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潘家园书画市场的艺术坚守者[图文]

时间 : 12-12 投稿人 : 实实 点击 :

潘家园书画市场的艺术坚守者 | 美术观点

七十高龄的孔老先生周末常到潘家园摆摊,把字铺在地上,任由行人观赏

导读:在潘家园,有专门承接书写楷、行、草、隶、篆书等作品,还拥有了自己工作室——鲁墨缘斋的谢周明先生;有坚持画虾、致力于弘扬齐白石文化的郭岚先生;有活跃在电视荧幕上,却一直在潘家园坚持画画的范国望先生;有从抄写毛主席语录而开始走书法道路并以之为主业的朱国林先生……这些人,来自全国各地,有放弃原本光鲜工作的,有退休的,有自由自业者……在这些勇敢的坚守者中最令我为之动容的要数年过七十,依旧在潘家园门口摆摊卖画的孔庆福老先生,以及“弃医从文”,带着5000块钱携妻北上潘家园的向胜军先生。他们的故事,很平凡,却很动人。

大门外的孔庆福:“我要活到老,写到老”

六十八岁闯进潘家园

在潘家园旧货市场西门前,过一个红绿灯,大概100米处,七十高龄的孔老先生和他的太太,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蹲坐在两个小板凳上,旁边放着一装字的小袋儿,地面上平铺着八九张大小不一的书法作品,占了大概有10平方米左右的地方。每一张作品的四个角都用从路边捡来还粘着泥土的小石头压着,有些可能因为时间长久了都已破损。每当有人路过,低头看这些字的时候,两位老人的目光瞬间闪闪发亮,吃力地缓缓站起,迎向客人。他们时而艰难地弯下腰为客人取字,介绍每一幅字的含义;时而又迈着沉重的步伐追随客人的脚步,在自己的摊位前来回走动,等客人一走,两位老人又缓缓坐下,目光瞬间被夺去了光彩。

“小姑娘,这张你要的话便宜点卖给你,80?50?(四尺),这张你要的话也可以便宜点,150(六尺)……”孔老先生的作品并不贵,一张四尺的一般80元,六尺的120元到150元之间。有一套装裱过的对联,三张,两张两尺的,一张六尺的,一共500元。大多数字画都是没装裱过的。

孔先生自称是孔子第七十三世孙,1943年生于徐州,1967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他说自己幼承家学,先随父亲开蒙临帖,后拜书法名家为师,得魏晋汉唐书家要旨;行追二王(王羲之、王献之),草宗张怀,五十年来临池不辍。在书法的道路上,孔先生说自己从没中断过,手中的笔从未真正放下过。

先生退休之后就来到北京,在潘家园路边摆摊卖字已有两年的时间了,两个月前也把老伴接到了北京。他说:“老伴辛苦了大半辈子,来北京之后生活好点了就把她一起接来了,现在在分钟寺租了一套一室一厅的房子,2000元(一个月),有卫生间,有热水,可以洗澡,很方便。”先生淡然而又满足地说道。“下雨了就在地上铺上塑料袋,被晒了,就戴顶草帽”。

“我与潘家园的周末时光”

孔老先生人很朴实,也很健谈,没有半点倚老卖老,更没有什么架子,操着一口典型的山东方言:

“为什么不在里面租个摊位或者租一间店呢?”

“我到潘家园的时间是不固定的,什么时候想来了就来,一般就周末来。”

“那您周一到周五在做什么呢?”

“上班。受雇于一家书画院。”

“上班应该很累了,为何周末还要坚持来潘家园呢?”

