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工笔花鸟画“形式美”与“意境美”[图文]

时间 : 12-25 投稿人 : 荔枝 点击 :

工笔花鸟画“形式美”与“意境美” | 美术知识

樊萍清丽林中

工笔花鸟画在唐代确立风貌,五代成熟品格,两宋鼎盛气韵,元、明、清之后,标举“士气”、“逸品”的文人画思潮影响中国画的审美倾向,工笔花鸟画渐趋没落。20世纪后半叶以来,传统意识回归,扎根于民族土壤,表现独特文化特色的工笔画得到了更多的重视,进入了新的创作高峰。传统工笔花鸟画技法讲求“三矾九染”,在对客体描绘时要晕染数遍,并穿插运用矾水固其纸绢,持续反复数次。具体来看,可根据物象结构的转、折、向、背,依次进行分染、统染、罩染、提染、烘染等技法的实施,色彩的层次叠加,笔触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画面最终呈现出明丽、清朗、隽润的形象感。工笔花鸟画最大的魅力正在于以传统技法作为支撑表现出语境的统一,文化的深度。繁杂与重复不等同于模式与惯性,如果选择一些缩短绘制过程,减少创作工序的技术手段,其实都与传统精神背道而驰,无法准确传达工笔花鸟画的物象体积感与分量感。所以,从传统入手也符合了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在晕染技法中展现时空的转换,那些弥散于意象中的景致才有了韵味与神采,有了专属于画家自己表现诉求的文人心声。

看待传统工笔花鸟画的文化内涵,一定要把它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传统的形式美,是表象美,是外美;二是主题的内涵美,是意境的,是内美。形式美主要指画面中的色彩、线条、形体、明暗、空间等要素规律性的有机组合。对于工笔花鸟画而言,色彩与线条尤为重要。线条是“骨”,勾勒轮廓,赋予骨力,刻画动态;色彩是“肉”,明快隽美,调和气氛,光影的变化。“骨”与“肉”的结合正是线条与色彩构成的生命机体,动势中有了生机,才有活的灵魂。所以说,线与色的结合最能体现出工笔花鸟这一画种精研、细腻、华美的传统品格。色彩是诗的气质,线条是音律的节奏,形体是生命的结构,明暗是自由的心情,空间是物我的交融。线与色的变化构成在画面布局中相应的体现为:开合、纵横、疏密、主次等空间形式。在不同的构图中,也表露出不同的情感。稀疏空旷的是情感的孤寂,繁密复杂的是自我的惬意,开阔疏薄的是内心的清冷,高远错落的是激荡的胸怀。从这层意义来说,由形式美投射到内在美的重要枢纽就是情感的参与、心灵的体悟。每一种布局的微妙变化都会带来情绪感知的变化,反映出不同的文化性格与心理。

可以说,由于情感的参与,直观形象意象化的表达,便生成出意境美。就传统工笔花鸟画而言,意境是其活化的灵魂。意境美有空灵之美、动静之美、自然之美。空灵之美体现在虚实的辩证法则中。实与虚是相对的,互为参照便成虚实。具体可观可看的是物质形态的实象;而空蒙含蓄的则是虚象。虚虚实实的相生相合,画面中的灵秀奇石才有了朦胧之美,水润清辉的剔透。而动静是产生画面神韵的内因,有了动感就有了生气,而静态则是最能体现作品气质的支点。动态意味着紧张的态势;静态意味着安适的惬意,体现着一紧一松、一张一弛的张弛之美,是传统意境中最为鲜活的意韵美。如宋朝崔白的《寒雀图》,将画面中枯树上静态的鸟雀啼鸣徘徊,来去自如,或呢喃嬉戏,或展翅飞行,在无限生机中做到以动驭静,以静破动,张弛有度。动静之美是传统意境中最为鲜活的意韵美,是贯穿于生命节奏中的情感跳跃,它赋予了传统工笔花鸟画以内在的张力,刻画出花鸟世界本真、率意的情趣,产生画外之音。

自然之美源于物象客体自然而然的呈现,是不经人为修饰的、“不设不施”的本色,是向原始本性的回归。其特征是浑然天成,达成艺术创作美感的至高境界,这是一种“随意而适”的意境美。如宋赵昌的《写生蛱蝶图》,便是画家在重于写生观察时描绘创作的作品,画面中的野菊与秋花、枯芦生机盎然,浓淡墨色的晕染下花草意象逼真,情态自然,振翅飞舞的3只蝴蝶姿态轻盈、灵动,把郊外秋色的清新疏旷表现得自然安谧、令人神往。这种自然之美,浑然天成,达成了工笔花鸟画艺术创作美感的至高境界。只有把外在形式美与内在意境美统筹到创作美学的实践中,运用传统技法把握,才能实现对艺术品格的塑造。这也是传统工笔花鸟画的精髓所在。

