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子惠:注意力能量与艺术的真伪

时间 : 12-12 投稿人 : 平平 点击 :

知觉与注意力

在人类的层次上,一个个体的“人”,对任何事物、任何情态的知觉能力都与他自身的注意力有关系。人透过那些已经被启发、被启明的注意力获得知觉,动物有注意力但基本都没被启明,因而只有很粗糙的知觉,比如,动物不能辨别美丑、干净与整洁,而人可以。人呢,有了很多进一步的知觉,但一般的人没有对隐藏在事物背后的秩序与平衡的知觉,而艺术家则必须具有,否则不可能进行美的表达与创造。审美能力的基础就是对现象背后抽象的平衡与秩序的知觉能力。凭着知觉和有穿透力的注意力,人可以了解、理解事物、感受和欣赏事物。人们常说的洞察力,其实就是一种穿透表面进入无形实质的注意力。

作品上的注意力能量

对艺术品进行真伪优劣辨别,一般人极难做到,为何?就是他的知觉和注意力的精微敏锐的程度要有足够的穿透力才能发现作品的实质能量。说到能量,注意力也可说是一种能量,知觉是对不同事物能量状态的区分和感受。创作者、艺术家的注意力状态即他的能量状态会在创作过程中直接延伸进入作品中,画画儿、创作从一元的层面看就是能量流动,艺术家的知觉与注意力能量透过某种有形可感知的物质媒介(比如画家通过画材技法、音乐家通过音调音色旋律等等)输出来并凝聚在物质媒介上,凝聚之后的物质媒介变成了作品。这也是“画如其人”的根本原因所在。作品散发什么样的注意力能量,其能量状态决定了作品的质。

关于注意力,这里针对艺术作品,谈一点最最基本的,就是创作者的注意力流向即作品的能量流向。举例来说,那些经久流传的艺术佳品,它们共同的特点就是散发能量,即欣赏者如果静静地欣赏则可以接收到作品散发出来的能量,从而感到或安宁或愉悦、或美好或恬静,赏心悦目等等的感觉。这是因为创作者、艺术家是由内而外输出能量,即艺术家是能量的给予者,欣赏者是能量的接收者,作品散发能量滋养欣赏者的品性、精神、陶冶欣赏者的审美情操、性情。

当然,能量的给予者是连接了能量源头的,这样艺术家自己也成为了能量源头,换句话说他就成为了他自己,他将不再受外界影响,而只有外界受他的良性影响。真正的艺术家是绝对知觉的感知者,是能量的给予者,而且往往有能力源源不断地输出与给予,这就是那些艺术大家有长盛不衰的创作激情而且作品数量也很多的缘故。

艺术家是注意力能量的给予者,为索取注意力而为之的均是伪艺术

“苍鹰”事件是伪艺术的一个典范。是与“能量给予”恰恰反过来的一个“艺术”事件。这是贾方舟老师回应苏坚的一段:设法使行为成为事件,成为媒体竞相追逐捕获的对象。成为执法者搜寻的目标,成为舆论热点——这便是行为艺术家的策略。如果这段文字属实,那我们可以看到“作品”是一个典型的注意力索取事件,其目的就是索取注意力,索取关注,索取能量,至少到目前还没有看到其他的积极作用,而这样刚刚好与真正的艺术背道而驰了。

记得看过一个电视纪录片,一个身手敏捷的罪犯,在各地都留下各种罪行,警方花费了若干年通缉追捕,当最后执行死刑前,他交代了犯罪动机,他觉得警察如此关注他、报纸也常报道他,那么多人和事情因要抓捕他而起,他感到自己十分重要,因而感到自豪和成功。除了用自己去犯罪来调动警方,他找不到更好的让自己感觉重要和成功的方式了。这是一个用极端负面的犯罪方式不惜自我毁灭去索取注意力的例子。

我们看到当代艺术中有大量的只为吸引眼球、刺激观众的“作品”无疑这些东东迟早都会消失,他们将无法和“艺术”这个词长久地拉上关系。原因是,他们自身内在没有对自己的真正知觉和感受,只有靠外界参照物来获取相对的知觉和感受,所以他们没有能量,更无法给予什么,只有靠不断地索取外在的他人的注意力能量来维持,也只有不断升级地去做出更极端的行为表现或“作品”才会产生索取成效,他们很累很难啊,有谁看到索取者是常胜将军的么,人们一时地被掠夺了注意力而已吧。

虽然被此事件打劫了一些注意力,但也不是坏事,正好可以借着此事及批评家们的讨论,将更深、更广、更有普遍性规律的知觉与注意力视角给引发出来。文中看起来有结论、定论,其实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提供一个少有的视角,毕竟这应是另外一个更幽深更精微的视角。

