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民族工艺品如何再造新“西部模式”?

时间 : 12-29 投稿人 : 小颖 点击 :

民族工艺品作为云南等多民族边疆省区文化的物质承载与依托,曾在云南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国内文化产业日趋步入市场越来越细分化发展、销售越来越走向网络商务化的大众消费时代,云南的民族工艺品产业面临巨大的生存空间压力和挑战。如何寻找民族工艺品的市场,如何铸造民族文化产品和创意经营者的品牌,成为民族工艺品产业实现新生的关键所在。本文作者对民族工艺品产业的转型提出了自己的建设性意见。本版特对其观点进行摘编刊发,以飨读者。

云南是中国的西部省区之一,其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有着西部地区的普遍特质,即民族地域文化的经济化。十年发展,“云南文化现象”和“云南经验”造就了云南文化产业的骄人成绩,一大批云南民族文化产品不断涌现,特别是借助云南旅游业为平台的民族文化在文化经济化开发过程中不断得到创新。在经历了《云南映象》所带来的云南文化产业轰动效应后,云南文化产业下一步如何发展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和讨论。

多年来,云南文化产业在“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的道路上苦苦寻找突破口和极具特色的文化产业门类,成效是有的。但同时,令人耳目一新的亮点与震撼却始终迟迟未见。特别是在与各省区市做文化产品横向比较时,拿什么代表云南的民族文化产品,云南民族文化产品的品牌代表是什么,变成了一件令人尴尬和苦恼的事情。传统小件的“斑铜牛虎”“民族扎染”和“民族刺绣”因一定的地域特色,虽然还保留着部分的市场需求,但总的来说,价格低廉,市场不大,影响力不足。而大件的物品又因过于粗放或笨重,以及物流不畅等因素而导致市场接纳水平的下滑,云南文化产业发展中重要的民族民间工艺品业受到严重考验和制约。在全国文化市场越来越细分化发展,销售越来越走向网络商务化的大众消费时代,云南的民族民间工艺品面临着巨大的生存空间压力和挑战。

民族文化产品如何寻找大市场

学界将云南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称之为文化产业的“西部模式”,其概念为依托民族文化资源,利用民族文化元素进行传统与创新生产而提供给大众消费的系列、多样化民族文化产品;同时,因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因素所带来的外延性经济行为所共同形成的市场供给;它通过旅游、演艺、节庆、会展以及当地的某种特质产品,形成某一品牌(包括地名品牌)效应,联动相关产业发展的产业形态。它与东部地区依托成熟的文化产品制造业,以及与文化创意先行的北京、上海等文化中心城市是完全不一样的形式,这些形式共同组成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地域类型。

可以说,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突破口依然要放在大量产品的市场化问题上。“大量”,一方面意味着规模化和可复制化,强调工业化的生产流程;另一方面,作为个性化的民族文化如何在规模化和可复制化的过程中,保住特质、形成差异确实是值得深思的问题。民族文化作为个性化、特质化表现当然首先是非物质化的精神内容,它是民族的“魂”“魄”。整个文化的变革,特别是新生活方式的出现之所以成为可能,不但因为人的感觉方式发生了变化,而且因为社会结构本身也有所改变。大卖场、专业化细分市场的出现,无疑是当代社会“新生活”的标志。越来越多的专业化市场在中国东部沿海和物流通达地区的相继出现,比如浙江义乌、东阳;广东佛山、肇庆;福建晋江、莆田等。通过这些市场,商品的面向才可能扩大,规模效应才可能产生。反之,商品生产依然不能走向大发展的格局。通过云南“印象根艺”的发展之路,我们清晰地看到了这种产品融入大市场的发展轨迹和思路,这是未来云南其他工艺品以及相关门类产业发展值得借鉴的经验。

如何铸造民族文化品牌

文化品牌的竞争,不是简单的、具象的某种文化产品品质的竞争,它已经从对产品物质属性的表征转入到对产品文化属性的深度开发,即文化附加值所形成巨大的无形资产和强大的经济影响力。

