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诗词衰落了:书画为什么能兴盛

时间 : 12-12 投稿人 : 爽歪歪 点击 :

相比于中国古代,旧体诗词是大大的衰落了。

现在,我们很难指望再出现李白、苏东坡这样的诗人、词人,也很难看到有人用创作旧体诗词的方式抒发情感,甚至,闹得清平平仄仄的人也很少了。旧体诗词的生存空间,主要收缩到了中小学生的课本和考卷之中。

相比于近百年前,曾经风靡大江南北的京剧、昆曲等中国经典艺术样式,也大大的衰落了。专业昆曲演员们开始进入地铁表演,优秀的专业演员们即便进入了有财政补贴的专业团体里,也只能拿很有限的收入。很难想像,京剧演员们可以通过自由职业身份获取物质上的可观报酬。

中国画就不一样。大量画中国画的画家们,如今享受着“春天在这里”的美妙生活。这个行业里有一个庞大的群体不依靠任何人发工资,可以生活得相当富裕。就说南京的老中青年画家中,每平方尺卖几十万元的画家一直存在,卖十多万元的画家也有两位数,卖几千元的就相当多了。一些灵光的国画专业的在校学生,依靠作品和营销,每年十多万元的收入也是有的。前面两类书画家,人们比喻他们是“印钞机”。

我乐于看到中国的书画家们过上有尊严的物质生活,更乐于看到中国的书画市场兴盛发达。尤其是后者,它不仅给书画家们提供物质生活保障,还传承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创造了市场需求,带来了了新的就业机会。

只是有一个困惑,为什么旧体诗词及京剧、昆曲等传统艺术样式大大的衰落了,中国画可以一枝独秀仍然如此兴盛?你不得不承认,中国的旧体诗词和传统的中国画相比,应该说各有千秋,不能说后者更优秀。如果说中国画在创新之路上比其他传统艺术样式走得更快更好,倒也未必。当下众多卖出天价的中国画,并未站到古人作品的肩膀上去。

我还想起,近百年来,中国画并不是一直兴盛的。赵无极先生在上世纪五六十年写的一篇文章里就曾感叹说,搞音乐的人靠演出,生活得挺好;画画的人生活太拮据了,他们甚至买不起画画所必须的材料。又想起林散之先生晚年的感叹,他说:“没想到写字还能挣来钱。”

事实上,中国画价格的大幅攀升,也就是近十多年的事。由此我有隐忧:中国画市场如此这般的兴盛,能否持续?这个问题的一个关键点,是近十多年市场选择中国画的理由是什么。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有时候很多情,有时候也很冷酷。近二十年来,市场曾经选择过君子兰、大豆等等商品,大肆炒作,把价格炒到天上去,显得多情得很;可是后来,市场又对这些商品选择了始乱终弃,显示出十分冷酷的一面。

很希望,市场选择中国画的理由,不同于君子兰和大豆。更希望,我们的中国画艺术家们能站到古人的肩膀上去,创造出既属于这个时代、又为我们的后人所乐于传承的艺术品。如此,中国书画才不致于重蹈其他传统艺术样式的覆辙。

相关文章

  • 张新权的油画艺术:独特视角和个性化语言[图文]
    张新权的油画艺术:独特视角和个性化语言[图文]

    张新权油画作品当今我国的绘画创作,不论题材内容还是形式语言,均愈来愈显示出多元和多样的面貌。题材内容的不断扩大和形式语言的不断拓展,都基于艺术家对自己独立人格的自觉和对自我艺术个性的自信,表明他们艺术视野的开阔和修养的提高。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反映了社会的开放和进步,人们的审美需求的宽度与深度在增长,艺术家们的视觉经验和表现手段也相应地日益丰富。例如,在近十多年的中国画山水画和油画风景画的创作中...

    1924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鲁迅偏爱的女版画家:珂勒惠支[图文]
    鲁迅偏爱的女版画家:珂勒惠支[图文]

    珂勒惠支的版画作品《牺牲》(《战争》组画)20世纪以来,现代西洋版画开始进入中国。尤其是因为一代文豪鲁迅的大力推介,木刻(版画)受到了一大批青年艺术家的热爱。1931年,鲁迅等人在上海开办“木刻讲习所”,介绍并出版了包括丢勒、珂勒惠支、麦绥莱勒、蕗谷虹儿、比亚兹莱,以及一些苏俄版画家等在内的西方版画艺术,为青年版画艺术家提供了学习、借鉴的样本。其中,凯绥·...