在具体的创作实践上,第一,是迁想妙得。在“取景”与“入画”这一对矛盾中,要针对客体物象的情境需要进行合理的概括提炼,与符合主体意态的情感相吻合,把那种客体内在的气质与风骨进行“迁移”,放入到适合表达主体胸怀的情境中,生成艺术化的表现空间。第二,追求气韵。刻画物象不能只注重它的形与色,更要表现内在精神气质和性格特征。在形与神之间巧妙的融通,最终传达活化的神采,这是传统工笔画的根本。第三,诗象合一。传统工笔画讲求意象,哪怕是刻画花鸟时在形似上做到对物象刻画的逼真,它所包含的深深的情感也依然是意象的,涌动着“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主体感怀,所以,诗是画的气质,是畅然的情怀。诗象是对客体形态的超越与升华。在工笔花鸟画中,诗意的存在打破了艺术的界限,在声情并茂中打通了“声”与“色”的通感。在视觉、听觉甚至在味觉与触觉间共同作用于感官,作用于画面,产生那种消融艺术边缘,游走于心灵间的审美愉悦。第四,风骨之美。在艺术精神的各种要素中,只有风骨的存在才会建立起永恒的形象。风骨一种鲜明的立意,将客体物象情感化、人格化、心灵化,给予艺术对象以持重的分量。因为这,中国传统工笔花鸟画得以成为一种经典文化。它在相互的渗透与制约中求得自然的平衡,在物我相合的基础上,实现由意境到诗境最终抵达心境的境界。

相关文章

  • 盛葳:与胡斌的对话[图文]
    盛葳:与胡斌的对话[图文]

    图片资料胡斌:你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提出“媒介研究”的问题呢?你觉得现阶段,艺术家关于媒介研究方面有什么新的变化吗?盛葳:提出“媒介研究”是因为我之前一直在做媒体,做了大概有十年的媒体,这是来自于自己日常工作的一个实践性的概念,同时,这几年我也一直在收集一些资料,都是关于艺术创作和媒介关系方面的。当代传媒对日常生活和当代艺术的影响与侵入是难以估量的。...

    703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诚信的力量——当下展览断想[图文]
    诚信的力量——当下展览断想[图文]

    有这样的一个寓言,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7个背囊。渡船出发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梢...

    930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听,窦靖童在唱歌[图文]
    听,窦靖童在唱歌[图文]

    “爸爸是窦唯,妈妈是王菲,整个华语乐坛都在等着她长大从他们诞生之日起,世界就知晓了他们。他们成长的每一个动作,都会被传播和记录。窦靖童,就是这样一个“被公众看着长大的孩子”。如果说窦靖童的歌声让人想到了很多美好,那是因为,她的音乐才华让大家想起了记住这个名字的理由。窦靖童的声音,熟悉华语流行乐的人,应该都不会陌生。《童》里“咿咿呀呀&rdquo...

    796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日本动漫家手冢治虫颠覆观念:漫画无处不在[图文]
    日本动漫家手冢治虫颠覆观念:漫画无处不在[图文]

    手冢治虫现在,人们只要一提到日本动漫,铁臂阿童木、机器猫、樱桃小丸子、樱木花道……这些脍炙人口的形象立刻就会浮现在脑海。要知道,“二战”之前,日本漫画还只是爱好者自娱自乐的消遣,随着西方文化的涌入,一些漫画家开始学习欧美的动画经验,才将卡通变成了欣欣向荣的动漫产业。手冢治虫让漫画“发声”那时的日本,新旧观念和体制互...

    1232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书法治乱与朱复戡书论[图文]
    书法治乱与朱复戡书论[图文]

    朱复戡书法作品朱复戡七岁时被一代金石书画大师吴昌硕称作“小畏友”,青少年即成名于上海滩,一生致力于金石书画的研究和创作。读朱复戡书论,无论是他的金石学研究、古文字学探微,还是他的大篆小篆草书治印的创作以及散珠碎玉般的书论,都令人感到谨严慎出。朱复戡书法作品针对当下“书法热”中丛生的某些乱象,张德祥先生等最近发文痛斥了书法界的商业炒作,乱封所谓&...

    1501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画家朱宇刮起彩墨风沙[图文]
    画家朱宇刮起彩墨风沙[图文]

    画家朱宇作品古有墨分五彩之经验,亦有惜墨如金的画风,即“用墨亦如用色”。现今朱宇将“西方色彩”匀匀浇灌在中国水墨画的大传统上,如同在空中凝结了一层晶莹剔透的水珠,为中国大地的水墨意蕴折射出赤橙黄绿青蓝紫这万般花朵。中国画的内涵与形式是靠笔墨来表达的。如果不懂得笔墨,一切将无从谈起。笔主形,墨主韵;笔有笔法,墨有墨趣。在用笔和用墨方面,是中国画造...

    559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霍春阳:中国花鸟意染时尚之都[图文]
    霍春阳:中国花鸟意染时尚之都[图文]

    根是泥中玉(中國畫)霍春陽巴黎时尚之都﹐中国花鸟写意。当中西文化对话如琴瑟合响﹐自然别有一番意趣。霍春阳﹐中国传统写意花鸟画最具代表性的画家之一。他国学功力深厚﹐数十年书海遨游﹐砚边研修﹐画作因心造境﹐简淡冲和﹐笔下的梅兰竹菊﹑花鸟虫荷无不传达出静寂﹑沉凝﹑淡雅﹑清纯的妙境和天人合一的儒家精髓﹐有“当代逸品”之誉。去年11月他应邀以《中国画的价值观》《中国艺术的精神内涵...

