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工艺美术的魅力何在

时间 : 12-25 投稿人 : 小豆丁 点击 :

正在国家博物馆举行的“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让人们把目光再次聚焦到工美行业。近几年,工艺美术已成为各地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工艺品生产和出口量整体呈快速上升趋势。工艺美术如何借力市场加快发展?如何在经济效益和艺术追求之间求得平衡?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走进了国家博物馆。

近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也对工艺美术的发展起到了提升和促进作用。部分民间工艺美术技艺已上升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范畴,对于工艺美术保护的内容也已包含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这些都为工艺美术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好环境。

抓住“本”和“根”

工美作品的魅力在于蕴含其中的文化因素,而文化会随着时代不断丰富和改变。今天的工美市场,最缺的是代表当今文明成果的作品。把传统技艺与新时代的文化内涵融为一体,已经成为众多工美大师的共识和努力方向。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核舟记》首句中的“奇巧”二字,已然概括出工美作品的主要特点。但对于工艺美术业的长远发展而言,仅凭精湛的技艺已远远不够,“技能为根,文化为本”的理念正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同。

邱春林说,“工艺美术的本质是工艺与文化的融合,但文化是灵魂、是尺度。它作为尺度包括艺术尺度,还有道德尺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张夫也说,细微的技艺构成了传统工艺美术非常丰富的内涵。“人们赞叹工艺美术的‘技艺之美’,表达了对技艺的欣赏、赞赏和叹服。然而,技术的提升是有限的,艺术修养的提升更为重要,却很难在短期内达到。”此外,在玉雕、石雕等“因材施艺”的领域,原料资源已呈减少趋势,节约而用愈发重要。众多大师疾呼,“千万要防工美作品‘以大取胜’之风”,以免造成原料的浪费。

自上世纪60年代便开始从事刺绣的张美芳,如今已是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刺绣专业委员会会长及苏州艺术创新中心主任兼艺术总监。快人快语的她讲述了自己过往的经历,“记得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参加了一些展览会,‘学院派’老是评价说我们的刺绣太‘匠气’,就是有工匠味。”此话她当时听来有些不服气,因为“匠气”作品做出来照样能卖掉。“后来随着不断学习积累,我们也意识到,之前确实比较重视‘工’,即针法、技法等,而忽视了‘艺’。这个‘艺’正与我们的文化构成、艺术素养有关。”几十年来不断提升自身文化修养,并融入刺绣作品的创作之中,张美芳如今在刺绣领域已堪称大师,作品精妙,让人叹为观止。

文化部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文章说,“今后还会制定相关政策支持工艺美术业发展,包括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大资金支持,以及帮助工艺美术家传承技艺等。”

做实“传”和“创”

“传承与创新”已成为工艺美术界一项常设的主题。无论是掌握传统工艺,还是开发新品工艺,抑或提高将传统转化为时尚的能力,工美行业的发展归根结底还是要落到对自身的要求及对行业规律的把握上。

在此次双年展召开期间举办的研讨会上,“传承与创新”成为与会数十位工艺美术大师和一线从业人员讨论的主要议题之一。从他们的话语中,记者可以感受到那种负责前行的力量。

“有着千年历史的钧窑,陶工创造了在铁的元素里面先还原出铜,让它出现红色。而真正的原理,是改革开放后科学家们利用现代的陶瓷仪器找到的。还有醴陵的釉下五彩、龙泉青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系教授张守智认为,工艺美术的传承、创新需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从科学的视角进行解读,在了解其工艺原理的基础上遵守工艺规律,在发展中保持特点。

“当下的氛围是大家都愿意听好话,不愿听批评。”广东省工艺美术师杨坚平认为,工艺美术的艺术批评目前落后于艺术创造,传承和创新需要引入更多的批评机制。提倡正确的审美取向,既谈成绩,也谈问题,通过对工美作品正确的认知和评析,推动行业创作的进步和提高。