“潘家园是一个艺术市场,这里不仅是买方市场,也是我们写字人的一个窗口,通过潘家园可以让更多的人知道你,找到你。”

……

孔先生说周末要是天气允许的话就会到潘家园来摆摊,把自己平日里写好的字拿过来铺在地上任由行人观赏,能卖多少算多少,不强求。“我家也算是书香门第,教了一辈子的书,退休了,就想重新拿起那支笔,练练,写写。我的先辈都是很优秀的文化人,我也要把这一传统继承下来,发扬光大。”

后记:周末,来潘家园的人比平时多很多,所以会有城管巡逻,门口卖水的人就像和城管玩“躲猫猫”,这边藏藏,那边躲躲。孔老先生和孔太太索性就把摊位摆在距潘家园书画市场远点的地方。孔老先生对笔者说道:“孩子们都过得挺好的,有在北京机关当干部的,有在内蒙古开公司的……来这儿卖字是我自己的意愿,能让自己开心。”

做一件事不难,但是坚持做一件事就不易了。即使只是马路边地摊上的一小块水泥地,至少也是他梦想的阵地。孔庆福先生就是那样一位常年坚守自己梦想阵地的人。

在潘家园,他不是最有名气的,他的作品也不是最优秀的,但他对于艺术、对于梦想的坚守,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却能让人为之动容。他用一支笔、一张纸、一小块地,书写着与潘家园的情缘。

大门里的向胜军:“歪门邪道”的书法

辍学、弃医从书法

在潘家园市场书画大棚的南端,有一位用左手写字的、30多岁的年轻人吸引了笔者的注意。他叫向胜军,1980年出生于湖北荆州,自幼在祖父的言传身教下对书法十分感兴趣。

向先生说,他八岁开始学习书法,临摹欧颜米蔡黄,在临摹过程中潜心研习,在继承中创新。他没有钟情于某一体,而是融各体于一体,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体。十几岁的时候,他开始大胆尝试左手创作,并发现用左手写比用右手有灵感,于是一直用左手写了十年,后来又开始左右手同时创作。在潘家园,向先生卖的就是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左手创作的书法。

向先生说自己并不是个按传统常理出牌的人,青年时期淘气叛逆,高中没念完就辍学回家,之后便跟随祖父学习中医,“因为年轻气盛,好动,坐不住,经常在自己家的中药铺学了几天就出去找朋友玩去了,玩了几天又回来接着学。断断续续,在中医道路上行走了近十年,要是能坚持下来,现在在中医界可能也混得不错。”退学之后的十年,向先生除了学习行医,也没忘热爱的书法。从22岁到27岁五年间,他都在家乡办书法学习班,教授小孩学习书法。“那时候白天在中医铺跟爷爷学中医,晚上7点开始给小孩上课。”这样的生活忙碌又充实,看似已经很完美了。可是向先生说自己就是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人。28岁那年,祖父去世了,他就把药铺给盘出去了,拿到了两万多块钱,花了一大半,最后带着5000块钱和女友北上。

兜兜撞撞寻根潘家园

刚到北京,人生地不熟的向先生在琉璃厂附近的地下室租了间4平方米左右的房间,只容得下一张床,“白天就把床当做书桌,在上面写字,晚上又变回了睡觉的床。”从2009年上半年开始,他就在琉璃厂开始摆摊卖字。后来听说有个潘家园,就火速开始了在潘家园的日子。

“现在是周末才来,以前在二楼的时候每天都来的。以前一天的摊位费是100元,现在下面,一个月就周末来,8天2000多元。刚来的时候市场好,字又卖得便宜,一张才几块钱,一天能卖出去很多,每天要写很多,地下室的光线又不太好,眼睛受不了,而且吃饭也不规律,有一顿没一顿的。当初和老婆还没结婚,她当时大学刚毕业,在吉林实习,知道我要做这个之后,二话不说就辞掉工作来帮我。”

不久,一位来自山西的老板到潘家园书画廊逛的时候发现了向先生的书法,经过几次聊天之后,他决定聘请向先生到自己的公司专门创作书法。“他是我在潘家园遇到的第一个贵人,当时我老婆正好怀孕,我们住的地方又很冷,一个晚上的暖气费要三四十元,我们都不敢开。他看到我的处境之后就劝我先去山西他公司,为我提供好点的生活条件,让我老婆到那儿把孩子生下。于是我们暂时离开潘家园去了山西。半年之后,孩子生下来不久,我们就又回到北京了,因为还是放不下潘家园。”

