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现代书法”倒退成小众游戏

时间 : 12-25 投稿人 : 小竹 点击 :

3月17至5月4日,“书与法”——王冬龄、邱振中、徐冰作品展在深圳OCT当代艺术中心举行。展览邀请了两位书法家王冬龄、邱振中和一位当代艺术家徐冰,试图从他们的作品中,审视和检讨书法与当代艺术的关系,寻找书法在未来发展的一些可能。展览引起了书法界的关注,也引来不同声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居于主流地位,关乎中国文字的起源和流变,指引着中国绘画的发展方向,承载着思想情趣传递的书法在当下艺术格局中面临着怎样的挑战?应当怎样看待书法艺术在当下的不同方向探索?对大众而言,怎样理解和欣赏书法之美?

争论1:书法作品可跳出笔墨纸砚的限制?

当代艺术和书法创作之关联,是“书与法”——王冬龄、邱振中、徐冰作品展所循的脉络,在策展方看来,现代的学科分类,新的艺术理念的引入,切断了书法与中国文化的整体关系,它的价值观和美学趣味也屡遭质疑。因此“在中国当代艺术的格局中,书法,一直处于边缘状态”,与它在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从实践层面来看,在今天社会中却显示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活力,冠以书法名义的各类学校、协会乃至商业机构和市场行为层出不穷,一片繁荣景象。那么“是当代艺术出现了问题?还是书法家们对当代艺术不屑一顾?”

对于“现代书法”的争论,是当今书坛的焦点话题之一,三人展的论坛上,这个话题也同样绕不开。几位从作品上看都具有强烈“现代性”的人物,观点却全然不同。

邱振中说,他一直很反对“现代书法”这个词,“因为它们所指的很多东西的概念混了,我一直用的是现代风格的书法”,而“现在问题的难处归结在一点——当人们掌握了一定的书法的一些规则和技巧,同时又有比较深刻的现代生存的体验,怎么表现出来?这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就像写古体诗歌,你一写得不符合格律甚至是你不用古典诗歌里面的字次,你写出来就不像格律诗,档次很低,我们不要看;但是一用这些东西你就没有办法表现你自己内心的那种活生生的感觉”。对那种“能够带给我们既古老又新鲜,但是有一点从来没有被塑造过的东西”的找寻和把握,是当今书法创作中最难的部分。

作为中国美术学院现代书法研究组研究中心的主任,王冬龄则试图为“现代书法”正名。他说浙江美术学院做过几次《“书非书”国际现代书法展》,“我们为什么要坚持‘现代书法’四个字呢——尽管在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就是要约定俗成,找不到比这个更好的名字我们就这么做。”他认为书法作品可以跳出笔墨纸砚的束缚,拓展到绘画、舞蹈、行为艺术等现代艺术领域,用书法线条来展现更多的内容。

徐冰则认为,他并不是书法家,如果说他的作品也被放置于传统文化的领域中考察的话,他更关心如何用当代的方式把传统激活。

争论2:是书法还是抽象画艺术家说了算?

在参展的三位作者中,王冬龄致力探索的方向之一,是由案头书法向展示书法发展的各种可能性,“着力于对身体与作品的生发关系的体悟和表现”,尤以巨幅大字为代表形象;邱振中则志在传统书法向当代艺术的转化,他从1989年开始创作了一些现代诗歌的书法作品,并自言通过此次展览展出的几幅“迄今为止写得最大的”的写现代诗歌的作品,使“诗歌跟我的书法创作真正融合在一起”;徐冰是中国当代最早产生海外声誉且至今仍最具国际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在自20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创作的成名作《天书》系列中,他亲自设计刻印数千个“新汉字”,以图像性、符号性等议题深刻探讨中国文化的本质和思维方式,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史上的重要文本,移居美国后陆续创作《新英文书法》、《鬼打墙》、《地书》等,均在艺术界引起关注,从本质上说,徐冰的作品并不属于“书法”作品,文字不过是他进行创作所使用的“材料”和“媒介”而已。

那么在他们眼中,如何理解一件作品是不是“好”的书法?邱振中认为,第一点,“你一眼看过去他必须包含传统中核心的东西”;第二点要包括传统中没有的东西,“但是你知道这两点的共生有多难”。而王冬龄则称,自己的创作实践实际上就是通过书法的线条和它的动态来反映的,几十年来虽然天天临帖,是“非常本色、传统”的书法家,但对当代艺术家和影像、雕塑、建筑、摄影等艺术门类保持着强烈的关注,以获得不同的视觉营养,并且也创作抽象水墨作品,“所以我对书法(的理解)一个是功力,一个是书写性,还有一个是长期磨炼、锤炼的线条,以及它存在的‘心性’和‘精神性’”,他认为,书法与抽象作品之间并无明显的界限,应当“尊重艺术家自己的界定,他的明明是画但他说是书法也是可以的,我是书法但我说这是抽象画也是可以的”。

