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中国当代艺术展可否走近民众

时间 : 12-25 投稿人 : 莲莲 点击 :

近两年,中国当代艺术展览或艺术节与观众高调见面,由此推动了当代艺术的繁荣,似乎当代艺术正在成为民众需要关注的话题。在普通百姓眼里,当代艺术是“瞎胡闹”的,画面很难看,画里面的人也都是怪怪的,这些难免会让百姓对当代艺术产生反感或排斥的心理。不可否认,中国当代艺术中确实存在着滥竽充数的现象,但当代艺术并不都是难看的或怪的。中国当代艺术是中国当代社会的艺术,它是对中国当代社会生活的反映。从历史上看,艺术与普通百姓的关系并不总是十分密切,毕竟艺术一直都是少数人从事的活动,但中国古代艺术与普通百姓的关系还是要比中国当代艺术与普通百姓的关系更为紧密。

西方绘画自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经常被普通市民阶层订购,比如挂在房间里面的肖像画。艺术与普通百姓的关系甚为紧密的最佳例证是17世纪荷兰绘画的空前繁荣,艺术家的风景画和静物画大量出现在普通百姓的家中,正是百姓的踊跃订购使得荷兰的文化艺术事业兴旺昌盛。当代中国在经济上的活跃与17世纪的荷兰具有相似性,但荷兰绘画进入寻常百姓家并不是因为普通百姓打算保值才购买艺术品,而是因为他们对艺术、对文化有精神上的需求。目前购买中国当代艺术品的客人,除了国内外真正喜欢当代艺术的少量收藏家,多数是出于增值目的的投资客,可见中国当代艺术的群众购买基础极不稳固。

值得提醒的是,中国当代艺术并不仅仅是中国当代绘画,还包括装置艺术、录像艺术、行为艺术、网络艺术等新兴艺术门类,因为它们是过去所没有的、只有在当代社会才产生出来的艺术门类。大体而言,不管是绘画,还是录像、装置,它们的共同点都是表达当代中国人的生活感受和思想观点,但是因为在过去的三十年里,装置、录像、行为等艺术门类都非常小众,通常只是在当代艺术界内部交流,加上作品本身也比较难以理解,所以普通百姓对它们的接触十分有限,对它们的认识存在偏差和误区。显然,中国当代艺术的基础如果不能扎根于广大民众,它的发展无疑会受到各方面的限制。严格地说,中国当代艺术——尤其是多媒体艺术,是要求群众参与的,比如说与作品互动。记得有一件多媒体作品必须要观众把手掌放在作品的屏幕上,电脑系统才能创作出各种不同的图像,它创作的依据是观众的掌纹以及手掌的热量。但平时观看和体验当代艺术展的普通百姓比较少,观众中接近一半是艺术圈内人,其他人多是业余艺术家、艺术爱好者等。

在西方则不同,当代艺术十分普及,观众的身份也十分多样,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任职后曾改变白宫的艺术品位,上任总统小布什喜欢西部风景画,奥巴马则喜好当代艺术,他把数件当代艺术品搬进了白宫。蔡国强2008年在美国纽约古根汉姆美术馆举办个人回顾展时,排队买票的西方人绵延数公里,参观者的身份从政客到白领,从艺术发烧友到普通工人,体现了民众的艺术接受程度以及艺术的普及性。

值得关注的《北京买得起艺术节》提出的口号是:“一万元以下的当代艺术”。该艺术节还举办数场有关中国当代艺术的知识普及讲座,以便普通百姓正确理解中国当代艺术,宽容地看待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工作,并且能够买得起百姓自己喜欢的艺术品。当代艺术不应该是古典式精英、财富、地位的象征,作为生活在当代社会的普通百姓,每个人都有观看、购买当代艺术的权利,当代艺术为普通百姓欣赏或投资艺术提供了更多更新的选择。

相关文章

  • 龙泉青瓷誉满全球 尽揽大自然的苍葱与润泽(图)
    龙泉青瓷誉满全球 尽揽大自然的苍葱与润泽(图)

    青瓷在旋转中“长大”刻花显功力龙泉市的青瓷博物馆把古代匠人制陶的过程用雕塑刻画了出来龙泉青瓷尽揽大自然的苍葱与润泽,以温润如玉的釉色,古朴端庄的造型誉满全球。龙泉窑始烧于南朝,距今有1500多年的历史。龙泉金村窑五代时就为吴越钱氏烧“秘色瓷”。南宋时龙泉人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把土、水、火的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成功地创烧出粉青、梅子青釉色瓷器,使青...