“看破、放心、自得”

回到北京之后,向先生又一头扎进了潘家园。因为经济条件稍微宽裕了些,又有了孩子,所以租了个大点的房子。这两年多来向先生的生意挺好的,作品也得到了越来越多顾客的认同。

向先生坦言:“我的书法风格在传统书法家眼里是歪门邪道,是不入流的。也常有人会问我这是什么体,写的是什么,接受度也不是很高。”被问及为何如此艰难还要坚持原创,向先生简短而有力地回答道:“艰辛但却有幸福。”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内容在向先生笔下会呈现出不同的形体,比如在他的书法摊位上,我们可以看到“海纳百川”、“宁静致远”、“天道酬勤”等,每一幅作品给人的感觉都是不一样的,并不是固定某一形体。向先生说:“每一幅作品都表达一种意境、一种思想。比如‘宁静致远’,我想表达的就是天真、浪漫、自由,所以最后呈现出来的就是一种飘逸的形体。”向先生告诉笔者,他认为得笔法不如得形体,得形体不如得气象,得气象不如得灵魂,“正所谓兵无常势,字无常体,落笔之前,要胸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大气魄,这样去创作,才能让人眼前一亮。任何事物都应当随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创新发展,笔墨也应如此,只有这样,艺术之花才能芬芳四溢。”

别看现在向先生的作品风格趋向成熟,他也能如此淡然地谈论自己的追求和坚持,但这一切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当年在阴冷的不足4平方米的地下室,他每天十几个小时不停地写了撕、撕了写,100张纸,最后能完整写成的只有60张,而能让自己稍微满意的却只有10张。特别是在最初自己的风格还没定型,还在尝试阶段的时候,有时为了一个字的创作就要耗费一个月的时间,冥思苦想,以至于现在还年纪轻轻的向先生两鬓却早已斑白。可是即使当初再苦再难,向先生依然坚持自己,他说“看破、放心、自得”是他对自己最大的安慰和鼓励,即便是现在,他依然坚持一个人要做到佛心、道骨、儒表。

后记:“心若在,梦就在”。在潘家园,或许应该说“梦若在,心就在”。潘家园的这些坚守者就是最执着的追梦人,而潘家园就是他们梦想的家园。他们年复一年地用心守候,不论有多艰辛,不论有多煎熬,他们都一如既往地坚持,从不轻言放弃。

文并摄/实习记者林珊

相关文章

  • 艾轩:钟情于范宽和倪瓒的山水画[图文]
    艾轩:钟情于范宽和倪瓒的山水画[图文]

    《瓦切村的早晨》布面油画76×61厘米1987年原标题:艾轩:酷爱中国古代建筑、绘画、雕塑和民间艺术艾轩酷爱中国的古代建筑、绘画、雕塑和民间艺术,除广泛的兴趣外,在绘画的造境上他似乎更钟情于范宽和倪瓒的山水画。范宽的作品中表达“云烟惨淡风月难雾之状”中的朦胧、宁静和浩瀚苍茫,倪瓒作品的“天真幽淡”和意境的深远凝静,与艾轩的经历、修养...

    850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徐子林:如何区分艺术[图文]
    徐子林:如何区分艺术[图文]

    巴塞尔艺博会现场徐子林到了今天,艺术变得非常复杂,已经不再是仅通过眼睛就能完全领会其中全部意念的、简单的视觉创作了。从世界范围来看,特别是从二战以后,当代艺术成了艺术创作的主流,而当代艺术的显性特征就是不断挑战人们对艺术认知的承受力,不断拓宽艺术的边界,以期形成新的艺术理念,这几乎成为国际当代艺术的唯一命题。然而,提倡创新,强调观念的新艺术只是整个艺术生态的一部分。虽然在西方社会,人们在没...

