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纪清远:还原人物的文化精神[图文]

时间 : 12-05 投稿人 : 小羽 点击 :

纪清远:还原人物的文化精神 | 艺术科普纪清远

记者梁毅实习生贺芳芳

人物名片

纪清远,1954年生于北京,祖籍河北献县。毕业于首都师大美术系。现为北京画院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纪晓岚研究会顾问。20世纪70年代初,向国画大师蒋兆和学习中国画。通过长期的摸索,在水墨人物方面有所建树。

纪清远最近在画一张大画。

为纪念北京建都860周年,北京市文史研究馆组织了一项主题为《建都北京》的重大历史人物画创作工程,纪清远的这幅大画就是为此而画的,高2.5米,长9米,描绘顺治皇帝亲耕先农坛的场景。

一进纪清远的工作室,记者就看到几张大幅草图挂在墙壁上,几乎占了一整面墙,而这,还只是整幅画的一部分。为这幅大画,纪清远推掉了很多社会活动,一心只想把这幅画画好。

在他宽绰的工作室,就历史人物画创作的经验和感受、人物画的发展现状以及蒋兆和先生对他的影响等方面,记者与他进行了对话。

纪清远:还原人物的文化精神 | 艺术科普寒江独钓图(国画)68×68厘米2010年纪清远

历史人物画是再创造

美术文化周刊:创作历史人物画,要做哪些准备?需注意什么?

纪清远:有些诗人、作家,历史上很有名,但是如果我们要画他的话,就不能停留在泛泛知道这个层面,而是要深入地去了解他,去体悟他的思想。如实的形象是不可能有了,因为那个时代没有照相术,只能通过留传下来的历史人物画的图像,包括自己对人物的理解,来塑造自己心目当中的历史人物形象。

创作时要尊重史实。给你一个故事或事件,你就随便画,服装、道具、形象、气质,各种人物关系表现得都不到位,或是周围的环境和人物所处的历史背景相悖,这是不行的。这次筹备的重大历史人物画展,我们请来许多文史专家来把关,别出现硬伤,让人笑话。我觉得从文史与美术的结合这一点看,既要尊重历史事实,又要发挥艺术家的优势,那就是创作的长处。如何更好地处理好这方面的关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美术文化周刊:艺术性与史实之间的矛盾如何处理?

纪清远:历史人物画有一个很不好处理的矛盾,就是历史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之间的关系,如何把握好这一个度,是个难点。以史实为基础,艺术家进行再创作,如果处理得好,最终又能被观众所接受。比如说《开国大典》,这张画选取的角度,是带一点民族风格的广场和城楼,我们都知道原本的角度不是这样的,当时天安门城楼站满了领导人。从这点看,这幅画把历史原型做了升华,给人一种艺术处理的美感。所以我觉得历史题材的画有它独特的表现方式,既要严谨又要宽容,应当重视艺术家的再创造。

美术文化周刊:你希望自己的历史人物画达到怎样的效果?

纪清远:就是要还原人物的文化精神。文人,总要有一种内在的风骨,还有渊博的学识,高超的见解。就形象和眼神看,肯定跟普通人不太一样。这个表现起来难度比较大,需要以文人的心态来体悟他们,自己理解以后,才能更好地来表现他们。有些人画李白、杜甫,用现在一个普通老人的形象,表现出来的肯定不是那种风度。不符合历史人物的基本面貌,就是失败的。

人物画还在探索时期

美术文化周刊:你认为人物画目前还在探索时期,如何理解?

纪清远:中国画基本上分三科,山水画、人物画和花鸟画,其中我认为人物画是比较难表现的,因为它牵扯到一个人物形象的结构问题。像花鸟画、山水画,宋元两代出现了很多大家,他们的作品已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给后世的山水画立了一个楷模。

人物画则一直处于一个衰落状态。这种衰落状态和所处时代有关系。因为每个时代都不同,所以着重点也不同。比如说,过去人物画重点在表现功臣名相,有为帝王将相树碑立传的功能,当然也包括庙宇里的宗教绘画。真正能体现广大民众的绘画,宋代有一些,甚至还有《流民图》、《纺织图》等描写底层民众的,当然还不足以成气候。人物画真正的转型,我认为是在上世纪中叶,那时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能够用科学的方法观察与表现人物。

解决人物画面向生活的问题,应着力于人本身的表现。像陈独秀、蔡元培都有相关论述,他们寄希望于改变人物画陈陈相因的状态。新的创作理念也必然要有新的表达方式,就是提倡写实。如果还是用过去的老手法,都是千人一面,没有个性,就不能打动人。

