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鲁明军:艺术史的观念与叙事

时间 : 12-18 投稿人 : 苹果 点击 :

2012年底,在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研院主办的“延安时代的文学、文化与社会”的研讨会上,理论与历史再次成为争论的焦点。左派认为史料绑架了历史,不要动辄就将挖掘秘史视为“神棍”打倒一切;右派则认为理论抽离了历史,真相其实没那么复杂。不过有趣的是,双方似乎都在强调历史观——尽管指向有所不同,前者是“人民史观”,后者是“自由史观”。当然,也有人提出能不能走出这两种极端的叙述,选择新的观看视角,比如从右派内部的左派看左派和右派,从左派内部的右派看右派和左派,等等。

某种意义上,此前在巫鸿主持的“当代艺术史的构成方式”研讨会上费大为对于卢迎华的质疑也可以归结为“历史vs理论”或历史观之争。费大为还是持一种现代学科或客观知识意义上的史学观;而卢迎华或许受汉斯·贝尔廷(HansBelting)影响,更认同历史终结之后的当代史观,一种带有对现代主义叙事的反思和批判的后现代史观。相比而言,费、卢还算温和的,要说极端还数吕澎[微博]。他在会上明确指出,他的艺术史写作就是依赖于一种自由史观,不符的便“踢出”准确说是他的)历史。于是,写作者的个人选择摇身一变成了历史的基础。

姑且不论卢迎华的历史观是什么,单从她的出发点来看,并无不可。实际上,她的论点核心是说既有的一些艺术史定义和批评话语抽离了个体实践的真相,甚至成为一种艺术资本的杠杆。故此,她认为今天的艺术史写作应该从诸如此类的意识形态绑架中解放出来,像艺术创作一样自由实践。孰不知,恰是这一点,成为费大为质疑的起因。在费看来,如果历史成了艺术,那还有什么客观所言呢?

这是一个老得不能再老的问题,在史学界,甚至老得已经没人再敢提及。但事实是,它像幽灵一样,却不断地出没于我们的论域中。那些持“历史是叙事”这一观念者常常以历史无法客观的理由拒绝客观的诉求。而在反方看来,既然历史就是叙事,就是艺术,那还要历史干嘛?直接称为艺术或文学不就得了!

作为一种事实描述,“历史即是叙事”我以为还是成立的。但作为一种价值理由,它是可疑的。所以,当最终的结论是“历史即艺术”的时候,反思本身可能有点矫枉过正了。因为,历史可能是叙事,但叙事不一定是历史,更多时候它是一种历史哲学。准确说,历史源自叙事,但它不一定是叙事。这也是阿甘本强调任何历史都是建构,只有回到档案才能逼近真相的因由所在。

对于历史写作而言,史观固然重要,因为其决定着我们对于史料的判断、取舍及分析,最终影响我们对于历史的认识和理解。但是,当史观成为目的,或者说叙事本身成为历史目的的时候,导致的结果是反而可能去历史越来越远。——除非,史观即客观。否则,任何意识形态——无论左派还是右派,甚或中间派——成为历史目的,都是一种绑架或消耗。

上述这些无疑都是针对当代艺术史或当代史写作的一种讨论。之所以如此,也是因为写作语境发生了变化。今天的历史写作对于意识形态有一种天然的敏感和警惕,而意识形态常常是叙事的支撑所在。这也是长时段叙事在今天愈发显得艰难,而侧重微观叙事的专题史、文化史等兴起的原因所在。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叙事记录和历史发生都是去意识形态化的。可能对于意识形态的敏感使得我们在阅读、分析和发现被意识形态化的历史时,反而更为自觉,更容易进入其中。在此意义上,选择以叙事的方式切入,是因为史料本身便是一种叙事。问题是,有些可能未必是叙事,就此如果还是从意识形态的角度进入分析,或许就是一种绑架、消耗或再遮蔽了。所以,还是要区分对象,面对不同的对象,须选择不同的策略,但最终都是为了澄清事实,而不是经由叙事遮蔽甚或歪曲事实。因此,叙事可以成为我们进入历史的手段,但并非历史的目的。难怪有人说,故事讲得越圆,叙述越是完整,可能去历史真相越远。反过来,有意地粉碎所有的叙事逻辑,认为一切发生都是偶然的,似乎也不太靠谱,甚至走得更远。(余英时先生在一次访谈中专门提到,今天史学界其实已经不再讨论历史之偶然或必然诸如此类的问题了。)