    1736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合作化运动初期的农村宣传画[图文]
    合作化运动初期的农村宣传画[图文]

    1952年初农业互助合作运动正式发动并掀起了高潮。为配合运动而创作的宣传画最为集中强调的主题是组织起来力量大、发展生产夺丰收,同时还提出了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推广卫生知识等口号。此期的宣传画与土改运动宣传画的最大区别在于农业现代化叙事的成分大为加强,另一方面也为“过渡时期总路线”引领下的社会主义叙事铺垫了创作路径。王彬创作的《组织起来力量大》(上),强调了组织生产合作社的好处...

    169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陈传席:当代国画“很差”皆因画家没文化[图文]
    陈传席:当代国画“很差”皆因画家没文化[图文]

    夏圭《溪山清远》(宋)46.5cm×889.1cm陈传席,江苏徐州人,1950年生于山东诸城,著名美术史论家、美术评论家。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特殊贡献专家等职。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艺术史、艺术批评、文学史、人文史等,近年来更着力于佛教艺术研究,主持国家重点项目佛教艺术遗产调查。出版专著《六朝画论研究》、《中国山水画史》等53部著作。绘画作品被收入《中国绘...

    536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宋晓霞:吴长江青藏写生是人本主义的表达[图文]
    宋晓霞:吴长江青藏写生是人本主义的表达[图文]

    2010年4月28日《藏家小院》(水彩)40×65cm(青海同仁)一十五年前,我随吴长江初踏青藏高原。从西宁去玉树,一路上长途客车时走时停,道路也时断时续。临近傍晚的时候,车子彻底抛锚,我们一车人都下来,捡了要紧的行李随身带上,站在路边拦截过往车辆。同车的都是沿途的乡亲,有不少是藏胞。吴长江在挨挨挤挤的人群中背着画具,怀里还小心地抱着画夹子。有卡车来了,有人冲上去用...

    1378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詹建俊:选择绘画一生理想[图文]
    詹建俊:选择绘画一生理想[图文]

    詹建俊油画《天地行》以517.5万元的成交价领衔2014保利拍卖在三亚举行的油画专场。2月4日,著名画家詹建俊油画《天地行》以517.5万元的成交价领衔2014保利拍卖在三亚举行的油画专场。作为中国第三代油画家的代表人物,詹建俊在接受《京华时报·艺术品投资周刊》专访时表示,他所有精力、体力都关注在绘画上,“画画是我最大的兴趣,我爱好这个,好这口儿。我这一生最明智之举就...

    1195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清明上河图》的五大谜团:画中是春天还是秋天?[图文]
    《清明上河图》的五大谜团:画中是春天还是秋天?[图文]

    《清明上河图》是每个中国人都熟知的宋朝张择端名画。最近,云南大学教授苏升乾登上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讲述《清明上河读宋史》,引起人们对《清明上河图》的再度好奇和对张择端生存时代的关注。哪幅《清明上河图》才是张择端的原作?本来大家对于这个问题有比较一致的意见,就是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石渠宝笈三编本”为张择端原作。但近年来在对画作的宣传中,因为“石渠宝笈三...

    1391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汪观清:每个线条都有感情[图文]
    汪观清:每个线条都有感情[图文]

    汪观清从事连环画创作30余年,如今年逾八旬的汪观清先生谈起连环画创作时,认为:“我们这代人是以画画作为职业生存,是爱好画画的,有了激情,画出来的线条才不至于歪歪扭扭,才有感情啊。我们画不动了,也要寻找一个题材表达出个意思,画出来看看究竟怎样。”汪观清《十二把椅子》随着老一辈画过连环画的画家们渐渐步入暮年,连环画的创作于那一辈人来说,已然高峰不再,从画连环画者的收入、地...

    1186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解读:青年艺术家在艺术界的热潮[图文]
    解读:青年艺术家在艺术界的热潮[图文]

    艺+——117位青年艺术家联展纵览艺术史,哪个时代曾缺乏过青年艺术家呢?哪个国家没有过青年艺术家呢?哪位成就斐然的艺术家没有经历过他的青年时代呢?但,就是这么一个看似寻常的群体,却带给当下国内艺术品市场,以别样的魅力,强烈的引力。一场轰轰烈烈的青年艺术家热正在席卷着国内艺术品市场。为何青年艺术的炽热会在此刻勃发?青年艺术之热中究竟有几何冲动几何理性呢?谁是这场&ldq...