当然,如果说这样的阐述难免会让人对“若隐若现”“似真似玄”的文化附加值有些费解,甚至摸不着头脑,民族文化品牌的提出可能会更让人难懂。因为,民族—少数民族—原生态—自然—朴拙,就是这种文化的本真。但也就这样的描述从另外一个方面反映出民族族群所依附的生存空间和文化景观。民族文化产品要走入规模化发展确实任重道远,但民族族群特有的文化意韵依存的生境空间,为特殊的民族文化产品打上了“特异”的烙印,既是大众文化产品消费的层级化补充,也满足了小众化文化产品消费的求新求异性。

最近云南“印象根艺”系列的推出,其实除了个性化的姿态外,还与人们对云南“原生态”文化景观的遐想有关。“原生态”是云南近年来对发展民族文化产业一直使用的一个品牌,从杨丽萍的歌舞演出《云南映象》开始;中央电视台的青年歌手大赛,获得金奖的云南原生态唱法;“彩云之南”的旅游营销无不与“原生态”和“印象”有关,在广大消费者心目中云南的原生态产品就是品牌,它甚至摆脱了具象化产品品牌的形式而深入人心。“印象根艺”巧妙地利用原生态作为产品品牌,节约了在品牌时间和营销成本上的投入,直接获得可观的利润,这是借品牌之势再造品牌影响作用的过程,可谓品牌的“草船借箭”!而市场对品牌快速的接受,是企业拓展市场重要的法宝,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顺应市场规律自然取得市场天下,这是品牌建设中难于颠覆的不二真理。

如何打造创意经营者品牌

从界定文化产业是一种体现内容创意和文化服务的经济形态开始,实践中我们常常强调前者而忽视了后者,这是一种极其被动的行为。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创意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交流与服务是民族文化经济化发展较为便捷的通道。云南丽江的宣科其实就是通过这种适应大众文化消费的表述方式获取市场的。洞经音乐这种古老的道教音乐在很多地方都有,为什么只有宣科的大研古镇洞经音乐才受欢迎,不就在于宣科与观众之间诙谐的沟通与交往吗?文化产品形式上的求新求异,价值上的共振共鸣,是文化产业创造利润空间的条件,缺少其中任何一个要件,获利将被大打折扣。经济强国美国的好莱坞大片是这样,经济欠发达的民族地区同样也是这样。摒弃一些僵化和墨守成规的理念,创新一些适应社会发展的新文化,并非是否定传统文化的做法。

要在继承中创新,创新中发展,才可能使一种文化充满活力,生机勃勃。而优秀的文化创新人才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承担者和领路人,打造一个具有话语和沟通行业市场的品牌人物远比制造一个品牌产品要重要得多,犹如ipad、iphone可以从1不断升级到n,而ipad在乔布斯的话语中变成了“产品创新一定是基于市场需求和竞争分析的创新”的思想观念。因此,在一定的地域局限中,内容相似、风格接近的民族文化产业的突破口在于培养和打造传播者和经营者的品牌人物,因为他们不仅是文化交流和整合的中介,更是民族文化的催化剂和生产力。

相关文章

  • 雕塑家顾飚的艺术跨界实践[图文]
    雕塑家顾飚的艺术跨界实践[图文]

    造纸图(局部)安徽博物院藏潘明月杜峥艳顾飚,1963年生于江苏无锡,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高级工艺美术师。1980年进入无锡泥人研究所,先后拜周金根、王国栋二师学习泥人创作,后又成为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柳家奎先生入室弟子。1987年考入镇江师专美术系,接受系统的专业训练。他从艺30多年,既完成了院校美术专业的系统学习,又接受了惠山泥人民间艺术创作技艺的严格训练,成功完成了当代艺术观念和传统民...

    63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澄波与决澜:陈澄波与1930年代上海新派洋画[图文]
    澄波与决澜:陈澄波与1930年代上海新派洋画[图文]

    陈澄波《清流》(1929年)1947年3月,陈澄波因“二二八事件”不幸罹难后,1949年年中,同为“决澜社”成员的李仲生(1912-1984),随军赴台,成为战后推动“现代绘画”的重要推手,“东方画会”正是由他在台北安东街画室教导的一批学生组成;“现代”取代了“新...

