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沈鹏:黄庭坚论书有禅宗思想影响

时间 : 12-18 投稿人 : 聪儿 点击 :

黄庭坚(公元1045-1105)在宋代文苑的地位,论诗文,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同游苏轼门下,为“苏门四学士”之一。黄庭坚成就高,后称“苏黄”,黄并成为江西诗派的创始人。论书法,黄庭坚与苏、米(芾)、蔡(襄)同列四大家。《宋史·黄庭坚传》称他“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

宋代书法,超越了唐代“尚法”,开“尚意”之风。唐·朱景玄《唐朝名画录序》说:“以张怀瓘《画品断》,神、妙、能三品定其等格,上中下又分为三;其格外有不拘常法,又有逸品,以表其优劣也。”照此,逸品还没有资格列入等格。因其“不拘常法”。张怀瓘的《书断》也同《画品断》一样,将书法分为神、妙、能三品,没有“逸品”之说。

到了唐末宋初,《益都名画录》的作者黄休复,自绘精于图画者五十八人,品评四格,一反前说,于神、妙、能三格之前冠以“逸格”。曰:

“画之逸格,最难其俦。拙规矩于方圆,鄙精研于彩绘,笔简形具,得之自然,莫可楷模,出于意表,故目之曰逸格尔。”

至此,张怀瓘的“不拘常法”得到提升,不入格的逸品一跃登上最高品位。苏轼“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正合逸品宗旨。到清代恽南田,将逸品简括为“纯是天真,非拟议可到”。逸品的提出,开拓、更新了审美境界,为文人书画起了前导作用,在书画史上,有划时代的意义。苏轼的《枯木竹石图》、《黄州寒食帖》,米芾的米点山水,小楷《大行皇太后挽词》,蔡襄的某些书札,都可以看作有异唐人审美观的逸品代表作。苏轼称王安石书法“得无法之法”。

书法宋四家,都善行楷,惟独黄庭坚行、楷之外更擅长草书,黄庭坚草书的成就使他于苏、米、蔡之外,独树一帜,在书史上的地位进入新的高度。按宋初风气,文尚韩愈,诗宗杜甫,书法师颜真卿。在学颜这一点上,四家都无例外,后来各抒个性,形成自家面貌,也开创了宋代书法多元化的格局。黄庭坚学书,服膺《瘗鹤铭》,认为大字无以过之,草书直接受益于怀素、杨凝式,但《瘗鹤铭》的影响不止于楷书。草书不只是楷书的简化、迅捷,还有特定的审美理念,且最能体现个性。黄草善于中锋立定,侧锋取势,大开大合,纵横争执而无不如意,特别对动态的掌握,共性中有个性,但仍保留着本人楷书中宫紧收向外拓展的特色。“近来诗思何所似,八节滩头上水船。”黄庭坚曾用来自譬作诗,借以形容他的草书也颇有味,可以理解为“用尽力气,不离故处”,笔法的普遍性规律“无往不复,无垂不缩”,也可以扩展到用于草书的章法。比之唐代张旭、怀素,黄庭坚的原创性有异前人后启来者,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早在魏晋时代,已随玄学兴起关注到“意”,以此宏扬个性存在,摆脱儒家思想束缚。在宋代,“尚意”书风不是简单地扬弃“法”,而是赋予“法”以较低层次的美学意义。评价书画在崇尚逸格,推重尚意的大环境下,黄庭坚强调“观韵”“以韵为主”,这又与唐代的“先观神采”有别。“神”相对于“形”,欣赏过程中“神采”夺人眼目,精光外射。“韵”属别一境界,不以“形”“神”为对立的统一体,游离于“形”“神”之间,之外,有余味,经得起慢慢的细细品味。“韵”的审美观与禅宗思想的出世精神密切相关,导向对人生的超脱,对儒家“道”的反叛。苏轼虽然没有像黄庭坚那样突出“韵”为独立的审美范畴,但是他对禅宗的参悟,对“无法之法”的主张,对“萧散”“简远”“清新”的推崇,本质上与倡导“韵”的精神一致。