此外,“传承需扎实苦练”、“创新要有生活”、“创新要创出品牌”……研讨会上,话题的关注点虽不尽相同,但对于传承与创新重要性的认知却始终不变。

根据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吴元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二代传承人的调研,首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目前平均年龄已达69.7岁,需要面对最现实的传承问题。王文章在研讨会上提出,“工艺美术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当下头等重要的工作,需要建设一支与当代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人才队伍。其中,民间的、少数民族的工美传承和创新也十分重要。”

突出“精”和“妙”

陈列浮雕、家居摆设、服饰挂件……在社会生活多个领域,工美作品日益受到人们青睐。随着人们欣赏水平不断提升,工美作品的消费层面也在不断扩展。要想赢得越来越大的市场,先得赢得越来越“懂行”的消费者。

采用我国玉器艺术传统的套料工艺,集圆雕、深浅浮雕、镂空雕于一体,碧绿晶莹、灿烂夺目——国博里,作为本次双年展的“重头戏”之一,由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的国宝级翡翠玉雕“含香聚瑞”球型花薰吸引了众多目光。

对于许多观众来说,双年展是一次难得的体验。这场展出面积约11820平方米的大展,汇集了我国各主要产区、主要流派和主要门类的精品佳作及中国工艺美术馆的部分馆藏珍品,总计约达1000件,涉及玉雕、牙雕、石雕、木雕、陶瓷、金属工艺、漆器、刺绣、织染和传统工艺家具等多种类别。西番莲琴台、蕉叶纹兽耳瓶、瓯江彩鲤太白尊、墨玉嵌金镶宝石福寿大瓶……件件作品精挑细选,可谓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这正是工艺美术的魅力所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雕漆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文乾刚大师感慨道。他认为,工艺美术发展的品类将是多元化的,“比如大型作品并不是要每个人都持有,而是一种公共陈列的艺术作品。举办双年展,可以让更多的人走近工艺美术,渐渐懂得如何去欣赏工美作品。”

在大量作品涌现的当下,时代和公众对工艺美术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研究所副所长邱春林指出:“眼下工艺美术品收藏虽然风生水起,但不能用工美作品的价格指数取代艺术价值的判断。电视台也上了很多收藏节目,但仍需真正的审美品鉴。我们这个时代的审美标准还很模糊。”

“按照我国现在的发展需要,工艺美术品需进一步做好分类,如分为纪念品、礼品、旅游纪念品等。”我国著名设计艺术家、工艺美术教育家常沙娜建议,“即便是体量小、材质不同、价格便宜的旅游纪念品,也可在造型、颜色、纹饰上下功夫,做得精致些。”

相关文章

  • 墨彩相辉映 书画两相宜[图文]
    墨彩相辉映 书画两相宜[图文]

    蔡华立藏民68×70cm蔡君华立,吉林磐石人也。上世纪80年代,华夏大地百业待兴,于书画一途亦然。华立性喜书画,又生逢其时可谓得天时;考入东北师范大学美术系为其艺术生涯之始可谓得地利;华立朴实敦厚,多得当代书画大家前辈赏识指点,可谓得人和。以华立之勤奋,又得天时、地利、人和之便终得丰硕回报。大凡中国书协、美协之展览,多能入展、获奖。作品多被国内外多家博物馆、纪念馆、碑林收录收藏。于...

    1162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翡翠的种:翡翠鉴赏的关键
    翡翠的种:翡翠鉴赏的关键

    翡翠,作为一种珍贵的宝石,自古以来就备受人们的喜爱。在翡翠鉴赏中,“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直接影响着翡翠的品质和价值。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翡翠的种的重要性。 一、什么是翡翠的种 翡翠的种,是指...

