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官方不再评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引争议[图文]

时间 : 12-15 投稿人 : 小羔羊 点击 :

官方不再评选

王祖光巧色荔枝冻石《贵妃醉酒》

近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选不再由工信部“官办”的消息,引发了人们对大师评选的思考。大师本来是一个历史文化概念,在今天,却几乎成了一顶人人可戴的“高帽”,大师评选似乎成为了市场价格的催化剂。究竟,大师应不应该通过评选产生?评选能出“真大师”吗?大师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养和技艺?业界专家、藏家各抒己见。文、图/记者江粤军

正方——

著名收藏家郭庆祥:

有些“大师”不过是欺世盗名之徒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选不再“官办”,这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大师本就不应该是评出来的,而是后人公认的。在当前社会审美缺失的情境下,评选大师会误导大众,使某些人为了私利将大师变成一种概念去炒作。

近十几年来,“工艺大师”、“艺术大师”、“国学大师”等词语,已经变成了流行惯用语。本来,真正能称得上大师的艺术家,必定在其领域对人类的人文精神和艺术思想起到了推动或提高的作用。但实际情况是,“大师”称号常常被滥用甚至被利用——将这一“高帽”戴到对方头上,是为了谋取一定的好处。

其实,大师是需要经过时间沉淀、历史检验的,是后来人对有杰出文化贡献的前人的尊称。当我们以挑剔而又比较客观公正的眼光来看待前人,能称为大师的凤毛麟角。数数近现代的画家,我以为也就吴大羽、林风眠、潘天寿、石鲁、李可染、赵无极、吴冠中等不多几位吧。

能被冠以“大师”称谓,还必须获得大多数人的共识。像所谓清代正统画派的“四王”,他们的影响力很大,现在某些人也喜欢吹捧他们,但我认为他们远不够大师的档次。大师的作品一定得有创新性,能体现时代精神,并能成为后来人眼中的传统。而“四王”所做的只是继承、临摹,作品千篇一律,虽然形式上做得完美精致,但缺乏开创性,更体现不出时代意义,这与大师的精神高度相差十万八千里。

当下,我们可以说正处于一个“山寨版”时代。无论工业制造还是工艺美术,或者美术领域,大多都是复制别人。人心太浮躁,大家都不肯沉潜下来发现创造,作品缺乏思想深度,一味临摹古人,一切都往后看,然后打着“继承传统”的旗号,招摇撞骗。这怎么可能成为大师呢?最多只能算是匠人。

当下,我们还可以说正处于一个美盲时代。大多数人买作品看的是头衔、官衔,而不是买艺术价值本身。投机者就利用了大众这种心理,拼命往“大师”的路上挤,哪还有时间和心思搞创新?现在有些所谓的紫砂壶大师,不仅不好好搞创作,还以“代工壶”欺世盗名。

所以,直接加封大量当代大师,其实是一件挺荒唐的事,再盖上“官办”的印戳,危害更大,取消“官办”无疑是好事。

官方不再评选

辜柳希《赵云救阿斗》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祖光:

评选“国大师”有点像“分猪肉”

评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初衷和主要目的,应该是为了调动从业人员的积极性,让大家更好地发挥创造性。但日益数量化、任务化的评选,让其含金量打了不小折扣。而且,自然形成的、大家公认的大师,可能比评出来的大师更有说服力。回望历史,为今人所认可的齐白石、张大千等大师,他们的作品确实具有非常高的艺术水准。

以前,一个省的“国大师”寥寥无几,而到后来,各个省就有点像在“分猪肉”,名额多起来了。事实上,一个地方真的有那么多大师吗?人们不免要打一个问号。在我看来,够得上大师级别的作品,应该具有一定的开创性和时代感。除了要继承传统的工艺水平,更要体现当代的审美观念、文化理念。我们跟古人做的可以是同一题材,但每个时代的作品一定得有自己的精神风貌、艺术风格。而且,有些人听说评上“国大师”,作品价格就能飞涨,于是耍尽花样去争取,风气日渐不好。当然,如果每一届都评出那么多“国大师”,想通过这个头衔来号召市场,恐怕也会越来越困难。就我自己而言,评上“国大师”,荣誉归荣誉,我不会以此去炒作,作品在这个阶段该是什么价位,就是什么价位。

总之,社会和个人都应该正确对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评选,不要被利益冲昏了头脑;评选也应该下大功夫去发掘有真才实学、名副其实的“大师”。

金丝楠薄浮雕收藏家郑华星:

