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当代艺术有待克服无知与歧视[图文]

时间 : 12-25 投稿人 : 小柯 点击 :

当代艺术有待克服无知与歧视 | 美术文摘

当代艺术与生活并不遥远

“作品想要表达什么?”

4月23日,内地艺术家蒋志在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校区主讲了一场“不会讲的讲座”。在讲座上,这位成长在中国20世纪90年代实验艺术背景之下的艺术家只用投影展示了自己过去的一些作品照片,其中包括观念摄影、装置等,却鲜有为这些看似晦涩的当代艺术作品给出解释。除了其间穿插的行为表演,现场几近成了“不讲的讲座”,而蒋志本人,真的一个字都没说。

抱着听讲座目的前来的学生们并不甘心。在提问的环节上,他们追问这位用阿娇、芙蓉姐姐作为素材进行创作的艺术家:“你的作品想要表达什么?”但是,他们没有在艺术家身上得到想要的答案。讲座结束后,有听众在微博上展开讨论,甚至有人认为,当代艺术家其实也不了解自己在创作什么,因此也就“不会讲”。

其实,这场受到非议的讲座是近日在广州时代美术馆举办、蒋志首次个人展“如果这是一个人”的周边活动之一。在展览现场,不少观众在面对录像中飞速切换的汉字、用燃烧完毕的烟花筒堆砌而成的城堡等等当代艺术装置作品时,脱口而出的也是同一个问题:“作品想要表达什么?”

这样的提问不仅仅出现在蒋志的个人展上,在广东美术馆的当代艺术三年展上,不少慕名而来的观众同样看得云里雾里。在这样的展览上,不少观众只好要求导览工作人员一件件作品解释,或埋头阅读甚至抄写作品边上的说明,或四处寻找美术馆设置的导览标签……

“他们在第一次接触后,往往会因为看不明白,就全盘否定当代艺术。”曾在多家机构从事艺术项目、策展工作的方芳说。“作品想要表达什么?”俨然是普罗大众、甚至不少艺术类学生向当代艺术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最后一个问题。

学生不知道当代艺术为何物

五年前,当方芳踏入伦敦艺术大学校园时,她开始意识到过去五年艺术科班训练给自己带来的局限。“去到国外,才发现原来艺术还可以有很多做法。”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大陆依照苏联模式重塑高等教育,美学教育也不例外。从美术高校的学科设置到考察科目从前苏联完整克隆过来,并仍大体沿用至今。在“苏式”体系中,几十年来日复一日严谨有序地按相同标准制造“产品”。而艺术高考更明确强调素描、色彩、速写等造型训练,“学生背好技法就能应付考试,到最后,每个人画出来、想出来的东西都是一样的。”

当下艺术教育,早已突破二十年前的“美术”范畴,而兼容了影像、装置、行为、环境设计、工业设计、动画设计、视觉平面设计、新媒体等艺术方式,业已形成多元的立体的综合的艺术生态。一切新内容以及今后可能再出现的新艺术方式,都在受制于市场化的内在规律,并顺乎自然地融入当代艺术教育中。那种循规蹈矩、照本宣科、亦步亦趋的教学模式,在今天显得很过时。

针对当代艺术在国内的尴尬境地,不免让人感到主流艺术界对实验性当代艺术的不友好态度。更有评论认为,除了体制原因外,普及当代艺术需先“破障”,克服站在传统艺术立场上对先锋性、实验性的当代艺术的无知与歧视。

与中国传统艺术不同,当代艺术更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注与批判精神。在原形艺术中心馆长、画家郭海平看来,当代艺术教育现状堪忧。他尖锐地指出:“当学校最后让学生不知道当代艺术为何物,教育部就会很高兴。”

艺博会上的美育

“中国内地的当代艺术教育才刚开始。”在时代美术馆策展人沈瑞筠看来,年轻人对当代艺术感兴趣,只能通过网络或专业杂志了解,无法直接面对作品、甚至是创作者。但在广州,甚至是内地,一般观众能亲身接触当代艺术大师级作品的机会微乎其微。

