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写生之于中国山水画的意义

时间 : 12-12 投稿人 : 佩佩 点击 :

行成于思行胜于言

——写生之于中国山水画的意义

□麻明

1983年,李小山提出“中国画已到了穷途末日的时候”这一观点,曾在中国画坛上引起强烈的震荡和反思。为此,一些杰出的艺术家做出了艰辛的探索与努力。但近三十年来的中国山水画,特别是当今画坛上一些名人的表现,却让人深感困惑。传统意义上的“师传统、师造化”的理念,很大程度上已被抛弃,“师古人、师名师、师市场”的急功近利的模式成为大多数画家的选择。临石涛、弘仁、八大等名家成了许多画家“师古人”的唯一途径。他们终日伏案,机械地闭门造画,陷入泥古不化的歧途而难以自拔。同时,当今画坛上各类名师培训班,造就了一大批“师名师”的画作,各种展览和刊物中临摹、复制、仿效导师之作比比皆是。“师市场”更是日益呈现出程式化、概念化的“图像消费”风气和现象,创作离生活与情感越来越远。无奈的“小画家们”在茫然中沿着这条道路寻觅着自己的梦想,希望找到靠山而成为名家或大师……

中国山水画在千余年的发展与变革过程中,已形成了一定的、很难摆脱的程式化模式,笔墨、色彩、构图等表现手法已形成了符号式的语言,以至于人们在评判一件作品时,都会把线条、皴法和师承门派作为标准,谓之“师出有门”、谓之“传统”。其实,传统只是一种精神、一种理念。“师古人”之作品,临摹只是过程,目的应该是通过历代大家的作品来了解、分析、感悟他们对自然的认识,体悟古人绘画之道理。石涛说:“受与识,先受而后识;识然后受,非受也。”这就是说,面对自然,是先有感受而后认知,是感性在前而理性在后;如有了先入为主的理性认识再去感受,这感受就不是纯感受了。临摹形成的固有模式会使人陷入其中,难以自拔。

作画贵在想象。画家创作,贵在面对自然景观,以新颖的构思呈现给观众一个独特、精彩、奇异的画面。

我以为,画家首先应“师自然”。大自然是那样的变幻莫测、丰富多彩,绘画的表现手法也应是千变万化。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观念发生巨大变化,画家应以现代人的审美标准去审视自然、感受自然、解读自然、描绘自然。因此,宜从写生入手,培养自己对自然独立观察的能力,由此引发自由的、丰富多彩的表现方法。在写生中感悟自然,在自然中感受山水之变化,领悟“画无定法”之道理,而后才能“师古人”——了解、分析、解读古人已有的经验和技巧,再后才可在二者合一的基础上追求“师造化”——使自己从感性到理性、再从理性回到感性,以得到升华。

在写生中,面对多彩、生动的自然,画家心中会不自觉地产生出源于自然又别于自然的“错觉”,并往往由此而产生创作的激情。这种“错觉”是由敏感与激情而引发的,是画家潜意识中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情感再现,实际上是画家修养、素质、生活、情感的高度升华的概括。严格要求描写客观的训练不是明智的道路。我认为,写生时,凭感觉去画就好。理性的精确往往过于强调细节、重复层次,结果是越画越像,越画越真——与照相没什么区别。“艺术不是简单的再现,而是在自然中找出严密的秩序,然后重新构成画面,从而创造出新的自然”(塞尚语)。因此,在回归自然、写生自然的过程中,从感性的角度去探索、审视自然界中的客观元素,从理性的角度去组合成新的有构成意义和现代审美意义的自然,以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是我们面对自然、回归自然、写生自然的最终目的,也是中国山水画家的必修之课。