角逐虚名不如展现技艺

今天从事工艺美术或者其他艺术门类的人,通常都以加封当代“大师”为终极目标,而观众、买家多数也都是下意识地追捧“大师”,这种慕名弃实的现状导致整个艺术收藏界太功利化、太浮躁。

“大师”这个词,应该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出现的。开始是出于对某个人的无比崇敬和尊重,于是以大师尊称之,流行到这几年,吃顿饭都可能碰上几位“大师”。

综观中国文化艺术史,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流传上千年的优秀作品,作者早已湮没无闻,却依然带给我们美的享受、心的震撼。可见,艺术成就、艺术造诣才是不会被历史埋汰的。上天给了工艺美术师傅们一双慧眼和一对巧手,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文化企业,应该创造条件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天赋,沉潜下去创造传世的作品,而不是以评大师或其他方式,催生大家的逐利之意、求名之心。

以我们的收藏为例,即将在广州博物馆[微博]做的金丝楠薄浮雕展,其中最重要的作品《十二月令图》,就是七八位雕刻师傅心无旁骛、通力合作五年多才创作出来的。在厚度仅为1~3毫米的雕刻面板上呈现出七八个雕刻层次,仅一团树叶常常就要花费一天的时间。这些师傅在雕刻领域都已经有二三十年的经验,完全具备了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资格,但他们对这些虚名并不感兴趣,甚至可以说不屑一顾。在他们看来,有这样一个机会充分展现自己的技艺,创作世代相传的作品,比花时间花精力去评奖更有意义。这样的创作态度,我想应该得到社会更多的鼓励和推崇。至于大师与否,自有后来人公论,不是某个部门、某个机构、某几个专家就能论断的。

官方不再评选

李得浓潮州木雕《游戏三味》

反方——

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会长孔昭明:

“国大师”是行业的金字塔尖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选,即使下放到“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也依然是国内最权威的大师评选,与其他的各种行业性的评选不可同日而语。同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为行业的金字塔尖,其评选可以极大地鼓舞行业士气,带动更多人从事这个行业,对促进工艺传承,对整个国家文化遗产的保存与发展,都能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其实,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选至今已进行了六届,也多次变换主办方。前四届都是由轻工部主持的,第五届由国家发改委评选,第六届才由工信部负责,现在又到了“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虽然是行业协会,但跟以前的轻工部是有历史渊源的。“中国轻工联合会”的主要领导,是由国家任命的;最后评选出来的结果,加盖的仍是国家的公章,可见,整个评选仍然是政府主导。凡是评选,总会带来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政府把相关职能转换到行业,就是为了体现行业的事情行业做,把真正有水平的大师推举出来,做到更加公平、公正。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不管是由哪个部门或协会来主办,“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评选,在我国始终具有唯一性、权威性。而且四年一评,名额非常少,刚结束不久的第六届评选,全国只有78人榜上有名,其层层选拔过程,非常严格。

现在,有很多人诟病当代大师满天飞,但是,此大师非彼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跟社会上形形色色的所谓烹调大师、象棋大师等相比,无论是评选的过程还是最终的认定,都有着本质的区别。

因此,大师这个荣誉称号放在工艺美术的后面,是最恰当不过的了。真正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一定是德艺双馨的:一方面,他们在行业内有很强的凝聚力,能够为人师表,起领军作用;另一方面,他们必须有独门绝活,在工艺传承上具有代表性,作品有巨大的影响力。他们的作品深受市场欢迎,价位高于一般水平,也无可厚非,这样对整个工艺美术的产业化发展,才能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得浓:

拉关系现象

不会影响整体的公正性

“大师”只是名,怎么叫不太重要,创作者的水平才是实,更有本质意义。至于由谁来评选,也没太大区别,只要不是这个部门弄一个评选,那个部门又弄一个同样的评选,让人真假莫辨就行。

肇始于1979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选,其产生是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的。从上世纪70年代直至80年代,工艺美术产品一直是我国出口创汇的一个重要砝码,对整个国家的建设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譬如,在潮州木雕最红火的那些年,每个县都有一家大型的木雕厂,揭阳地区贴了金箔的木雕狮子,也很受外国人欢迎。为了表彰工艺美术界的努力和贡献,于是出现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这样一个荣誉称号。

有人说,现在很多收藏家只看头衔不看作品,所以只要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作品,价格就会飙升。我个人觉得这种现象不具备普遍性。藏家买东西掏的是自己的钱,优劣不分就贸然出手,这样的人恐怕不多。而且,作为工艺美术创作者,即使买家专业性不够,也会本着对自己的作品负责任的态度如实相告,不大可能随意地去欺骗,这是一个关乎职业道德、关乎个人口碑的大问题。

