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传统水墨画在当代的延伸[图文]

时间 : 12-09 投稿人 : 小虾饺 点击 :

传统水墨画在当代的延伸 | 美术资料

展望作品《假山石》

陈烨

何为“新水墨”?虽然这个词的出现越来越频繁,但却也越来越让人困惑,新水墨的范围和标准在不同的语境与场合中,其差异性实在太大了。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追溯至上世纪初,五四运动以来对于水墨画改革的讨论和实践上,当时的转型理念探索一直延续至今:立足传统的艺术框架,加入现代化的标准改造,例如将西方的艺术观念与方法引入水墨创作中去,这套方法现在已经成为主流的水墨艺术。另一类被称为“现代水墨”或“实验水墨”的新水墨艺术则完全跳出了传统水墨艺术的框架,它从水墨语言媒介开始转型,采用的更多是西方当代艺术的观念和技巧,以八十年代改革开放、“85新潮”为文化背景。在长期接受传统水墨艺术的规范体系和程式之下,我们该如何看待新水墨的探索及价值?批评家鲁虹说“新水墨画家们用近二十年的时间,对一个古老的画种进行解构与重构,其功不可没。我们不应该超越历史、超越现实,以看待中国当代油画的方式去看待现代水墨,否则,将无法理解新水墨画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及历史意义。”

这不禁让人想起,2007年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举行的展览《行旅:山川大地与胸中丘壑》(Journeys:MappingtheEarthandMindinChineseArt)中,近70件的作品中有10件当代新水墨探索作品,包括了海波、于彭、秦风、蔡国强、洪浩、秋麦(MichaelCherney,美国艺术家)、徐冰和展望。这是时任中国书画主任的何慕文(MaxwellK.Hearn)特意安排的,十幅作品散落在展览八个小单元中,具有东方底韵的作品是艺术家们在历史中寻求情感的表达方式,是在把握东方精神之后的表达,应当成为当代艺术的一部分。何慕文当时还提及希望在一两年内举办一次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展。

虽然没有按时实现,但经过五年的筹备,今年,现已为亚洲艺术部中国艺术主任的何慕文策划了大都会博物馆的首次中国当代艺术特展——“水墨艺术:当代中国艺术的今夕与共”(InkArt:PastasPresentinContemporaryChina)。展览于美国当地时间12月11日拉开帷幕,其中包括35位中国当代艺术家在近30年间创作的70件作品,涉及绘画、书法、版画、摄影、录像、雕塑与装置等多种艺术形式。

这些多样的艺术形式同时也为展览带来了业界的一些争议。虽然名为“水墨”,但与传统的理解上却存在很大的差异,不但在媒材上面没有对水墨作出诠释,也离开了纸、笔、墨的传统规范和技巧,与其说是“水墨”,不如说是当代艺术。同时,这个表现当代艺术的展览策划却出自一名研究传统文化艺术的学者之手。不论从传统亚洲艺术方面来看,还是当代艺术角度来看,这个展览不禁让人为其捏一把汗。

然而,谈及这些,策展人何慕文回应道,他以一个研究传统文化艺术的学者的眼光来审视中国当代艺术,选择的艺术家及作品都是延展、挑战甚至颠覆传统的,而非因循守旧之作,从而展示出一个“得益于、并传承着中国历史上的艺术传统的分支”。这个展览所要表现的是中国“水墨”文化的精神,诠释一种东方哲学及审美的象征。理论家沈揆一曾表达过中国当代艺术的所有形式都能与水墨画的传统相结合。水墨是一种观念,一种美学诉求,它们能反映当代人的观点。如是我们回望整个展览,便可以肯定此展览具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