观赏与创作,从两个方向达到基本一致的认识,然而立场不全同。黄庭坚论书的深刻见解,既有禅宗思想影响,还有丰富的创作经验作基础。他与苏轼以至历代所有的大家一样,力主学习必须刻苦。“笔塚、墨池”的精神绝不可少。但都主张学书贵在通其意,遗貌取神,自出新意不践古人。在苏东坡为“我书意造本无法”,在黄则为“老夫之书本无法也。但观世间万缘如蚊蚋聚散,未尝一事横于胸中,故不择纸笔,遇纸则书,纸尽则已,亦不计较工拙与人之品藻讥弹。”无法是相对的,无法——有法——无法,是辩证过程。无法既指书法的普遍规律,也指作书的具体方法。无法在尚意书风的审美理念中有着特殊的意义:有法即无法,有意即无意,此中仍与禅宗理念相通。

倘把“无意”推到极点,便没有任何刻意追求,不会对书法存任何欲念。黄庭坚的名句“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也许可以说是儒家入世思想的表白,斩钉截铁地否认“随人作计”,不甘“后(于)人”,提出“自成一家”的目标。虽然苏、米、蔡诸公都以不同的途径成家,相比之下苏轼更注重“顿悟”,米芾通过“集古字”别开生面,转益多师达十余家。不断地自我肯定与否定是大艺术家必然的经历。然而宋四家中明确标立“自成一家”者,以黄庭坚最自觉。足见其胆略自负。有了这样的目标,黄庭坚不断完善自我,早期学周越,后来恨“抖擞俗气不得脱”,觉周“劲而病韵”,遂改初衷,又曾自评元祐间字“用笔不知擒纵,故字中无笔”,接下来指出:“字中有笔,如禅家句中有眼,非深解宗趣,岂易言哉。”笔法为书法之本,历代大书家无不为追求笔法下最大功夫,又各以笔法的特殊性自立门庭。笔法最单纯也最丰富,看似简易其实最难。从初学者到宗匠,从真品佳作到赝品仿制,但看笔法“基因”可以了然。还是黄庭坚说得好:“古人工书无它异,但能用笔耳。”米芾回禀御问所谓“勒字”“排字”“描字”“画字”“刷字”等等,无非指各家笔法个性特异,不必过分拘泥每个词语的具体含义。黄庭坚指张旭、颜真卿、王羲之、怀素、索靖诸家笔法各异,“同是一笔心不知手,手不知心法耳。”“若有心与能者争衡后世不朽,则与书艺工史辈同功矣。”此处“与能者争衡”,其实是心手不一,没有达到相忘的程度。“争衡”必“有意”,忘记自我,失去自我,于是降低了书法的价值。

作为草书宗师的黄庭坚,在“自成一家”的创造性运思中获得的真知,值得认真领会。即使面对书圣,也非抛弃真我亦步亦趋。在跋《兰亭》中说:

“《兰亭序草》,王右军生平得意书也。反复观之,略无一字一笔不可人意。摹写或失之,肥瘦亦自成妍,要各存之以心会其妙处尔。”

“《兰亭》虽是真行书之宗,然不必一笔一画以为准。……不善学者,即圣人之过而学之,故蔽于一曲,今世学《兰亭》者多此也。”

学长处,会妙处,要在“各存之以心”。有了“自成一家始逼真”的雄心必定不轻易放弃自我,直至不盲从圣者,以“自我”的立场取舍融会。这里涉及到了具体的方法,而原创与临摹则是一对避不开的矛盾:

“学书时时临摹,可得形似。大要多取古书细看,令入神,乃到妙处。唯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

“古人学书不尽临摹。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之入神,则下笔时随人意。”