在画家眼中,在造型领域,“美”和“漂亮”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人工设置的风景是“漂亮”的,但严格的规范使它失去了天人合一的自然、和谐,因此不是“美”的。在生活中,我们往往看见不少被视为“美好”的景物——高山、大川、小桥、流水……但在实际写生过程中,却往往无法再现出来,或是画出来的画面没有美感,而是机械、呆板。其中最关键的是画家的认识问题。我以为,所谓“美好”,其实是置身自然时,所处的环境或身边的景物之间有一种和谐关系。当所看到的元素协调、和谐时,就觉得美好;当这些元素不相容相谐时,人们就感觉它们丑陋。对于画家来说,重要的是,当拿起画笔去写生时,这些看上去或“丑”或“美”的自然元素,通过自身修养和文化的积淀而形成的观察、分析方式,迅速地、蒙太奇般地组合成新的关系,并表现在纸上,形成美的形式。这种新的关系是画家心中的自然,即所谓的“境由心生”。所以,当画家面对自然时,应尊重自己对每一地、每一景的感觉,与自然沟通,用直观的、创造性的表现方法来表达自己的直观感受,所谓“盖以无法生有法,以有法贯众法也”(石涛语)。因此,写生过程中,画家追寻的是“美”,而不是“漂亮”。

艺术中的偏爱与“偏见”是创作的动力,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描绘对象的能力只是绘画要件之一——它只是技能,是辅助捕捉对象的手段。技巧虽然重要,但不应占主导地位,传统认识上的写生已不具备画面的完整性和现实的审美性。对画面的整体把握和处理才是最重要的。因此,认识、理解对象的美感,分析并掌握构成其美感的画面形式因素,是写生过程中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画家需要写生,需要走向自然、走进生活、走向充满生机的空间。写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充满痛苦、徘徊、迷茫,但更充满活力、魔力和希望。在艺术观念多元但往往空泛的现状下,在视觉图像日益程式化的“图像消费”时代,欲寻找中国山水画与自然、生活的内在联系,写生便成为了一种具有现实意义和文化诉求的行为。

现代绘画不应只是描绘表象,而应注重深层次的探索和内在精神的表现。照相机永远代替不了写生——机器只会诱骗人们的视觉,使人们沦为它的奴隶。不管是何时,不论在何地,不论画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当你拿起画笔的时候,一定要有情感和思想。作者只有身处大自然中,才能被情感驱使而呈现其真情,才能找到艺术之灵魂。行成于思,行胜于言。“读万卷书”固然重要,但中国山水画的探索与发展更须“行万里路”。

相关文章

  • 岛子:好艺术是纯粹的[图文]
    岛子:好艺术是纯粹的[图文]

    图片资料在诸多西方现代艺术史乃至美国现代艺术史的著述中,马克·罗斯科比起同时代的抽象表现主义画家波洛克、德。库宁、纽曼所占有的地位和评价似乎仅仅是一个陪衬角色,而在中国艺术界的影响,也只有极少从事抽象艺术的画家才把他奉为大师。这种现象如同命运,很难分析出可信的原因。不过,据研究资料表明,美国著名批评家格林伯格以共名批评的方式推出代表美国本土风格的现代主义艺术,在罗斯科的话语中并不完...

    1269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刘玉来:齐白石心理十二探--齐白石中期幸福感的由来[图文]
    刘玉来:齐白石心理十二探--齐白石中期幸福感的由来[图文]

    齐白石作品齐白石早年活动的范围基本就在家乡杏子坞方圆百里左右,直到三十五岁以后他才经朋友介绍来到湘潭县城。但就是这次进城,使他得以认识了两个对他事业发展关键性的人物。一个是郭葆生,一个是夏午诒。我们通过上一节谈齐白石早年生活,已经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文化是掌握在士绅手里的。齐白石早年正是因为接触到乡村士绅阶层人物,得到了他们的帮助才增长了学识才干。在齐白石三十五岁以后由乡村进入城市发展,他命里...