历史是叙事。这话没错。但如果没有前提,可能就会错。要知道,即使如彼得·诺维克(PeterNovick)所言“客观是一个‘高贵的梦想’”,也承认“历史即叙事”的前提还是客观的自觉,以及由此对于历史叙事本身的一种怀疑态度。我相信,很多持“历史是叙事”观念者,都或多或少受了点福柯的影响。而福柯之所以从知识考古的角度进入历史,就是因为不相信现代叙事话语或现代社会科学知识所型塑的历史,所以,他的知识考古实践,不是在此基础上重新寻找一套叙事话语,而是在摧毁这套现代话语所构造的“句法”的基础上,寻找一个新的“句法”,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比那些设法赋予表述以明确形式、详尽应用或哲学基础的理论更为坚固、更为古老、更不可疑并且总是更为‘真实’”的“句法”系统。这意味着,他是在深入理解既有模式的基础上摧毁它并探触新的进路。可见,福柯所谓的“历史即叙事”或许只是一种判断分析史料的逻辑起点和方法自觉,而并非是一种写作目的和价值理由。常听人说,福柯不懂绘画。我想,如果理解福柯思想进路的前提,断然不会得出如此轻率的结论。说白了,他不是不懂绘画——至少我们不能轻易断言他懂或不懂,而是因为他不想落入离真实越来越远的古老视角和路径,才选择了这样一个新的更切近真实的“句法”系统。就像巴特菲尔德不相信辉格党的历史叙事一样,他并不是走向另一个极端托利党叙事,而是寻找二者之间可能的“调停”,这或许最靠近真相。就此而言,卢迎华所谓的作为艺术的艺术史,单从写作方法及反思的态度看无疑是合理和正当的,但前提须尊重史实。不能为了叙事的需要,妄顾基本事实,这不仅是反历史,甚至是一种非历史化的实践。然而,今天的问题是,这似乎已经成了任何历史写作都无法避免的一个诡论。

写到这里,我想举一个例子结束小文。我们都熟悉王广义创作于1980年代中期的“极地系列”。关于这个系列,迄今有多种说辞,比如“理性绘画”、“精神启蒙”、“乌托邦”、“个人神学”等等。但在一次访谈中,王广义说这幅画最初源自一个偶然的发生,有天他看到他夫人穿着棉袄坐着的背影,觉得有趣,便将其转至画面。今天,当我们要对“极地系列”作一历史性研究的时候,除了上述信息之外,还有很多因素,包括他所接受的美术史教育、日常阅读以及个人的审美趣味等等都不可忽视,或许后者才是其绘画语言的主要来源。但更重要的是,上述种种因素之间的关联与互动,及其对于他的艺术实践和语言风格的直接影响。其实,所谓的“理性绘画”、“精神启蒙”、“乌托邦”、“个人神学”等还是站在一个相对普遍的话语背景下的论述。不消说,80年代艺术实践的集体性运动本身就植根于文化政治语境,或者说,其本身就是对当时普遍语境的一种反思性和批判性的回应。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创作背后直接的个体经验,不管是偶然的发生,还是历时化的形成。更多时候,艺术实践是个体经验如何反思性地逸出公共经验的一种视觉表征。在这个意义上,所谓的“理性绘画”、“个人神学”诸如此类的界定或叙事更多是一种批评话语,而它们的渐次叠合一方面不乏揭示历史的可能,另一方面,它又不断地形成新的历史结果,从而导致对原初发生的遮蔽、再遮蔽,叠加得越多,遮蔽得越深。我想,这也是卢迎华重申回到个体经验的逻辑起点。然而,真正的问题是,像“极地系列”这样的80年代的艺术实践并非完全是个体行为,实际上它还是植根于一个着强大的集体运动背景。或许,当时更多的艺术实践恰恰是在个体经验与公共经验的交叠处,甚或在它们之外。

如今,艺术史研究更多是基于生产而消费的角度展开的考掘和解释。那么,作为学术研究的艺术史写作,不仅要分析视觉文本,也不能忽略与之相应的批评文本,包括既有的所谓的历史叙事,在我看来,所有这些都是亟待辨析的史料而已。特别是批评文本,在作为史料之前必须作出甄别,尤其是针对其与视觉文本之间的关系须做出理性的分析、判断和取舍。叙事是不可靠的,而历史又常常是叙事的结果,因此,只有通过不断地对作为叙事的历史的质询和辨析,方有不断趋近历史真实的可能。诚如巴特菲尔德所说的,历史研究不是寻找起源,也不是定义,更不是建构叙事,而是揭示这些因素之间是如何内在地“调停”的,意即“那些推陈出新而且让历史学家必须视为崭新内容的有效调停。实质上,就是研究一种过渡,一种变化”。因此,“真正的历史研究注定成为细致研究"。

相关文章

  • 张永和:我就是一个长僵了的文艺青年[图文]
    张永和:我就是一个长僵了的文艺青年[图文]

    张永和是中国建筑界的明星,第一个进入普利兹克奖评委团的中国人布展的时候,展厅被张永和弄成了一个建筑工地,泥沙进出,就地浇水泥,掀起的灰尘鼓鼓地往外冒,整个空间好像恢复了曾经作为工厂的前身。施工的工人说干这个活儿特别费劲,不像建筑不像装修也不像展览。直到开幕前半个小时,电钻还在响,师傅们拿着尺,四处找螺丝,调整模型的位置,还有人拖地、擦玻璃。正经的展品是张永和以及非常建筑事务所30多年来的设计...