    509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平衡”的艺术:厨房天平设计[图文]
    “平衡”的艺术:厨房天平设计[图文]

    探寻产品和使用者之间的强大联系,瑞士裔日本设计师NadineFumikoSchaub用一套天平来追求“平衡”。这个项目的基础是来源于传统的医用天平,那些现在已经被廉价低质的电子称所取代的产品,而这些厨房的电气用具如果损坏,更多的是被取代并非修理,最终变成使用者的废弃物。通过恢复低技术的厨房天平,该设计要充当一个对抗“头脑一热就扔掉”...

    1626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艺术批评要讲学术良心[图文]
    艺术批评要讲学术良心[图文]

    尹吉男尹吉男艺术史学者,中国古代书画鉴定专家,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被誉为“敏感而又冷静的当代艺术评论家”。其学术研究一方面立足于现当代,一方面努力通过各种新鲜视角打通当代与古代的关联。开放的艺术世界曾看过尹吉男写的一篇文章,里面这样说:“我喜欢开放世界,不喜欢封闭世界,在生活中同样如此。”他举了外出旅行的例子,他说自己不喜欢导游,觉得解...

    1382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导演田沁鑫:我的灵魂是个种菜浇水的和尚[图文]
    导演田沁鑫:我的灵魂是个种菜浇水的和尚[图文]

    1992年,田沁鑫在韩国首尔。□专题撰文信息时报记者谢奕娟当刘晓庆领衔的话剧《风华绝代》激发的余响还未消,话剧《青蛇》又刷新了人们对女导演田沁鑫的印象,而广州观众从6月27日~30日也有机会在友谊剧院欣赏到田沁鑫执导的《青蛇》。对于田沁鑫而言,不论是颠覆改编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还是早年让她拿奖拿到手软的《生死场》,这位满腹经纶的女导演总能带给人们一波接一波的惊喜和感动。生活中的田沁...

    1847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画家朱新建壮年力作将亮相 曾被雪藏二十年[图文]
    画家朱新建壮年力作将亮相 曾被雪藏二十年[图文]

    被称为“新文人画”的代表人物今年2月因病去世的画家朱新建的作品曾在今年春拍时带动一股“朱新建”热,在秋拍即将拉开大幕之际,朱新建的又一批作品在京再掀新热潮。日前,“色·非色——巴黎时期的朱新建作品展”在荣宝斋开幕,展览推出一系列朱新建创作高峰期的经典之作,而这批作品将作为荣宝斋(济南)...

    1820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草间弥生在纽约[图文]
    草间弥生在纽约[图文]

    波点拥有太阳的形状,这是世界和生活力量的象征;它也有着月亮的形状,这意味着宁静。圆形、柔软、色彩斑斓、无知无觉、不可捉摸,波点成了一种运动。波点是通往无限的方式。1969年3月17日,草间弥生与一些艺术家在纽约中央公园83岁时,草间弥生再次来到纽约这座对其影响至深的城市。她一生的作品,从她尚未到达纽约的上世纪40年代,到其离开纽约的70年代之后,被精心挑选,以回顾展的形式,陈列在纽约惠特尼美术...

    1319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李岚清致力于艺术创作 提出“大众篆刻”理念
    李岚清致力于艺术创作 提出“大众篆刻”理念

    寄情墨海游心印外——专家学者研讨李岚清篆刻书法素描艺术中国传统艺术源远流长,魅力隽永。3月17日,李岚清篆刻书法素描艺术展在广西民族博物馆举行,篆刻、书法、素描,诗书画印合一的独特艺术形式,为传统艺术带来了清新气息,引发了专家学者对李岚清艺术创作的特点和文化意义的深层思考——壹心在印外形存石中本次艺术展共展出李岚清近年来潜心创作的篆刻精品4...

    565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马未都:博物馆门票应比电影票稍微贵一些[图文]
    马未都:博物馆门票应比电影票稍微贵一些[图文]

    图:马未都近影“我甚至曾经想过,将来,如果有一天,观复博物馆的条件能够允许,我会在博物馆外面的草坪上,给100个为博物馆做过贡献的人塑一个铜像。这些捐助人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姿势,蹲着也行、趴草地上也行、牵着宠物狗抱着宠物猫都行……想来,这100个雕像,放在博物馆外,也是一道风景……”“我想,如果有可能...

    1765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作为男性画史附属存在的明清女性绘画[图文]
    作为男性画史附属存在的明清女性绘画[图文]

    方维仪《蕉石罗汉图》轴故宫博物院藏李湜从成书于唐代大中元年(847),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开始,至20世纪初的清代末期,在千余年的岁月里,以男性为主体的画史、画传不下百余部,而专门介绍女性画家的书籍却仅有一部,即1831年,汤漱玉在丈夫汪小米的支持下编辑出版的《玉台画史》。从自然人口上看,女性与男性大体应该是比例相当的,而画史上性别比例的失衡,已经向我们展示了女性画家被表述的...

    822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