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徐乔斯:拿什么拯救腹背受敌的艺术家

时间 : 12-12 投稿人 : 东宝 点击 :

艺术家,顾名思义,作为艺术活动基础的创造者,他们是整个艺术生态系统运行的基础。艺术家的人格魅力、创作风度直接影响着艺术环境的产出,本应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动人民一样值得尊重。而今天的艺术家所要面对的已经不是黄土,受环境所迫,他们早已放下锄头,开始向往天空。

当然向往天空没有任何的错,猴子捞月的故事告诉我们:高级生物热衷幻想,不切实际原来就是一种本能。艺术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不那么脚踏实地的?开始重视履历的长短、参展的多少、圈子的大小,这些水月镜花的浪漫。07年以前开始的艺术市场火爆,在那个让无数青年艺术家欣喜和怀念的时光里各大画廊/机构在资源抢夺中极尽所能,为多少艺术家制造了一夜成名的幻觉,至今令人向往不已。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资本对于艺术家的疯狂垂爱就像一夜情,年初的时候我见到了08年在深圳F22艺术区开画廊的一位朋友,浙江的布匹商人,原本商海已经上岸,谁知听风就是雨的他听信“当代艺术能够赚钱”,便在艺术区折腾了两年,囤货无数,结果以负一千五百万的战绩惨烈收场,无奈重返商海。而F22艺术区也终于在2010年分崩离析,谁也逃脱不了“出来混,始终要还”的铁律。我相信那段时期,在全中国,有无数这样辉煌而惨烈的故事。“辉煌”是属于艺术家的,画廊、个展、炒卖、丰衣足食;“惨烈”是属于糊涂资本的,圈地、投资、包装、血本无归。后来,在社会经济学的自然调剂之下,资本冷静了,火爆不再了,一场风花雪月的故事落幕了,而没有回过神的艺术家们仍然痴迷于奇迹,已不再是自己内心的土地。

于是如今我们已经很难在应届毕业生中找到干干净净如白纸一张的艺术创作者,每个人的名字后面都会跟着一条蜈蚣状的参展经历迅速得像城市日新月异的摩天大楼。参展次数的多少似乎成为了衡量艺术家质量的标准,这便促使艺术家们不管水准高低品质好坏只要是展览都趋之若鹜,那感觉就像大龄单身愁嫁男青年在父母压力和传宗接代的历史使命感重压下将择偶标准降低到“只要是女的就行”如此的饥不择食。好了,自从艺术家将目光投向天空,他们明显是把持不住了。画廊对于他们来说是重要的,展览对于他们来说是重要的,批评家的文章对于他们来说是重要的,也许还有加上一本高精尖的双语画册,有了这些装备,江湖地位自然不薄,内心的土地却开始干涸,不过这也无所谓了,反正画廊是万能的救世主。

前一阵一位和我相熟的艺术家对我说,北京某家知名的艺术机构,策展人也是国内知名双年展的策展人,在给她做展览。当时艺术家咨询我关于行为艺术的图片和视频多少份拷贝适宜。“画廊说想代理我的作品。”“那你了解过画廊的消费群体都是什么人么?你的东西会被卖到哪里去?”“不知道。”“那他们想代理你哪些作品呢?”“他们说越多越好,最好是全部。”我看着艺术家感觉良好的神情没有给出任何建议,我只说:等展览出来再看吧。

两天以后展览开幕,艺术家在我面前打开电脑,她恼火了:八张作品图片该知名画廊私自只用了五张;艺术家要求的从左到右的排列顺序被该知名策展人完全打乱,作品呈现没有任何的意义。如果说展场的呈现力度只是技术层面的问题,那么无视艺术家的作品不经商议肆意妄为则是尊重问题。让我感觉无比可笑的是:凭什么张口就可以对着艺术家说“给我代理你全部的作品”既然连一点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和操守都没有?似乎这还是施舍,艺术家理应感恩戴德。愤怒之余,我问她:“你还考虑让他们代理你么?”她给了我一个坚决的,否定的回答。可是即便落入如此境地,也不是每一个艺术家都会对画廊说“不”的,只要幻想还在,原则随时可以退场。艺术家们似乎早已忘记了,“艺术家”这三个字是为内心的自由而生的。

