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郭赟:对生活即是艺术的滥用

时间 : 12-25 投稿人 : 蓝蓝 点击 :

于是,杜尚之后,艺术是越做越惊世骇俗。但是惊世骇俗不是错,错在你是要出来吓人还是给人“棒喝”。

博伊斯说,人人都是艺术家!

这句话被无数的理论家疯狂引用,也被无数艺术家奉为至宝。但是,这还没完,接着就有人发明了“生活即是艺术”这样划时代的六字真言,这直接导致了宋庄一大帮人不管是看见老栗还是方力钧都敢拍着胸脯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自己是艺术家。看起来,做艺术家简直太容易了,但是,生活真的等于艺术吗?艺术已然无处不在了吗?这大概又要回到本质主义的争论中去:什么才是真正的艺术?艺术的真谛何在?

最近,宋冬名为《物尽其用》的个展从美国最拉风的MoMA美术馆拉到了英国伦敦巴比肯艺术中心,展览展出的作品是满地陈列的鞋子、脸盆、热水瓶、蛇皮袋、打火机、衣柜、床单等中国百姓生活中司空见惯的日用品。艺术家有没有用过这些家当不太清楚,不过看起来颇有功成名就之后“文物回顾展”的意思。之前宋冬还在北京尤仑斯艺术中心做过名为《穷人的智慧》的个展,整个展览几乎是把一个农家的所有砖瓦门窗连同破沙发、旧衣柜、肥皂、蜂窝煤、白菜等整个搬进了展厅,展示了普通农村家庭在生活中对各种生活用品及工具的巧妙运用。从名字上来说,两个展览都充满了底层人文的禅思气息,但也都很讨巧,很煽情。不过,不管是《穷人的智慧》还是《物尽其用》,都更像是对安迪-沃霍尔布里洛盒子或者对贫穷艺术的拙劣模仿。从形式上来说,宋冬并没有对布里洛盒子有所突破,从精神指向或提出的问题来看,也十分含混不清。而作为当代艺术中的流行样式,越来越多的艺术家把家里的家什稍加改装整理或者直接扔进展馆,美其名曰“当代艺术”,这种做法很让人怀疑“生活即是艺术”的滥用以及“当代艺术”装神弄鬼的本质。

“生活即是艺术”的原出处已经不可考,如果从被称之为“后现代主义之父”的杜尚来看,其充满禅机的生活和惊世骇俗的作品的确会让人恍惚产生生活与艺术无缝链接的印象:他不会到处出场,而是花了大半辈子时间下象棋;也不努力赚钱,当个法语教师就凑合着过;也不拉帮结派,达达主义们一直把杜尚当做精神领袖,但杜尚从未承认自己是达达主义者。作为后现代潮流的始作俑者,杜尚从生活到作品都给予艺术以新的定义。但是大多数艺术家从此便以为“生活即是艺术”乃艺术之捷径,或者以为是当代艺术的真谛,放之四海而皆准,于是,杜尚之后,艺术是越做越惊世骇俗。但是惊世骇俗不是错,错在你是要出来吓人还是给人“棒喝”。以当代中国而论,当初邱志杰在尤仑斯做的《破冰》个展,几乎就是翻制了南京长江大桥一带居民的生活,同样煽情地用竹篾编制了很多鱼篓、碗瓢、烟囱之类,但是他的借口是站不住脚的。张晓刚在佩斯画廊的个展同样缅怀了自己从童年到成长的经历,但作品除了做得好看,再没有留下什么。徐冰用钢铁工业零部件做了一只空前绝后的大凤凰,最终也是噱头大于“巨头”——显然,作品的含金量与徐冰作为“四大天王”的“巨头身份”不相匹配。还有蔡国强做的什么“农民发明家”展览,真是要让人笑掉大牙。笔者十分不解,这些作为中国当代的明星艺术家们,即便他们的确有过或美好或不堪的“小时代”记忆,但以他们的百万、千万身家,公然矫情做作生硬地把怀旧理解为艺术,是否过于浅薄且庸俗?而大多数的批评家们却既不怒也不言,看来“皇帝的新衣”之说也并非空穴来风。

英国艺术家翠西-艾敏最知名的作品《床》是把生活当作艺术的典型案例,她把象征着她过去一段时间堕落生活上面满是避孕套、烟头、卫生纸、内裤的床直接搬进了展厅。这个作品一直被人津津乐道,翠西-艾敏也因之成为前卫与先锋艺术的代表人物。有很多中国的艺术家也效仿了她的做法,但获好评者寥寥。如果要把翠西-艾敏的作品与宋冬的作品做一个比较的话,用翠西-艾敏自己的话说:“我并没有要让人震惊的意思,我只是想和人们达到对话的目的”,并且,这个床却并非是她生活中的全部,而是她生活的典型象征,并不是不加选择的。这恰恰是与宋冬和邱志杰等人的区别所在,宋冬也好,邱志杰也好,甚或徐冰、蔡国强,他们从一开始把作品做那么大的体量就是要震惊世界的,是不诚实的,但见惯不惊的中国人什么大场面没见过?

