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辰
记:张老师您从事中国画教学近40年了,桃李满天下,近年来为配合博士生的教学,并针对中国画发展现状,举办了“中国画大写意高研班”、“教育部张立辰博士课程班”,补充了学历教育的不足,为中国画更健康地发展继续工作在教学第一线,这次为什么会选择加盟美术报名家工作室来进行公益授课?
张:目前中国画的教学现状需要加强和改进,这是大家的共识,我们的共同的目标是合拍的。美术报开办名家工作室,是针对当前美术教育中的不足,以工作室贴身传承的形式来弥补学历教育的一个举措。近几十年来,美术教育中关于中国画的教学,始终处在对传统不是十分清醒自觉的状态。“文革”前,以潘天寿为代表的一批老先生,文化传统观念比较强,功力和修养都很深,他们奠定了中国画教学的基础。但是由于“文革”和之后85思潮等一系列外来思想的冲击,人们对传统逐渐忽视了,也淡漠了,中国画的人才培养因此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很多中国画界的有识之士,尤其是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过来、受过较好中国画教育的一批老先生,都在为中国画的发展担忧。
张立辰秋荷209×143.8cm宣纸彩墨1991年
在北京这种形式的班有很多,但是真正具备教学能力和水平的班还是少数,所以有很多社会上想进一步深造的中国画画家感到很茫然。但美术报开办名家工作室我很有信心。我是从浙江出去的,受到过老先生们的教诲,应该为此作出努力。在浙江有中国美院这样一个教育重镇,中国画的教学在历史上有雄厚的基础,这是很大的优势。美术报这些年的发展很快,在社会上、学术上、艺术上都产生了较大影响,发挥了重要作用,开办名家工作室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有幸作为美术报名家工作室的导师,我相信美术报名家工作室的活动一定会取得效果,这也是我们长期的夙愿。
记:当下中国画的教学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在这样的环境下,您认为美术报开办名家工作室的意义何在?
张:美术报开办名家工作室这一举措,不只是针对想学中国画的某个个人,而是从整个中国画的发展形势出发,出发点是为了中国画自身的体系和规律更健康更健全地增长,这很有意义的。中国画的发展需要一批人才得到这方面的滋养,需要在中国画的基本认识上和当前中国的思想文化建设相结合,需要在中国书画领域确立文化立场,这是当前的核心问题。
现在有不少人虽然也从事中国画的学习和创作,但是立场不清楚,对于中西绘画之间的关系和中西绘画的实践意义没有清醒的认识,我觉得即使他有愿望想学好,也难。潘天寿先生在上世纪60年代明确提出,中西绘画要拉开距离,这是当代中国画发展的一个核心理论,它决定着中国画能否健康发展。艺术都有本体的艺术规律、语言和体系,艺术体系是有思想根源的,不是凭空产生,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思想,思想决定了地域的艺术特点,中西绘画产生的思想是不一样的,这是根本问题,中国绘画的产生思想基础是中国传统哲学,而西方绘画产生的思想基础是自然科学,各有各的高峰,各有各的体系,各有各的轨道,应该拉开距离来认识自己,认识对方,认识本质,然后才能够找到学习和吸收的切合点和转化方式。
站在不同立场的人,所吸收的文化和艺术探索成果都不一样,目前我们在吸收西画或其他艺术因素的分寸上把握得不够好。当今中西绘画融合论提得比较多,近几十年来受西画的影响,以西润中的画风比较普遍,尤其是人物画,以西润中的探索最关键是要把吸收西方或其他艺术的某种因素,转化为符合中国审美和中国艺术表现法则的某种因素,要转化不要代替,这是当前最核心的问题,也是相当一部分画这种类型中国画的人迎面而来的一堵墙,这个问题必须要解决好,否则要画好中国画很难。
记:新一期的美术报名家工作室,有幸请到您担任花鸟画工作室导师,针对目前中国画教学中的不足,在名家班的具体授课过程中,有什么行之有效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张:我们原来的教育体系中西画所占的比例较大,素描课很多,用素描来代替中国画的造型训练,这实际上是错误的。我认为关键要解决素描的造型观念和中国画的意象造型观念之间如何转化的问题。我在教学中特别强调这一点,要让大家认识中国画的造型观念。中国画的造型是意象造型,中国画的写意不仅仅是技术的问题,而是技道统一的问题,造型观和造型训练方法都不能独立存在,这恰恰不同于西方。我们用西方的造型手段来训练学生的时候,其实还没有进入中国画的状态。
中国画形的表现全部含在笔墨意象之中,脱离了笔墨意象就出不来,所以中间有个转化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要具体看清楚西方写实观念与中国意象观念之间的关系。中国画的一笔一墨,不纯粹是一种技术问题,而是在深厚文化底蕴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含量极大要求功夫极深的语言形式,中国画的造型就含在一笔一墨当中,所以要把素描转化成中国画的因素,就必须用现代的和现实的眼光,将西方绘画眼光观察到的事物概括、提炼、转化成中国的一笔一墨,这是在具体教学当中必须要注意的。
另外,中国画既然有自己的体系和规律,在形的问题上就有自己的一套思想和法则。比如说形神关系,要把对象的神表现出来,画家要对具体客观事物观察之后,在极其多的因素当中抓到自己需要且适合中国画意象要求的因素,把它提炼、概括、转化成高质量一笔一墨组成的笔墨结构。这首先要求学生对传统进行深度研究,从中汲取经验,然后再用这个经验去面对自然,找到前人的道理和对象的物理,再加上自己的感受,这样得出来个人新的笔墨结构,就是中国画的创新,三者结合,才能产生新的表现方法,这种新的表现方法还要是高质量笔墨组合而成的中国画的笔墨结构。在教学当中,我们要贯穿这种思想,让学生懂得如何把自己塑造成一个中国画家。现在我们培养的人,不是整天盯住西方现代派,就是如实地去描写自然,或者一味地去描摹古人,这三个方向都不对。
我们名家工作室教学的方针,就是要把前面这些主导思想具体化,系统化,渗透到每一个课程当中。近几年来我实践和总结了一些经验,比较早而行之有效的,比如潘天寿先生所主张的,在教学中解决思想问题,首先是中西绘画拉开距离,这要加以深入理解;学习中国画一定要学习经典,学高不学低;在中国画教学上,不要从技术入手,而要从规律入手;加强书法、篆刻、诗词、文学修养;加强对传统经典绘画的临摹,这是走进中国画最直接的门径……
记:请问对于新一期美术报名家工作室的招生工作有什么希望和要求?
张:为了能够让招进来的学生真正有所收获,基于中国画学习的特点来讲,希望学生对笔墨有一定的基础和理解能力,有一定的理论研究能力,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对课堂内容能够理解。这样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逐渐培养起学生的创作能力,使他们的水平能够提高到具备一定的表现力,可以通过考试的方式招到高质量的学生。
张立辰生与死402.5×191cm纸本水墨2008年
记:对名家工作室新一期工作的开展,您有什么期待?
张:上一期的美术报名家工作室办得不错,新的一期要达到一个新的目标,就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和各方面的支持。我建议在教学条件等方面还需要再继续健全,我们办学的思想和口号都要提得非常明确,让学员和社会上的朋友看到美术报的办学方式和其他地方是有所不同的,比如它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特点是什么,目标是什么,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做条文上的建设,从文字上清楚地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