    73 翡翠的种 翡翠鉴赏 翡翠
  • 涂鸦×摄影:由一幅壁画爆红国际的艺术家[图文]
    涂鸦×摄影:由一幅壁画爆红国际的艺术家[图文]

    ErnestZacharevic,现在居住在马来西亚。他在马来西亚的街头选取了不同的场景,借助旧自行车、旧摩托车、窗户等简单的物品,在墙壁上画出了可爱的孩子,这些画中的孩子和现实生活中的物品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让人真假难辨,引得很多游客上去和他们合影,同时游客们也享受着和壁画拍照的乐趣。Zacharevic最著名的是创造了一个姐弟俩在骑车的壁画涂鸦作品,整个3D效果相当逼真,吸引了很多游客做出...

    1675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越窑青瓷怎堪凋零[图文]
    越窑青瓷怎堪凋零[图文]

    图片资料宁波素有“瓷母”之称,这里曾经千年窑火不断,其瓷器以“类玉、类冰”的独特风格蜚声海内外。宁波东钱湖“越窑”是浙江三大青瓷窑址群之一。1981年,由国家文物局和故宫(微博)博物院举办的“中国古窑址瓷片展览”,先后两次在香港和日本展出。展出的瓷片共500多件,其中,宁波鄞县选送12件,这些展品全部...

    1272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夏硕琦:心象重彩山水 江爱松的艺术世界[图文]
    夏硕琦:心象重彩山水 江爱松的艺术世界[图文]

    江爱松江爱松,1943年12月出生于福州琅岐岛。独创“心象重彩”现代山水国画,福州画院专职画师、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北京中联翰墨书画院院委会主席、福建海天书画院名誉院长、纽约国际英格伦艺术院名誉院长、美国印第安纳州立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等职,五十年来,江爱松先生潜心研究、探索与创作,成功地将东方艺术的“静”和“净”与西方艺...

    924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我想成为一名画家:大卫·林奇谈美术学院对其影响[图文]
    我想成为一名画家:大卫·林奇谈美术学院对其影响[图文]

    大卫·林奇出生于1946年,早年他在美术学院学习,后在70年代搬去洛杉矶,在那里他以实验性的邪典片《橡皮头》(Eraserhead)开始了电影生涯。但是他从未放弃过绘画。如今,林奇迎来了他艺术家生涯的一次复兴:在2007年巴黎卡地亚基金会的展览后,他在纽约的Tilton画廊,及洛杉矶KayneGriffinCorcoran画廊的新空间作过多次展览,此外在德国和丹麦也有展出,同时还通...

    1974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监狱有自己的艺术:策展人戴夫·阿尔德谈动人的钟楼囚犯摄影展[图文]
    监狱有自己的艺术:策展人戴夫·阿尔德谈动人的钟楼囚犯摄影展[图文]

    这可能是全美规模最庞大的摄影亚文化。它不属于艺术市场,也听不懂艺术圈那些饶舌头的黑话。它处在画廊和博物馆的势力范围之外,整体受制于某种机构。监狱肖像摄影,在纽约被称为「咔嚓咔嚓」,是全美几乎所有监狱都在举办的活动。囚犯站在让人开心的手绘背景照相,背景是一些象征着无拘无束的中产阶级生活的小木屋、灯塔、城市天际线和海滩。照片而后会送给外面的亲友。在纽约钟楼画廊目前正在举办的展览中,戴夫&middo...

    707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海派艺术家如何走出上海[图文]
    海派艺术家如何走出上海[图文]

    在山东博物馆展出的任伯年花鸟作品顾村言近期,上海艺术界“走出上海”已成热点,继“知一知二之间:卢甫圣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肖谷作品在北京画院展出后,上周,由上海书画院与山东博物馆、山东银座美术馆联合举办的“海上生明月——海派艺术进齐鲁”大展又在山东博物馆揭幕。知名书画家萧海春年底前还将在南京艺术学...

