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文理分科阻挠考古人才培养

时间 : 12-18 投稿人 : 小元宝 点击 :

据第三次文物普查统计,我国现有不可移动文物766722处,文物藏品量3018.54万件,未知的遗迹和文物数量不可预计。而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是,目前我国科技考古专业人员只有300人左右,其中硕士生占三分之一,博士生占十分之一,仅以每年约30人的数量增长。

悬殊之大,令人咂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王巍研究员表示,考古与先进科技结合是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以上数据不禁让人对该领域的发展前景心生疑虑。在近日举办的“文物保护与科技融合战略研讨会”上,专家呼吁加强文化遗产研究综合型人才的培养,“不能让科技考古这一新兴学科成为无源之水!”

科技考古

——文化遗产研究的必然趋势

科技考古,在西方始于20世纪60年代,至今已有三代学者专注于此,学术体系相对完整。我国科技考古的研究与教学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在考古勘探、年代测定、动植物及人骨分析、陶瓷与金属器物研究等方面有所尝试,现在正处于方兴未艾的阶段。

作为科技考古的代表性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汇聚了众多学科的专家学者。前者集中了考古、历史、天文、物理等学科,利用碳14测年等科技手段为远古的王朝编写大事记;后者则吸引了更广泛领域内的研究者,共同探究中华文明在礼制、历法、技术等各个层面上文化的来源。

近年来,科技考古在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对地观测等学科的帮助下,取得了诸多成果。例如在这次研讨会上,来自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的杨焕明教授介绍了DNA在考古研究中的新应用——为一位4000年前的格陵兰人找到了故乡。通过保存于永久冰层中的头发,专家们提取出DNA序列,并将其与现代人类各人种的DNA序列相比较,最终推测出这位早期格陵兰人来自西伯利亚。

与会的专家学者们不约而同地谈了一个问题:作为新兴学科,科技考古发展势头很猛,但人才基数少、增长速度慢的现状正阻碍着该学科的可持续发展。

文理分科

——人才培养难题的症结所在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赵辉院长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坦言:“考古学的学科设置正是造成人才困境的首要原因。”

科技考古作为一门交叉学科,要求从业者具有文理兼修的知识背景,不但了解文化遗存的发掘整理工作及相关历史文献,还要能够熟练运用科技手段分析考古现象。但我国现阶段从学科划分到教育体制都很难满足这一点,对综合能力的要求与文理分科的现实之间的矛盾造成了科技考古人才产量低的现状。

在目前文理明确分科的大背景下,科技考古人才的培养首先面临着资源配置偏差的困境。考古学以历史为研究对象,被设在人文学科中本无可厚非,但因其本身存在极强的学科交叉特点,在具体教学中时有不便,特别是涉及到科技考古时,往往因为教师、仪器、实验室等相关资源在理科院系而受制肘。

著名考古学家严文明教授明确指出:“我们虽然很早就意识到了科技在考古中的作用,但人才培养的单学科问题仍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另一方面,学科设置还造成了人才来源单一的问题。现阶段考古本科生均来自文科,自然科学基础薄弱,在学习科技研究方法时存在很多困难。比如科技考古中的植物研究,在分析植物遗存的种属、年代、生长条件等因素时,就可能涉及到生物、化学、气候等多重自然科学,非文科生所擅长。研究生阶段虽不做生源限制,但理科院系毕业生进入考古领域深造的人数仍不多,直接进入考古院所工作的情况更为少见。除观念问题外,研究机构的用人机制也存在弊端,以“考古学或历史学出身”作为录取条件,往往会将有志于考古研究的理科人才拒之门外。

搭建沟通桥梁

——专家献策巩固人才之源

与会的专家们认为,作为交叉学科的科技考古必须自己动手,搭建起沟通多领域的人才之桥。

据了解,国家已充分认识到资源配置问题并投入资金进行调整。一些考古院所购入设备成立实验室,专门的科技考古研究机构也陆续挂牌。

合理的资源配置打下坚实的“桥墩”,铺就真正起连接作用的“桥面”就要看具体的教学工作了。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的梅建军教授建议,一方面应建立教学科研实习基地并聘请理科专业兼职导师;另一方面要强化实践环节,以项目带动人才培养和训练。

“桥”建起来了,配套设施不齐全也会阻碍通行,科技考古领域的用人制度与工作待遇正是决定人才能否顺利或是否愿意通过的配套设施。中国工程院葛修润院士认为,应扩大科技考古的招生数量,逐步取消考古院所在人员录用中的专业壁垒,给更多理科院系毕业生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领域学习工作的机会,促进学术交流与学科交叉。

最后,还要为人才之桥提供充足的潜在使用群体,提升科技考古乃至考古学整体的社会影响力,为学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能量。

(李韵通讯员吕梦)