    2000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雅尼斯·库奈里斯:用艺术表达态度[图文]
    雅尼斯·库奈里斯:用艺术表达态度[图文]

    雅尼斯·库奈里斯采访者:包昕蕴被访者:雅尼斯·库奈里斯记者:请问在中国举办这次展览,对您本人有什么特殊意义吗?库奈里斯:对我来讲,这次展览最大的意义是一种交流和对话。作为西方艺术家,我来到中国,在中国这种特殊的环境下产生一种对话。这种对话像我在其他地方,比如美国、德国做的展览一样,都是在做不同文化的对话交流,在中国也是一样,而且比较特殊的是我在中国找的一些材料...

    1080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中国画当如何写生?[图文]
    中国画当如何写生?[图文]

    1973年,黄胄去广东军区南海舰队基层采访写生时创作的作品《海岛民兵》在北京宋庄,据说有的画家已经不只是对着摄影作品画画了,直接把电子的照片用幻灯打在白墙上;在某美术学院的写生课上,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多幅作业雷同,原来在写生的景区有专人买卖速写作品,五块一张,学界对此嗤之以鼻,然其核心均绕不开何为中国式的写生观的问题。其实,也有媒体报道,西方美术家有自己拍照记录美景的做法,说可以启发灵感,助...

    1814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中国雕塑院长:没有文化自觉中国不可能崛起[图文]
    中国雕塑院长:没有文化自觉中国不可能崛起[图文]

    吴为山接受本报记者采访赵毅亮/摄城市晚报讯近日有媒体报道,拍卖2.2亿天价的所谓“汉代玉凳”就是前两年邳州玉雕艺人制造的高仿艺术品。就此,昨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谈到艺术品造假时认为,造假不仅损坏艺术家名声,观赏家也会因此对艺术家造成误读,降低艺术水平的认知,还会损害收藏家的利益,破坏了市场。提案>>中国崛起需文化交流上的大国思维全国政协委员、中...

    1995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神奇之手”让建筑从图纸到现实[图文]
    “神奇之手”让建筑从图纸到现实[图文]

    ■日本结构工程师小西泰孝谈与建筑师的协作小西泰孝和建筑师石上纯也合作的神奈川工科大学KAIT工房。端着三角器和尺子不停地在现场做着测量,拿着纸和笔埋头进行复杂的计算,这也许大多数人对于结构工程师的最初想象。正是结构工程师用他们的“神奇之手”,让建筑师的诸多奇思妙想从图纸变为了现实。7日,“大师之旅——新锐建筑师”讲演会系列第...

    31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广东印学:既很新又很雅[图文]
    广东印学:既很新又很雅[图文]

    易大厂:屯老守愚二十世纪广东美术观察系列之十一采写信息时报记者冯钰摄影信息时报记者陈文杰中国传统艺术进入二十世纪后,都曾受到西风东渐和新文化运动不同程度的冲击,而作为最具中国传统艺术特征的篆刻艺术,却在晚清篆刻艺术高度繁荣的基础上步入了其成熟期,并发展成中国篆刻艺术史上最为辉煌灿烂的时期。在这个过程中,广东印学的发展深受江南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影响,名家辈出,发展出一方面精工求雅、一方面具有现...

    1682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图文]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图文]

    重庆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刘庆渝。记者熊明摄本报记者匡丽娜“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汉字的书写使用功能带来很大的冲击,但是,汉字书写的艺术性更加凸显。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源头和基因,不会因此而动摇,也不应该被忽视。”9月1日,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刘庆渝在谈到重庆书法艺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时这样说道。刘庆渝说,中国的书法艺术以独特的造型符号和笔墨韵律,融入人们对自然、社会、生...