人物画应以人为本,通过表现人物的外形追寻其内心世界。如果艺术形式至上,单纯追求画面效果,过多地展示笔墨技巧,人物的核心地位不免让位于形式感,就不能达到塑造人物形象的目的。我觉得当今人物画创作看似繁荣,但是还有相当长的艰苦探索路程。

蒋兆和艺术是一座大山

美术文化周刊:在你眼中,蒋兆和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纪清远:蒋先生是一个气质上非常沉稳、内涵深厚的老人,因为他经历的太多了。我20岁就见到了蒋先生,老人比我年长整整半个世纪。他是一位沉默寡言的人,没有事情不会和你闲聊。除非我带着画去,会滔滔不绝跟我讲,有时候是我主动说“蒋老今天就到这儿吧”来结束谈话的。

从小我就看他的作品,很崇拜。年轻时对他作品的艺术性、思想性不可能有很深的理解。见到他的作品,先是临摹,说白了,就是先学他的技法,看他是怎么画的,当时只停留在这样一个层面上。年纪逐渐大了以后,便逐渐理解到他的艺术思想,就是为人生而艺术。

美术文化周刊:蒋兆和先生的艺术创作对当下有怎样的启示?

纪清远:蒋兆和艺术是一座大山。我觉得当代人物画领域在精神层面上很难超越他。他接触的都是最底层的民众,他同情民众的遭遇,所以他在创作的时候是发自内心的。现在有些画家也画底层老百姓,也好像有表现,但很多不是真心的,思想境界没达到那高度,技巧不一定行,立足点也不一样,老想在农民身上“猎奇”,甚至专找丑的一面来画,我特别反感这样的人物画。而蒋先生的创作是充满深情的。比如说他画的《卖子图》,画面上,年荒时期一个母亲活不下去,也养不起孩子,就卖了,给人当学徒。画上题了一首诗:“生汝如雏凤,荒年值几钱。此行需珍重,不比阿娘边。”几笔就画出来孩子的表情,催人泪下,这就是一种真情。

蒋先生又是有创新精神的,他大胆地融进了西方的素描技法。设想如果《流民图》以及他一系列人物作品用白描手法表现的话,还能有那样震撼的力度吗?所以我说,蒋先生是一位勇于创造、融汇贯通的大师。

不赞同“新文人画”提法

美术文化周刊:虽然今天有很多画家追求回归传统,也有“新文人画”的归类,比如刚刚去世的朱建新。你怎么看文人画和“新文人画”?

纪清远:历史上的文人画是文人士大夫对绘画的一种认识,是一个特定群体在特定历史环境中的产物,有别于院体画、宗教画和民间绘画。用苏轼评价唐人王维的一句话,就能表述文人画的特征:“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虽然文人士大夫并非专业画家,但是从画中流露出来一种士气、逸气、神韵,他们强调文学修养,以文入画,以意入画,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这一传统逐渐成为古今画坛的审美标尺。

即使在当代,讲究学养、书卷气和孤高格调这一特征依然是不变的。在丰富多彩中,文人精神应该是主导的,没有这一核心,就不免莽气、俗气。某些单纯玩弄笔墨形式,则不免空虚、贫乏,格调也不可能达到文人精神的高度。

如果说当代有文人画派,不如说凡具有人文情怀的画家在艺术中都有对文人精神的追求。

说到朱建新先生,我觉得他画得很好,可以说是古代春宫画的一个变种。但我不赞同“新文人画”的提法。

创作如同黄牛吃草反刍

美术文化周刊:艺术市场的繁荣,为画家的生存提供了相对较好的生存环境,现在画家更依赖于市场,你身处其间感受如何?

纪清远:艺术品走向市场是必然的结果。艺术家通过自己的劳动使生活得到了改善,获得更好的生存环境,也是无可非议的。问题是目前的艺术市场在繁荣的背后趋于混乱,使得一些机构和画家参与其中,造成艺术品造假、虚伪炒作、假拍等现象泛滥,对艺术品完全失去了品评标准,中青年画家的作品经过恶意哄抬,价格甚至远超了古代绘画或前辈老艺术家,这些现象都是极不正常的。再加上西方资金炒作、扶持某些当代艺术,更使艺术市场的乱象雪上加霜。我认为,真正的艺术追求者应远离这些。

美术文化周刊:在采风、创作、展览方面今年有哪些计划和活动?