从美国归国后,香港艺博会的国际化给了沈瑞筠一个惊喜:在中国土地上仍有这么一个可以与纽约当代美术馆媲美的平台。“这对中国艺术家来说非常重要。”由此,广州时代美术馆“开放的工作室”项目资助广州本土年轻艺术从业人员赴港参观香港艺博会。曾多次参加不同地区不同年份艺博会的方芳亦在其中。

在这次香港之行中,艺博会三层右侧展位给方芳留下印象最为深刻。主办方在那里设置了儿童铜版印刷体验、现场版面创作体验、对话等专门针对5-7岁小朋友公共教育项目。除此之外,更有学校老师专门组织学生到现场体验当代艺术。“老师先让小朋友们自己去发现,并不告诉他们作品要表达什么”,方芳告诉羊城晚报记者,“之后画廊的专业人士会出来为小朋友们做导览,提醒小朋友看作品的不同角度。”

在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展位上,孙原与彭禹的作品引人注目。四组玻璃钢制成的三角龙与犀牛,并组合以骨头或昆虫标本分布在四个画廊。“对于不少内地观众来说,雕塑在脑海里的概念或许只有人身佛像”,在方芳看来,香港的小朋友自小就能看到这样不一样的雕塑,这将使他们日后更容易接受造型“奇怪”的当代艺术雕塑。

同时,香港艺博会还举办一系列针对不同组别的艺术教育活动,包括:为入门藏家提供真品收藏导览,专门带领观众参观并提供讲解的导赏团、各色工作坊活动与讲座等。上述活动全面免费对外开放并提供国语、粤语与英语服务。“为当代艺术教育与普及创作了一个相当生动而活跃的氛围。”

而在国外,当代艺术往往就在人们的生活之中。在英国留学期间,方芳发现人们参观美术馆很轻松,甚至是人们日常生活的消遣活动,或拖家带口,或推着婴儿车,大多没有给自己布置“找到作品标准答案”的任务。“其实,一般人也没有必要在作品意义上钻牛角尖,这里不是高考,没有标准答案。”

在“如果这是一个人”的展览上,蒋志的作品形式多样,涉猎摄影、录象、装置等,但都往往离不开人物。从年少好友到当时身陷“艳照门”的阿娇,从普通的小镇女青年到减肥前的芙蓉姐姐。“我透过他们看见我自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蒋志这样给出解读展览名“如果这是一个人”的一种角度。

或许,当代艺术也只是为观者提供一个看见自身的途径。

相关文章

  • 安塞姆·基弗:艺术是一种停滞时间的方式[图文]
    安塞姆·基弗:艺术是一种停滞时间的方式[图文]

    安塞姆·基弗作品是什么吸引你从德国迁入法国生活?不同的景色,还有不同的语言。事实上我在孩提时代便对法国十分熟悉。我在莱茵河畔长大,法国就在河的那一边。作为一个孩子,我看到河水就像一个无法逾越的障碍。你休想穿过,这便使我神往。当你来到这屏障跟前,你可向左或向右,但除非在想像中,你绝无法向前。为什么水的主题总是频频出现在你的作品中,比如《多瑙河之泉》系列?泉是一种深邃而神秘的东...

    1887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师古是创新的必由之路[图文]
    师古是创新的必由之路[图文]

    ——王翚杂论之一长期以来,一直把从董其昌到“四王”的仿古行为视作保守,实在是浅见肤识。董其昌影响了清初的“四僧”,直接哺育了“四王”,前者无疑是创新者,而后者,四位王姓画家也各具面目,怎么也扣不上保守的帽子。只是“四王”之后的“娄东”、“虞山...