又一次,在外省,我慕名去观看某个艺术区美术馆的展览。到了才发现,展览被撤掉了然而展期并没有到。负责人解释说这个星期的场地租给某家公司做新车发布会和车展了。没有任何通告,没有一丝的公众责任感,显然作品是不重要的艺术家也是不重要的,无所谓尊重与平等,反正你别无选择。对于艺术家,下次的展览你还得参加,哪怕展览海报上一个艺术家的名字都不放,只有策展人和媒体、政府相关机构。艺术家,可以拒绝吗?

某次展览开幕后与艺术家吃饭,饭毕准备买单被艺术家制止。我说我是被研讨会邀请来的,我是有钱拿的,你们没有,作品自己搬,路费自己出,这不合理。艺术家说:从来都是艺术家请策展人吃饭,没有策展人给艺术家买单的道理。江湖险恶,规矩繁琐,亦步亦趋如履薄冰,当这一切主导着艺术家的思想和行动力的时候,我们又该对于创造和突破抱有多大的希望呢?

我们都在抱怨环境的浮躁,然而这是相辅相成的。我同情艺术家别无选择的处境,然而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我就听到过这样的故事:艺术家死缠烂打追着策展人要求参加展览,在被告知展场已满的时候艺术家脱口而出:“我不需要作品进入空间,能不能把我放进画册?放进画册就可以了。”倘若如此,我们还需要什么艺术创作?在电脑里PS一百幅作品去参展画册岂不是更加多快好省,被人问及原作的时候还可以回答:“买掉了,被收藏”之类的话语以彰显尊贵。当然了,还有那些早早就拥有了摩天大楼般履历的艺术家们,谁不希望自己的作品从四个零起步?仿佛那些跟在屁股后面的零和尾大不掉的参展经历成正比是经济学铁律似的。

作为艺术家,是需要艺术天赋的,这包括超出常人的丰富情感,异于常人的审美感受力和强于常人的艺术想象力;素质能力,包括人生修养、艺术修养和文化修养。同时拥有创造性的情感体验,更重视创作过程中的精神愉悦。艺术家身上应该具有强烈的变革意识和执著的献身精神。

别无选择可以不选择,不站队你就去当排头。既然彼此无法尊重,也无需探讨游戏规则。而我不希望看到的,是艺术家在体制与机制的压迫下,在资本与机构的剥削中,在策展人和批评家的取闹里,沦落成一个无能无力的人。

相关文章

  • 潘家园书画市场的艺术坚守者[图文]
    潘家园书画市场的艺术坚守者[图文]

    七十高龄的孔老先生周末常到潘家园摆摊,把字铺在地上,任由行人观赏导读:在潘家园,有专门承接书写楷、行、草、隶、篆书等作品,还拥有了自己工作室——鲁墨缘斋的谢周明先生;有坚持画虾、致力于弘扬齐白石文化的郭岚先生;有活跃在电视荧幕上,却一直在潘家园坚持画画的范国望先生;有从抄写毛主席语录而开始走书法道路并以之为主业的朱国林先生……这些人,来自全国...

    1300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吴家林:纪实摄影不能流于平庸的记录[图文]
    吴家林:纪实摄影不能流于平庸的记录[图文]

    吴家林最近成为了微博上关于第四届侯登科纪实摄影奖讨论的一个中心,起因就是在该奖项结果公布以后他连续发表了两篇相对言辞激烈的个人看法,正是这两篇几百字的短评成为了风暴之眼,让关于侯登科奖的议论愈演愈烈。吴家林吴家林是一位深居云南的纪实摄影师,他的《云南山里人》、《吴家林中国边陲》等作品集曾经获得过很高的国际声誉,他与马克·吕布的一段友情也让他的摄影生涯添上很多神秘色彩。作为一名传统...