这次展览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书写的文字”“新山水”“抽象”及“笔墨之外”。“文字”部分展示徐冰、谷文达、邱志杰和张洹的著名早期以文字为媒介的作品。“新山水”部分侧重展示当代中国自然及社会景观,包括任戬、刘丹、杨泳梁等人的作品。“抽象”部分展示了王冬龄等人的当代书法作品。最后一个部分“笔墨之外”的作品相对庞杂,无法归入前三个单元的作品均在这一单元呈现,包括蔡国强的影像作品及黄永砯的装置作品等。这是策展人按照作品形式的划分,而史学家巫鸿教授在画册中则将作品归划为两种,一是“由国画形式演变而来”的水墨作品,另一个是“以革新媒介阐述中国内涵”的当代作品。似乎从巫鸿教授的划分中更能体会到新水墨在当代的发展状态。

巫鸿先生在论述中国当代和传统的啮合时,将中国当代艺术家在新水墨中的探索上归纳为三种形式,分别是物质性的提炼、视觉艺术的发展与转化、再造和重塑。物质性的提炼是从中国古典美学特质和文化象征的“中国素材”中进行探索。徐冰和谷文达都以文字为媒介,前者在解构文字的同时赋予书法新的定义,后者更是将墨作为视觉赏析的独立主题;张羽的《灵光》打破传统笔法和纸墨肌理;杨诘苍为解放水墨而牺牲图像,他的《千层画》把对中西绘画的糅合上升至一种宣言;蔡国强使用火药,依然是极具中国文化象征性的物料,观念主义和“现成物”的概念置于图像之上,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视觉艺术上的转化来自于不同时地的异质素材对传统媒介的取代,用现代方式复制古代事物。王晋的《中国梦》和展望的《假山石》便是佼佼者。前者以透明胶片代替踩绢复制“龙袍”,在转化现有的典型同时锻造具有讽刺意味的新的现实;后者用软不锈钢片制作太湖石来引起在装饰环境中天然与赝品的悖论反思,再如杨泳梁的电子山水《观潮》利用建筑影像杜撰出一片海市蜃楼;再造和重塑是艺术家们在创作中没有改变原有素材的基础之上的技巧、方式改造。艾未未用毁弃的清代寺庙建筑木料构建成《中国地图》,相互吻合的长木料在解构和重构中既承传着旧有的美学概念,又有着原境和重塑带来的矛盾感;张洹的《家谱》在人脸上不断书写,不断覆盖,最后面部特征完全消失,这个行为艺术的结果,是缺乏图像的遗留,与图像一起消解掉的还有身份的象征。

何慕文在接受访问时谈到,本次展览与以往的古代书画展思路一脉相承,只是不同于惯性的以时间发展为线索,而以主题作为探索脉络。这次主题是在中国经济、政治和社会都发生巨变的当下,无论是遵循传统的模式还是滞后的跟随西方现代主义的模式都不理想,真正好的艺术家可以结合中西、运用多元化文化资源来解决问题。这批新水墨的作品值得被体会和赞赏的地方正是在于它们没有架空于规则和主义之上,诚恳地保持着与生活的接触,并建立起与传统承上启下的体系,展示出自身特有的“中国性”。

相关文章

  • 为什么写实主义在中国能代表官方主流[图文]
    为什么写实主义在中国能代表官方主流[图文]

    奥赛博物馆馆藏作品由米勒、库尔贝领衔的“巴黎奥赛博物馆珍藏”展自从2012年11月中旬开幕后,至今仍在中华艺术宫展出。近日,艺术家杨千观看之后谈了他的感受:“一个多世纪过去了,中国居然还有那么多所谓的写实派在模仿或跟风。写实主义已经进入历史100多年,为什么在中国还能代表官方主流。这不得不让人反思。在21世纪,艺术对于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说到...

    391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煤矿画家于兆民:书画界的乌金花[图文]
    煤矿画家于兆民:书画界的乌金花[图文]

    图为于兆民在挥毫作画办公室门口一簇“龙骨”傲然挺拔,就像一幅写意画挂在门口的墙上,时时让人眼前一亮。对面的一间屋内,满墙都是以矿工为内容的国画,主人正在伏案创作的一幅画,仍是黑黑的矿工。奇怪,他的笔下为何偏偏对矿工情有独钟?走近于兆民,用心倾听一位从千尺井下走上来的煤矿画家的肺腑之言,才会找到他之所以爱画矿工的答案。记者有幸成为倾听者之一。为画所迷,为画而疯狂...