徐冰则称,自己在做了《天书》这个作品以后就和书法界发生了一些关系,“因为书法界长期以来在很早的时候其实就有过一个课题的讨论,就是书法里面的字的意思和抽掉文字内容以后,它的意义和它的纯形式方面的内容等等这样的课题的探讨。所以那时候我做了一件《天书》,实际上把字的内容彻底抽空,然后又保存了中国字体的外表,所以书法界觉得好像这个提示了一种新的角度的思考”。但在他看来,中国真正的好字,真正具有书法精神的东西,并非严肃创作的匾额之类,而是一些便条、账单、书信这样的东西“因为匾额书法家在提笔写的时候他是有一个意识的,这个意识就是我在写字让别人看”。

“现代书法”难现昔日热闹

暨南大学教授、书法研究所副所长陈志平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深圳的三人书法展,从策展层面而言还是很成功的,吸引到了很多的关注,也在大众中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但从学术探索的方面看,似乎并没有提出什么新的东西,还是“噱头”的程度大一些。

陈志平认为,“现代书法”自从上世纪80年代在一批受西方和日本影响的创作者带动下在国内书坛出现以来,一度影响很大,吸引了许多粉丝。但进入90年代以后,“每况愈下,有点儿销声匿迹的意思”,其“客观原因”,是因为“这条路走不通”。如果说在风潮启动的初期,“现代书法”对于书法创新还是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的话,到了今天,这种价值已经不复存在了,基本上仍沿着其本来的走向再继续走,没有能进一步提出更多的东西。“现代书法”的创作在倒退,成为了小众的关注对象和少数人的游戏,更多人是用“看热闹”的眼光来对待它,不再具有普遍意义。虽然今天仍能组织一些比较有关注度的活动或展览,但如果希望它能重现当年那种群众性的辉煌,恐怕是很难。至于它下一步会怎么走,不妨过若干年再看看。

而对于所谓“流行书风”,陈志平表示其存在有必然性和合理性。虽然它体现出书法创作中一种趋同和盲从的倾向——这也让一些真正有建设性、创造性、能沉下来的人对之有所批判——但更大量的“群众性”的创作仍在这条路上走得很坚定。因为“流行书风”本身仍以书法艺术的“实力”为基础,虽然在传播、研习的过程中存在一些浅化、俗化的倾向,提了一些迎合大众口味的口号,但客观地说,对繁荣书法创作,还是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比如庞中华的硬笔书法。

书法强调人、文、艺综合

陈志平指出,近年书法创作“都在回归传统”,而从受众的接受情况来看,屹立多年而不倒的,也还是走传统一路的书家,“以后看这个时代的弄潮儿,能被历史记住的,也还是从这批人里出来的”。

另一方面是强调综合。所谓综合,是人、文、艺的综合。陈志平称,艺术创作,首先是做人的修为,之后是文化修养、学术水平,接下来才是创作。自己评价一个人的书法,往往要先看看他的文章写得好不好。创作要尽可能“兼善”。高校里有一批这样的人,其中一部分中青年学人假以时日,必然成为中坚。历史上的大书法家都是当时的一流人物,看看现在很多都是什么人?

不过陈志平也表示,如何“回归传统”仍值得思考。要“完全倒退”,回到旧式文人那一套是不是合适?现在的一些不好风气比如官本位、商品化的介入,让书法创作受到许多掣肘,一些人通过书法之外的力量换取书法界的地位,但某些占据高位的书法界人物受到的追捧,是否也有其合理性?他认为所谓人文精神,古有古意,今有今意,脱离不了时代,因此在分配书法研习的先后、缓急、轻重时,还是应当先深入传统,“义无反顾地学古人”,出来后“想不当现代人不可能啊”。

记者发现,从近年书法拍卖市场的表现来看,受买家推崇的,大多也还是艺术价值得到肯定的传统派书家,比如启功、欧阳中石、沈鹏、李铎等人。

相关文章

  • 靳尚谊:我是如何画彭丽媛的[图文]
    靳尚谊:我是如何画彭丽媛的[图文]

    《青年女歌手》创作背景:《塔吉克新娘》的完成标志着我运用古典形式,突出体积感的方法已初步达到西方造型体系的审美要求。但是,塔吉克新娘是塔吉克族,有欧洲人种的特点,面部线条的凸凹与西方人很像,表现西方古典美是自然的。而中国人面部线条比较平,在运用西方造型的明暗方法时不容易表现出造型的力度,那么在中国当代人物肖像中如何凸现体积感和层次感,这是我研究的新课题。为了尝试表现中国人物的特点,我准备画三张...