    1411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寇克让:不书写就不要谈书法[图文]
    寇克让:不书写就不要谈书法[图文]

    寇克让:不书写就不要谈书法在各种书城、图书大厦的书法类图书中,进入读者视野的大部分是特殊开本的字帖,或简单、或奢华,选择这类图书的大部分是老年人、孩子以及其他领域开始临摹学习的读者;另一类是偏学术的书法理论书籍,往往都算在艺术类图书中,属于小众读物,很少有人问津;再有就是鱼龙混杂的书法教学类图书,很多都是水平一般的作者随便拼凑而成的。而《书法没有秘密》这本书,很难分在以上这些类别之中。在翻看...

    1555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栗宪庭:艺术获得自由和独立的状态最重要[图文]
    栗宪庭:艺术获得自由和独立的状态最重要[图文]

    栗宪庭由栗宪庭电影基金主办的“第十届北京独立影像展”在2013年8月开幕前夕又遭到有关部门的阻止,无法如期举行。从前年到今年,电影基金每年的影展都会有此遭遇,在这样困难重重的处境下,创始人栗宪庭始终在坚持,对电影基金的未来依然充满希望。2006年栗宪庭成立电影基金,当时有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老栗要这么做?栗宪庭告诉记者,在他内心有一个一致的东西、一直在强调&mdash...

    1403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刘小东与贾樟柯的艺术立场[图文]
    刘小东与贾樟柯的艺术立场[图文]

    刘小东作品《三峡新移民》,贾樟柯用镜头拍摄下他的整个创作过程,成为其纪录片《东》的主要内容。而很多人知道刘小东恰恰是因为《东》和《三峡好人》这两部影片。刘小东影像展《儿时朋友都胖了》近日正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举行,展出艺术家自1984年至今拍摄的千余幅摄影作品及其相关的纪录片与电影。展览期间,刘小东与贾樟柯以“艺术的立场”为题进行了一场对谈,在贾樟柯看来,刘小东绘画中&...

    222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雕塑家创作毛主席雕塑经验:右兜大些因为装着烟[图文]
    雕塑家创作毛主席雕塑经验:右兜大些因为装着烟[图文]

    著名雕塑艺术家李象群在为毛泽东雕塑做表面处理。雨后的清晨,空气格外通透。李象群早早来到位于798艺术区内的个人工作室,他要指导学生刘东旭对行将完成的毛泽东雕塑做表面处理。在外行人看来,筛选胶泥、上大泥覆盖雕塑造型,以及塑形才是雕塑的主体工程,而李象群告诉自己的助手和学生,直到送展前雕塑都还在进行中。“因为每一步的精细程度都会影响最终呈现出来的细节真实。”不大的工作室里...

    131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马克-夏加尔油画:窗外的真实世界[图文]
    马克-夏加尔油画:窗外的真实世界[图文]

    马克·夏加尔布面油画《窗外的巴黎》(1913年),现藏于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马克·夏加尔是出身贫穷家庭而家风严谨的犹太人,其家庭信奉的信条对于人像绘画非常禁忌。从小经受犹太传统教育的马克·夏加尔,每幅作品都充满着“叙事性”因素,每个故事往往又充满了光怪陆离的情节。夏加尔对我触动最大的一件作品,是他在巴黎学习后所绘的具有强烈想象空...

    1674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徐冰:有问题就有艺术[图文]
    徐冰:有问题就有艺术[图文]

    徐冰的“木林森计划:台湾”,图为在屏东县三地门乡的教课活动。2008年回到母校担任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重新又回到中国。在徐冰眼中,中国是现今最具实验性、是有可能找到新的文化方式的地方。为此他开始更深入地探讨传统中国与更广泛的社会问题,凤凰项目的出炉便是一大印证。当然更重要的或许还在于,当今中国当代艺术与经济、资本也发生了更多的关系。为此,此时的艺术家面临的挑战或诱惑更多...

    329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欧阳中石:练书法不可偏信下苦功 应以少胜多[图文]
    欧阳中石:练书法不可偏信下苦功 应以少胜多[图文]

    记者王苡萱摄昨天,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欧阳中石先生(右图)在中国记协就“中国书法与中国文化”所作学术讲座中指出,书法的学习不能偏信下苦功,应该“学得少,抱得紧,以少胜多”。在欧阳中石看来,学习书法不可偏信下苦功,“倘若领会有误,再下苦功去重复,久而久之会将毛病巩固,反而有害无益”。他主张尽可能地理解学习对象的规律,多方面地理...