    1036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设计师,你还在让自己的原创作品裸奔么? [图文]
    设计师,你还在让自己的原创作品裸奔么? [图文]

    设计师,你知道吗?在中国,只有1%的设计师为自己的作品登记版权保护;只有5%的设计师知道遇到侵权时该拿出什么证据;而90%的侵权案件的失败都是证据不足所导致的。原创作品侵权问题一直困扰着众多设计师,眼睁睁地看着侵权者肆无忌惮地盗图,却无能为力,只能在微博上发发牢骚抱怨几句。华盖创意版权保护的法务经理任女士表示:很多侵权案件都是在取证阶段就夭折了,因为设计师无法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据;即使走到司法...

    1884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靳尚谊:我是如何画彭丽媛的[图文]
    靳尚谊:我是如何画彭丽媛的[图文]

    《青年女歌手》创作背景:《塔吉克新娘》的完成标志着我运用古典形式,突出体积感的方法已初步达到西方造型体系的审美要求。但是,塔吉克新娘是塔吉克族,有欧洲人种的特点,面部线条的凸凹与西方人很像,表现西方古典美是自然的。而中国人面部线条比较平,在运用西方造型的明暗方法时不容易表现出造型的力度,那么在中国当代人物肖像中如何凸现体积感和层次感,这是我研究的新课题。为了尝试表现中国人物的特点,我准备画三张...

    1092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当代中国摄影的危机[图文]
    当代中国摄影的危机[图文]

    沃克-埃文斯作品纵观整个二十世纪,中国人经历了一场百年巨变。在这场巨变中,摄影为我们提供了中国社会最为丰富的视觉表征。近30年来,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快速转型,各种问题和事件不断发生。摄影作为一种独特的记录手段被更加的工具化。一大批具有使命感、责任感的摄影家用一种记录性影像方式,重新建构与社会的关系。他们用一种中国的影像社会学人文立场与话语方式,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具有社会、历史文献意义的视觉图...

    1181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地下"文物应不应合法化?[图文]
    "地下"文物应不应合法化?[图文]

    唐三彩女俑唐三彩人物俑文图/本报记者吴聿立近日,有政协委员提出:尽快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下文简称《文物保护法》),让现有“地下”文物合法化,并称市场化是对文物最好的一种保护形式。同时,可能是受一浪高过一浪的收藏热的影响,更有观点认为“藏宝于民”有着一定的优点和便利,如果促成这部分文物的民间收藏,不仅能够使文物得到更好的保护,也可以...

    898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陶喆:放下,需要思索,也需要时间[图文]
    陶喆:放下,需要思索,也需要时间[图文]

    陶喆凭上一张大碟《六九乐章》拿下台湾金曲奖的“金曲歌王”后,有“R&B教父”之称的陶喆反而沉寂了不少,并未乘胜追击。很多人都猜测,陶喆是否应验了那句“得金曲,衰三年”的魔咒?其实,暂时离开公众视线的陶喆一直没有闲下来,他写了好几个剧本、筹拍第一部自编自导的电影、签下乐坛新人关诗敏、筹备新碟、与新班底合作新歌…...

    1224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迷失在威尼斯,迷失的中国当代艺术[图文]
    迷失在威尼斯,迷失的中国当代艺术[图文]

    封面用图:观众在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英国馆中,欣赏英国艺术家杰里米·戴勒(JeremyDeller)的作品。威尼斯双年展开展之际,中国当代艺术家们蜂拥而至,以至于“普通话几乎成为(威尼斯)主要语言了”。曾是威尼斯中国馆赞助者的戴志康在接受《东方早报·艺术评论》采访时回顾了2005年前往威尼斯的情景:“我在威尼斯看各种各样的当代艺...