    277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崔岫闻:大于艺术的是什么[图文]
    崔岫闻:大于艺术的是什么[图文]

    崔岫闻作品生命的刻度及其精微,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也构成了大千世界中人的个性区别,也是每个个体存在的根据,更是本源自我原发能量源!有多精微?其实不多,数得过来!70亿分之一便是每一个不同的自己,也即是人类的一份子!人和人之间的差别构成了人存在的根据!对于每一个个体用精微的尺度回放人生便回到了那个在母体腹中的本我;对于每一个个体用谬以千里距离找出差别的精微并努力放大,便是每一个个体存在的...

    1991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艺娢:谢青和她的花鸟画[图文]
    艺娢:谢青和她的花鸟画[图文]

    谢青作品《晨曲》,68x68CM中国的写意花鸟画是个“大器晚成”的科目,谢青却从少年时即立志从事写意花鸟画的创作。那是在中央美术学院[微博]附中求学期间。三年级时谢青便认定自己要学中国画。最初,她倾心于学习山水,结果父亲谢志高觉得她更适合从事花鸟画。父亲明白,青春期的孩子正在叛逆期,因此并没有明说,就出差去外地了。几天后回到家,给谢青找来几本不同时期的花鸟画的画册。其...

    1407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全国美展油画展:真正撞击我们心灵的油画还有吗[图文]
    全国美展油画展:真正撞击我们心灵的油画还有吗[图文]

    何红舟《桥上的风景》获全国美展金奖提名,画面描绘林风眠、吴大羽、林文铮三位先贤青年时代在塞纳河边驻足的情景九月末的杭州,一场体量宏大的架上绘画展览“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油画展区”在浙江美术馆启幕。油画展区素来是全国美展的重头戏,也被许多青年画家看作“进身之阶”,因而异常主流而热闹,从中不难一窥架上绘画在当今的流变趋势。近600张油画覆盖展馆接近6...

    1352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丰子恺漫画创作启示:要贴近民众不可故弄玄虚[图文]
    丰子恺漫画创作启示:要贴近民众不可故弄玄虚[图文]

    丰子恺的漫画较“亲民”王世国(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主席)丰子恺受其父丰斛泉和老师李叔同的影响,笃信佛教。抗日战争前有一次他从住地苏州石门湾带一只鸡,要去杭州云栖寺放生。他为了不伤害鸡,就把鸡放在身着的长袍里面,外面用手兜着。这一路要乘船还要转乘火车,他的手兜着的长袍里面鼓起一团会动的东西,怪模样很是可疑。结果在火车站被一便衣侦探盯上,一路跟踪,同车到站。一出站门,丰子...

    1346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梓印墨韵两相宜[图文]
    梓印墨韵两相宜[图文]

    田宇原柳永词《望海潮》印刷术是中国引以为豪的“四大发明”之一,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居功至伟。然而,历来人们关注的重点,可能容易偏向于“术”,也即印刷术作为一项技术成果的本身,重点自然是毕昇的活字印刷。在激光照排诞生之后,活字的“铅与火”成为历史,活字之“术”自然也成为历史。这一伟大发明的光环,是否会渐渐...

    1067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戴都都油画作品:魔幻的世象[图文]
    戴都都油画作品:魔幻的世象[图文]

    青铜时代·把酒论英雄-266cm×660cm-2008中国美协理事、国家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美术》杂志执行主编/尚辉反映现实并不都意味着客观的再现。这正像现实社会在我们每个人内心产生的反应并不相同一样,对于曾经被现实撞击过并在心理永远落下伤痛的人而言,现实在他的内心也多半会被扭曲,心理的病灶一直会改变他观看事物的正常方式。这种被魔幻了的现实世界,虽非是...

    178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拉近书画艺术与民众的距离[图文]
    拉近书画艺术与民众的距离[图文]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张旭光、黑龙江省原副省长付晓光、鹤岗市市长张雨浦、著名画家孟祥顺为孟祥顺美术馆揭牌。2012年12月24日,黑龙江省鹤岗市七大城市公园之一的天水湖公园又添胜景——以著名书画家、画虎国手孟祥顺的名字命名的孟祥顺美术馆在天水湖公园一处幽静的欧风小楼正式开馆。五牛图61厘米×329厘米2012年中国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张旭光,中国艺术研究院...

