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张瑞田:“我”与书法批评

时间 : 12-05 投稿人 : 灵猫 点击 :

书法批评文章,习惯性地出现这样的语句——“我认为”、“根据我的理解”、“在我的研究与思考中”、“我确信”,云云。

这个“我”究竟是谁?仅仅是作者,拟或是作者代表的大多数?

当代书法批评,汲取现当代思想资源与价值观念,对于个性美感经验越来越重视,在对书法现象、书法家个案、书法史的研究中,不无自信地敞开心扉,坦诚表达一己的观点,把森严的学术,带入个人的情感之中。

书法批评需要多元化。在二十一世纪,我们通过检讨以往的思考方式和学术行为,明白了书法批评与批评家应该具有独特的审美体验,追求独特的风格,强调个人的艺术感受和阅读印象,重视经验和实证的意义。

书法批评无限度地与意识形态联系起来,甚至夸大民族意志,把书法置于不恰当的地位,自然导致理论的空洞,逻辑的混乱,结果的虚弱。对于书法批评而言,这种现象当然需要警惕。

“风格就是人”。杜绝书法批评的空洞僵硬,使艺术分析更加自然、客观,没有批评家审美体验的参与怎么能行。因此,我们高兴地看到,当代书法批评家理直气壮的直抒胸臆,把自己对书法艺术的些许理解和点滴体验,光明正大地表达。论述的观念和推理的方式,系于批评家一身。书法的本体意义,维系着书法家的创造,也存在于流通、欣赏、感受、批评的过程。一方面,批评家需要在书法作品本身寻找灵感,一方面,书法作品又在批评家的思想中升华。书法作品是客观存在,书法批评则是主体性阐释。批评家谈书法,也是谈自己。

“我”是谁?“我”就是书法批评的价值与意义。当我们越来越重视书法批评的个性色彩和主体意识,越发感到“我”的不可或缺,“我”的可望可及,就明白了书法批评的价值。

以我看来,“我”的介入,重要一点是书法批评对批评主体意识的认同,对独特性的强调,对文采、文风的选择。这样的认同,这样的强调,这样的选择,势必促进每一位批评家以自己独特的文采与文风,以自己个性化的视角,以阅读经验和创作体验,正确揭示书法作品的内涵,把握一个时期书法创作的规律,公正评价当代书法家真实的创作能力和可能的历史地位。

“我”的出现,是书法批评的进步。

其实,“我们”是不喜欢“我”的。曾几时何,我们一直相信群体——即“我们”对“我”的高抬化教,在集体意志凌驾于个人意志的历史背景中,“我”是渺小的,如一滴水、一粒尘、一阵风,毫无意义。因此,我们一度看到的艺术评论和书法批评文章,无不是板着面孔,耍“八股腔”,讲虚伪话。这种写作,常常以代言人自居,惯于讲“主旋律”、“正确导向”,貌似高屋建瓴,实则虚张声势。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没有真正意义的书法批评。学理缺失,思想匮乏,每日对着“主旋律”的靶子,求“稳”求“官”求“利”,人云亦云,何谈书法批评的理性色彩,何谈作品分析的艺术深度?本来的书法批评需要葆有社会良知,可是,在一些人看来,批评的“话语权”是明哲保身的方式,对令人焦虑和痛苦的现象视而不见,可以安全、自得地做着“歌德派”。求“利”者看似简单,他们受广告评论的影响,一心只为稻粱谋,坦然成为书法家与书法市场的媒介和桥梁。然而,时代在前进,我们对如此信誉不佳的批评不能容忍,于是,改变书法批评的文化方向,改善书法批评的质量,便成为书法界有识之士的诉求。所以,我们应对书法批评持一种审慎的态度,努力对其背后的权力关系和历史背景有所了解,不仅有能力面对历史问题,也有勇气面对现实问题。

今天的书法批评呈现了多元化的格局,值得思考的是,价值判断的理性趋势和思维方式的自由度,并没有被全面接受。习惯在鸟笼中生活的批评家,怎么会喜欢天空;愿意翱翔的雄鹰,会用生命抗争鸟笼中的岁月。既然我们拥有了开放的时代,一些人还是留恋往昔的日子,他们觉得那样的批评方式更具有权威性。

“我”想达到的目的,是强化书法批评的文化力度。第一,改变立场,改正文风。以美学的目光审视书法,以客观、科学的立场研究书法,以个体生命的情怀感悟书法,洞察书法现象背后的意识形态网络和权力运作,以及当代书法作品的力量和书法家迷失的程度。第二,当代书法需要多大的自信?此起彼伏的与古人一争高下的呓语,是雄心,还是盲从?是书法家个人的梦想,还是当代书坛的集体无意识?第三,书法与世界究竟是什么关系?那些急迫向西方输出书法的人居心何在,难道书法的生命和价值,必须与西方接轨?第四,当汉字书写逐步淡出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我们如何理解书法的实用功能降低,审美意义提高?

