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一个时代的深切怀念

时间 : 12-25 投稿人 : 水水 点击 :

曾竹韶先生的离去,我们非常怀念。曾竹韶先生是中国现代雕塑艺术的开拓者之一,是那一代人中最后走的一位大家。那一代人,经历了中国现代雕塑从无到有,艰苦创业的时代。

曾先生早年留学欧洲,学成归来后,一直从事着雕塑创作和美术教育事业。他们结合中国的传统,融汇了在西方学习的经验,并根据自己国家的特色,建立了现代雕塑的教学体系和创作风格。今天我们再一次回顾那一代所作出的历史性贡献,能感觉到先辈们留下的足迹是不可磨灭的,是永远激励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

曾竹韶先生这一代人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的精神、事业乃至生命,都是和民族历史的进程、社会的变革、整个雕塑事业的发展紧密相连的。他们历经磨难,却依然热爱生活、执着于艺术、崇尚社会进步,自觉地把自己融入到时代之中。他们是理想和精神至上的一代。这一点在今天尤为可贵。他们对名利如此淡泊、平和,这是很值得我们思考的。曾先生是那一代大家中最长寿的,他的故事一定会像他的生命一样,在我们下一代中有更多的记忆,流传得更为长久。

曾竹韶先生为我们时代留下了一批精品力作,那一代人由于复杂的政治原因,创作上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雕塑是一门与社会发展、时代密切相关的艺术,在物质贫乏的以往岁月,雕塑家能把自己的作品翻制成铜雕是一件很奢侈的事,也是很稀少的。整个社会对雕塑的理解也是很欠缺的,多数人不知雕塑为何物。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那一代人包括曾先生的作品,都不是很多,但曾先生存世的作品极富震撼力、感染力。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就是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虎门销烟》。这件作品由于是人民英雄纪念碑8块浮雕之一,是整体的一个部分,因此,在创作上要求有相对统一的风格,每位创作者的个人风格显得不那么显著,而那个时代对个人风格也并不强调。即便是那样,我们仍能看出曾竹韶先生的创作依然有自己的追求。他纯熟、精到地把西方雕塑的经典语言转化为中华民族内容的叙述,避免了西方雕塑语言的张扬,而是运用中国艺术的线条,表现了内敛厚重的东方艺术气息,无论是人物结构、画面的安排和具体衣饰都处理得非常协调,整体上不失为现代纪念碑雕塑的经典性。

曾先生的贡献不仅在于对西方经典包括审美、方法、技艺等系统地在中国的传播和深化,更在于他对祖国传统雕塑艺术的重视和传承。曾先生对祖国文化艺术挚爱的深情,充满着自信,他在给留法老同学、著名雕塑史论家王子云先生的巨著《中国雕塑艺术史》序言中自豪地写道“我国雕塑艺术之丰富,为世界首屈一指”。曾先生先后写过《中国古代雕刻发展史》、《关于研究和学习古代雕塑遗产的初步意见》、《爱护中土雕刻遗产的典范》、《让我国雕刻遗产发挥应有的作用》等文章,他考察中国古代雕塑足迹遍及巩县、宋陵、龙门、敦煌、麦积山、灵岩寺等地。他专门撰写了《培养“古代雕塑科专业”研究生攻读硕士学位第一学年计划》,为招收专门的古代雕塑科专业研究生,培养继承祖国优秀雕塑艺术专门人才倾注了大量心血,他甚至还上书当时主管美院的文化部领导,引起了部领导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曾竹韶先生不仅关心优秀文化艺术的继承发扬,也关心当代雕塑的发展。他对于城市雕塑的正确发展导向和质量极为重视。先后撰写了《城市雕塑与建筑要相得益彰》、《城市雕塑的意义》、《对城市雕塑建设的几点意见》、《努力开创城市雕塑新局面——在全国城市雕塑会议上的讲话》等文章。

尤其令人感动的是,近30年以来,曾竹韶先生一直在不遗余力地大声疾呼国家早日筹建“中国雕塑馆”。他作为政协委员撰写了提案并在政协会议上发言《关于“七五”计划北京市城市雕刻艺术发展的几点建议》和《建议在增强首都政治、文化、中心的功能方面安排三个大型的设施》,他先后撰写了《关于筹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博物馆”的设想》、《关于成立“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博物馆筹备处”》等文献,并给中央领导和有关方面上书《关于建立“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博物馆”的报告》、《关于在首都建立“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博物馆”的建议》、《关于在首都建立国家歌剧院、国家艺术博物馆、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博物馆的建议》、《建立“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博物馆”致领导同志的信》等。