事实上,人类进化的实质就是知觉程度的进化,而艺术本应是人类进化的前沿领域。现在知觉尚粗糙的人们为了“物质利益”将艺术也粗糙化了。

最后顺便说,将注意力收摄向内,不断地进行内在的自我观察与内省,并醒觉与知觉到自身注意力的运动,是连接能量源头的关键。假如你发展了这部分内在的知觉能力,你将会感到很多人已经在这个进化的道路上了,也将会有更多的人上路同行,更多人将会从相对知觉的“黑暗”现在恰如黎明前的黑暗,破晓而进入到绝对知觉里的渐行渐明的“曙光”里。

相关文章

  • 略论近代书法家徐之谦的生平及艺术[图文]
    略论近代书法家徐之谦的生平及艺术[图文]

    徐之谦篆书作品□汪新林徐之谦(1903-1985),字钵盦,号益斋,又号居庸山农,昌平阳坊镇葛村人,近现代书法大家、篆刻家。其金石书法炉火纯青,对篆、隶、行、楷、草及宋体、美术字无不精熟,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书林全才、奇才。同时,他学古而不泥古,将自己的心得体会与前人的经典佳作融会贯通,既恪守宗法、遵循规范,又有所创新、独具特色。他的篆刻作品结构端庄、笔力雅练、刀法刚健、疏密得当,在国内外享有极...

    919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王子璇:画笔跟随的是心灵[图文]
    王子璇:画笔跟随的是心灵[图文]

    《心照》是王子璇从一个歌手成长为一个艺术家十年的心路历程,也是王子璇学佛、画画、修行十年的心之映照。9月7日,王子璇继北京今日美术馆之后的第二个个展《心照》将在成都当代艺术馆登场,策展人是著名的女诗人翟永明。正如翟永明所说:《心照》是王子璇从一个歌手成长为一个艺术家十年的心路历程,也是王子璇学佛、画画、修行十年的心之映照。《心照》也照映出她心中的佛,从写实到半写实,直到“形&rdq...

    292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午后阳光[图文]
    午后阳光[图文]

    姚丹晖烟柳瘦河与绘画相识在问花、问世界的少女时代。在祖母的案头,跟随她在绘画中寻得了一花一世界的快乐。不知何时,水墨色彩精灵般地融进我的血液,带给我生命的能量和张力。绘画亦如人生,酸甜苦辣俱全。它可以传达快乐,也可以排遣寂寞、宣泄苦闷,然而它更能磨练意志。为收集创作的素材,可以不惜数百里的奔波。喜欢在轻松自在的状态下抒写性情,形成个人图式。用自然、亲和、率真的视觉语言注塑精神气息,是我不断地...

    1765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百年山水画的演变[图文]
    百年山水画的演变[图文]

    中国绘画从古以来逐渐形成山水、花鸟、人物三种表现形式,不同于西方的风景、静物、人体,一向有自己独特的要求和审美追求。但是到了近百年来,由于西方艺术思潮不断袭来,直接影响了中国绘画的发展。100年前,在山水画领域,占统治地位的是“四王”派山水(指明末清初的王时敏、王鉴、王翬、王原祁)代表的画派。四王派山水崇尚临摹,讲究古法古意,在山水画领域备受推崇,临、摹、仿、拟古人,技法功...

    393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是保护徽文化还是兜售古建筑[图文]
    是保护徽文化还是兜售古建筑[图文]

    是保护徽文化还是兜售古建筑程美信日前,在微博上获悉一条不算新闻的新闻:“魅力徽宅——第五届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双年展特邀作品像积木拆卸拼装一样将古宅从1000公里外的徽州运到北京..。。古宅将穿越400多年时光矗立于奥林匹克公园鸟巢旁,这是怎样的一个创想?策展人闻正回答:源于徽宅的魅力和文化遗产保护的使命。”近年来,中国人热衷把老古董、旧杂货和土...

    832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刘益谦:不懂艺术好过纸上谈兵[图文]
    刘益谦:不懂艺术好过纸上谈兵[图文]

    吕纪《红梅斑鸠图》文、图/记者金叶无论你是否欣赏他,每当拍季来临,携巨资横扫拍卖行“封面作品”的刘益谦都是最吸引眼球的人物。他不止一次地表示自己“不懂艺术”,被人讥为“土豪”,其斥巨资购入的艺术品也不止一次地被质疑是“假画”乃至炒作;他是中国大陆的“收藏大鳄”,其古代书画藏...

    1018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当代中国摄影的危机[图文]
    当代中国摄影的危机[图文]

    沃克-埃文斯作品纵观整个二十世纪,中国人经历了一场百年巨变。在这场巨变中,摄影为我们提供了中国社会最为丰富的视觉表征。近30年来,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快速转型,各种问题和事件不断发生。摄影作为一种独特的记录手段被更加的工具化。一大批具有使命感、责任感的摄影家用一种记录性影像方式,重新建构与社会的关系。他们用一种中国的影像社会学人文立场与话语方式,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具有社会、历史文献意义的视觉图...

