺术大师、法籍华裔著名画家赵无极将在天堂中继续其东西方绘画的创想。4月9日下午,赵无极因病医治无效在其瑞士沃州的家中逝世,享年92岁。而昨日,赵无极的母校中国美术学院(前身为杭州艺专)在举行的85周年校庆馆藏展中,为赵无极的画作献上了鲜花,以进行特殊的纪念活动。与此同时,记者从中国美院前院长肖峰处了解到,赵无极遗愿之一是希望在杭州建立一座纪念馆。赵无极的身后事,包括遗产等问题将...

    263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