    107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探究非常规视觉的山水写生[图文]
    探究非常规视觉的山水写生[图文]

    上海东方明珠夜晚到拂晓之变说起山水写生,我会想起两个掌故:一是陆俨少早年在四川秋雨乍晴,见一处山水岚翠犹湿,白云红树灿然如锦,使他惊呼好像黄公望的《秋山图》。未料数日后重游该地,其所见之景却索然无味。难道是因晴雨而不同?他又趁雨再往,仍不见那日佳景。直至晚年陆老犹感叹此事:观山亦须有缘。二是傅抱石上世纪50年代末率江苏画院万里写生,行至华山脚下因体力不济,他只得在山下远观华山,并参酌摄影图片思...

    2007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胡宝利:李德哲三独艺术观[图文]
    胡宝利:李德哲三独艺术观[图文]

    中国国家画院艺术交流部主任、美协理事胡宝利先生在开幕式上致辞今天,我很高兴参加李德哲先生的画展,并在古代伟大哲学家和思想家老子的故乡周口,感受到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及艺术氛围。为此,我要感谢周口,感谢周口的文化,感谢老子故乡博大的哲学气场。李德哲先生是从河南周口走出来的青年画家,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就由哈尔滨出版社出版了《走出星辰走出梦》、《飞翔的眼睛》两部诗集,在校园诗坛上引起震动,获得&l...

    551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王春辰:什么是好的艺术[图文]
    王春辰:什么是好的艺术[图文]

    王春辰要想在今天回答这个问题可谓是难上加难。不是说我们不能给出答案,而是当我们给出一个回答的时候,另一个答复又迅速出现,肆虐地反对着前一个。首先,“什么是艺术”的问题已经被颠覆,迄今无法获得共同理解的“艺术”定义,那么在回答“什么是好的艺术”的时候就必然是歧义横生、百辩难清。但是,另一方面,被称作&ldqu...

    941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徐丙速:将无形画为有形[图文]
    徐丙速:将无形画为有形[图文]

    《荷塘清趣》68cm×68cm从小酷爱书画的徐丙速,自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微博]后,就坚定了自己的绘画道路,其国画创作风格在美院读硕士阶段已经逐渐明晰起来。对于艺术创作中的体会,徐丙速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在读研阶段我曾有过各种尝试,比如创作手段的尝试,我把当代新水墨的一些表现形式运用进来,比如说颜色的使用,我一直欣赏陈平老师的创作,他在山水中使用了古人很少使用的颜色,比...

    599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画家娄师白:大师身后的大师[图文]
    画家娄师白:大师身后的大师[图文]

    齐白石娄师白师徒旧影北京吴志菲社会上曾流传着这么一句评价画家成就的话: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李可染的牛,黄胄的驴,娄师白的小鸭子。由此足见娄师白在当今画坛享有的地位。娄师白《春光明媚》镜片,136×68厘米,中翰清花2010年12月拍卖成交价71.9万元一次美丽的邂逅与一方“师白”印章娄师白原名娄绍怀,祖籍湖南浏阳县,1918年生于北京。1912年,娄绍...

    203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高龄画家张金鉴访谈录[图文]
    高龄画家张金鉴访谈录[图文]

    图喜报丰收叶问:收到这么多函电,有何感想?张答:读者对我创作和经历的兴趣这是预料之中。但是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好奇者的函电,可见《美术报》的宣传力度。凡是亲笔来信的,由我自己复函。叶问:有人要求登门拜访学画,你的意见如何?张答:我画速写,兴致一来,随时可画。我画国画,退休后习惯于晚间创作。此时夜深人静心怀开畅,酝酿构思幡然有悟,充满激情流露腕底,放笔大胆得意忘形,往往能取得意外的艺术效果。...