我对上世纪八十年代非常留恋,固然是青年时代使然,但,更重要的是,我在那一时期接受了自由主义思想——自然是没有非议的选择。八十年代中期,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作家法朗士所说的一句话风靡中国——我所评论的就是我。这句看似简单明了的语言,暗含了一个开放时代的思想。我们不需要禁锢,我们喜欢飞翔,我们愿意以自己的方式思考,我——是重要的。“我所评论的就是我”指陈了文学批评主体的复归,是文学批评解放的前奏曲。二十年过后,当书法审美日渐重要的年代,法朗士的这句话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

相关文章

  • 飘泊者的足迹:评杨劲松[图文]
    飘泊者的足迹:评杨劲松[图文]

    杨劲松如同不安煞车的飞行器,从一个点奔向另一点,从一个主题奔向另一主题,从一个兴趣中心奔向另一个中心。他行踪飘忽,天南地北地飞。他走路和说话比常人快出许多,这是一个现实主义者追求理想时的作风,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在纷乱现实中生存的特征。他给我的感觉是做梦的时候也在四处奔波。不过当父亲去世时,杨劲松正在筹备一个自己主持的项目,抽不开身去奔丧,以致家乡亲友众口一词地骂他无情。我不想援引大禹治水而无视家...

    1394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曾梵志:我可不敢做局 因为太受关注[图文]
    曾梵志:我可不敢做局 因为太受关注[图文]

    2013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中,曾梵志《最后的晚餐》拍出1.8亿港元(约合1.42亿元人民币),刷新了亚洲当代艺术品纪录。人物周刊:你的作品总是贯穿着不安和痛苦,这种痛感来源于哪里?曾梵志:我从小记忆力好。亲眼所见的支离破碎的记忆,一闭上眼,就像放电影一样出现。人的极限我都经历过,饿得不行,隔着玻璃看冒热气的包子,想吃,但是没钱。16岁在印刷厂,连着3天熬夜加班,体力透支,不停搬东西,累得可以在任...

    381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给你一个立体的陈逸飞[图文]
    给你一个立体的陈逸飞[图文]

    占领总统府(布面油画)460×335厘米1976年陈逸飞魏景山本报记者高素娜作为上世纪70年代中国主题性绘画的重要艺术家,陈逸飞为美术界留下了《开路先锋》、《黄河颂》等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些作品背后的故事。7月26日至9月12日,“薪火相传——陈逸飞文献展(1960—1980)”在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举...

    217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城市涂鸦:街头艺术还是墙面垃圾[图文]
    城市涂鸦:街头艺术还是墙面垃圾[图文]

    图片资料“涂鸦”一词,原是唐朝卢仝说其儿子乱写乱画的顽皮之举,后来人们便从卢仝的诗句里得出“涂鸦”一词,流传至今。不过,您别误会,现代意义上所说的“涂鸦”并非上述的“乱涂乱画”,而是舶来品。城市涂鸦发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纽约布朗克斯区,这是纽约最穷的街区,当时这个区域的年轻人喜欢在墙上涂画各自帮派的...

    694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功甫帖》争论促进书法艺术价值回归[图文]
    《功甫帖》争论促进书法艺术价值回归[图文]

    《安素轩石刻》中的《功甫帖》拓本(黑底图)对比《功甫帖》钩摹本(白底图)中国文物网讯2013年9月,收藏家刘益谦在纽约苏富比拍卖行以822.9万美元(约合5037万元人民币)拍得苏轼的《功甫帖》,计划于2014年在即将开馆的龙美术馆中展出。但随后,《功甫帖》却被上海博物馆3位研究员公开质疑为伪本,引发热议。近日来,随着刘益谦三次公开声明的发表、上海博物馆3位专家“打假”...

    30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薛晔:古风吹尽新气来[图文]
    薛晔:古风吹尽新气来[图文]

    和气图136×68cm2007年竺庆有1936年出生于浙江奉化的一个叫后竺村的农家,在砍柴牧牛和读书写字兼而有之的童年生活中,他从小就感受到“儿时牛背笛,归去弄斜阳。三里壕边路,藤花喷异香”的美好意境。初中毕业后,竺庆有到宁波读高中,这段时间里,他对绘画产生了很大的兴趣。高中毕业时,他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受业于陆抑非先生。美院毕业后的竺庆有就留在杭州,...

    80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水墨在新加坡:南洋画风是否后继无人[图文]
    水墨在新加坡:南洋画风是否后继无人[图文]

    新加坡艺术家洪雪珍作品《TowardsJurong》上世纪50年代,从中国到新加坡的艺术家在水墨画中融入了热带色彩,这种“南洋风格”曾被视为当时新加坡艺术领域现代主义精神的独特财产。而今,水墨画再次受到世界关注,而新加坡的水墨画源流似乎因为时代更迭而逐渐淡去。随着这几年水墨艺术逐渐在国际艺术界受到关注,新加坡的水墨现状却后继无人、情况堪忧。上世纪50年代,从中国到新加...