相关文章

  • 王建勋:徜徉在线条世界里的智者[图文]
    王建勋:徜徉在线条世界里的智者[图文]

    在纷繁喧嚣的中国当代书坛,时时都会传来一声声刺耳的尖叫——肉麻吹捧者有之、意识盲从者有之、感官颠覆者有之、审美混淆者有之、矫情张扬者有之、思想偏激者有之、体格自恋者有之、认知浅薄者有之、夸张无度者有之、媚俗迎合者有之、权威伪善者有之……致使我们的每一次解读都会不由自主地陷入“失度”的尴尬当中。正是因为如此,军旅书法家王建...

    1183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文艺理论家:当代国画很差皆因画家没文化[图文]
    文艺理论家:当代国画很差皆因画家没文化[图文]

    夏圭《溪山清远》(宋)46.5cm×889.1cm陈传席,江苏徐州人,1950年生于山东诸城,著名美术史论家、美术评论家。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特殊贡献专家等职。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艺术史、艺术批评、文学史、人文史等,近年来更着力于佛教艺术研究,主持国家重点项目佛教艺术遗产调查。出版专著《六朝画论研究》、《中国山水画史》等53部著作。绘画作品被收入《中国绘...

    1545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解读中国画的继承与发展——著名画家凡石访谈录[图文]
    解读中国画的继承与发展——著名画家凡石访谈录[图文]

    凡石(高超)简介高超,笔名凡石,著名国礼画家。现为中国工笔画协会理事,国务院中国专业人才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中国国际现代艺术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外交部国礼大师联谊会会员,中国美术研究院理事、研究员,江南大学太湖学院教授,中国画家协会理事,甘肃青联委员、常委,甘肃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2007年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李魁正花鸟画工作室。擅长工笔人物,花鸟,独创现代没骨山水,画风独特。...

    1281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徐冰:中国画在未来会变的越来越重要?[图文]
    徐冰:中国画在未来会变的越来越重要?[图文]

    2013年11月19日,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报告厅,徐冰讲座:我们用什么来做艺术?听徐冰讲艺术,一向感觉实实在在,开门见山。不久前在微信广为传播的《徐冰致纽约年轻艺术家的信》中谈到的重点是:艺术家作为一种职业“你”可以给社会什么?11月19日下午,徐冰在央美讲座《我们用什么来做艺术?》中讲到对于青年艺术家的创作而言,没有艺术概念和规范性,恰恰有助于找到艺术的本质,以及...

    535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杨玉良:栖居花鸟世界的笔墨人生[图文]
    杨玉良:栖居花鸟世界的笔墨人生[图文]

    杨老师作画曾品读过苏轼的《定风波》,一度迷恋词中的一句话:“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公坦荡真实的文人气度让世人不断揣测,是怎样的一位林间侠客将世俗的杂扰摒弃于山水之间,在观赏完杨玉良老师的花鸟画作之后,我对这种坦荡真实的文人气度又有了新的认识。好凉一个秋其实无论山水画还是花鸟画,注重的是专注于自然,将万物灵气汇聚于笔端,在提笔落墨之间才会彰显中国画所...

    1448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收藏家田太华策划万米书画长卷的学术价值与历史意义[图文]
    收藏家田太华策划万米书画长卷的学术价值与历史意义[图文]

    著名策划收藏家、书画集成大师田太华先生纵观中国艺术史,凡优秀的艺术作品必是具有极高学术价值与历史意义这一双重特征的,比如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宴集序》,不仅在章法、结构、笔法上都堪称完美,而且对后世书法学习和探索都树立了丰碑。《兰亭宴集序》不仅是王羲之书法思想的完美体现,更是作者气度、风神、襟怀、情愫的具体体现;《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具有历史价值的风俗长卷,作者通过对清明节日北宁都城汴梁和以...

    270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从魏晋书法世家的出现看书法转变历程[图文]
    从魏晋书法世家的出现看书法转变历程[图文]

    一、魏晋书法世家的出现据史书记载,汉代善书法者从帝王皇后到王公大臣,从士大夫阶层到民间知识分子都不乏其人,其总数超过汉以前历代善书者总和,在书法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一个庞大的书家群体。到了东汉中后期,在这个书家群体中出现了一个重要的历史现象:书法在家族间的师承传授渐成风气,家族师承观念开始形成。张芝、张昶兄弟以草书名世,有“草圣”、“亚圣”之称;蔡琰...