当然,物以稀为贵,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选每四年才一次,人数又非常有限,某些人不好好钻研技艺,把更多心思花在拉关系上,不足为奇。但这种情况不是主流,对整个评选的公正性不会有太大影响。

相关文章

  • 邵大箴评庄玉君的写意人物画[图文]
    邵大箴评庄玉君的写意人物画[图文]

    庄玉君人物造像系列庄玉君1957年生于广东海丰,字文璞、号一庄、真也、正也。“一庄”这个号是庄玉君的最爱,前不久,由中国美术家协会艺委会、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逍遥•一庄——庄玉君国画展”在深圳福顺堂拉开序幕。庄玉君在解释展览名称时说,“一,是最小,也是最大,是始,也是归,天道归一&rdquo...

    603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张江舟专访:解读“生命”与“墨语”[图文]
    张江舟专访:解读“生命”与“墨语”[图文]

    《殇·戊子记忆之五》180×192cm2009年4月17日是“生命·墨语——张江舟水墨艺术展”北京巡展的最后一天,上午10时,张江周老师来到中国美术馆,在展厅现场为观众深入介绍了他的作品。关于展览主题“殇”张老师首先向我们介绍了展览的主题,他说,“生命&m...

    818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苏立文:抛开理论直面20世纪中国艺术[图文]
    苏立文:抛开理论直面20世纪中国艺术[图文]

    封面用图:2010年11月24日,苏立文于杭州97岁高龄的苏立文先生是20世纪第一个系统地向西方介绍中国艺术的西方人。他因为偶然的机会来到中国,也因偶然的机会接触中国艺术,两个偶然造就了这位杰出的中国艺术史家。他曾说:“我没有理论……艺术中的理论如同一连串的有色镜,我们戴着有色镜去看现实,不会看到我们原来要看到的问题。他们模糊了许多东西,以致无法看清整幅...

    473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皮道坚:让浩瀚的江流荡涤心灵[图文]
    皮道坚:让浩瀚的江流荡涤心灵[图文]

    山林登山无高处121X120cm1978年沈爱其的山水画,总让人感觉到一股扑面而来的温馨馥郁而略带些潮润的气息。那是长江岸边特有的气息,对于喝长江水长大的人来说,它无疑是十分醉人的。我想,即使没有在长江边生活过的人,也能从沈爱其的山水画中体会到一种深沉幽邈的意趣,感受到因心灵被浩瀚的江流所荡涤而生的愉悦。他的《浪涛天涯云烟》,笔墨浓郁朴茂,造境却格外清奇空灵。用破笔破墨所作的恣意挥洒,墨气淋漓...

    215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金京华:追求真实的自我表达[图文]
    金京华:追求真实的自我表达[图文]

    金京华美院是一个不被教学体制束缚的地方,在艺术思想和艺术创作上老师们都不会硬性的要求你该怎么去做,只是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给予他们一个方向,这种因材施教的氛围,使得学生们有更多的空间去关注自己感兴趣的板块。金京华说自己会特别关注后现代以及当代艺术,喜欢贾科梅蒂、杜尚、安东尼葛姆雷、波伊斯、弗朗西斯·培根、罗斯科、等艺术家。写实的东西已经不足以表达内心感受的时候,金京华选择了抽象的...

    1524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中国文学如何更好走向世界?须重视西方市场特点[图文]
    中国文学如何更好走向世界?须重视西方市场特点[图文]

    2012年伦敦书展期间,莫言在中国外文局展台前手持《中国文学》与该系列图书的编辑合影。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任务。文学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是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强大力量,也是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提高中国文化国际地位的主渠道。随着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世界对中国文化、中国文学的关注骤然增加。那些反映当代中国改革开放进程、反...

    1803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父亲叶浅予的速写与人生[图文]
    父亲叶浅予的速写与人生[图文]

    1949年,叶浅予、戴爱莲和叶明明于北平住所叶浅予认为艺术创新是极其重要的。在叶浅予女儿叶明明的回忆里,他经常讲:“我认为光靠速写不行,那会被速写拘束住,约束了想像力。速写的同时,一定要讲感受。”方法问题也是如此。在学习的时候,没有方法不行,但创作不能光靠方法。叶浅予于1990年代授画谢春彦叶明明父亲叶浅予经常讲:“我认为光靠速写不行,那会被速写拘束住,...