以上原理与方法,适用诸体,而于草书有更强的针对性。临摹是学书公认的重要方法,然不能僵化,须善于领会神韵。“张古人书于壁间”,办法很具体,但是有用,因为这样做容易得古人书之全神,与古人优游神交,取形更得神韵于形似之上。“草书妙处,须学者自得,然学久乃当知之。”惟有“自得”的东西才真正属于自己,才有自家面貌。

崇尚逸格写意,倡导文人风范,直至以魏晋风度为楷式,黄庭坚对“俗”的批判成为其书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亮点。请看:

“学书须要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其书乃贵。若其灵府无程,政使笔墨不减元常、逸少,只是俗人耳。余尝为少年言:士大夫处世可以百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医也。”

话已说到这等地步。哪怕笔墨比得上钟繇、王羲之,如若缺少道义、学问、性灵、理法,仍旧还是“俗”,而“俗”是最不可救药的。黄庭坚的忌俗、厌俗、鄙俗精神,散布在他的书论中,强烈地反映出对士大夫立场、对传统道义、对审美观念的坚持。“俗”,与“韵”“逸”直接对立,水火不容。“俗”必定失去真我。所谓“自成一家”者,我们不必认为凡学书必须人人卓然成家,不必误解为凡“自我”一切皆好,重要的是从人文立场尊重个性,发扬自我意识,真正做到这点,也必定能够尊重别人,吸取他人长处,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米芾也是一个竭力排俗的人,对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都有激烈批评.对此,或许可以看作是出于宋代尚意对唐代尚法的反叛立场,也包含老米个性使然.米芾反俗同时喜欢一个"趣"字;黄庭坚在尚意、观韵、反俗的同时,发扬了自己的书学观,其中包括对“拙”的肯定,“凡书要拙多于巧。”“拙”与“巧”的辩证关系最早发源《老子》,但在艺文中的拙、巧有新解。与黄庭坚同时代的陈师道《后山诗话》提出“宁拙毋巧,宁朴毋华,宁粗毋弱,宁僻毋俗”,肯定了“拙”的美学意义,并且也没有忘记对“俗”的鞭笞。可见同代人思想相互影响之深。到了明末清初傅山“四宁四毋”之说继承和发挥了前人思想,傅山对“俗媚”的斥责达到了空前激烈的地步,扩展到对社会政治的态度。循着这条路线,我们可以加深对中国传统美学的理解。

自黄庭坚千年而后,出版了五卷本《黄庭坚书法全集》。黄庭坚生前说过,他的若干见解须待数十百年后才被人理解。虽然历史上的地位早被公认,但认识的深度、评价的角度随时间推移不断变化。

相关文章

  • 一些当代水墨可视之为艺术诈骗[图文]
    一些当代水墨可视之为艺术诈骗[图文]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水墨艺术”展览中的作品对于西方意识形态所主导的当代水墨,中国艺术家有不同态度,有冷眼旁观,也有投怀送抱。艺术重要的是一种对待人生的真诚——然而,这样简单的话语对于沉浸于名利之中的所谓艺术家或许只是一种奢望。一直处于隐居状态的老画家了庐在与《东方早报·艺术评论》的对话中,直言部分当代水墨其实已经等同于诈骗,因为&...

    366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艾轩:钟情于范宽和倪瓒的山水画[图文]
    艾轩:钟情于范宽和倪瓒的山水画[图文]

    《瓦切村的早晨》布面油画76×61厘米1987年原标题:艾轩:酷爱中国古代建筑、绘画、雕塑和民间艺术艾轩酷爱中国的古代建筑、绘画、雕塑和民间艺术,除广泛的兴趣外,在绘画的造境上他似乎更钟情于范宽和倪瓒的山水画。范宽的作品中表达“云烟惨淡风月难雾之状”中的朦胧、宁静和浩瀚苍茫,倪瓒作品的“天真幽淡”和意境的深远凝静,与艾轩的经历、修养...