    903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李津:传统是丈量新水墨的一把尺子[图文]
    李津:传统是丈量新水墨的一把尺子[图文]

    李津有点奇怪这两年新水墨为什么成为大家谈论的热点了,这位新水墨的代表艺术家绝对质疑新水墨真正意义的火。他认为现在的情况有点过于乐观了,其实只能说在过去新水墨被边缘化,现在实际上是稍微回到一个平稳状态,它也有收藏群体和关注群体了,但新水墨既不是一个气侯,也不是一个在未来引导主流的东西。重要的是活在当下Hi:大家一直把你视为当代水墨的代表人物,你怎么评价自己在这个群体里的位置?李:我今天能够做...

    98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张凡凡:清新女王的清新之梦[图文]
    张凡凡:清新女王的清新之梦[图文]

    张凡凡近些年来,在中国文化界崛起了一个流派--清新文化。清新文化倡导人们无论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思想认识上都要秉持"清新"二字,激扬正气,清除污垢。所以,这个文化导向不仅适用于文化领域,更适用于社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范畴。这个文化主题的提出,在中国文化界和社会各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掀起了中国"清新文化"的浪潮。出人意料的是,"清新文化"的创始人竟然是一个30多岁的美丽女孩--张凡凡。张凡凡,系...

    1537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新四大美女图》背后的审美思考[图文]
    《新四大美女图》背后的审美思考[图文]

    新四大美女图“唐伯虎点秋香”的传说至今广为流传。由于这个“美”的故事,世人知道了唐寅爱画仕女画,但是唐寅画作“美”之所在却很少受当代人关注。当代人都很忙,忙于工作、忙于跳槽、忙于购房购车、忙于建家立业、忙于旅游、忙于沉迷网络世界、忙于各种疯狂的新玩法;文化人则更忙,忙于拉建各种关系、忙于加入各种协会、忙于吃喝应酬、忙于走穴...

    1437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中国当代建筑的失范与重建[图文]
    中国当代建筑的失范与重建[图文]

    “中国当代建筑师论坛”现场传统中国建筑曾有着完整的体系、鲜明的特征。而今天之所以讨论“中国当代建筑共同体与范式重建”,是因为我国建筑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历经了一个严重的文化断层以致失范。如今的中国,能够找到任何国家的建筑风格,却鲜有中国自己的风格。那么,范式重建的意义何在?如何重建?新共同体是否已初现端倪?姜岑整理前不久举行的“中国当...

    1862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朱家溍先生与故乡[图文]
    朱家溍先生与故乡[图文]

    本文作者与朱家溍(右)在萧山博物馆1996年春,朱家溍受聘为萧山博物馆顾问。自那时起,先生几乎每年亲赴故乡,无偿为博物馆馆藏的文物作鉴定。内容涉及书画、铜器、杂件、家具等等,过目鉴定的藏品近2000件。纠正了许多原先鉴定的错误,为馆藏文物的科学管理与利用,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朱家溍,字季黄,原籍浙江萧山新塘朱家坛村。1914年生于北京,2003年去世。生前为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

    1245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胡锦雄:艺术家也可以是万能胶[图文]
    胡锦雄:艺术家也可以是万能胶[图文]

    本期艺人:中央文史馆书画院南方分院画家胡锦雄艺术家也是普通人,对生活、社会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也要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去,到社会不同的领域去运用多方资源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我的父亲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曾是关山月、黎雄才两位先生的学生,所以我自小受到熏陶和学习,至今从艺也已有20多年,在这个过程里,我一直坚持创作。杨之光老师曾说过,“平生最忌吃残羹”。我的作品保持了原创,并创...

    1886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全球化背景下艺术家更要有自己的个性[图文]
    全球化背景下艺术家更要有自己的个性[图文]

    周春芽《桃花》在中国,像周春芽这样跨越“伤痕”时期、“乡土绘画”、“85新潮”等几个艺术史进程,目前仍保持活跃,在学术性与市场表现两方面都表现抢眼的艺术家,并不太多。美术史学者、评论家吕澎认为,周春芽用油画去展示、体现中国传统的气质,语言又是当代的,“他是把传统和当代糅合得最好的少数几个艺术家之一”...

    201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王鑫小事记:艺术家也有真性情[图文]
    王鑫小事记:艺术家也有真性情[图文]

    艺术家王鑫聊艺术,扒八卦,揭秘王鑫成长中的一些小趣事。以下这些文字摘自王鑫接受采访的聊天内容,每段内容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只是撷取一些片段,方便读者通过这些小事,从多个角度来了解他创作背后的故事。(一)童年的记忆我对小时候的记忆非常不好,最深的记忆就是爱哭。生气哭,受委屈哭,挨打哭,哭到最后人家打都懒得打我了。就是男孩子都不理我,女生呢,我又不爱跟人家聊天,所以经常感觉很孤立,应该说一直都...

    1639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