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世宁
作者:顾乐渠
犹记得2000年的一天,香港佳士得[微博]拍卖公司进行着一场艺术品常规拍卖。有一件显然不被拍卖公司看好的古旧的绘画作品以无底价的形式起拍——所谓无底价,往往就是100元起拍,最高不超过1000元。
轮到这件绘画作品,拍卖师不紧不慢地报出了拍品号,接着是惯有的阶梯叫价:“1000,1500,1800,2000……”当报价到五六千元时,突然有人跳高喊价:“10万!”其势必得。现场响起了一片掌声。
拍卖师兴奋地举起红木小木槌,正想锁定这个意想不到的“理想”价位,现场又有人举牌了,接着号牌此起彼伏,竞价很快进入了白热化。最终在1764万元定格,超出底价万倍以上!
原来,这张字画出自于郎世宁——康熙、雍正、乾隆年间一位十分出色的意大利画家。
《秋林群鹿图》2005年春季以2028万港币的价格成交佳士得供图
郎世宁的双重身份
郎世宁是一位绘画高手,也是一位传教士。康熙54年,他以传教士的身份远渡重洋来到了强盛富饶的中国。康熙皇帝是位开明的君主,有着海纳百川的胸怀。但对天主教不以为然,认为天主教与中国的文化格格不入。然而,他对郎世宁的绘画技艺倒是十分欣赏。当时的西方油画特别具象,非常讲究明暗、色彩、透视,对对象的描摹十分准确。这些特点,在当时还没有照相机的时代显得特别难能可贵。
不久后,康熙便将郎世宁安排进了如意宫(当时一些优秀的宫廷画家创作、生活的地方)。康熙皇帝不喜欢油画,他让郎世宁学习中国画,并将西画的技艺融入到中国画之中。
油画在创作的过程中可以层层叠叠,反复涂抹,不满意的地方还可以用铲刀刮去重画。中国画就不然,讲究下笔定乾坤。如有一笔犹豫、软弱,整幅作品就有可能失败。郎世宁不负厚望,数年后终于熟练掌握了中国画的老辣的用笔技巧,但造型、明暗、色彩、透视仍犹如西画。他很好地将中西方两种绘画文化在中国的画绢和宣纸上结合了起来。
对于郎世宁的成功,康熙皇帝十分高兴,他不仅继续让这位洋画家挥毫作画,画山水、花鸟、画他擅长的骏马和人物肖像,还让郎世宁传授技艺。郎世宁做事认真,不仅给向他学习的画家讲解西方的绘画理论,还坚持要画人体模特。他认为,要画准人体不画人体模特是不可能的。这提议在当时的封建社会是不可思议,甚至是大逆不道的。然而,当时的康熙皇帝竟然还允许了。只是不许画男,也不许画女,只能画太监。
鉴赏郎世宁的作品
郎世宁的传世作品不是很多。有落款与不落款两种。落款的基本上都带有一个臣字(人们习惯称作臣字款)。这样的作品存世量大约在六七十幅,不落款的也仅有几十幅。
这些作品主要收藏于北京故宫[微博]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馆、上海博物馆、江西博物馆和沈阳故宫。此外,美国克里夫兰博物馆和德国柏林东亚美术馆也有个别收藏。民间真迹极少,赝品却很多,其仿品不仅出现在宣纸上,还大批出现在瓷板上,这应当引起藏家的警惕。
郎世宁的绘画作品比较好鉴定。在康雍乾之时他的画风很独特,这种画风融中西画法为一炉,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的画种,有人将其称作为郎世宁新体画。这种画风让人耳目一新,笔墨纸砚都是中国的,但造型的准确、物象的比例、焦点透视、色彩的冷暖明暗如同西画。这种画风除了郎世宁以外,能在画纸上体现的还有郎世宁的学生,但学生的成就与郎世宁拉开了很大距离,比较容易辨别。近现代人都有仿郎世宁的,但仿得水平都不是很高。
郎世宁画人物基本上都是用正面光。原来也用欧洲绘画界惯用的侧光(侧光可以让人物更具立体感),但由于康熙皇帝很不喜欢一边黑、一边白的“阴阳脸”的感觉,于是郎世宁的人物画只用正面光。此外,因为郎世宁是一位宫廷画家,所以他的作品大都在石渠宝笈有记载。画风、纸张、绘画材料,再加上石渠宝笈的佐证,所以要鉴定郎世宁的作品并不太难。
(艺术品鉴定师顾乐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