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中国画画家用外国颜料羞辱了谁

时间 : 12-15 投稿人 : 小小 点击 :

选自:长剑三尺新浪博客

在中国画的故乡和发源地,竟然买不到国产的好颜料,甚至要用洋人制造的“中国画颜料”,现在成为令人堪忧的事情。画家们对现有的颜料品种的贫乏深感遗憾。对中国传统颜料的挖掘整理及研究制作颜料的新品种势在必行。对画家来说,没有好的“柴米油盐”,就烧不出好菜。

国画本来就是中国的传统,最好的国画颜料还是古时候的那种,现在基本上没有了,现在我们看到的颜料都是化工产品。就说古时候的白色颜料吧,是用贝壳,珍珠一类的东西磨成粉制成的。画上去的东西过几百年都不会褪色的。

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中国绘画艺术,历经数千年的不断丰富、革新和发展,不仅形成了独具中国意味的绘画语言体系,在东方以至世界艺术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与影响,其中国画颜料的工艺和色彩体系在世界上理应是独一无二的。据资料介绍,中国绘画所用的颜料,在唐朝以前以使用矿物性颜料为主,唐代以后,植物性颜料才逐渐地在绘画中得到了应用。古时画家的颜料多为自制,到清朝中期,苏州出现了专门制售中国画颜料的民间颜料铺。中国画颜料的最大特色是取材于自然,而非化学合成,故有些以国画颜料绘制的文物有千年之寿而色新如初。现代的管装化学颜料虽然极大地方便了画家的使用,但却使画家们失去了了解颜料的来源、制作及质感的机会。并且管装的化学颜料在使用之后,经过托裱容易脱落及褪色,经不住时间的考验,根本无法与传统的中国画颜料相比。

目前国内也有极少数画家以古老的工艺自己加工赭石、朱砂、白色等颜料,以求作品保持中国画的高品位和寿命。按说在科技高度发展的时代,解决中国画颜料的某些缺陷应该不是难题,连画家自己都可以动手研制,说明其工艺也不是很复杂。谈及中国画颜料生产的现状,许多经销商、画家不约而同感叹,神舟九号载人飞船都上天了,纳米技术得到广泛运用,而颜料的研制竟不如古人来得精致!

大约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日本将矿物颜料推进中国市场,过去主要在一些大城市行销,如今一些县城也可以买到。而英国一家颜料企业更是精准,其生产的中国画颜料专对中国市场,外包装汉字“中国画颜料”赫然在目。这些国外的产品虽价格高昂,是国产颜料的十数倍,但由于制作精良,色彩感觉纯正,仍大受中高端中国画家青睐。同样的赭石,国外的产品细腻得看不到沉淀颗粒,干后加水还可以再用,完全没有国产颜料那种粗糙,干后即弃的弊病。在一些大城市画材店里,可以明显看出,国产中国画颜料的货位越来越小。我可以断言,如果国内有关企业还沉浸在满足低端销量的思路中,中国画颜料这个老祖宗留下的传统工艺,早晚要葬送在这一代人手里,消失殆尽,成为外国颜料的手下败将。更具潜在风险性的严重问题还有,上述那些目前大受欢迎的洋颜料,多以化学原料制成,除了会给中国画风格的纯粹性带来影响之外,根本无法验证在千百年之后是否能像传统的国画颜料那样长久不褪色?如果褪色变质,那毁掉的就不止是颜料,而是整个中国画艺术。

著名工笔重彩画家,中央美术学院[微博]教授蒋采苹指出:关于“随类赋彩”中的“彩”(包括色彩学和颜料学)记录和整理研究就很少。只有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和元代王铎的《写象秘诀》以及《芥子园画传》中略有记载。到是中国的颜料(包括石色、植物色、金属色)的品种和制法在唐代传入日本后有了大发展。日本出版有《中国的传统色》一书,日本还邀请中国颜料专家王定理先生编著《中国的传统色》色谱,其中选录的中国传统色色标400多种。至现代因为我们古籍中有关色彩学和颜料学的记载太少,所以研究很困难。

“中国画画家极少使用传统的矿石颜料,包括石色、有机颜料(植物色)、金属色(金银箔、金银泥等),而且还以为马利牌的管装《中国画颜料》为传统颜料。我去过马利厂,我知道这些管装所谓“中国画颜料”全部都是低档次的化学颜料,只是色相接近而已。中国画传统颜色中国画家都不用,不懂真是非常可悲的事情。人所共知,每个国家的每个画种都是以他们的画材为基本特征的。中国画不用真正的中国画颜料还敢称什么中国画!我曾经用“国将不国”的严重词彚来形容此等现象。”

中国画颜料与笔墨纸砚同列为画材,但后者为大家熟知的文房四宝,把颜料排除在外造成了今天的尴尬局面,笔墨纸砚现在都是国家级的非遗项目,唯有颜料在外,这是很不公正的,也是非常不正常的现象。中国国粹要靠外国提供本身就是一个让国人感到屈辱的事情,蒋教授的话震耳欲聋,醍醐灌顶。我们看到还有奇怪的是,同为央美教授的王定理教授写的《中国的传统色》色谱在国内无法发表,在日本出书,《中国画颜料色的运用与制作》一书,由台湾艺术家出版社出版发行。王教授在天之灵一定很悲愤。中国画家,何时才能用上真正的中国传统的国画颜料?