    1382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画家朱新建壮年力作将亮相 曾被雪藏二十年[图文]
    画家朱新建壮年力作将亮相 曾被雪藏二十年[图文]

    被称为“新文人画”的代表人物今年2月因病去世的画家朱新建的作品曾在今年春拍时带动一股“朱新建”热,在秋拍即将拉开大幕之际,朱新建的又一批作品在京再掀新热潮。日前,“色·非色——巴黎时期的朱新建作品展”在荣宝斋开幕,展览推出一系列朱新建创作高峰期的经典之作,而这批作品将作为荣宝斋(济南)...

    1820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公共艺术更需要艺术家善于随机应变[图文]
    公共艺术更需要艺术家善于随机应变[图文]

    上海大黄鸭◆林明杰记得有一次在欧洲接连周游了两、三个大型的新潮艺术盛会,然后走在马路上见到垃圾堆都觉得是装置艺术。上海街头刚刚竖起的一件用无数“小黄鸭”沾覆的大型雕塑“大鸭梨”,被路人剥得光了下半身。这样的“非礼”事件,被方翔先生看成了“行为艺术”,大概也是因为他在艺术圈呆得时间多了些造成的。...

    519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神秘面纱下的朝鲜当代艺术[图文]
    神秘面纱下的朝鲜当代艺术[图文]

    《上前线》秦大虎(中国)油画《人文杭州》记者王浩文/摄说起我们的邻国朝鲜,你了解多少?可能只知道他们长期封闭,经济不算发达,很有神秘感。那他们的文化艺术方面你又了解多少?当然了,依旧很神秘。曾经美国记者芭芭拉·德米克形容朝鲜时只用了三个词:黑色、白色、灰色。无论在电视或网络上看到现实中朝鲜面貌就是这样,灰白的房子,灰蓝的衣裳,对了还有激昂的语调。但是,在朝鲜艺术家的笔下,朝鲜是...

    1488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规避叙事,用身体破坏并寻找[图文]
    规避叙事,用身体破坏并寻找[图文]

    ■现代舞《重置》将在京首演■早报专访其创作者、藏族编舞家桑吉加桑吉加1974年出生于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朋友私下叫他小名桑巴。12岁时,被挑选至中央民族大学学民族舞,19岁加入广东现代舞团。1998年获美国亚洲文化协会奖学金赴纽约学习编舞。2002年,跟随德国法兰克福芭蕾舞团艺术总监、现代舞界首屈一指的大师威廉·福赛斯学习舞蹈。他曾编排过《无以名状》、《前定的暗色》两部标志性作品...

    549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走向坚实的大地[图文]
    走向坚实的大地[图文]

    兰力斌圣城我相信这是对他许多年来寂寞而艰苦的探索过程的一种精神上的回报。我们将认识他和他的艺术,并与他一道去感受那些曾经感动过他的心灵的人与自然。像今天人到中年的许多油画家一样,兰力斌在学习和研究油画的过程中经历了不断认识自我和超越自我的历程。在中国,对油画的了解在很长时间里停留在浅显的层面,无法目睹欧洲油画原作的局限,使学习油画的年轻学生只能靠对印刷品上图片的揣摩,去体会油画的语言意味和技法...

    100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唐伯虎为何大量创作春宫图?原因系生计需要[图文]
    唐伯虎为何大量创作春宫图?原因系生计需要[图文]

    明中叶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社会的繁荣,同时也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绘画交易现象由此开始普遍,方式亦多样,艺术市场得以逐步繁荣,使得大多数画家不可避免地参与到市场中来。作为苏州地区的画家唐寅,自然也加入了这一行列。他的卖画方式也多种多样,主要有友情赠送、订购、延请、直接现金交易等。唐寅与师友朋辈间的交往异常密切,因此少不了以画作为祝寿的礼物而友情赠送。张丑《清河书画舫·亥...

    99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严克勤:遇到一位好老师比一个好学校更重要[图文]
    严克勤:遇到一位好老师比一个好学校更重要[图文]

    严克勤,1956年8月出生,祖籍南通。国画家、文化学者。现任无锡广播电视台台长,硕士研究生,高级记者,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理事。出版有《21世纪有影响力画家个案研究(严克勤卷)》、《严克勤水墨画选》等画集。著有《仙骨佛心——家具、...

    67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吕胜中:没有书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图文]
    吕胜中:没有书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图文]

    最近9年来吕胜中把央美实验艺术系当成了自己的作品,即便是没课的假期,他也待在学校办公室里为学生查资料、看书。桌上的线装书都是学生论文。文、图/kk正值暑假,中央美术学院教学楼的过道里一片死寂,每间教室都打上了封条,实验艺术系的也不例外。不过细细一看就会发现,虽然挂着金色的大锁,封条已经被撕开过了。“你提问还是我自己讲?还是我自己讲吧。”吕胜中刚坐下来就笑呵呵地来了一段...

    613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