    1796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艾敬:去纽约寻找艺术梦[图文]
    艾敬:去纽约寻找艺术梦[图文]

    艾敬撰文/有泉摄影/晨曦艾敬的艺术足迹20世纪90年代的艾敬曾经作为歌手为人们所熟悉和喜爱,是中国内地民谣的领军人物之一。代表作《我的1997》《艳粉街的故事》《追月》等。1999年,艾敬师从当代艺术家张晓刚,后定居纽约,逐渐淡出乐坛。开始一心从事绘画创作,将绘画从爱好提升为自己的事业。从2007年开始,艾敬以视觉艺术家的身份参与到国内外重要艺术展览中来,曾经在北京、上海和纽约举办过3...

    516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中国的山寨文化对于建筑意味着什么[图文]
    中国的山寨文化对于建筑意味着什么[图文]

    上海的泰晤士小镇,仅仅从建筑外观细节上考量,与泰晤士河畔建筑几可混淆高剑平图不断生长的教堂尖顶,淡色的小屋和璀璨的湖光胜景,哈尔施塔特怎么看都是一派阿尔卑斯山脉间经典小镇的风景——母牛的颈铃和岳得尔调回荡在山间,雪绒花在窗下花盆中绽放。但这并非是那个奥地利的哈尔施塔特,而是中国南部城市惠州克隆的一个小镇。去年,当小镇被“秘密克隆”的消息在奥地利...

    462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徐冰阿什莫尔博物馆新展访谈[图文]
    徐冰阿什莫尔博物馆新展访谈[图文]

    2008年“读风景”系列作品之一英国牛津阿什莫尔博物馆,全名牛津大学艺术和考古博物馆(AshmoleanMuseum,MuseumofArtandArchaeology,UniversityofOxford)是英国最晚接受当代艺术的博物馆,在2013年之前从未举办过当代艺术展览。2013年2月28日在修葺一新的博物馆中正式开展的中国当代艺术家徐冰个展“风景读风...

    205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钟锦沛:布面的表情[图文]
    钟锦沛:布面的表情[图文]

    《愉悦后的安静20110719》钟锦沛的“绘画”是对日常生活的重新审视,无论是从其最早的作品“都市系列”还是现在进行中的“愉悦后的安静”系列都是如此。正如他所说,很难说自己是在绘画还是在构建一个空间,我们看上去的抽象线条与图案呈现在凹凸不平的画布上,他却解释说这是写实作品。如此,我们眼中的“生活”已...

    1565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隋建国:为什么要做身体雕塑[图文]
    隋建国:为什么要做身体雕塑[图文]

    隋建国99艺术网:您2006年之后的作品,我看到您有一个概括:复仇与存在。“复仇”指向自己以前的作品,“存在”是对新的问题的关注,如果说“复仇”的话,怎样来解释这个针对性?隋建国:也不是说“复仇”,就是说我每一次选择一种方法的时候,总会丢掉一些东西,然后我会慢慢寻找机会把丢掉的东西找回来,但找回来...

    1566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张大千:伪作画得比真迹还好[图文]
    张大千:伪作画得比真迹还好[图文]

    张大千是20世纪最传奇的画家。他是五百年来精鉴第一人,也是天下第一造假高手;他是中国画家中作品最多的,在“亿元”时代不断创造市场奇迹。张大千曾论画:“画中要它下雨就可以下雨,要出太阳就可以出太阳。造化在我手里,不为万物所驱使……心中有个神仙境界,就可以画出一个神仙境界。”“大千世界&mdas...

    290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当下还有文人书画生存的土壤吗[图文]
    当下还有文人书画生存的土壤吗[图文]

    汪曾祺画作,题画中的“煮面条等水开作此”极有趣味。文学与书画自古相通,中国历史上的大文人如王维、苏东坡等同时也是一代书画大家,现当代作家鲁迅、沈从文、台静农、汪曾祺等也有深厚的书画修养,而在当下,也有一些擅长丹青的文人,前不久在京成立的中国作家书画院便汇集了不少诗文书画兼长的文人与作家。中国作家书院副院长张瑞田、斯舜威前不久就“文人书画”生存的土壤...

    638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