    1698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吴学谦:无尽风光在晓峰[图文]
    吴学谦:无尽风光在晓峰[图文]

    王晓峰无尽江山画图中局部2012年10月,在上海举办的“华夏墨韵·中国画名家邀请展”上,王晓峰一幅高2.33米、长21.92米的巨大山水画《江山如此多娇》,引起了众多名家的赞许,轰动了整个展事,这幅历经数月的倾心之作,与其同展的20幅精美山水画,成为整个展览的重头戏,毫无夸张地说,这算得上王晓峰山水画的一个颠峰所在,杠鼎之作。全部展品悉数为宝龙集团收藏。意...

    242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把摩天大楼变成雕塑是个误区”[图文]
    “把摩天大楼变成雕塑是个误区”[图文]

    ■专访上海金融交易广场建筑师弗朗西斯科·冈萨雷斯-普利多芝加哥JAHN建筑事务所总裁、建筑师弗朗西斯科·冈萨雷斯-普利多陆家嘴,世纪大道和杨高南路的交会处,一处工地正在打地基。2015年底,这里将成为上海这个国际金融中心的焦点地带——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开发的上海金融交易广场将矗立在此,成为高楼林...

    1189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卢禹舜:由新安画派引发的现实思考[图文]
    卢禹舜:由新安画派引发的现实思考[图文]

    卢禹舜书画作品□卢禹舜在政治、经济、文化全球化的今天,伴随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和各种西方文化思潮的引入,中国传统的文化和价值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尤其是经历了“后现代主义”思潮和“消费主义”大潮的洗礼和解构,一切对意义、思想、美、传统、价值等的追求和终极追问都受到了质疑和消解,代之以无深度、平面化、碎片化、拼贴、娱乐化等追求当下快感的做法的风行...

    770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艺术界"法兰西三剑客":朱德群 吴冠中 赵无极[图文]
    艺术界"法兰西三剑客":朱德群 吴冠中 赵无极[图文]

    朱德群在国内并不是耳熟能详的名字,相比于他的老师林风眠、他的同门师弟吴冠中,朱德群只能说是名声在外——他是法兰西学院艺术院200多年来第一位华人院士。他的名字最近一次出现在国内媒体,是因为3月26日傍晚,“胡润艺术榜”发布了2013年度公开拍卖市场作品总成交额排名前100位的中国在世艺术家,其中油画家朱德群排名第二。然而,当天凌晨,朱德群在巴黎去世...

    1450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装帧艺术家朱赢椿:为什么书籍设计要“再少一点”[图文]
    装帧艺术家朱赢椿:为什么书籍设计要“再少一点”[图文]

    今天讲座的题目叫“再少一点,书籍设计的克制与约束”。创意的事情这么有意思,为什么我们要克制自己,要约束呢?做了十几年以后,我发现对于书籍设计来讲,这个问题有点严重。我们很多年轻的设计师现在正处在国内设计专业、设计展览、设计活动如火如荼的时候,我们怎么样来卡到这个创意呢?创意是不是越多就越好呢?“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分秒必争,图书设计要顺应时代潮流。&rdq...

    1445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哈萨克族骨雕艺术探源[图文]
    哈萨克族骨雕艺术探源[图文]

    图1交河故城出土骨雕鹿头骨雕系指以兽骨或畜骨为材料雕刻制作的艺术品,或对骨质实用品的雕刻装饰。依雕刻技法可分线刻艺术、透雕艺术和圆雕艺术诸种。[1]追根溯源,最早的骨雕始于原始社会,是中国最古老的雕刻艺术种类之一。由于动物骨骼的质地细密坚实,经过处理后骨骼的色彩质朴,历久弥新,所以适于雕刻精美的形象。一、历史悠久的骨雕艺术在中国,骨雕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山顶洞...

    80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李小可:一味复古或丧失进步[图文]
    李小可:一味复古或丧失进步[图文]

    李小可面对镜头很腼腆。本报记者任峰涛摄7月20日,画家李小可(微博)“水墨家园”个展在中国美术馆闭幕。7月17日,李小可在接受《京华时报(微博)·艺术品投资周刊》专访时表示,国人逐渐关注传统文化,这对艺术市场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不过,他担心,无论是艺术家还是市场,一味地复古可能会丧失进步。■谈创作我与黄山有一种缘分李小可的工作室位于王四营,一张工作...