曾先生尽管是我们的前辈,然而他的长寿使得他把那一代风华卓绝的大家风采深入我们晚生后辈的眼帘,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的心灵,我们今天追思、纪念他有着非常独特的意义。中国雕塑学会和中央美院联合主办的“曾竹韶奖学金”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曾竹韶先生作为一个雕塑家、教育家,他在生活和艺术方面留给了我们非常深厚的精神财富。我非常赞成隋建国先生说的,如今像曾竹韶先生那样值得尊敬的人已经很难找得到了。无论从艺术、做人,还是精神境界,还是对事物的判断,这些优秀的品质如此全面、深刻地集中在他的身上,这种杰出的人格魅力对今天的时代和人们有着强大的引领作用。作为一个雕塑家,他的艺术是和他的人格相联系的,他的做人和他的作品都达到了神形皆备的高度。他的艺术生命之长、他的自然生命之长,他在生命最后日子里的音容笑貌,无论是艺术还是养生,不管从哪个方面,都对后辈是一种非常有力量的激励,可以说他为我们晚生提供了很多新的发展和成长可能,为时代留下了意味深长的怀念。

相关文章

  • 布尔乔亚:用艺术缓解焦虑[图文]
    布尔乔亚:用艺术缓解焦虑[图文]

    1990年,路易斯-布尔乔亚与她1970年创作的雕塑“EyetoEye”一起。图/IC一生寻求“孤身与共处”路易斯-布尔乔亚是20世纪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事实上,她是从60岁后才赢得学术和商业的双重成功。1982年纽约现代美术馆为她举办大型回顾展,在此之前还没有一位女性艺术家享有此殊荣。此次林冠艺术基金会带来了布尔乔亚首次国内回顾展。在林冠画廊...

    326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冯骥才:文艺工作者不能陷在市场里[图文]
    冯骥才:文艺工作者不能陷在市场里[图文]

    冯骥才72岁,“伤痕文学”代表作家,全国政协常委。2004年成立“冯骥才民间文化基金会”。新京报:10月15日在北京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引起了很大关注。冯骥才:我觉得如果把这个文艺座谈会放在当代文艺发展史上来看,它带有里程碑的性质,因为它是在一个关键的历史时刻,一个全新的文化、社会背景下,谈论文艺最根本的问题。新京报:在你看来,这次座谈会为...

    1865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潘鹤:我做雕塑是有话要说[图文]
    潘鹤:我做雕塑是有话要说[图文]

    潘鹤潘鹤,别名潘思伟,著名雕塑家,1925年生于广州,籍贯广东南海。曾师从岭南派画家学国画。后在香港、澳门等地从事肖像雕塑。1949年后进入华南人民文艺学院学习。历任广州美术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中国美协常务理事、广东分会副主席和全国城市雕塑艺委会副主任。潘鹤致力于雕塑艺术64年,从事美术教育45年。创作了大量经典雕塑作品,如《深圳开荒牛》、《艰苦岁月》等。早于洞穴时代,人类即已与艺术结缘...

    1012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沈行工:欣赏性是收藏的前提[图文]
    沈行工:欣赏性是收藏的前提[图文]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常务理事沈行工南京国际美术展征集作品复评工作已经圆满结束,由组委会的专家和学者组成的强大的复评评委团队参与了此次复评,其中部分专家评委对本次美展提出了很多独到的见解,我们将为大家逐一呈现。在南京国际美术展复评现场,当谈到在艺术品收藏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常务理事沈行工再三强调,“欣赏性是收藏的前提”。面对近1000件的复评...

    1640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人民公社运动宣传画中的艺术[图文]
    人民公社运动宣传画中的艺术[图文]

    钱大昕、杨文秀的《欢庆城市人民公社成立》(1960年)主题鲜明,以大红灯笼作为欢庆的重要表达手段,很有节庆的氛围。以“图史互证”的方式解读人民公社运动宣传画中的“红旗招展”,可以加深对此时期艺术与政治关系的认识。“红旗招展图式”与“三面红旗”的口号密切相关;而在这个口号的提炼过程中,也可以看到意识形...

    1758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北野武:如果我成为首相会被暗杀[图文]
    北野武:如果我成为首相会被暗杀[图文]

    北野武北野武,1947年生于东京。曾因摩托车车祸导致右脸麻痹。1973年开始活跃于电视及广播界,并以辛辣和黑色幽默受到欢迎,成为日本80年代相声热潮的灵魂人物。1981年开始参与电影以及电视剧的演出,1989年自导自演了处女作《凶暴的男人》而一鸣惊人,代表作品有《菊次郎的夏天》《花火》《座头市》《坏孩子的天空》等。与新片《极恶非道2》中以一挑百的冷静复仇过程类似,置身威尼斯的北野武要以车轮般的...

    653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画家林墉:曾经的年轻艺术家偶像[图文]
    画家林墉:曾经的年轻艺术家偶像[图文]

    林墉画家林墉当年是许多年轻艺术家的偶像,连他曾经写生的斗门渔村都成了年轻人趋之若鹜的地方,他画的女人特别妩媚多姿。我是在南方艺术家沙龙的活动中认识他的。1985年秋天,广州来了一位德国的女录像艺术家,她个子不高,瘦瘦的,灰白的头发,年约40岁,带她来的是香港摄影家宋汉光。据了解,她希望和广州的民间艺术家交流,只要有放录影的设备就可以。正好我家有彩色电视机和录像机,于是我们就把活动的地点定在我...