    1092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非凡气度,书行笔端——朱非老师及其书法漫议文[图文]
    非凡气度,书行笔端——朱非老师及其书法漫议文[图文]

    在惠州合江楼首层进门处,原有一块屏风,上面镌刻着苏东坡《寓居合江楼》诗“海山葱昽气佳哉,二江合处朱楼开。蓬莱方丈应不远,肯为苏子浮江来......”是清人集的苏东坡字组成。细细品味,浩然之气直面而来,可想当年苏东坡展开纸笔,诗词句字如浩淼之水,奔腾于胸,运腕走笔,一气呵成。去年初秋,我第一次到鲁迅中路春波弄绍兴书画社,当我还未曾走进去,就即刻被大厅内悬挂的一幅对联&ldqu...

    560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陈丹青:我顶多能被称为“写家” 非常讨厌游记[图文]
    陈丹青:我顶多能被称为“写家” 非常讨厌游记[图文]

    陈丹青(右)与蒋方舟对话(特派记者欧阳春艳)昨日,3年未出书的陈丹青在京首发3部新作——访谈录《谈话的泥沼》、杂文集《草草集》、游记《无知的游历》。在这个演艺明星、情感专家、商人都号称“作家”的时代,陈丹青在首发式现场却发出质问:“什么人都可以称为作家吗?你有独立的创作吗?你写过什么正经的小说吗?就我而言,我顶多能被称为‘...

    1699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不可忽视的抽象艺术[图文]
    不可忽视的抽象艺术[图文]

    德库宁梅里特大道油画抽象艺术作为社会科学的组成部分,以它反映本质的自然为特征,始终没有离开我们的生活。我们知道:“艺术的目的是使我们进入一种与尘世相对应的超越性意境。(摘自《美学》)”那么,这种超越性正是在通过抽象形式和语言秩序的提炼与形成过程中才能获得。如果艺术仅仅停留在对自然外部现象的描绘和罗列,它就不成其为艺术。抽象艺术的应用极为广泛,自旧石器时代,就出现了扁桃形...

    198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曾梵志:我可不敢做局 因为太受关注[图文]
    曾梵志:我可不敢做局 因为太受关注[图文]

    2013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中,曾梵志《最后的晚餐》拍出1.8亿港元(约合1.42亿元人民币),刷新了亚洲当代艺术品纪录。人物周刊:你的作品总是贯穿着不安和痛苦,这种痛感来源于哪里?曾梵志:我从小记忆力好。亲眼所见的支离破碎的记忆,一闭上眼,就像放电影一样出现。人的极限我都经历过,饿得不行,隔着玻璃看冒热气的包子,想吃,但是没钱。16岁在印刷厂,连着3天熬夜加班,体力透支,不停搬东西,累得可以在任...

    381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公共艺术如何“过冬”[图文]
    公共艺术如何“过冬”[图文]

    没有人会怀疑剧院、美术馆、音乐厅、博物馆存在的必要性。它们是一座城市必须提供的重要文化服务之一。但棘手的问题是,很多人依然不把公共雕塑当回事。其实那也是城市景观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随着欧洲各国政府纷纷削减预算,公共艺术的前路显得愈发渺茫。殷卡·绍尼巴尔(YinkaShonibare)作品,《瓶中的纳尔逊战舰》相信任何一位伦敦的访客都不会错过特拉法加广场。广场位于城市的正中心,一边是...

    971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我谈张大千艺术的名与实[图文]
    我谈张大千艺术的名与实[图文]

    图1出自《张大千作品选集》当今社会,商品经济高度发达,金钱有时会在相对短的时期内,随心所欲地左右着某位、某些艺术工作者的创作状态与社会评价,但却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整个社会上的人们对事物追求客观性评价和真理。再则,上世纪那些已故名家的所有存世作品与诸名家之间创作格局的原始生态业已成为了“历史积淀”。因此,评价历史上某位书画家艺术成就如何的客观标准,我个人感觉它不论是在以往还是...

    262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奢侈品牌与艺术联姻:谁沾谁的光[图文]
    奢侈品牌与艺术联姻:谁沾谁的光[图文]

    Dior精神展览导语:奢侈品向来不被认为是艺术,充满了俗世拜金的味道;而艺术品却被常认为神圣且无法用金钱衡量。然而,随着艺术自身形态与疆域的转变,观念先锋们开始打破时尚与艺术的界限。奢侈品牌也逐渐意识到艺术为商业带来的巨大影响力和推动力,所以,二者的结合越来越紧密。2013年9月13日,“迪奥精神”展览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拉开序幕,这是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自去年成立以来...