    453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青年艺术家成长四重门[图文]
    青年艺术家成长四重门[图文]

    图片资料无论从任何一个时代来看,青年艺术都是艺术业界高度关注的一大话题。而众多“潜力股”在脱颖成为该时代的焦点之前,几乎都逃不过面临自我、学术、市场、和受众的四重考验。成立于2007年,已经6岁的“CreativeM50创意新锐评选”在2013年1月7日举行了青年艺术家发展论坛暨颁奖典礼,同日并在M艺术空间对2012年度获奖及提名青年艺术家作品进...

    1298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哈萨克族骨雕艺术探源[图文]
    哈萨克族骨雕艺术探源[图文]

    图1交河故城出土骨雕鹿头骨雕系指以兽骨或畜骨为材料雕刻制作的艺术品,或对骨质实用品的雕刻装饰。依雕刻技法可分线刻艺术、透雕艺术和圆雕艺术诸种。[1]追根溯源,最早的骨雕始于原始社会,是中国最古老的雕刻艺术种类之一。由于动物骨骼的质地细密坚实,经过处理后骨骼的色彩质朴,历久弥新,所以适于雕刻精美的形象。一、历史悠久的骨雕艺术在中国,骨雕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山顶洞...

    81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工艺美术是门时尚艺术[图文]
    工艺美术是门时尚艺术[图文]

    《水乡》(漆艺)乔十光文\本刊特约撰稿吴华15万钢针组合而成的兔子皮毛,丝线羊毛编织的造型各异的毯子,丝绵材质看上去“可餐”的土豆……展厅中展出的是1895中国当代工艺美术系列大展的优秀作品,200件艺术品每一件都让人垂涎,似乎哪一件放在家里都是不错的装饰品,令前来观展的人们惊叹当今的手工艺品能做得如此精致而有内涵。日前,在由清华大学美术学...

    1069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品日本丹羽常见篆刻“犹犬羊之鞟”印[图文]
    品日本丹羽常见篆刻“犹犬羊之鞟”印[图文]

    资料图时在辛卯初冬,笔者应邀赴鄂参加了由湖北省襄阳市委、市政府,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日本中部书道会,韩国书艺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四届国际书法年展系列活动。在襄阳凤凰温泉举行的该展览开幕式上,共展出中日韩三国书法家的160幅作品中,其中,只有3幅篆刻印屏,包括日本的丹羽常见、原晴夫和韩国的李文哉。而深深吸引笔者视线的一幅印屏,是日本篆刻家丹羽常见创作的两方同文巨印篆刻作品。面对常人普遍很难释读...

    1612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蔡武:文化体制改革不会停顿 还要继续深化
    蔡武:文化体制改革不会停顿 还要继续深化

    文化体制改革不会停顿——访文化部部长蔡武记者张贺文化体制改革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必由之路。但随着文化体制改革阶段性任务的基本完成,各地各相关单位对接下来是否继续推进改革,以及改革的走向等问题非常关注,相关政策措施也有待明确。为此,本报记者近日专访了文化部部长蔡武,请他对有关问题作出解答。——编者记者:在今年的两会上,文化体制改革也是代...

    1162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油画创作:真诚是艺术的生命[图文]
    油画创作:真诚是艺术的生命[图文]

    刘曼文作品一位成功的画家必具两个基本品质:认真地面对客观世界,在观察、分析中,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汲取创作的灵感;善于审视和寻找自我,不断从自我的体悟中发掘自己的才智与潜能,找到自身在艺术中的位置。对艺术家来说,表现客观世界和表现自我,应该是合二而一、互为表里的。从表面上看,画家画的是客观对象,实际上是在画自己,是在呈现自己的主观世界。刘曼文作品我一直关注女画家刘曼文的油画创作。这位受过学院...

    1272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