    1337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姜云宗:绘画艺术的传道士[图文]
    姜云宗:绘画艺术的传道士[图文]

    《原始的呼唤》作为当代中国海洋题材绘画的代表人物,姜云宗少年时代就痴迷绘画,最近20多年来,他以格调刚健、笔墨淋漓、意境高远的创作风格受到画坛瞩目。10月16日,“海魂墨境——2013姜云宗中国画作品邀请展”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开幕,艺术家近年来创作的140余幅国画作品亮相。姜云宗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想借助笔下的大海,表达一种生命回归...

    416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解读中国画的继承与发展——著名画家凡石访谈录[图文]
    解读中国画的继承与发展——著名画家凡石访谈录[图文]

    凡石(高超)简介高超,笔名凡石,著名国礼画家。现为中国工笔画协会理事,国务院中国专业人才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中国国际现代艺术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外交部国礼大师联谊会会员,中国美术研究院理事、研究员,江南大学太湖学院教授,中国画家协会理事,甘肃青联委员、常委,甘肃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2007年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李魁正花鸟画工作室。擅长工笔人物,花鸟,独创现代没骨山水,画风独特。...

    1281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基于思维和行为的设计再思考[图文]
    基于思维和行为的设计再思考[图文]

    今天的“设计”不仅仅是一种实践行为的特定称谓,也不仅仅意味着相关实践的具体产物,在当今社会它也早已不仅仅限于“一门实用型的专业”这样的称谓,作为一个系统科学视野中最具典型性和历史感的内容,设计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不断与其相伴,并对于自身进行着不间断的改造——一个设计词汇逐渐从“想”到“做&rd...

    566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以中国特定文化优势引领世界陶瓷艺术的发展[图文]
    以中国特定文化优势引领世界陶瓷艺术的发展[图文]

    汪野亭粉彩《春江晓渡图》瓷板在中国改革开放、经济高速发展的历史拐点,也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格局重新调整的初始,以及中国重建文化大国的历史机遇中,中国的话语权,该复出时,就当发出。在许多领域,我们已无须尾随西方之后亦步亦趋。尤其在文化领域,我们有6000年的文明发展史,也经历过一个半世纪之多的痛苦反思、奋力学习、自我改造、励精图治、奋起直追的重新塑造,作为一个东方文明的轴心国,在它所建构的文化系...

    173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青花居士收藏杂谈:关于收藏的“胡说八道”[图文]
    青花居士收藏杂谈:关于收藏的“胡说八道”[图文]

    收藏是需要理念的,一定的收藏理念直接影响收藏行为;收藏也是需要相互学习交流的,进而长知识、开眼界、增眼力,提高收藏水平。收藏也有不少年份了,也经手过不少罐罐坛坛,通过这个过程,渐渐地对在收藏界中流行的一些经验之谈有一些新的认识和体会。现整理出来,与藏友一起分享。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权作“胡说八道”。上图为:清顺治青花松竹梅罐 高25cm,盖为康熙后配。一、“收藏靠的是眼力和眼光”眼力也就是...

    1577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柯律格:我在艺术史与汉学之间游移[图文]
    柯律格:我在艺术史与汉学之间游移[图文]

    封面用图:柯律格于2013年12月在杭州。葛熔金图“我的名片上写着:‘牛津大学艺术史系教授’,但我内心里是不是真觉得自己是个艺术史家呢?我毕竟不是这个专业出身的。我觉得我的有些书更偏向艺术史,另一部分倾向于汉学,我好像在二者之间游移。我所受的训练就是重视文献研究,而不是图像研究。所以,我觉得我思想发展的过程是一种斗争。”—&mdash...

    658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李安和莫言的共同特质:荣辱不惊的温和与朴实[图文]
    李安和莫言的共同特质:荣辱不惊的温和与朴实[图文]

    梅开二度的李安再度令华人圈沸腾。台北最高建筑101大楼顶端当晚打上“李安!”两个大字。几天来,同样不停滚动他名字的地方,还有内地的网络。他在致辞里的一句中文“谢谢”,让所有华人与有荣焉。李安的获奖让人联想到不久前莫言的折桂。作为先后问鼎世界电影、文学领域最高奖项的两位华人,人们免不了把两人放在一起谈论。事实上,这种比较确实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两...

    1326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专家:应尊重前辈名家对《功甫帖》的看法[图文]
    专家:应尊重前辈名家对《功甫帖》的看法[图文]

    现场放大扫描《功甫帖》原件中国文物网讯2013年9月,收藏家刘益谦在纽约苏富比拍卖行以822.9万美元(约合5037万元人民币)拍得苏轼的《功甫帖》。2013年12月21日,《功甫帖》被上海博物馆3位研究员质疑为“清代双钩廓填伪本”,随后短短两个月,围绕着《功甫帖》的真伪问题,收藏界、书画鉴定界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在这场波谲云诡《功甫帖》之争中,无论持何种观点者,绝大多数...

    1572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