    613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比尔兹利的艺术:维多利亚时代世纪末式风格[图文]
    比尔兹利的艺术:维多利亚时代世纪末式风格[图文]

    比尔兹利的作品比尔兹利的作品变革的时代维多利亚时代后期,很多英国人开始质疑这种快速改变的生活和日益工业化的社会所带来的好处。因此,与工业化资本主义十分合拍的维多利亚社会价值体系和社会规则自然也受到攻击。在英国19世纪80年代后期,主流派文学艺术维护着这一价值体系和社会规则,针对现状,一些艺术家和作家发起了批评和讽刺它的前卫运动。奥布里·比尔兹利(AubreyBeardsley)...

    1893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何勇的自我建设与更新[图文]
    何勇的自我建设与更新[图文]

    何勇作品修其身,养其性。书法艺术的创作应笔墨当先,“心不到则境不达,神不到则难入妙”。有句古话说的好,心正则笔正,笔正则有真在、正言、正语、正见、正精进。由此可以看出,心态才是最重要的。书法家的经历与创作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在看作品的时候我们能看见何勇的怎么心手相映,寄情传神的。何勇仕途的一次次的起步,在生活和工作中的顽强拼搏进取的精神,以及雷厉风行的办事的作风,做...

    1565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雷正民:品画家李丽山水作品有感[图文]
    雷正民:品画家李丽山水作品有感[图文]

    画家李丽李丽,笔名金书,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培训学院硕士研究生班,进修于中国国家画院高研班,著名画家苗重安先生入室弟子,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市房山区美协副主席,中国水墨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书画创作院山水研究室主任,北京芥子园画院副院长,清华大学北派山水高研班班主任,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展览并获奖,作品曾被中央警卫局、中南海、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国务院事务管理局、北京会议中...

    546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当代艺术如何品牌化[图文]
    当代艺术如何品牌化[图文]

    达利设计的红唇沙发李光斗如果把可口可乐的瓶子看作一件艺术品的话,那么它堪称当代艺术中最成功的艺术品。最初的可口可乐是倒在杯子里出售的,后来改用瓶装,但由于瓶子的形状不受顾客欢迎,大大影响了销路。当时美国妇女流行穿一种在膝盖附近稍微变细的裙子,一个叫凯普曼·路德的人从中获得灵感,按照这种裙形设计出一款瓶子,并把这款设计展示给了可口可乐公司负责人。可口可乐公司当即决定采用,结果大为...

    1651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不要落入书画伪作的圈套[图文]
    不要落入书画伪作的圈套[图文]

    王原祁(1642-1715)仿梅道人笔意纸本立轴,82×45.5cmRMB:1,800,000-2,000,000。书画作伪的手段古已有之,且前人之述备矣。但如今的藏家仍会一次次中了作伪者恶意的圈套。正如资深藏家蒋文进的告诫:“藏家们上当受骗并非真的毫无书画鉴定知识,而是当貌似天大的‘漏儿’摆在面前时,原本的判断力丧失殆尽,轻而易举地&lsquo...

    1461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韩美林对中华文化的爱之切[图文]
    韩美林对中华文化的爱之切[图文]

    韩美林艺术大展2011年12月26日至2012年2月8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这是国家博物馆历史上首次艺术家个展,展出了韩美林绘画、书法、雕塑、陶瓷、设计等门类的新作3200余件,吸引了观众近50万人次。此次展览距离韩美林2001年12月31日在中国美术馆举行的第五次个人艺术展恰好10年,其间韩美林在北京和杭州分别建立了韩美林艺术馆,并将自己创作的几千件作品捐给了国家。韩美林1936年生于山...

    1173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宋庄二十年:前卫艺术是否到此为止[图文]
    宋庄二十年:前卫艺术是否到此为止[图文]

    宋庄当代艺术二十年本报记者张黎姣6年前,做批发油画布生意的老颜离开老家哈尔滨来到北京扎根,他将自己的“北方画布行”开在一个镇上。想不到,这里的竞争激烈得很,为此,他只得努力干活,常常整天都在裁画布,手指上磨出厚厚的茧子,但画布仍供不应求。老颜笑说:“我就是在给画家打工。”老颜住的镇子,离河北省燕郊7公里,离北京天安门24公里,它就是宋庄。自1...

    522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瞿广慈:我更像是一个戏剧导演[图文]
    瞿广慈:我更像是一个戏剧导演[图文]

    图片资料作为当时最年轻的全国美展最高奖项获得者,瞿广慈的雕塑技法很早便为艺术圈所推崇。瞿广慈在当代雕塑语言、后政治化表现手法的探索实践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其中尤以“小胖人”系列最为著名。对于自己塑造出的这个“经典形象”,瞿广慈认为,在创作中他更像一个戏剧导演,像一个编剧一样编排一些故事,选择喜欢的人物和形象,并赋予他们一种性格,这样作品就会自我生...

    728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