    1130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尹连城:吸取他人之长方能创新[图文]
    尹连城:吸取他人之长方能创新[图文]

    尹连城,字璧予,1947年2月生,1967年拜吴玉如先生为师系统学习传统文化,几十年来情系翰墨,执毫勤耕,既承师法,又不为其所囿,书风自成一家。20世纪八十年代加入中国书协。1987年游学日本,曾受聘于日本现代书道研究所,研究日本书道,对中日书法的比较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参加东京国立美术馆举办的“第十一届日本书法展”,获得“国际美术审议会奖”。9月...

    1460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艺术家不读书哪来“观念”[图文]
    艺术家不读书哪来“观念”[图文]

    2014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闭幕(资料图片)作者王远(华东师范大学美术系副主任、教授)上个月的“上海书展”异常火爆,笔者去了两次,人潮确实汹涌。似乎这个城市开始崇尚读书,想起如今糟糕的文化现状,又有了点精神。情愿相信去书展的人都热爱读书,也不愿意认为是宣传造成的后果,即便是的话——一些被鼓动去的人也有可能会因此而喜爱...

    1621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崔岫闻:大于艺术的是什么[图文]
    崔岫闻:大于艺术的是什么[图文]

    崔岫闻作品生命的刻度及其精微,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也构成了大千世界中人的个性区别,也是每个个体存在的根据,更是本源自我原发能量源!有多精微?其实不多,数得过来!70亿分之一便是每一个不同的自己,也即是人类的一份子!人和人之间的差别构成了人存在的根据!对于每一个个体用精微的尺度回放人生便回到了那个在母体腹中的本我;对于每一个个体用谬以千里距离找出差别的精微并努力放大,便是每一个个体存在的...

    1991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伦敦北京奥运开幕式比较 如油画比山水画[图文]
    伦敦北京奥运开幕式比较 如油画比山水画[图文]

    对于伦敦奥运开幕式,人们总不可避免将其与北京相比,博伊尔自然也要不断和张艺谋相提并论。张艺谋一直都是视觉大师,所以北京奥运会展现的是恢弘大气,震撼人心,博伊尔显然更加细腻,电视画面里更多的是特写的镜头、人物的脸庞,试图感动人心。每一届的奥运会开幕式,自然都要相比。伦敦对北京,可以说是一场东西方大比拼。奥运开幕式伦敦对北京的东西方大比拼各有特色伦敦重个体情绪表达南华早报KINWA:四年前我观...

    1702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再读朱乃正:最会画油画的书法家[图文]
    再读朱乃正:最会画油画的书法家[图文]

    朱乃正。京华时报记者任峰涛摄昨天,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著名油画家朱乃正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举行。朱乃正头顶的光环很多,有油画家、国画家、书法家和教育家。他以油画成名,作品以人物、风景见长,画面单纯、自然、表现力丰富。但与很多油画家不同,他在书法与水墨画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更被誉为中国最会画油画的书法家。京华时报记者顾博《柳淡如烟》80cm×100cm布面油画2012年作京...

    1406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欧洲风景画的诗意探索[图文]
    欧洲风景画的诗意探索[图文]

    柯罗莫特枫丹的回忆编者按:中国画历来追求精神层面的艺术创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也成为众所周知的中国画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其实,作为艺术审美的另一载体——欧洲风景画,也同样有着对诗意的理解和追求。无论是中国山水画,还是西欧风景画,都试图通过对诗意的理想式追求和挖掘表现,展现不同时代的文化内涵,以及所达到的人文精神高度。相对于当下频频出现的一味强化...

    917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陈虻的理念能帮人做一次精神上的整容”[图文]
    “陈虻的理念能帮人做一次精神上的整容”[图文]

    《生活空间》则是陈虻制作的一个家喻户晓的电视栏目。图片来源:《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附“陈虻纪念碟”“我们追求的全都是标准答案。陈虻就截然相反。他衔接了遥远的纪录片理论,而且最重要的是开启了那些创作者自己。”东方早报:陈虻的理论对于一个想要拍纪录片的年轻人是否浅显易懂?李伦:没错。陈虻的理论操作性极强。他不是那种提出一个哥德巴赫...

    1555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