    850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花甲艺术家在裸模身上挥毫号称行为艺术[图文]
    花甲艺术家在裸模身上挥毫号称行为艺术[图文]

    花甲艺术家在裸模身上挥毫号称行为艺术北村精神病院院长:为啥行为艺术就必须贴两片硅胶?就必须脱光光?你们确定这是艺术?一看背景的“国际行动”,我笑抽了。窗外花正开:这是艺术吗?是艺术的话姑娘们为什么还要遮着脸?冠彭Bodhisattva:难道纸上还不够画吗?蜜蜂家的红茶馆:噱头廉价、恶俗以极、极品闹剧!元芳的同学:我们都是艺术家,每一把毛笔消灭一只狐狸。萧尧_天白...

    1983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写实绘画是否有未来[图文]
    写实绘画是否有未来[图文]

    吴冠中《苏醒》彩墨150cm×360cm1994年赵无极《22.7.64》油画161.5cm×199.5cm当代艺术理论家栗宪庭近日指出:“中国人到现在为止对艺术的理解,在我看来还停留在‘五四’到1970年这段时间,‘画一个东西要很像这个东西’,受这种艺术观念影响成长起来,并没有像西方那样有一个博物馆体制,有艺...

    926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导演田沁鑫:我的灵魂是个种菜浇水的和尚[图文]
    导演田沁鑫:我的灵魂是个种菜浇水的和尚[图文]

    1992年,田沁鑫在韩国首尔。□专题撰文信息时报记者谢奕娟当刘晓庆领衔的话剧《风华绝代》激发的余响还未消,话剧《青蛇》又刷新了人们对女导演田沁鑫的印象,而广州观众从6月27日~30日也有机会在友谊剧院欣赏到田沁鑫执导的《青蛇》。对于田沁鑫而言,不论是颠覆改编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还是早年让她拿奖拿到手软的《生死场》,这位满腹经纶的女导演总能带给人们一波接一波的惊喜和感动。生活中的田沁...

    1847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从钱穆到钱锺书:北大未名湖取名考源[图文]
    从钱穆到钱锺书:北大未名湖取名考源[图文]

    作为北京大学的标志性景观,未名湖在北大学子和中国学人中,有着难以撼动的人文地位,堪称中国读书人的精神坐标之一。但是其湖名之所得来,虽然源自国学大师钱穆提名这一说法已成共识,但“未名”之取源和命意,则鲜有论及。今试从《管锥编》“全晋文卷一零五”中“未名若无”条中略考之如下,以俟通家正之。“未名若无&r...

    389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中国传统艺术家为何没有世界名气[图文]
    中国传统艺术家为何没有世界名气[图文]

    2月19日,嘉宾和媒体记者观赏毕加索作品。记者江宏景/摄四川成都将于2月28日至5月1日举办“2012毕加索中国大展”,将展出56件、总价值高达6.7亿欧元的毕加索作品以及张大千的部分作品。尽管毕加索作为西方现代派绘画大师早已享誉世界,但两位中国绘画大师张大千与齐白石各自的作品拍卖总额却在2011年首次超过了毕加索。尽管如此,中国艺术家及其作品的海外知名度似乎滞后于其节...

    1385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漆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图文]
    漆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图文]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漆画320cm×160cm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著名漆画艺术家乔十光——漆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文、图/记者金叶乔十光是中国漆画界“教父级”的艺术家,是将中国数千年的漆艺传统引入到平面绘画世界中的第一人。3月6日,“漆墨春秋——乔十光漆画艺术五十年全国巡展·广州站...

    1624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我所认识的远宜居士——劲松[图文]
    我所认识的远宜居士——劲松[图文]

    多才最是照秋客、性傲形无笃少登。花鸟拈手得、山水性能来。工笔如流水,写意赛鬼才,这便是“远宜居士——王劲松”。长寄情与山水,痴迷于丹青,出手洒脱,意境自谐,大有观月如钩,自锁清秋之韵味,自喻:无法、无派,师法自然,以胸中之壑写鬼斧神工。其作品却让人驻足忘返,叹为观止。我与劲松认于北京,观画如老友,认人似故交亦师亦友,观其画慕其才也!其人活得简单、...