相关文章

  • 俄罗斯肖像画 中国贵族精神定义新标准[图文]
    俄罗斯肖像画 中国贵族精神定义新标准[图文]

    说到肖像画,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达芬奇那幅最著名的《蒙娜丽莎》,军事迷们也一定念念不忘欧洲新古典主义先驱大卫的名作《跨越阿尔卑斯山圣伯纳隘口的拿破仑》。在圣伯纳山口积雪的陡坡上,天空阴沉,年轻的拿破仑骑在一匹前蹄扬起的烈马上,身披红斗篷,帽子和衣服的周围装饰有精美的金丝刺绣,扬起右手指向前方,整个画面洋溢着一种庄严的英雄气概。在当时的欧洲,王公贵族们都会选择一名同时期著名的画家为自己或者全家画一...

    437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鲁明军:许多批评家根本不懂艺术[图文]
    鲁明军:许多批评家根本不懂艺术[图文]

    鲁明军今天,视觉的生成机制不再是单一的道德训诫或政治宣传工具,也不再是纯粹的审美诉求或形式建构,而是一种多歧化的视角和进路。它可能源于对视觉性的探索和实验,可能源于某一社会政治事件,可能源于日常生活实践,可能源于对自然社会生态的反思,也可能源于对现代科技的好奇和迷恋,甚至源于某一具体的知识或理论等等。更多时候,我们习惯将这样一种艺术状况统称为“视觉文化”。它不仅改变了我...

    1351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台湾现当代艺术中的抗争政治[图文]
    台湾现当代艺术中的抗争政治[图文]

    黄灿荣《二二八事件》,木刻版画文/李公明有多种角度和层面研究台湾现当代美术的发展,其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比较独特的方向是从社会转型正义的角度研究艺术在其中的表现、作用和审美价值。这种研究角度的独特性在于从威权政治走向民主政治过程中的艺术与政治关系具有前所未有的特征,转型正义中的政治成为批判性艺术成长的重要土壤与推进器,艺术从一个侧面成为政治史上的图像抗争注释与视觉经验。一所谓“...

    230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基于思维和行为的设计再思考[图文]
    基于思维和行为的设计再思考[图文]

    今天的“设计”不仅仅是一种实践行为的特定称谓,也不仅仅意味着相关实践的具体产物,在当今社会它也早已不仅仅限于“一门实用型的专业”这样的称谓,作为一个系统科学视野中最具典型性和历史感的内容,设计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不断与其相伴,并对于自身进行着不间断的改造——一个设计词汇逐渐从“想”到“做&rd...

    570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沈津:漫谈名家所治藏书印[图文]
    沈津:漫谈名家所治藏书印[图文]

    《王福庵印谱》,西泠印社编,2010年12月版,650.00元。《陈巨来治印墨稿》,陈巨来著,2009年5月版,90.00元。《册府元龟》,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沈津,安徽合肥人,1945年生于天津。毕业于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在上海图书馆任职时,追随顾廷龙馆长研习目录版本之学。1992年为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后任哈佛燕京图书馆善本室主任。现为广州中山大学图书馆特聘专家。著有《美国哈佛大...

    1597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扬州八怪:浸染人间烟火的职业画家[图文]
    扬州八怪:浸染人间烟火的职业画家[图文]

    所谓“职业画家”,往往正是一些失去了正式职业的画家。现在如此,古代更是如此。只不过,在古代,想要选择当一名“职业画家”,需要更多的勇气。因为自唐宋以来的文艺传统便是:“以画为娱则高,以画为业则陋。”黄慎《赏花仕女图》扬州八怪是清代在扬州地区卖画为生的一群画家。他们的画不仅蹊跷古怪,而且明码标价。说来也怪,这几位画家不仅没有...

    1583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记齐白石和他的画:白黑水墨敢用红[图文]
    记齐白石和他的画:白黑水墨敢用红[图文]

    齐白石《不倒翁》河南杜学强我有一个脑筋急转弯、甚至略显无厘头的问题:当我们在观看古代和现代绘画作品时,你发觉在绘画对象上的一个明显区别是什么?这当然不是一个值得你绞尽脑汁的问题——虽然乍看起来可能需要你写一篇论文才能解决。答案很简单:描绘裸体的多寡之别。或者应该统称人体吧。一般以女人体居多!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对于有着几千年封建历史的中国来说,裸体女人在...

    326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黑白”世界写情缘--女画家阚玉敏印象[图文]
    “黑白”世界写情缘--女画家阚玉敏印象[图文]

    如果说东北的厚土养育了她,那么“老佛山”的灵性是她走进“黑白”艺术世界的奠基石。八年岁月几不平,阅尽黑白写丹青;不与世间争桃李,敢以水墨画苍生。阚玉敏国画作品我不知道一生的时间究竟有多长,但我知道,八年的时光对于岁月来说实在算不上漫长。阚玉敏,一位从围棋的“黑白”世界里走进另一个“黑白”世界水墨...