    1894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黑白”世界写情缘--女画家阚玉敏印象[图文]
    “黑白”世界写情缘--女画家阚玉敏印象[图文]

    如果说东北的厚土养育了她,那么“老佛山”的灵性是她走进“黑白”艺术世界的奠基石。八年岁月几不平,阅尽黑白写丹青;不与世间争桃李,敢以水墨画苍生。阚玉敏国画作品我不知道一生的时间究竟有多长,但我知道,八年的时光对于岁月来说实在算不上漫长。阚玉敏,一位从围棋的“黑白”世界里走进另一个“黑白”世界水墨...

    790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抗战时期的郑午昌及海上画坛[图文]
    抗战时期的郑午昌及海上画坛[图文]

    1943年中秋,郑午昌与当时文化艺术界的共20位甲午同庚合影。郑午昌,名昶,以字行,号弱龛。自1922年受聘于上海中华书局任史地编辑,继高野侯于1924年任美术部主任,至1952年患脑溢血在沪逝世,涉足上海美术界整整三十年。这三十年,作为传统文人画赖以生存的士大夫社会和经济基础,早已不复存在。海上国画家面临的问题是,传统绘画如何适应现代性,如何对具数千年历史的传统绘画加以定位,是摒弃传统&l...

    970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李安和莫言的共同特质:荣辱不惊的温和与朴实[图文]
    李安和莫言的共同特质:荣辱不惊的温和与朴实[图文]

    梅开二度的李安再度令华人圈沸腾。台北最高建筑101大楼顶端当晚打上“李安!”两个大字。几天来,同样不停滚动他名字的地方,还有内地的网络。他在致辞里的一句中文“谢谢”,让所有华人与有荣焉。李安的获奖让人联想到不久前莫言的折桂。作为先后问鼎世界电影、文学领域最高奖项的两位华人,人们免不了把两人放在一起谈论。事实上,这种比较确实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两...

    1332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气韵生动”是画之首要[图文]
    “气韵生动”是画之首要[图文]

    涂勇玉兰花开中国画南齐画家谢赫在绘画的“六法”中,首先提出“气韵生动”。“气韵”犹如人之精神,是一幅画的灵魂,也是一幅画的生命。因此“气韵生动”成为绘制、鉴赏、评判画作的最高标准。“气”是中国哲学的一个基本范畴,也是中国艺术的一个核心命题。在中国古代哲学中,认为天地万物是由气...

    689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民国郑小西的微雕浅刻艺术[图文]
    民国郑小西的微雕浅刻艺术[图文]

    郑小西的微雕浅刻艺术中国的竹刻艺术有多种流派,比如嘉定派、金陵派等,各流派风格不同,各有其妙。扬州的竹刻同样有自己的特点。竹刻中,有一种是在竹筠上刮刻作画,如山水、人物和花鸟等;还有一种是在竹筠上刻字,字体小而微,讲求字体的书法韵味,扬州的竹刻艺人最擅长的是刻字。郑小西,就是扬州优秀竹刻艺人中的佼佼者。郑小西(1899—1950),字绍琴,扬州市江都区仙女镇人。其父郑逸琴,名桐,...

    287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钟锦沛:布面的表情[图文]
    钟锦沛:布面的表情[图文]

    《愉悦后的安静20110719》钟锦沛的“绘画”是对日常生活的重新审视,无论是从其最早的作品“都市系列”还是现在进行中的“愉悦后的安静”系列都是如此。正如他所说,很难说自己是在绘画还是在构建一个空间,我们看上去的抽象线条与图案呈现在凹凸不平的画布上,他却解释说这是写实作品。如此,我们眼中的“生活”已...

    1565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黄永玉谈绘画:每幅画都很遗憾的完成[图文]
    黄永玉谈绘画:每幅画都很遗憾的完成[图文]

    大师黄永玉与星城媒体记者侃侃而谈,用轻松幽默的语言回应各界对他的各种疑问。斜戴一顶深蓝色贝雷帽,叼一支咖啡色烟斗,是“一代鬼才”黄永玉永远的标志,不过在昨日上午举行的“我的文学行当——黄永玉作品展”长沙媒体见面会上,黄永玉没戴帽子,他身穿深色西装,精神矍铄,听力不佳的他,读着一张张递来的提问纸,回答问题风趣幽默。这个把文学...

    1726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