    1381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资深人士:中国摄影水平进步已无法忽视[图文]
    资深人士:中国摄影水平进步已无法忽视[图文]

    黄松辉作品《河边的早晨》,荣获本届影展电子影像组(艺术类)金奖沈雷作品《惊魂一刻》,荣获本届影展纪实类照片组金奖徐佳和第十一届上海国际摄影艺术展览所有奖项昨天揭晓,三大组类共14个金奖全被中国摄影师摘得,该影展举办至今首次出现如此情况,一位资深的业内人士认为,这虽不代表中国摄影的水平已经位列世界的前沿,但至少说明中国摄影水平的进步无法忽视。本届摄影展优秀作品将于10月11日至17日在上海展览...

    306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玉石与当代艺术的跨界实验[图文]
    玉石与当代艺术的跨界实验[图文]

    玉雕《凤宫》朱其玉与当代艺术似乎是无法融合的两个领域。玉在中国艺术史中的地位一向被归入“工艺美术”,它不被看作一种讨论社会和哲学议题的纯艺术。王俊懿以玉为材料的环保主题的装置艺术无疑打破了这一界限。作为中国早期的文明形式,玉的出现比青铜器更早。在中国上古时期,玉最早是作为一种祭祀的礼器而出现的。它具有镇邪和祝福的功能。中国早期大量有关人的品格的词语也来自玉。宋代以...

    773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国际顶尖设计大师纵论艺术传承与创新[图文]
    国际顶尖设计大师纵论艺术传承与创新[图文]

    姜峰发表演讲。本报首席记者裴强摄7月2日下午,由中国室内装饰协会主办、甘肃省室内装饰协会承办、兰州中心战略合作、德国汉斯格雅卫浴冠名、中集商贸协办,以传播“先进室内设计文化”为使命的2014中国西部室内设计高峰论坛在兰州举办,国际顶尖设计大师梁志天,亚太十大顶尖酒店设计大师姜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助理杨冬江教授等室内设计界的大腕登台献讲,让兰州的众多业界人士直呼过瘾。...

    158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变与不变的中国书法[图文]
    变与不变的中国书法[图文]

    邱振中邱振中,绍兴文理学院兰亭书法艺术学院院长、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致力于书法理论与艺术创作。书法是中国文化中最为普及的艺术形式,它与汉字书写密不可分。在汉字的出现与书法的确立之间,虽然我们无法描述其间发生的一切,但是在商代的书写、契刻文字中我们已经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对文字结构和书写节奏的关注。书法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书法受到绝大部分文字使用者的喜爱,但又长期被当作一种&ld...

    111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两岸共推“这世代”书系 毕飞宇等9位作家在列[图文]
    两岸共推“这世代”书系 毕飞宇等9位作家在列[图文]

    海峡两岸“这世代”书系新书发布会。海峡两岸“这世代”书系新书发布会9月2日在人民教育出版社进行。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孙寿山在会上表示,同时在大陆和台湾推出毕飞宇等新生代作家的作品,将极大促进这些优秀作家以及他们的作品在两岸民众中传播。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与重庆出版集团联合召开的海峡两岸“这世代”书系新书发布会当天举行。入选&l...

    342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萧承白:回归自然,大气蓬勃[图文]
    萧承白:回归自然,大气蓬勃[图文]

    艺术实践告诉我们,对于画家而言,重要的是他对生存世界的诗意发现,在发现中捕捉灵感与诗情;对创作而言,就是用什么样的形式,什么样的语言对诗意的发现给以表现。萧承白(萧平)正是一位善于发现,也善于表现的画家。读萧承白(萧平)的绘画作品,我看到了充满文化气息的张扬,他的绘画不是笔墨与技巧的舞台,而是对自然情绪的一种释放。在创作中,他注重传统与现代性的审美定位,在明快的作品中渗入了笔墨的人文精神,处处彰...

    1676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