    790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李可染在齐家学画10年[图文]
    李可染在齐家学画10年[图文]

    齐白石《牵牛草虫》1946年,李可染艺术生涯中的一个关键时刻出现了,两份聘书同时送达他的手中。一份是母校杭州国立艺专发来的聘书,一份是徐悲鸿请他去北平国立艺专的聘书。可染对母校感情深厚,回母校工作可以了他的心愿。而后者却更有吸引力,北平是中国文化古城,有故宫藏画,还有李可染素来仰慕的大师齐白石、黄宾虹。在当时的可染心中,北平几乎就是一流艺术的代名词,于是他选择北上。此时的李可染40岁,已多次...

    790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北京艺术区:我们现在还需要吗[图文]
    北京艺术区:我们现在还需要吗[图文]

    徐子林最近几年北京艺术区作为一个社会事件和舆论话题已经多次夺人眼球挑拨人们的神经了。从圆明园画家村到宋庄到798艺术区;从艺术区开创元老纷纷被挤兑出走到各色商贩蜂拥而至;从正阳艺术区的拆迁维权到798将建成世界上最大水上游乐园……雅昌艺术网、艺术国际网都专版专题开始讨论艺术区何去何从,众艺术人士则或义愤填膺,怒斥奸商兔死狗烹;或无奈叹息,诉说无知政府流氓当道;或恐慌...

    885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齐白石《锦鸡图》真伪鉴别[图文]
    齐白石《锦鸡图》真伪鉴别[图文]

    齐白石《锦鸡图》真伪鉴别李海峰身为北京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市东城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湖社画会副秘书长、白石轩首席艺术顾问、北京电视台主持人及制片人;师从齐白石得意门生、国画巨匠娄师白,同时修业于中国国家画院花鸟画高研班吴悦石导师工作室。出版有《齐派工笔草虫图集》、《齐派传人李海峰百扇画集》、《齐白石作品真伪鉴别》、《齐白石密码》。我们在《玉兰蜜蜂》的对比案例中讲过,两幅作品构图很相似的...

    806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培育自己的精气神[图文]
    培育自己的精气神[图文]

    《毛泽东诗词》李冠意没有响亮的名头,没有一顶又一顶高耸的桂冠,这在浮名泛起的时代,他似乎落在了潮流的身后,然而,正是这种不追波逐流的品格,使年过花甲的李冠意,依然彰显着一种生命的力道,那是融化在书艺中的坚守、纵横在笔墨中的气质和神采。在汕头、在深圳,李冠意的书法,盖过了他的名头。这不仅仅是他的字好,而是他的人好、德好:不为功名所累,不为利禄蛊惑。广布人缘,追求书艺的普世效果,传承璀璨悠久的文...

    1764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哈尔滨玉雕师傅王子臣:冰城老街里的雕刻人生[图文]
    哈尔滨玉雕师傅王子臣:冰城老街里的雕刻人生[图文]

    纳玉坊里的“雕刻时间”杨静摄记者杨静穿过老街上一家烤鸭店的栅栏门,走过一个窄窄的通道,再上几个台阶,记者跟随哈尔滨玉雕师傅王子臣来到了他每天工作的地方——纳玉坊。这个杂乱、破旧、并蒙着白色粉末的小作坊间丝毫不能让人联想到晶莹剔透的玉器作品,但王师傅麻利得更换了工作服,并很快进入了工作状态,因为他明天就要去美国做冰雕了,今天还想赶点儿活儿。机器的...

    611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曹善华:书法创新不可人为设计[图文]
    曹善华:书法创新不可人为设计[图文]

    初学书法只为写对联1967年出生的曹善华8岁左右便开始接触书法,至今已经临池30多年,而他当初练毛笔字的原因竟是为了春节写对联不求人。“小时候村子里能写毛笔字的人不多,每到春节父亲都得求人写春联,我为了这个原因开始学写毛笔字,和同学的舅舅学习临帖。后来练到了一定的水平,我不仅给自己家里写对联,还能给其他人家写。上小学时,我看了一本名叫《青少年书法》的杂志,里面有一页内容是中、日、韩...

    1229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易中天:为大众服务的学术明星[图文]
    易中天:为大众服务的学术明星[图文]

    易中天接受新京报采访时,回忆起25年前的时光,他说,25年前自己在上课、写论文,跟其他青年教师没什么两样。资料图片易中天25年前,时为武大教师,41岁的易中天出版了第一本学术专著《〈文心雕龙〉美学思想论稿》,开始了自己在学术上的孜孜追求。进入上世纪90年代之后,面对文化界、学术界的低潮,他转而追求学术和思想的公众影响力,走出象牙塔进行“学术冒险”,而《闲话中国人》等...

    962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