    152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世界范围的艺术惯性巨人症[图文]
    世界范围的艺术惯性巨人症[图文]

    曼哈顿闹市区的全新惠特尼美术馆。在所有的双年展、三年展、四年周乃至全球性的大型群展中,创立于1955年、每五年举办一次的卡塞尔文献展被认为是一场最严谨的、声明式的展会。当然它也能被看作是其它某种东西。从其策展人的勃勃雄心,到数量众多的大型室内外艺术项目,再到它占据的许多场馆,每一件与卡塞尔文献展相关的东西都是巨大的。这令即将于本周六拉开帷幕的第13届卡塞尔文献展成为了宣告艺术界中一种令人困扰的...

    316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中国当代艺术是否开始招人讨厌了[图文]
    中国当代艺术是否开始招人讨厌了[图文]

    方力钧作品2月14日,朱其把自己置换为一位“局外人”写的一篇文章“中国当代艺术看了想吐”在中国艺术界引起不小反响。近两年来,上海理论研究者陆兴华也有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应有的定义以及其中的意识形态做出了诸多诠释与批判。除此以外,还有朱青生、高名潞、吕澎、杨小彦等人也在通过策展实践探寻着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之路。而现在正在广东美术馆展出的广州三年展首个项...

    91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马乐:读书行路 意写造化大美[图文]
    马乐:读书行路 意写造化大美[图文]

    马乐(左)与美协主席刘大为(右)马乐(本名,马建国),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新华书画院副秘书长、新华社高级记者、新华社外事局局务会成员。成长轨迹:1963年出生于太行山麓的古赵都城邯郸,自幼跟四处写生绘画的父亲“游学玩艺”。幼年在心里埋下的艺术种子在他数十年的求学、工作,读书、行路中滋生、成长。教育背景:本科毕业于四川大学外文系,研究生就读于号称“中国新闻...

    31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创新的魅力[图文]
    创新的魅力[图文]

    钟鸣闲来垂钓碧溪上68×68cm钟鸣是一位富有创造力的当代中国人物画家,在他的作品中强烈地展现出当代人的个性。这种个性表现为:不囿于已经陈旧的表现形式,大胆地探微取幽、博古通今、涉猎中西,创造出富有当代社会情感而又具备鲜明特征的艺术形式来。钟鸣是一位具有清晰的艺术理念和创造意识的艺术家。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还在美院求学的他就敏锐地意识到一个有作为的艺术家面对中国传统艺术精华必...

    1813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中国当代艺术家的西方解读[图文]
    中国当代艺术家的西方解读[图文]

    《最后的晚餐》去年十月,曾梵志油画作品《最后的晚餐》(见上图)在香港苏富比秋季拍卖会上以1.6亿港元成交,创下中国当代艺术品世界最贵新纪录,这给了2008年后由世界经济危机导致跌落的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注射了一针莫名的兴奋剂。当代艺术的门道和玄妙让很多圈外人无法参透。是谁决定了好和坏?又是谁操纵着巨额资金的走向?芬兰导演米迦•马迪拉(MikaMattila)一直觉得这是个令他琢磨且颇为...

    977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李宓:对我影响最大的艺术品[图文] 
    李宓:对我影响最大的艺术品[图文] 

    《两支蜡烛》当别人问起我是如何看待“艺术”这种不寻常的人类行为,或者什么是影响我最深的艺术品时,我定会毫不犹豫地说,“我崇拜绘画这一举动”,即使这听起来可能很做作。进入现代之后,艺术的形式早已有了无限可能,但绘画依旧是每一个艺术家和艺术史学者的启蒙。它是那样非同寻常的微妙,它是一种让最天才的艺术家似乎永远也无法精通的技能。我也深深崇拜KikiS...

    1682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