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中国的书法艺术中的晋人尚韵

时间 : 12-12 投稿人 : 阿高 点击 :

中国的书法艺术除了含有一定的美学之外,还容有一定的哲学在其中。有人说中国书法的起源,就是中国哲学的起源。《说文》中即有“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以后又表现为“阴阳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

在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史上,有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之说。在这里,我们首先谈一谈关于“晋人尚韵”之说。

在战国时期,由于正处于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产生了巨大的变革,形成了各种政治、学术派别互相辩争的风气。这就是历史上“百家争鸣”的盛况。而这其中力量最为强大的有“儒”、“道”两家。

后来汉武帝听取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意见,其他门派才偃旗息鼓。

但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它的发展却是一直按着这两条线循序渐进的。儒家——追求中和之美;道家——唯革新是求,追求雄强之美。

东晋时期,书法艺术达到了空前的繁荣,艺术成就也最为辉煌。可是由于历经了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政治的混乱、社会的动荡,在广大知识分子当中,对儒家思想作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正统思想产生了动摇。因此许多人又崇尚起了道教,而当时又尤以老庄为基础的玄学最为流行。玄学尚无,无则超旷空灵。由哲学命题转向艺术境界,其理想就是“澄怀观道”“超以象外”。晋人书法,从而形成了以“韵”为追术的终极目标。在书法艺术上则表现为潇洒、飘逸、变幻莫测……

黎泉先生在兰州市的一家报纸上也曾撰文《闲话‘晋人尚韵’》。说到晋人尚韵,黎泉先生曾这样说:“晋人尚韵是那个时代人文精神的共性所在。”其实任何事物的改变都是由一定的“量变积累”而产生“质”变。当然艺术亦是如此。

祝嘉在《书史学》中曾写道:“晋代书学,接汉魏之光焰,名山之石刻如新,书家之墨迹犹在,谠论名言,多亲闻而目见,师承不远,自易步武。”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晋人之书多承接汉魏风骨。而汉魏书法的代表人物当是伟大的书法家——“草圣”张芝莫属了。王羲之的小儿子王献之就“幼学于父、次习于张”。张芝为道家,史载张芝是学“崔(瑗)杜(度)之法”的。而崔瑗却对道家学说有过深入地研究,他的《草势》在历史上可谓是玄学的先声。而所有这些不正是在一定的“量”的积累吗?

晋人尚韵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当时碑刻较少,而不能透彻地研究晋人书法。《书史学》中有:“然晋代沿魏之旧,亦禁立碑,故石刻殊少。”因此“欲研求晋代之书学,反不如东汉之易者。”这也就是说,仅根据几张晋人留下的法帖就武断地说“晋人尚韵”,也许存在一定的偏见,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但不管怎么说,正如黎泉先生所说的:“艺术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规律……以至使晋字得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等并列为一个时代的杰出代表。”综观中国书法史,中国书法不正是在不断的革新、不断的创造发展而来的吗?这一点,我们在研究书法发展史,特别是在研究晋人“二王”的书法时尤为显见。

相关文章

  • 沉稳与兼容——谈上海的中国画创作[图文]
    沉稳与兼容——谈上海的中国画创作[图文]

    萧海春山水画新作《鹊华秋色图》上海的中国画受到西方美术的影响,但却又根植于民族传统之中。上海的艺术家一直是以一种较为温和的方式,远离政治主题,画一些风景、静物、变形的人物,寻求一种个性的语言。这种温和的前卫也决定了它不会有惊天动地的回响,它就是一群艺术家的一个寻求创作自由的派对——但我觉得这更接近艺术的正道。“上海美术进京展”去年在中国美术馆展...

    307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陈丹青:朱乃正老师二三事[图文]
    陈丹青:朱乃正老师二三事[图文]

    朱乃正先生1957年“反右”运动期间,朱乃正、傅小石、汪志杰、蔡亮,被中央美院定为右派学生,获罪时二十出头,大学刚毕业,老校友说起,均称是当年美院的“四大才子”。其中朱、汪、蔡三位,上海人,汪志杰遣返上海,蔡亮发配陕西,朱乃正发配青海,傅小石是傅抱石公子,不知被罚去哪里。年龄更小的美院右派学生,是袁运生,亦当年校中公认的才子,发配去了东北。我还...