    251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古琴的文化价值[图文]
    古琴的文化价值[图文]

    古琴(不是筝)原名琴,即“文房四宝琴棋书画”中的琴(长130厘米,宽20厘米,厚5厘米,有七弦十三徽,弦可转调)。因其形制完善、音域宽广、音色优美、品位高雅,其后出现的许多乐器都跟着称琴,(如胡琴、月琴、扬琴、口琴、风琴、钢琴、提琴……等),为了区别,乃因其历史最久而称古琴,或因其弦数而称七弦琴,仅从其定制为七弦的西周算起,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438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徐佳和:《时代肖像》,为谁画像?[图文]
    徐佳和:《时代肖像》,为谁画像?[图文]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新推出的展览“时代肖像——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的展厅里,随处可见隐含着的对比与互相映衬的关系。从“人民”到“人”,从“我们”到“我”,从复数到单数,从群体到个体,从真实到魔幻,艺术作品中的主体——人物肖像在中国三十...

    1547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吴山明人物画的新境界[图文]
    吴山明人物画的新境界[图文]

    吴山明中含太古不尽意,笔墨超然绝畦径。画家安得论三尺,身世生缘俱堕甑。在我读书的时候,吴山明先生的作品就饮誉士林,被争相传摹,成了许多青年学子的习画典范。近十几年来,他精进不懈,风格幡然而变,大江南北,翕然而从者益众。我有幸几次拜读他的作品,印象强烈而深刻。这种印象,姑且概括为6个字:体正、气长、格清。先说体正。我们知道,吴先生作为浙派水墨人物画的健将之一,具有扎实而牢固的造型基础。现...

    1110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水随人意 彩如人生[图文]
    水随人意 彩如人生[图文]

    殷保康雏鸭春暖56×76cm1988年刚上大学就是跟着殷宝康老师学习,到韶山画风景,在教室上静物课。跟殷老师学画,很注意看老师怎么作画。和一般水彩画家不同,殷老师是干画法用得较多,注意观察,下笔严谨。初学画喜欢那些画得“帅”的,看殷老师的画觉得不过瘾,很想画得帅一些。观察方法不对,帅也帅不起来,用殷老师的话说是“一些淡水水抹过来抹过去”...

    901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常玉:只是活自己性情的艺术家[图文]
    常玉:只是活自己性情的艺术家[图文]

    常玉曲腿马1930年常玉是个艺术家,可是他只是活自己性情的艺术家,有极高的艺术天赋,却缺乏现世生活的能力,文韬武略没有同时具备。又永远只照自己的艺术之眼描绘世界,既不参与任何艺术组织,又没有发起过任何艺术运动,绘画也不属于任何流派,可说之事,实在寥寥。在感觉上,常玉离我们是遥远的。从上世纪初到本世纪的此时此刻,不过百年有余,常玉已然伸手不可触及。并非是历史那么遥远,他的活生生的人不过刚与我们擦...

    965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蒙娜丽莎的手为何那么美?[图文]
    蒙娜丽莎的手为何那么美?[图文]

    从达·芬奇解剖手稿上发现秘密“达·芬奇的科学密码———蒙娜丽莎的25个秘密”大型展览,自今年8月底开始在广东科学中心二楼专题展馆连续四个月免费对外展出。展览中展示了当年达·芬奇留下的绘图手稿,其中一部分达·芬奇的解剖学手稿,引起了不少观众的兴趣。达·芬奇绘画手稿壹...

    1195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艺兼四绝——追忆钱君匋先生[图文]
    艺兼四绝——追忆钱君匋先生[图文]

    钱君匋篆印结合日前在上海笔墨博物馆举办的“艺兼四绝——钱君匋书画篆刻装帧展”,上海市文史馆、笔墨博物馆等组织书画界人士及钱君匋亲属、学生等就其艺术与生平等进行了研讨。钱君匋(1907-1998),浙江桐乡屠甸镇人,曾任西泠印社副社长、上海文艺出版社编审、上海市政协委员等,是一位融诗、书、画、印于一身的艺术家。陈辉(钱君匋学生,展览策展人)在...