    56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沉稳与兼容:谈上海的中国画创作[图文]
    沉稳与兼容:谈上海的中国画创作[图文]

    萧海春山水画新作《鹊华秋色图》上海的中国画受到西方美术的影响,但却又根植于民族传统之中。上海的艺术家一直是以一种较为温和的方式,远离政治主题,画一些风景、静物、变形的人物,寻求一种个性的语言。这种温和的前卫也决定了它不会有惊天动地的回响,它就是一群艺术家的一个寻求创作自由的派对——但我觉得这更接近艺术的正道。张培成“上海美术进京展”去年在中国...

    567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郎绍君:寄情边塞心胸阔 兹游奇绝冠平生[图文]
    郎绍君:寄情边塞心胸阔 兹游奇绝冠平生[图文]

    胡正伟河边1839年8月19日法国画家达盖尔公布了他发明的“达盖尔银版摄影术”,标志着人类进入了一个新时代,随后电影、电视、电脑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们观看世界的方式,从宇宙宏观到分子微观,从摄影到三D造型,最新的科技手段正力争满足人类视觉对真实体验的要求。科技手段虽然能记录事物的瞬间和发展过程,但视觉真实却无法呈现事物对人的真情实感,这就为绘画的发展留下巨大的发展空间。绘...

    741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在书法中品味人生修身养性[图文]
    在书法中品味人生修身养性[图文]

    刺破青天锷未残(国画)郝鹤君作中国的文字博大精深,方方正正的字体,几千年几经演绎,其意义不局限于某一种交流途径和传播,而已成为一种艺术。书法是一门古老而奇特的艺术,它与人生在本质上有紧密联系,这是其他任何艺术所无法比拟的。书法能启迪人们的心灵,提升人们的品德修养和道德情操,承载了传统文化的内涵,表现了我们民族的审美意识,是中华民族聪明才智的集中表现。书法是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国粹,它具有简...

    461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一代梅王”王云山的铁骨冰心[图文]
    “一代梅王”王云山的铁骨冰心[图文]

    画家王云山梅花奇特的自然美、艺术美以及精神美,符合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和理想追求,从而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美的象征。古之画梅者众,成就卓著者不乏其人,出现了像于锡、徐崇嗣、陈常、释仲仁、王冕、关山月等众多的画梅大师。“一代梅王”王云山幼时习画,后师从于著名画家何景五先生。他解读了许多画梅高手笔下的梅花,并以自己坎坷的人生阅历、非凡的胸襟魄力,以及跃动的生命力和梅花的风骨神韵融...

    481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杉本博司的东方式美学[图文]
    杉本博司的东方式美学[图文]

    《直到长出青苔》近来,日本摄影家杉本博司正在为中国读者所熟悉。他的作品以无懈可击的黑白语言和钻石般鲜明锐利的影像将摄影的魅力生动地展现出来,极致了摄影的品质和意义。我在11年前曾采访过杉本博司,他对我说:“我很喜欢中国的宋代山水画,特别是南宋马远的作品。”“彩色摄影的色是化学性的,有点工业制品感觉。虽然能吸引注意力,但容易浮在面上;黑白摄影的色是绘画性的,像水...

    1967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评:莫言旧居萝卜被拔是中国式迷信心理在作怪[图文]
    评:莫言旧居萝卜被拔是中国式迷信心理在作怪[图文]

    我一直在想:莫言获得诺贝尔奖后究竟能给中国带来什么样的变化?我曾经天真地以为,一大批文学青年以及一大批出色的作品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现在,暂时还没有看到这样的迹象。没想到的是,中国式的迷信却在莫言的光环下逐渐蔓延。跟莫言有关的东西火了,跟莫言无关但强拉硬扯的东西也火了。莫言跟酒扯上了关系,跟饺子扯上了关系,跟山药扯上了关系……高密跟着莫言火了,同样不再平静的还有莫...

    192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