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小西的微雕浅刻艺术
中国的竹刻艺术有多种流派,比如嘉定派、金陵派等,各流派风格不同,各有其妙。扬州的竹刻同样有自己的特点。竹刻中,有一种是在竹筠上刮刻作画,如山水、人物和花鸟等;还有一种是在竹筠上刻字,字体小而微,讲求字体的书法韵味,扬州的竹刻艺人最擅长的是刻字。郑小西,就是扬州优秀竹刻艺人中的佼佼者。
郑小西(1899—1950),字绍琴,扬州市江都区仙女镇人。其父郑逸琴,名桐,亦工书画、浅刻,善画“断简残篇”,尤以线刻竹扇牙牌传于世。《新修江都县续志卷六·实业考六》中有“郑桐雕刻扇骨”的获奖记载,其存世作品极少。扬州博物馆收藏的“植之刻”黄杨木人物鼻烟壶书画浅刻者即为郑逸琴。象牙勺柄上浅刻的书法,字迹细如蝇足,笔力挺劲,需借助放大镜方可辨认清楚,而浅刻仕女简洁飘逸、神态逼真。
郑小西的微雕浅刻艺术
郑小西自幼聪颖,深得家传,17岁时始研金石书画,所习无不专精。为奠定金石书画基础,郑小西对钟鼎、石鼓、北魏《张猛龙碑》及孙过庭《书谱》均临摹多年,有相当造诣。其浅刻,字宗王羲之《圣教序》,运刀如笔,神韵挺朴。1949年为江都县委书记金求真镌一方牙章,印为朱文大篆。牙章方约2厘米,长约6厘米,微雕的一面是《赤壁赋》全文,另一面是赤壁夜游图,淡远自然,意境含蓄,极具神韵。
郑小西金石篆刻镌钟鼎朱文,创舞刀法,神韵苍古。治汉印白文,用冲、摇结合的刀法,朴素淳厚。汉印朱文每多用切刀,笔力整劲。镌小篆,宗浙派,新颖俊逸。到了晚年,金石更为精进,曾镌“辛厚”玉石章一方,即是用舞刀法篆钟鼎文,笔意雄浑,章法古朴,有吴昌硕风格。附印存6方。其青年时代作品有《水天一色》、《石桥西畔是儿家》,中年时代作品有《郑小西》、《郑绍琴》、《存心堂》等。
扬州市博物馆今藏有一牙件微雕,画面为赵子昂的《仙山鸾阁图》。作品山水幽静,殿宇轩昂,树林苍郁,人物神态逼真,工整细腻,淡远自然,意境深邃。远处一角衬以数间小舍,颇有诗情画意,高大宫殿廊庑有宋元界画风格。
郑小西的微雕浅刻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