相关文章

  • 培育自己的精气神[图文]
    培育自己的精气神[图文]

    《毛泽东诗词》李冠意没有响亮的名头,没有一顶又一顶高耸的桂冠,这在浮名泛起的时代,他似乎落在了潮流的身后,然而,正是这种不追波逐流的品格,使年过花甲的李冠意,依然彰显着一种生命的力道,那是融化在书艺中的坚守、纵横在笔墨中的气质和神采。在汕头、在深圳,李冠意的书法,盖过了他的名头。这不仅仅是他的字好,而是他的人好、德好:不为功名所累,不为利禄蛊惑。广布人缘,追求书艺的普世效果,传承璀璨悠久的文...

    1764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专家:鉴别古钱币 最好懂钱币书法[图文]
    专家:鉴别古钱币 最好懂钱币书法[图文]

    读者来信图片本期鉴定者:广东省集藏投资协会副秘书长肖展雄读者:请专家帮我鉴定这枚北宋钱是真是假,价值如何?鉴定:从图片上看,这枚北宋祟宁通宝折十的风格、包浆都没什么问题。不过,图片和实物毕竟有些区别,有时会出现“有一眼”的情况。“有一眼”是指从图片看非常不错,但需要上手仔细检查才能一锤定真假。北宋祟宁通宝折十制作精美,品种繁多,不算祟宁元宝...

    902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中国水墨画:西方话语权下的边缘艺术[图文]
    中国水墨画:西方话语权下的边缘艺术[图文]

    谷文达当代水墨画《风景》“我们把水墨当作材料来看,还是具有民族价值观的载体来看?是不是用水墨材料就会把民族价值观放进去?如果这样,国外艺术家用水墨材料去创作,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呢?”近日,一场《回到地域·水墨与美术史》的中西方学者论坛在上海朱屺瞻艺术馆展开,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史教授殷双喜如此问道。无聊?美国学者詹姆斯·埃金斯将中国水墨画评价为...

    508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记齐白石和他的画:白黑水墨敢用红[图文]
    记齐白石和他的画:白黑水墨敢用红[图文]

    齐白石《不倒翁》河南杜学强我有一个脑筋急转弯、甚至略显无厘头的问题:当我们在观看古代和现代绘画作品时,你发觉在绘画对象上的一个明显区别是什么?这当然不是一个值得你绞尽脑汁的问题——虽然乍看起来可能需要你写一篇论文才能解决。答案很简单:描绘裸体的多寡之别。或者应该统称人体吧。一般以女人体居多!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对于有着几千年封建历史的中国来说,裸体女人在...

    326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官员落马后墨宝去留引发尴尬[图文]
    官员落马后墨宝去留引发尴尬[图文]

    中国石油大学官员题字据新华社电“大老虎”现形,怎么处理他留下的“墨宝”似乎成了一件棘手的事情。最近中国石油大学就因此陷入舆论漩涡:先是刻意用火箭模型遮挡住了落马“著名校友”的题词署名,后又将学校新闻网上与其有关的报道悉数删除。近年来,因落马官员“墨宝”去留而引发的尴尬并不鲜见。正因为个别官员对题词...

    1450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明清花鸟画的人文美感[图文]
    明清花鸟画的人文美感[图文]

    明朝的商品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而且有了海外贸易,商业活动使人的视野得到拓宽,思想也得到解放,审美取向也跟着产生了变化,人们不再一味喜好追求端庄工细的传统花鸟画,而更趋向于笔法灵动鲜活、格调轻松明快的写意花鸟画,这也说明人们开始更注重生活的舒适和随意,体现了渴望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的理想。到明代中期,花鸟画在写意技法上更加发扬光大,淋漓酣畅的笔墨意蕴体现得更加充分。出现了号称“青藤...

    1559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滑田友:泥巴里的灵魂[图文]
    滑田友:泥巴里的灵魂[图文]

    图片说明:圆雕《陈散原像》泥巴里的灵魂——雕塑家滑田友的斧凿人生本报记者柳青中华艺术宫“名家馆”专题陈列中,滑田友(1901-1986)是唯一的雕塑家。如果不是偶然得到徐悲鸿的赏识,滑田友也许会终老于苏北的小县城,做一辈子小学美术教员。1930年初的寒假,他在淮阴老家,用因陋就简的材料给三岁的儿子刻了只木雕兔子,看到孩子欢喜极了,他又找来一块...