    1510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陈丹青谈写作:作者不应把自己的看法强加给读者[图文]
    陈丹青谈写作:作者不应把自己的看法强加给读者[图文]

    陈丹青在新书发布会现场。新年伊始,陈丹青的三部新书《草草集》、《谈话的泥沼》、《无知的游历》由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并于1月8日在工人文化宫举行新书发布会。这是陈丹青继2008年《荒废集》之后首次将文稿付梓出版,三部书总共收入陈丹青近年累积的杂文、访谈、游记作品三十万余字。五年沉淀,三部书稿全新面世《草草集》是陈丹青近年所撰杂文和随笔的结集,全集分为艺术、影像、社会、木心四个部分,或谈及艺术...

    107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李泽润:书法重在情感表达[图文]
    李泽润:书法重在情感表达[图文]

    李泽润书法重在情感表达在津城书法界,将近古稀之年的李泽润可谓“书印全能”,因为他既擅书法又长于篆刻,创作诗词、撰写书法评论更是不在话下。虽然毕业于天津师大化学系,但出自名师门下的李泽润从少年时便开始博览群书,此后一直刻苦钻研,临池不辍,终成天津书坛诗、文、书、印俱佳的名家。篆隶皆擅懂“天书”李泽润的启蒙老师陈心农是清代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的弟子...

    1107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傅雷:中国美术史需要重新写[图文]
    傅雷:中国美术史需要重新写[图文]

    张瑞田1963年生于吉林,作家、书法家。・书画畅游・那些无名作者才是真正的艺术家,活生生的,朝气蓬勃,观感和儿童一样天真朴实“霉宿”一词,是傅雷的发明。从字面看,与“没落”、“腐朽”同意。在他看来,具有“霉宿”的艺术作品,“偏于烦琐、拘谨、工整,没有蓬蓬勃勃的生气了”,自...

    838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高档会所里隐藏的秘密[图文]
    高档会所里隐藏的秘密[图文]

    高档会所里有什么秘密中央近日下发通知,要求整治“会所中的歪风”。14日,北京市要求公园内私人会所一律关闭;16日,浙江省委常委会召开专题会议,责成杭州市整治关停西湖景区“会所”,并要求全面摸排清理设立在风景区、公园等公共场所内的各类会所,并坚决采取措施一律予以关停。记者走访北京、广东等地的部分会所,以这些“样本”为例,寻找...

    1151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人民日报:林风眠与沈柔坚的友谊与创造[图文]
    人民日报:林风眠与沈柔坚的友谊与创造[图文]

    沈柔坚旧藏之林风眠《紫藤双雀图》枕流公寓在上海华山路上只有一个小小的门。若不是曾在书中读到,大多数人或许都不会在此驻足,也不会想到,这楼曾是李鸿章家族的产业,“金嗓子”周璇也于1932年在此安家,更不会去想这楼曾经见证过的如歌往事。枕流公寓原址为英资泰兴银行大班的花园住宅,后被李鸿章家族购得,其子李经迈拆除旧居,在原址上重建了这座西班牙样式的高层公寓,并引用&ldqu...

    1282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邵亦杨:从绘画到影像[图文]
    邵亦杨:从绘画到影像[图文]

    德国艺术家里希特作品一关于记忆模糊的影像与真实的现实—里希特和它的相片画德国艺术家里希特(GerhardRichter)在当代艺术界享有巨大声誉。当20世纪70年代观念艺术大行其道,绘画濒临死亡时,他为绘画指出了新的出路。相片和相片画是里希特艺术中的重要部分。利用相片做画并不新鲜,历史上许许多多的艺术家都曾借助相片作为创作的辅助工具,尤其是肖像画家。对于很多人而言,相片是记忆的...