    1143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蔡玲玲:丹青有意爱无言[图文]
    蔡玲玲:丹青有意爱无言[图文]

    蔡玲玲粉彩瓷板《母子情》之一李熙寰大凡艺术,总有风格派别之分,陶瓷绘画艺术亦然。高雅是一类、通俗是一类,哪一类都有大量的追随者,而雅俗共举、亦雅亦俗者却不多见。大雅大俗的更是凤毛麟角、寥若晨星。值得庆幸的是,成长于景德镇这块热土的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蔡玲玲,是二者兼得的佼佼者。纵观她的作品,人们可以得出:正是大雅大俗这两根支柱,撑起属于她自己的一片蓝天。欣赏蔡玲玲的山水瓷画,没有小家碧玉的...

    1073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彩笔描绘好河山[图文]
    彩笔描绘好河山[图文]

    前年初春,停产后的首钢北京厂区没有了往日的喧嚣,贯穿厂区的铁路线上不再有火车的轰鸣,平坦的马路上少了往日的车流,偶尔能看到几个行人匆匆走过,曾经沸腾的钢城宁静着。宁静的钢城在迎接着春天的到来——月季园的小草悄悄地拱出地面,垂柳泛出淡淡的新绿,朵朵玉兰含苞待放,在碧波涟涟的群明湖上,不时有鸟儿从水面上飞过……曾经迷人的钢城依然美丽。迷恋这美丽钢...

    1167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贵族、文官、平民与书画传承[图文]
    贵族、文官、平民与书画传承[图文]

    如果唐朝跟宋朝是平行的两个国家,他们做一个对抗赛,大宋国出了苏黄米蔡,唐朝只派陆柬之一个人就够了。陆柬之书法的结构相当的精研,这是苏黄米蔡都达不到的。这就是跟着真迹学和跟着赝品学的差别。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晋唐书法是贵族书法,都是有家学的。两宋时期的文官,他们大多是根据阁帖来学书法的。陆柬之《文赋》(局部)我在小的时候喜欢写毛笔字,临过一些帖,当然无非就是唐代那些,欧阳询、虞世南。后来开始写颜真卿,...

    669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宗峰:我眼中的曾梵志[图文]
    宗峰:我眼中的曾梵志[图文]

    曾梵志2013年10月5日香港苏富比晚间拍卖专场上,由尤伦斯夫妇送拍的曾梵志《最后的晚餐》以7000万港元起拍后,经过5名竞投者持续20分钟的角逐,最终以1.6亿港元落槌,加上佣金为1.8亿港元。中国当代艺术由此进入亿元时代,曾梵志成为亚洲最贵艺术家,位列全球最贵在世艺术家单品第七。我和曾梵志在一次活动中经好友皮力介绍认识。2010年左右我们的交流开始比较多。男人之间的交往最重要的是能够彼此...

    1409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孙良:“绘画艺术是单独存在的”[图文]
    孙良:“绘画艺术是单独存在的”[图文]

    孙良精卫鸟红豹画展开幕2012年5月15日晚间,“悬丝--孙良个展”在新加坡MOCA当代艺术馆拉开帷幕。这次个展较为全面地回顾了孙良的创作历程,从上世纪80年代的表现主义到现如今的魔幻现实主义,孙良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均有展出。开幕当天,孙良接受采访时说,他年轻时以为没有人会喜欢他的画。对这位当时还是叛逆前卫的年轻人来说,作为艺术家而不被人们喜欢,是非常自豪和骄傲的。不...

    256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百年巨匠齐白石生命中的苦白[图文]
    百年巨匠齐白石生命中的苦白[图文]

    齐白石在治印前段日子,中央电视台播《百年巨匠》,看完其中的《齐白石》,蓦然想起曾见过他的一方印章“苦白”。从木匠到画匠、从画匠到画家、从画家到巨匠,在其人生每个阶段,都有近乎传奇的情节和故事,而苦难则是其生命的底色。我以为,用“苦白”两个字足以概括其人生。白石老人“苦白”印章去年暑天看“三百石印富翁&mdas...

    1974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那些外国建筑师未竟的中国梦[图文]
    那些外国建筑师未竟的中国梦[图文]

    那些外国建筑师未竟的中国梦“Un中国制造”是一个讲述“外国建筑师在中国”背后故事的展览。展览涉及近十年在中国未完成的12座天才建筑.。。六月,上海,八号桥创意园区内,名为“Un中国制造”(UNMADEINCHINA)的展览正在进行。用模型和建筑师口述的方式,展示12个未完成的建筑项目。策展人杜墨(MichaelTunke...

    1806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小柯谈人生:一半为理想 一半为现实[图文]
    小柯谈人生:一半为理想 一半为现实[图文]

    小柯撰文/白郁虹“给你一张过去的CD,听听那时我们的爱情……”没错,这是音乐人小柯创作的经典爱情歌曲《因为爱情》,但现在,它不只是一首歌,还是一部剧,一部被重新定义的“小柯形式剧”。6月21日,小柯形式剧《因为爱情》新一轮上演。与此同时,小柯加盟的音乐类真人秀节目《一声所爱·大地飞歌》正在广西卫视的每周...

    217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