    1074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徐冰:艺术它没法教
    徐冰:艺术它没法教

    王雷《手织手纸NO.2》在中国之外基本不用“实验艺术”的说法,因为艺术本来就是在实验的逻辑中延展的。今天,中国被“提前”放到全球时空关系的焦点上,这关系前所未有且错综复杂、敏感多样。中国正处在对焦的过程中,这使中国成为最具实验性的地方,就必然需要和出现最具实验性的艺术,从而,在中国高等艺术院校的专业教学框架中,普遍性地自然生成了一处“...

    706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欧阳中石:练书法不可偏信下苦功 应以少胜多[图文]
    欧阳中石:练书法不可偏信下苦功 应以少胜多[图文]

    记者王苡萱摄昨天,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欧阳中石先生(右图)在中国记协就“中国书法与中国文化”所作学术讲座中指出,书法的学习不能偏信下苦功,应该“学得少,抱得紧,以少胜多”。在欧阳中石看来,学习书法不可偏信下苦功,“倘若领会有误,再下苦功去重复,久而久之会将毛病巩固,反而有害无益”。他主张尽可能地理解学习对象的规律,多方面地理...

    453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解读:青年艺术家在艺术界的热潮[图文]
    解读:青年艺术家在艺术界的热潮[图文]

    艺+——117位青年艺术家联展纵览艺术史,哪个时代曾缺乏过青年艺术家呢?哪个国家没有过青年艺术家呢?哪位成就斐然的艺术家没有经历过他的青年时代呢?但,就是这么一个看似寻常的群体,却带给当下国内艺术品市场,以别样的魅力,强烈的引力。一场轰轰烈烈的青年艺术家热正在席卷着国内艺术品市场。为何青年艺术的炽热会在此刻勃发?青年艺术之热中究竟有几何冲动几何理性呢?谁是这场&ldq...

    56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清彩绘本《北京民间生活百图》再现老北京风俗[图文]
    清彩绘本《北京民间生活百图》再现老北京风俗[图文]

    图右文字曰:此中国卖春联之图也。此系能写大字之人,年底无事,用桌一张,备下纸笔墨砚,沿街挂摊,书写对联卖之。风俗画以图画的方式形象地记录民间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情景。风俗画的起源较早,汉代的画像砖中就已有类似的反映。及至宋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风俗画渐趋繁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为其代表。元明清时期风俗画继续发展。晚清之时,以《点石斋画报》为代表的画报、连环画等如雨后春笋般兴起,风...

    1323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黑白”世界写情缘--女画家阚玉敏印象[图文]
    “黑白”世界写情缘--女画家阚玉敏印象[图文]

    如果说东北的厚土养育了她,那么“老佛山”的灵性是她走进“黑白”艺术世界的奠基石。八年岁月几不平,阅尽黑白写丹青;不与世间争桃李,敢以水墨画苍生。阚玉敏国画作品我不知道一生的时间究竟有多长,但我知道,八年的时光对于岁月来说实在算不上漫长。阚玉敏,一位从围棋的“黑白”世界里走进另一个“黑白”世界水墨...

    790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吴冠中:绘画的形式美[图文]
    吴冠中:绘画的形式美[图文]

    吴冠中作品美与漂亮我曾在山西见过一件不大的木雕佛像,半躺着,姿态生动,结构严谨,节奏感强,设色华丽而沉着,实在美极了!我无能考证这是那一朝的作品,当然是件相当古老的文物,拿到眼前细看,满身都是虫蛀的小孔,肉麻可怕。我说这件作品美,但不漂亮。没有必要咬文嚼字来区别美与漂亮,但美与漂亮在造型艺术领域里确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漂亮一般是缘于渲染得细腻、柔和、光挺,或质地材料的贵重如金银、珠宝、翡翠...

    1915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