    165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呵护灵魂的栖息地[图文]
    呵护灵魂的栖息地[图文]

    题记:用最美的文字,表达最美的感觉;用最美的感觉,揭示最美的意蕴……雪域神舟(一)川西北,那里蕴藏着太多的神秘、太多的不可思议、太多的让人难以割舍的挂怀……我相信,“香巴拉”,或者说“香格里拉”是存在的,它不是一个幻化的世界,它是千百年来安放在我们心灵中的一片净土。我渐渐理解了画家贾雨笔下的...

    479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用五行品鉴书画作品[图文]
    用五行品鉴书画作品[图文]

    虚谷《枇杷图》是木火相生的作品自然界万事万物都存在阴阳五行,书画作品也不例外。因此,无论是在办公室还是在家中挂书画作品,除了要考虑艺术品的水平外,还要注意书画作品的阴阳五行之气对人的影响。什么是阴阳五行?古人认为,宇宙最初是一片天地未分的“混沌”状态,这“混沌”中的轻清之气即“阳气”首先上升而成为“天&rdq...

    342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群峰起舞线作曲  “姚氏焦墨”又一峰[图文]
    群峰起舞线作曲 “姚氏焦墨”又一峰[图文]

    姚伯齐近照姚伯齐为人很朴实、特本分、懂感恩。为艺则很执拗、好钻研、喜创新。他的艺术作品有如下三个显著的特征:一:姚伯齐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入的学习研究和理解,尤其是对书法艺术有深度的钻研。在书法线条为国画创作服务时,他能游刃有余、出神入化的驾驭于广大粗犷与细致精微中的相互转换,能做到“心中有山、笔下有峰”的天人合一的创作境界。二:姚伯齐时刻以创新精神引领艺术创作。他的...

    1498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于永茂:有灵魂才有山水真意[图文]
    于永茂:有灵魂才有山水真意[图文]

    《春水幽居》于永茂1952年生于北京,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山水画研究院副院长等。多次在国内外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于当今世界,画家如云,然而画家群体中的文化贫血儿与思想矮子实在太多。于永茂的秀出颖立并不出于偶然。他的天分与勤奋都是一流的,多年亲临自然山水,广涉传统文化为他提供了广阔艺术视野。他经常游历在秀美的名山大川山水之间,又周游了祖国的南北东西,这一切都潜移默化地...

    1242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新水墨:何处求新
    新水墨:何处求新

    空城记(水墨)徐累盛葳如果说新时期的“新水墨”有一种共同点,那么就是排除了前述传统文人画和新中国成立以来“蒋徐体系”的写实中国画。在对其边界缺乏共识,对时间节点不预设的前提下,“新水墨”只能是一个临时性的方案。新水墨之新,不应是题材之新、手法之新、图像之新,而应是观念之新、哲学之新。对于任何一个艺术评论家而言,谈论&l...

    1946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孙立新:靠写生积累画《广场欢歌》[图文]
    孙立新:靠写生积累画《广场欢歌》[图文]

    孙立新正在创作《广场欢歌》。本报记者李洋直达天花板的大铁架子上,整整齐齐排着许多40厘米×60厘米的油画写生作品,孙立新有些不好意思地把布帘子拉上说,这只是很少一部分——他原来的一间办公室已经被这些写生作品堆满了。孙立新是著名油画家、中国军事博物馆[微博]美术创作室主任。写生,是他自打学习绘画就养成的习惯。一开始,他并没觉得这有什么特别。从21岁由部队转...

    1184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介子平:年画岂能消失[图文]
    介子平:年画岂能消失[图文]

    麒麟送子图苏州桃花坞年画编者按:年画,是中国民间最普及的艺术品之一,每逢岁末,多数地方都有张贴年画的习俗,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许多人的回忆里,年画是心中那份醇正的“年味”,不变的乡情。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这些“墙上的风景”正离我们渐行渐远,现代住宅环境和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流水线生产方式对传统手工艺的冲击、后继乏人等因素...

    1382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