    1177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广东人引领近现代雕塑风气之先[图文]
    广东人引领近现代雕塑风气之先[图文]

    年轻时代的李金发采写信息时报记者冯钰20世纪上半叶,西风东渐,西方雕塑体系传入中国,中国现代雕塑得以兴起,成为中国近代美术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思想文化变革最早也最剧烈的地区,广东在许多领域都开风气之先。在今天回望百年美术史,一个容易被忽略的事实是,最早的现代意义上的中国雕塑家也在这片热土上产生,在近现代雕塑实践与教育方面,广东人起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李金发作品“黄少...

    1868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中国水墨画:西方话语权下的边缘艺术[图文]
    中国水墨画:西方话语权下的边缘艺术[图文]

    谷文达当代水墨画《风景》“我们把水墨当作材料来看,还是具有民族价值观的载体来看?是不是用水墨材料就会把民族价值观放进去?如果这样,国外艺术家用水墨材料去创作,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呢?”近日,一场《回到地域·水墨与美术史》的中西方学者论坛在上海朱屺瞻艺术馆展开,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史教授殷双喜如此问道。无聊?美国学者詹姆斯·埃金斯将中国水墨画评价为...

    501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从开启民智到美育启蒙[图文]
    从开启民智到美育启蒙[图文]

    中华书局为资助上海美专清寒学生事致刘海粟函看上海美专与中华书局的文化联姻书映丹青,墨染春秋,中华书局和上海美专百年同行、并世齐辉,一个世纪间,这两个名字早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符号,在中国美术史和出版史上烙下了深深的印记,成为近代中国文化史上不可匆匆翻过的一页,也是上海这座城市文化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启和推动着中国美育的启蒙和进程。1912年元月,在上海,“中华书局&rdq...

    1296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专家谈禅修与绘画:辨其象 识其形 悟其道[图文]
    专家谈禅修与绘画:辨其象 识其形 悟其道[图文]

    禅有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是主客观分离的一种状态,人是以旁观者面对自然;禅有悟时看山非山,看水非水,这时人与自然是以物观物,由表象深入本质,达到本我的状态;第三重境界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此时“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主客融为一体。禅修与绘画创作有通达之理。当我努力想把看到的景物画出来时,往往与现实越接近,却与艺术创作越疏离。当完全自由发挥的时...

    337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王澍:建筑师首先要有思想要有立场[图文]
    王澍:建筑师首先要有思想要有立场[图文]

    王澍建筑作品在杭州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见到“普利茨克建筑奖”的新科状元王澍教授,朴素、淡然,是笔者对他的第一印象。他自称是个智商不高的人,而且,在旁人看来,有点古怪。他说他读书那个年代,没人去图书馆时,他就一个人泡图书馆;当大家都在课堂里拼命读书时,他就背着包,带着沈从文的《湘行散记》,沈从文写过的地方,“我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的找,每个地方都走过。&rdq...

    270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吴为山:好的雕塑蕴含人类的灵魂[图文]
    吴为山:好的雕塑蕴含人类的灵魂[图文]

    雕塑《蝴蝶仙子》阿利安·吉伯特(法)作为首届江苏文化艺术节重头项目之一,近日开幕的“金石之声”江苏·国际雕塑邀请展获得极大关注,此次雕塑展的策展人之一,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中国雕塑院院长、全国城雕委艺术委员会主任、著名雕塑艺术家吴为山先生。“金石之声”开幕之际,吴为山的“文心铸魂·...

    817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黄永玉:我是不会丢掉自己的[图文]
    黄永玉:我是不会丢掉自己的[图文]

    黄永玉黄永玉,1924年生于湖南常德,湘西凤凰人,土家族。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微博]版画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诗书画文诸艺皆能。出版有《永玉六记》、《比我老的老头》等。本报实习记者梁毅如果要我说的话,我是青辣椒炒红辣椒。为什么?就是辣。我从不做梦,我干活干得很认真,晚上一觉睡到天亮。要珍惜时间、好好读书,一辈子跟着书走不会坏。再过几天,黄永玉就要90岁了。比他老的那些老头大多活得...

    1532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杨玉良:栖居花鸟世界的笔墨人生[图文]
    杨玉良:栖居花鸟世界的笔墨人生[图文]

    杨老师作画曾品读过苏轼的《定风波》,一度迷恋词中的一句话:“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公坦荡真实的文人气度让世人不断揣测,是怎样的一位林间侠客将世俗的杂扰摒弃于山水之间,在观赏完杨玉良老师的花鸟画作之后,我对这种坦荡真实的文人气度又有了新的认识。好凉一个秋其实无论山水画还是花鸟画,注重的是专注于自然,将万物灵气汇聚于笔端,在提笔落墨之间才会彰显中国画所...

    1448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