纪清远:今年任务很多,对我来讲主要是完成好北京重大历史题材的创作,另外还有五年一度的全国美展、画院小幅国画展览等。还要外出几次采风,实地感受一下民风民情,抓住一些生动而典型的具体形象。画家的创作如同黄牛吃草反刍,不一定能立竿见影,刚出去一趟就能抓回题材。我现在创作的灵感,往往来自几年前的收获,这也要靠积累。

来源:中国文化报

相关文章

  • 刘玉来:齐白石心理六探
    刘玉来:齐白石心理六探

    在齐白石书画一生中,他画了不少以老鼠为题材的作品。我们纵观中国有史以来的美术作品,虽然也有以老鼠为题材的,但像他这样画了不少的现象的确少见。近代在民间有老鼠娶亲类民俗画,而正经文人画作中能见到的最早的只有现藏故宫的明皇帝朱瞻基的“苦瓜鼠图”了。此后的老鼠绘画作品或纯为游戏之作,或者用老鼠来针砭时事。齐白石生活的年代里,像清末名家虚谷、赵之谦、任预,到近现代的、张大千、溥心畬...

    1220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启功先生的坚与净[图文]
    启功先生的坚与净[图文]

    启功先生是我所崇拜的一位长者,而且我从不讳言这种崇拜。“崇拜”这个词的分量很重,在我到了必须对自己的言行负责的年纪之后,我几乎没有用过它,但用在启功先生身上我却毫不犹豫。是因为他那卓尔不群、隽永洒脱的法书吗?还是因为他那无所不容、博大精深的学问?要我说,这些都是令人钦佩甚至尊敬的,但还不足以构成崇拜的理由。我之崇拜启功先生,完全是因为他特有的人格魅力:谦和慈祥、淡泊名利、...

    1089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展览为何日趋乏味平庸[图文]
    展览为何日趋乏味平庸[图文]

    大陆艺术家陈蔚《拾荒者笔记2014》编者按:在美术馆展览台日渐竣工的当下,令人印象深刻的展览却似乎越来越少。而对于形成机制的展览项目,如何维系展览质量,令人关注。由何香凝美术馆发起、已连续成功举办了五届的“两岸四地艺术交流计划”项目,借此契机,羊城晚报采访了策展人、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胡斌,探讨“展览太多还是好的艺术家太少”?羊城晚报:今天的全...

    1765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中国油画是否先天不良[图文]
    中国油画是否先天不良[图文]

    郭润文作品在陈逸飞等人的写实油画价格狂飙的今天,北京大学(微博)艺术学院教授朱青生抛出了一个令人咋舌的观点:“中国在油画上没有机会接受经典学院方法,是因为当中国引入学院时,欧洲的学院已经在印象派的冲击、后印象派的颠覆和立体派的挑衅下开始出现自身的转变。所以,中国的油画还需深入研究19世纪中期之前的造型观念、教学体制和制作技术。”针对这一观点,中国当代超写实主义油画的最具代...

    1115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Unmask:以多元的姿态介入艺术[图文]
    Unmask:以多元的姿态介入艺术[图文]

    图片资料“当代艺术创作有部分是不同于传统形式的艺术创作。一个书法家为了提升自己笔墨的纯属度或许会成千上万遍用一种笔法写同一个字,通过量来获得感悟成就他的造诣。当代艺术也需要量,但这种量集中在对当下问题在意识形态层面上的不断思考乃至于有干预的冲动。这期间出现反复和推翻是很正常的,只有觉察到新的矛盾才能引导我们去创作一件新的作品,这是我们创作的原动力。”—&mda...

    615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杭德贵花鸟画为花鸟传神为草虫写照[图文]
    杭德贵花鸟画为花鸟传神为草虫写照[图文]

    琮元是一位优秀的花鸟画家,其花鸟作品展现出秀丽、清雅的艺术风格,具有极大的审美感染力。读他的作品,的确令人感到赏心悦目,顿时由审美视觉转而为审美感知,激发出审美情感和审美评价。在我看来,琮元花鸟画作品的总体特征是:熔传统与个性于一炉,融精细与写意于一体,汇花鸟与自然于一境。这一总体特征反映在他的作品里,不论是大幅或小幅,遂显现出和而不同的艺术风采、风姿和风貌,让我们为之心驰神往。琮元花鸟画作品的艺...

    221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岭南画派世纪经典展呈现岭南画派创新精神
    岭南画派世纪经典展呈现岭南画派创新精神

    黎雄才《秋江放筏》为弘扬岭南画派,推动当代岭南艺术的发展,由文化部主办、广州艺术博物院承办的岭南画派世纪经典展将于2012年9月6日-11月6日在广州艺术博物院举行。据广州艺术博物院陈伟安院长介绍,此次展出的作品,除了“二高一陈”、赵少昂、黎雄才、关山月、杨善深外,还有黎葛民、高剑父胞弟高剑僧、黄少强、方人定、何漆园、叶少秉等20多位二高一陈弟子们的佳作。题材上包容山...