    335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评论家冷静看待莫言获奖:不代表真的走向世界[图文]
    评论家冷静看待莫言获奖:不代表真的走向世界[图文]

    (记者刘婷)昨天,由文艺报、中国作家网、新浪文化读书举办的“莫言小说特质及中国文学发展的可能性”研讨会举行并进行网络图文直播。李敬泽、陆建德、陈众议、雷达、梁鸿鹰、陈晓明等众多评论家对莫言获得今年诺贝尔文学奖进行了深度探讨,并对目前的舆论热潮进行了较为冷静的思考。对于莫言的写作特点,梁鸿鹰表示,他的特质在于扎根中国现实,进行无拘无束的文学创造。作家的写作还是要注重自己的...

    687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我们应该如何欣赏雕塑[图文]
    我们应该如何欣赏雕塑[图文]

    中山纪念堂孙中山雕像特约采写:彭昶说起雕塑,人们的头脑中会涌现出如掷铁饼者、大卫、断臂维纳斯、自由女神、秦始皇兵马俑、铜奔马、艰苦岁月、五羊石像……如此众多形象,都是古今中外的经典,有点类似于宗教图腾,深深根植在世界民众的脑海中。雕塑是具有空间立体感的造型艺术,它可以穿越时空,存在几百年,甚至数千年。经典雕塑的影响力是所有艺术品中最为强大且深远的。近日,有幸与广...

    1102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刘小东谈利森画廊个展[图文]
    刘小东谈利森画廊个展[图文]

    刘小东中国当代艺术中最重要的画家刘小东即将于9月27日在伦敦著名的利森画廊(LissonGallery)举办他的首次伦敦个展。在7月17日到8月28日的六周时间里,刘小东延续了他现场创作的方法,在利森画廊附近的社区里选择了绘画场景和人物对象完成了丰富的创作。导演索菲亚·菲尼斯(SophieFiennes)则用摄像机记录刘小东的创作过程,这部影片也将在展览中放映。记者与刘小东进行...

    1522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陈玉先的墨舞[图文]
    陈玉先的墨舞[图文]

    《高原红》李松中国传统艺术之中,舞乐与美术的结缘可以一直追溯到原始社会马家窑文化舞蹈纹彩陶盆上翩翩起舞的画面和古代岩画上的舞蹈场景。敦煌莫高窟壁画中反弹琵琶的舞姿,已永远定格在舞蹈史和美术史上,令观者怦然心动,也激发后世大型舞乐和绘画的创造。在汉、唐陶俑等雕塑作品中,也有不少生动、传神的作品。迨至文人画主宰画坛的元明清时期,舞蹈题材长期被冷落,走向沉寂,鲜有佳作遗存。直到20世纪中期,舞...

    960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陈文增:品种单一阻碍定瓷发展[图文]
    陈文增:品种单一阻碍定瓷发展[图文]

    “刀行形外,以线托形”的刻花效果。定窑梅花口刻花瓶(陈文增)。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陈文增称扩大生产规模迫在眉睫“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作为生于唐、盛于宋,且与汝、钧、官、哥并称为传统“五大名窑”的定窑,其烟火一经从河北曲阳烧起,就曾令南北瓷窑争相仿效,形成了以“白花美”风格行世的定瓷窑系。然而,定...

    372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徐佳和:《时代肖像》,为谁画像?[图文]
    徐佳和:《时代肖像》,为谁画像?[图文]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新推出的展览“时代肖像——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的展厅里,随处可见隐含着的对比与互相映衬的关系。从“人民”到“人”,从“我们”到“我”,从复数到单数,从群体到个体,从真实到魔幻,艺术作品中的主体——人物肖像在中国三十...

    1547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诗人海啸:莫言获诺奖后中国诗歌将更寂寞[图文]
    诗人海啸:莫言获诺奖后中国诗歌将更寂寞[图文]

    诗人海啸10月11日莫言问鼎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以来,中国作家仿佛一夜之间与“世界”的距离拉近,因为莫言的获奖,我们对“诺委会”的情绪也似乎有了一个戏剧性的变化,纠缠在诺奖身后的爱恨情仇终于可以搁置脑后,换来的是集体狂欢,庆祝这次“伟大的胜利”。在诺贝尔文学奖公布之前,诗人海啸就提出了莫言获奖已无悬念,并称和日本作家村上...

    1591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