    420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陈九:闲情偶寄“小传统”[图文]
    陈九:闲情偶寄“小传统”[图文]

    陈九朱屺瞻艺术馆、多伦美术馆艺术总监,艺术家,收藏爱好者。收藏有老家具、木雕、年画、灯笼纸等民俗物品。本版图片高剑平陈九的工作室位于闹中取静的上海山阴路上,这里坐落着好几排三层楼的新式里弄房,隔着几条弄堂便是鲁迅故居。陈九工作室同鲁迅故居的房型、构造、朝向基本一致。推开小门,经过一个小院落,门上垂落的卷帘隔开了里屋和外院。这样的卷帘不止一次入过丰子恺的画作,令人想到“人散后,一钩...

    1569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贾方舟:写实主义在当代的可能性[图文]
    贾方舟:写实主义在当代的可能性[图文]

    西藏组画(进城)油画1980年78cm×52cm陈丹青中国的写实绘画在它一个世纪的经历中最重要的成果是其在本体意义上的建构逐渐接近西方水准,但它也先后经历两次“陷落”——一度成为意识形态的驯服工具,又转而在市场中成为中产阶级审美趣味的宠儿。它不仅在这两个重创中迷失自我,更具悲剧意味的是,在西方艺术发展的进程中,写实艺术早已是一个不再被...

    134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陈丹青:怎么看懂毕加索[图文]
    陈丹青:怎么看懂毕加索[图文]

    陈丹青(资料图)毕加索大展的主办方告诉我,大家看了毕加索的作品后还是不太懂。毕加索为什么不好懂,这牵涉到一个知识准备,一个眼界。知识准备对于绘画来说跟文本不太一样,我读不懂法文,也差不多不能直接读英文书籍,但是我不怕,我可以看视觉艺术。国人认识毕加索的百年演变毕加索是1881年生的,跟鲁迅同年,1973年去世的,我们有幸跟毕加索生活在同一个时代,1973年他去世的时候我在江西农村,我知道世...

    275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乔领书法亦得真三昧[图文]
    乔领书法亦得真三昧[图文]

    书法观沧海提起乔领,他的画作可谓家喻户晓,有口皆碑。在关于他的介绍中,也是国画居多。但鲜为人知的是,乔领的书法作品也曾几经锤炼,受到过众多名师指点,其中就有启功、欧阳中石、沈鹏等大家亲授,而今,其书法功力也可算是修成正果。乔领祖籍山东,异香精舍佛子,龙吟书屋主人。曾以乔仲英、羊乳生、石桥为名求学并发表书、画、诗、文诸作品。石桥居士乃原中国佛协主席赵朴初先生赐号,寄寓如石之坚韧,如桥普度众生。...

    603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高剑父:未完成的中国画新探索[图文]
    高剑父:未完成的中国画新探索[图文]

    广州艺博院馆藏高剑父《南瓜》采写信息时报记者冯钰实习生陈宇强对于岭南画派的主要创始人高剑父,我们往往只知道他将西洋画、日本画融进中国画里,折衷中西,是个“画坛革命派”,对时代审美的丰富做出了重大贡献,对他与宋院体画的深刻关系以及晚年提倡“新文人画”的这段历史却知之不详。甚至,有些论者还将他晚年移居澳门之后相对回归传统的那批作品看作“...

    222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中国书画传统中领悟继承与创新[图文]
    中国书画传统中领悟继承与创新[图文]

    傅抱石作品《秋林行吟图》文/张璇供图/刘文杰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品作为投资及收藏市场上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在市场表现还是在民众的情感接受度上都名列前茅。然而近年来,一批定义为“中国书画”却完全不遵循笔墨的当代书画作品,所创造的天价神话一个接一个出现,动辄即拍出几千万美元,这就直接导致一些跟风的投资人士纷纷转向“轻视传统、重视当代”的艺术误区。那...

    76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玩物明志:王世襄老人纪念座谈会[图文]
    玩物明志:王世襄老人纪念座谈会[图文]

    王世襄与夫人袁荃猷上月底,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举办的“王世襄老人纪念座谈会”上,其生前好友回忆起其令人眼花缭乱的玩性与认真、自谦的人格。或许正如黄苗子之子黄大刚所言:王世襄不管做什么事,有一个琢磨劲,你说他是研究也可以,但是跟研究又有点不同,他不管这套,就是要把它弄透了,弄到可以传承了,让人家知道是怎么回事了,目的就达到了。做收藏是为了研究郑新淼(故宫研究院院长)大...

    1429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日本动漫家手冢治虫颠覆观念:漫画无处不在[图文]
    日本动漫家手冢治虫颠覆观念:漫画无处不在[图文]

    手冢治虫现在,人们只要一提到日本动漫,铁臂阿童木、机器猫、樱桃小丸子、樱木花道……这些脍炙人口的形象立刻就会浮现在脑海。要知道,“二战”之前,日本漫画还只是爱好者自娱自乐的消遣,随着西方文化的涌入,一些漫画家开始学习欧美的动画经验,才将卡通变成了欣欣向荣的动漫产业。手冢治虫让漫画“发声”那时的日本,新旧观念和体制互...

    1232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