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修平默象(六)木刻60×80cm
近日,“原点的维度:2012上海国际版画展”在上海美术馆举行,同期的研讨会也如火如荼。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副主任卢治平说道,在策划这个展览的时候,之所以选择以木版为专题,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只要艺术家愿意,把木版、铜版、丝网版或者任选一个版种当作原点都无关紧要,醉翁之意在“维度”,也就是提倡找准一个点,往不同方向深深地开挖。希望选一个约束性的主题来谈版画,选一个典型的东西来谈版画,约束是为了超越,约束有时候会更有张力,谈问题可以谈得比较透。其实维度是多种形式的,有无限选择的可能性和发展的可能性。
中国国家版画执行院院长、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广军谈到他上世纪80年代初,对丝网版画感兴趣,学过铜版,摸过石版,但总是忠于木版,其实很大的一个原因是他觉得做木版真正是“笨手笨脚”。因为要让木版照搬对象,做得形式逼真,它没有这样的能力。恰恰因为木版有许多的可爱,有许多的做不成,所以就总觉得这样的一种艺术,这样的一种形式才像艺术,不然它就是照相或者是别的了。广军尤其喜欢木刻,也因为它可以让我们放弃照搬自然的妄想,放弃掉以后就更靠近艺术了。“最让我感动的是,我从画上看到一个木刻作者的心态,这个心态是可敬可佩的。”广军很中肯也很客观地回顾了中国木刻在我们这块土地上既有迷失,但仍然也有希望的过程,肯定了在中国,木刻仍然是独占优势的画种。木刻版画,“笨”所以美,版画的一种物性本身是具有审美品质的。
重新回到原点去思考,也即从出发的立场去验证行为的过程,或者修正、或者完善刚开始的认识。中国国家版画院副院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代大权认为,维度可以有两种解释:或者维楫约束不逾距,或者发轫拓展张其强。前者保守,从原点出发却以返回原点为结果,没有体现发与展的意义;后者开放,从原点出发,以创造新的原点为己任,体现了人类文明进程的必然性。个性的存在,成长和表现因人在主观存在和环境的客观现实而变化着,不变的只有人的原点,即人性的所在。人性不但决定着人自身的表现,更决定着自身以外的艺术行为,所以原点的维度也即是人性的维度。代大权从个人角度对展览的主题进行了分析,回溯了中国版画的发展,亦指出了其中有两个原点:一个是回到根源性的,作为印刷工艺的原点;一个是回到现代的新兴版画,版画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类型,其自身的艺术价值能否获得不断的强化和完善。人不断地在认识自己,认识自己也是想再完善自己。人性的结点你无法看到,所以永远的完善、永远的修正、永远的追求是每个人都在做的事情,同时对于每个艺术家来说,自己的不管是技术还是艺术的追求也是在矛盾之中。因为我们不断地在这两者之间修正,我们利用艺术的徘徊,实际上是我们自己人生的徘徊。特别是木刻有“笨拙”的特质,做木版仍然是一种比较独特的体验。
“这其中也有一个非常大的误解,大家都会认为木刻是一种笨拙过时又非常古代的艺术形式。其实不然,木刻艺术特别是中国木刻艺术,具有复杂性和多重性。”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恩迪·博斯克维克说道,并称赞上海国际版画展为中国和美国及世界其他地方的版画木刻艺术家展开一扇门,让大家了解到当代木刻的发展到底进行到了什么样的程度。他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能集合不同的声音。版画这样的艺术形式,其实是提供给人们一种内部的连接方式,就算人们有着不同的政治经济或者是宗教的信仰,但可以做到的是,用这样一种艺术的形式来传递信息,用古老而简单的方式来表达,用刀和木呈现一种原始的状态。人们今天仍然在通过木刻和纸来交流,这样的交流过程虽然看上去有一些过时,但实际上又非常有趣。就好像回到了孩童的时代,整个世界是打开的,而不是一个封闭的状态。在19世纪,当日本打开国门之后,这些艺术形式又流到了欧洲,特别是高更作品开始出现的时候,又有了一种比较笨拙而不那么直观的艺术表现形式。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实际上亚洲艺术以木刻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欧洲现代艺术的发展,也可以说欧洲用了这样一种木刻画的表现形式,来表现出更加抽象的绘画方式。笔者觉得如今版画创作的空间其实是非常广阔的,而且也可以有很多不同的阐述方式。我们现在也会用一些手工制作的木版版画创作且能够脱离印刷机,甚至没有版画工作室也能持续版画创作发展的想法,这无疑是令人振奋的。还有一些人试图重新定义传统版画图像的角色,他们的版画脱离了在传统博物馆里面展示的固定模式,创作出具有在场性的版画装置,以及其他表现成的矩阵或者是非矩阵的方式,让版画进入了更多的语境当中。
今天创作版画使用的是百年悠久的木刻方法,版画艺术家有力地强调了当前新的艺术语境,还有一些人采取另外一种雕刻方式,部分停留于表面的思路,无论是以传统的方式创作版画,还是与新媒体嫁接,都在全世界范围内增添了艺术的活力,并且表达了同样鲜活的信息。正如恩迪所言,这次上海的国际版画展为美国和其他的艺术家打开了一扇门,像恩迪这样的国外艺术家的作品来到上海展出,其实对上海、对中国的艺术家,以及中国的观众来说也是打开了一扇大门。我们的创作需要什么?需要一种新的思想和一种原点维度的开拓。此次展览有一个新的起点,关于版画作品突破了尺寸的限制,我们看到许多超大型作品,带来很多的可能性。这个原点的维度有几个层面:拓展、发散、释放、开创,是一次木版表现语言多元而丰富的展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华祥也提出了他的看法。“我觉得艺术家要跳出版画,木刻没有得到学术界的关注,没有得到批评界的重视,这个原因我把它归结为,我们没有跳出版画,跳出木刻去思考,没有把木刻和版画纳入一个当代国际语境。在艺术已经没有边界的情况下,我们木刻家和版画家如果再固守一种木刻和版画的概念性边界和方法性边界,这个时候我们的东西就不能融入大的艺术。”研讨会上,天津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主任姜陆表示,从这个展览来看,中国木版画在这几年里面还是很好地坚持了自己原有的品格,同时他强调我们在追求语言丰富和多样性的时候,作为艺术家不可避免要追求技艺水准,但亦不要丢失我们的精神层面。艺术家在版画里面发现了一些独特性的东西,把这些独特性加上自己的一些理解强化,转变为自己的语言方式,这就是木刻之所以能够延续的很大因素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