    362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留在记忆里的纯净——刘成湘儿童画赏析[图文]
    留在记忆里的纯净——刘成湘儿童画赏析[图文]

    扑蚂蚱赏读刘成湘的儿童画,“纯净”两个字,宛若清露,突然就渗入了我思想的神经,我不由得激灵了一下,那是一种情感的触动,它由末梢传入中枢,让我感到了一种久违的亲切。刘成湘的儿童画,凝聚了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它是那个特殊的、单纯的火红年代的精神光亮。尤其是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们,皆能从刘成湘的儿童画中,不难找到各自的面影和神态。刘成湘画了四十多年的版画和连环画,他的取材范围...

    1190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什么是优秀的策展人?[图文]
    什么是优秀的策展人?[图文]

    2013亚洲策展人论坛案例展现场如今,到美术馆看展览已经成为大众休闲的一种方式。当人们穿梭在各色展览之中时,是否想过,一个美术展是怎样诞生的?从展览策划到展品呈现,会有哪些幕后故事?在这其中,往往被一再提及的策展人又充当着怎样的角色?日前,由广东美术馆和中国美术馆共同主办的首届“亚洲美术策展人论坛”在广东美术馆举行。来自亚洲各国美术馆、艺术机构及部分欧美著名艺术博物馆...

    1544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宋至元代画坛变革 文人画家内心世界代替客观[图文]
    宋至元代画坛变革 文人画家内心世界代替客观[图文]

    北宋赵佶《五色鹦鹉图卷》宋画注重“物的外形”、重写实,元画不求“形似”、重写意,是在明代董其昌建立的绘画理论基础上简单得出的划分模式,也就是说,人们从宋代以后开始不追求“画得像”,或者说是追求“画得不像”,进而由于董其昌和他的信服者逐渐主宰了绘画的讨论,其观点几百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今天即使...

    785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书法与文化[图文]
    书法与文化[图文]

    书法一直关注着书写的传统,把书法放到整个大的文化背景下看,书法似乎对复归中国文化有莫大的启示。随着国家的繁荣,民族自信心的提升,近几年,关于民族文化的内蕴与断续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相对于科技的发展,书法是一项向后看的文化,一直以传统的经典作为规范。让书写有一种根据和凭依。按道理书法应该是一根维系传统文化的重要纽带,但是当代书法整体上并不这样乐观。就文化而言,什么人群参与比从事什么行业更...

    1190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弗朗索瓦斯-吉洛特与毕加索[图文]
    弗朗索瓦斯-吉洛特与毕加索[图文]

    1995年,吉洛特在她的纽约工作室内在毕加索的妻子和情人们痴缠、发疯、自杀的故事堆里,吉洛特幸存了下来。在离开毕加索的60年里,吉洛特不怕回忆,但不愿过多回忆,也不只有回忆,而是活出自己,活在当下。吉洛特活在当下,从来都活在当下一个人,如果有幸(或者不幸)活上90岁,会在干吗?回忆,枯坐,枯萎?不,不,不,至少弗朗索瓦斯·吉洛特(FrancoiseGilot)不是这样,已过91岁...

    1818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当代水墨的坚守与开拓[图文]
    当代水墨的坚守与开拓[图文]

    彭薇秋郊牧马麻纸水墨、绘画装置30宽x22深x53高2008今天看来,自80年代初才在中国艺术界初始的当代化思潮,对今天乃至未来的视觉艺术走向所产生的影响都是深远、不可回避的。这不仅表现在油画、雕塑领域的变革,在传统的中国画领域,也同样兴起了对水墨当代化的探索思潮,并且呈现了后继有序的局面。中国当代艺术在80年代短暂地进入艺术殿堂(中国美术馆)之后迅速转入地下,又在90年代商业化的不断冲撞和发...

    607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许仲敏的艺术场域[图文]
    许仲敏的艺术场域[图文]

    作品图片当我们面对着许仲敏的一件雕塑作品时,不禁要问:他是怎么做出这件作品的?这件作品又要向我们传达什么?事实上,许仲敏的作品已不单单属于雕塑,光的闪耀配合着机械的运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叹为观止的技术奇观。一个个运动着的小型人形、婴儿和骨架,或围绕着一个中心柱不断循环走动、或垂直向上爬行,都像是在进行一种运动式的仪式化劳动,向我们展示了肉体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整个过程。这些在过去七年中创作的机械...

    1160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