    614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梁章凯印象:优雅的先生[图文]
    梁章凯印象:优雅的先生[图文]

    《林则徐旧藏饲鹤图题跋录》和《艺友斋存名家印汇》人物名片:梁章凯现为:西泠印社社员西安碑林博物馆客座研究员日本鉴古印社顾问《篆刻》杂志日本总编辑编著有:《战国古陶文五十品》《艺友斋存名家印汇》一函四册《印史留遗》一函十六册《怀玉印室藏印选》《美哉斯石-海内外中国印石精品集》《林则徐旧藏饲鹤图题跋录》等十余种《战国古陶文五十品》等印谱从来都尊称他为梁先生而不叫梁老师,原因无...

    1787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曾梵志:我可不敢做局 因为太受关注[图文]
    曾梵志:我可不敢做局 因为太受关注[图文]

    2013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中,曾梵志《最后的晚餐》拍出1.8亿港元(约合1.42亿元人民币),刷新了亚洲当代艺术品纪录。人物周刊:你的作品总是贯穿着不安和痛苦,这种痛感来源于哪里?曾梵志:我从小记忆力好。亲眼所见的支离破碎的记忆,一闭上眼,就像放电影一样出现。人的极限我都经历过,饿得不行,隔着玻璃看冒热气的包子,想吃,但是没钱。16岁在印刷厂,连着3天熬夜加班,体力透支,不停搬东西,累得可以在任...

    381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台湾现当代艺术中的抗争政治[图文]
    台湾现当代艺术中的抗争政治[图文]

    黄灿荣《二二八事件》,木刻版画文/李公明有多种角度和层面研究台湾现当代美术的发展,其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比较独特的方向是从社会转型正义的角度研究艺术在其中的表现、作用和审美价值。这种研究角度的独特性在于从威权政治走向民主政治过程中的艺术与政治关系具有前所未有的特征,转型正义中的政治成为批判性艺术成长的重要土壤与推进器,艺术从一个侧面成为政治史上的图像抗争注释与视觉经验。一所谓“...

    230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艺术创作中大师的天真[图文]
    艺术创作中大师的天真[图文]

    大师的天真◎李娟天真,是艺术创作必需的气质。大师者,皆怀着一颗天真之心的人,也用一双孩童般纯净的眼睛看人生,观世界的人。初夏,读林风眠。林先生爱画小鸟,翠绿的树枝上站满了小鸟,鸟儿圆圆胖胖的身子挤在一起,三三两两,成群的小鸟和椭圆的树叶相依相伴,交相辉映,如同孩子作画,画得满满的,没有留白,给人视觉上极大的满足感和喜悦。那些小鸟分明是一群可爱的孩子,挤在一起嬉戏说笑着。看他的画,仿佛听见春...

    244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简约之美[图文]
    简约之美[图文]

    《次郎的寿司之梦》追求极致完美、终生奉献给寿司的日本老头小野二郎(JiroOno)、80后美国“吃货”大卫·贾伯(DavidGelb),再加上美国现代作曲家菲利普·莫里斯·格拉斯(PhilipMorrisGlass),这个组合弄出了一部精致的纪录片《次郎的寿司之梦》(JiroDreamsofSushi)。影片令人信服地展示了一...

    39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孟宪义:绘画重在继承文化血脉[图文]
    孟宪义:绘画重在继承文化血脉[图文]

    孟宪义绘画重在继承文化血脉在“书家”、“画家”遍地的今天,像画家孟宪义这样耐得住寂寞的书画家实为少见,也实在难得。他用30余个春秋锤练笔墨,修心悟道,画作追求自然之美、生命之美,明丽高雅,清彻幽渺,笔墨空灵,构图简约疏朗,阐释了中华文化天人合一的美学理论和人文思想。求取生动淡雅风作为著名花鸟画家霍春阳先生的弟子,孟宪义最早接触的绘画形式并非中...