    249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影像批评:那些你早该删掉的“死照片”[图文]
    影像批评:那些你早该删掉的“死照片”[图文]

    你不知道的史上最强大的快捷键大部分摄影者在一次拍摄之后,都会从众多的照片中挑选出其中不错的作品,然后发布到各个展示平台。然后呢?继续拍摄,拍摄尽可能多的照片吗?有没有想过其实多删照片也是和多拍照片一样有益的好习惯呢?这听起来可能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但其实在拍摄后按下删除键却是一个全面提升摄影技能的好方法。删除没什么不好数码摄影最好的地方在于它提供给我们狂摁快门的机会,我们可以做无数次影像实验...

    78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拿安素轩《功甫帖》拓本论证墨迹本完全不靠谱(组图)
    拿安素轩《功甫帖》拓本论证墨迹本完全不靠谱(组图)

    《安素轩石刻》中的苏轼《功甫帖》拓本(左)、《功甫帖》钩摹本(右)(作者:书法一瞬君,文章来源:书法一瞬斋新浪博客)今天(21日)《新民晚报》载,中国商人5037万所拍苏轼《功甫帖》被证系伪作。说的是,在前不久纽约拍卖会上拍下来的那副苏轼墨迹,在经过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的专家研究后发现,是伪作。这几位专家的研究成果即将面世,不过,仅从新闻报道和目前我掌握的图片质量看。我以为专家拿《安素轩石刻...

    1040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佩戴明清翡翠对人体有什么影响吗?
    佩戴明清翡翠对人体有什么影响吗?

    明清翡翠,作为一种历经岁月沉淀的珍贵宝石,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的喜爱。它不仅以其独特的色泽和纹理展现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然而,关于佩戴明清翡翠对人体是否有影响,这一话题在珠宝界和医...

    63 明清翡翠 佩戴明清翡翠 翡翠
  • 艺术评论岂可如此粗暴[图文]
    艺术评论岂可如此粗暴[图文]

    大学生裸奔事件不久前,某报刊登了题为《中国艺术的低智化倾向》的文章,作者江因风由“望京裸奔哥”事件得出“中国艺术家们非常严重的集体低智化倾向”的结论,读后令笔者油然生出一股愤慨,真是久违了的“妄言”和“无知”——艺术评论岂可如此粗暴艺术创作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也正是这种&l...

    1749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郭沫若深受王国维影响:继承其学术研究方法[图文]
    郭沫若深受王国维影响:继承其学术研究方法[图文]

    郭沫若(1892—1978),四川乐山人,又名鼎堂。1921年出版新诗集《女神》,为其成名之作而登上文坛。1924年6月翻译河上肇《社会组织和社会革命》之后自谓“初步转向马克思主义方面来”,8月翻译屠格涅夫《新时代》之后进一步表示“我现在成了个彻底的马克思主义的信徒了!”1926年3月出任广东大学(中山大学前身)文科学长,在广州先后与毛泽...

    1305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书画雅集,取其精神性[图文]
    书画雅集,取其精神性[图文]

    叶浅予作品《印度婆罗多舞》谢春彦(画家):玄奘,昔贤,亦今人也。策划这个展览,近的原因是,我的朋友,新加坡专栏女作家袁见一个多月前打电话给我,说她去印度,还支助朋友去印度。今年是中印建交60年,她认识研究梵文佛经的学者6月中旬会来中国,让我代她接待他们,我觉得不如找几位朋友哥们,画几张干干净净的画,在上海搞一个雅集,北宋有西园雅集,而这一次其实也是志趣相投的朋友一起小聚。我不研究宗教,也非孔...

    847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颜文樑:苏州的油画艺术先声[图文]
    颜文樑:苏州的油画艺术先声[图文]

    印度洋夜航 油画 纸板 18x26.2cm 1928年 苏州美术馆藏2014年金秋的苏州城。沧浪亭畔的颜文樑纪念馆内,沧浪之水——苏州美术馆馆藏颜文樑作品特展亮相;不久,拙政园旁的苏州博物馆内,静物——陈丹青画册写生1998-2014特展开幕。与晚年颜文樑有着特别交集的陈丹青在颜文樑作品特展开幕式上,直呼颜文樑是二十世纪中国现代美术的奠基人,是我们现在这批画油画的祖宗!”“西风东渐背景下的油画...

    842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满涛:挥之不去的梦[图文]
    满涛:挥之不去的梦[图文]

    满涛:挥之不去的梦满涛的画里充满了各种梦境与回忆,艺术家将内心的敏感、恍惚用淡淡的彩墨或是铅笔表露无遗。亦如满涛喜欢独自窝在安静之处,独自描绘流淌在现实之外的美好与自由。满涛■个人简历满涛1982年出生于哈尔滨,毕业于北京语言大学①《微醉的画师》109cm×110cm纸上铅笔2012年■展览2008年“满涛个展”光州无等画廊韩国“春...

    671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