    1320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魏青吉:新水墨创作需要方法论转换[图文]
    魏青吉:新水墨创作需要方法论转换[图文]

    作为年青一代新水墨艺术家,魏青吉亲历了90年代以来传统水墨向新水墨转变的过程,在西方现、当代艺术与本土“85美术新潮”运动的影响及自我兴趣使然下,魏青吉于美术史的高度上清晰认识到新水墨与传统水墨在创作方法论上的区别,艺术家在当下的“在场”是新水墨创作的必要条件,既要衔接传统文脉,又要在水墨语言方面有所建树;既要在当代艺术语境中探寻差异性,又要极力避...

    149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艺术评论岂可如此粗暴[图文]
    艺术评论岂可如此粗暴[图文]

    大学生裸奔事件不久前,某报刊登了题为《中国艺术的低智化倾向》的文章,作者江因风由“望京裸奔哥”事件得出“中国艺术家们非常严重的集体低智化倾向”的结论,读后令笔者油然生出一股愤慨,真是久违了的“妄言”和“无知”——艺术评论岂可如此粗暴艺术创作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也正是这种&l...

    1749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刘玉来:齐白石心理七探
    刘玉来:齐白石心理七探

    可以确切的说,任何一位画家都是从临摹他人开始进入画坛的。看来临摹他人,或说临摹前辈画作对任何一位画家都是必要的。齐白石的绘画生涯中也临摹了许多其他画家的作品。那么临摹对于画家起到什么作用呢?简单的说临摹大抵分为初学临摹和成为职业画家后临摹两类。它们的目的和意义显然也不同。前者目的在于学习,而且是技法性的学习;后者目的虽然也在于学习,但显然其目的并非局限在技法上,主要在于拓展自己技法,用某种风格丰富...

    1306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摄影技术没有进步的6个原因[图文]
    摄影技术没有进步的6个原因[图文]

    摄影技术没有进步的6个常见原因摄影不是游戏,“升级”与经验值之间绝不是线性关系。有些人天赋异禀,可能初初拿到相机就能拍出非常精彩的照片,而有的人则不管怎么学习、升级器材最后都达不到所谓“摄影师”的标准,最不幸的是当这些人发现自己能力有限之后会立马“退烧”,浪费了时间和金钱。然而真相往往太过于简单而又残酷,升级的关键其实就在...

    668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玄中之境——长白散人谈姜平书法[图文]
    玄中之境——长白散人谈姜平书法[图文]

    一本集子的出版,前面总有几行文字,似乎为了说点什么。其实对于姜平这本书画集,只要翻开它的人,便能感觉到其中的味道儿,无需多言。如果非要说几句话,那就说说姜平。我认识姜平,是先识其字,后识其人。长久以来,有这样一句话,叫文如其人,字如其人。其实这只是文人墨客的自我抚慰,我在文化圈中三十五年却未见几个“其人”。似乎那横行华夏的“隐文化”早已把儒家的仁、老...

    1685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周长江访谈:“互补”——东方传统的回归[图文]
    周长江访谈:“互补”——东方传统的回归[图文]

    周长江在自己的工作室中采访/整理:黄乐黄乐(以下简称H):我们了解到,“互补”理念的提出是源于一个朴素的理想,即在您研究了西方现代艺术之后反观自我的文化背景,对传统审美价值在现代社会转型的期待。您当时的这个“期待”发展到现今是什么样的状态?周长江(以下简称Z):我们早年学习西方的艺术和知识,后来发现西方文化变化中吸收各类文化启发,其中也是受到...

    2004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大师泛滥乱象背后[图文]
    大师泛滥乱象背后[图文]

    “大师”泛滥乱象背后当前“非遗大师”成为一个出镜率较高的词语,但严格来说,在现今的市场中并没有任何机构评选过“非遗大师”,这个原本不存在的称号已然成为工艺品作者抬高产品身价的方式,大师评选标准的缺失也给人可乘之机,与市场层出不穷的“大师”相对应的,却是“大师”名号含金量的逐渐衰...

    777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