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石溪谷:什么是传统

时间 : 12-09 投稿人 : 小冉 点击 :

传统,本质上是一套训练人类精神的方法。它以对人类精神的深入研究为核心,构建出了一套对“心性”认知及训炼的体系。具体包含了﹕一,对人类精神的理解。二,求证这个理解的方法。三,将这种理解运用到生活各个方面。它不是宗教,也非哲学。它是一门实用的、拓展人类心灵的手段。这套精神训练的方法通常也被视为“道统”。

对人类精神的理解,是通过对人类精神活动的观察与总结来完成的。包含了如下内容﹕一,人类的精神是无限的。二,人类的精神活动是生生不息的。

求证它的方法分为理论与实践两个部分。

理论的部分是﹕在我们仔细观察自己的精神时,就会发现它“心量广大,犹如虚空,无有边畔,亦无方圆大小,亦非青黄赤白,亦无上下长短,亦无嗔无喜,无是无非,无善无恶,无有头尾。”专业训练的术语称其为“空”。但这“空”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能够“觉知”。它觉知着“万物色像,日月星辰,山河大地,泉源溪涧,草木丛林,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大海高山。在专业的词汇里,将其形象地比喻成“芥子纳须弥”。这就是我们的精神的实相。我把它称为“精神的无限性”。

人类精神活动的“生生不息”指的是,我们的精神活动永远处在运动之中,永不停息。它们无时无刻地升起、落下,又升起、又落下,有如滔滔江水、“逝者如斯”。这一“运动”的过程贯穿于我们的整个生命,分分秒秒地更新着它的面貌。如果我们不再“专注”于这些精神活动的具体表象,从整体来观察它们。我们就会发现这一不断更新的运动过程永无止境。当我们被喜怒哀乐的情绪所控制时,我们应清醒地知道它们并不会长久。以精神的“无限性”来看,人类所有的精神活动都只是一个暂时的现象,它们有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一个新的精神现象才被我们觉知到,就又被其他的所替换、淹没,如此之循环往复,变幻无穷。

这两种精神的特性古语里称其为“心性”。对它们的求证,我们也可以通过深入到人类精神世界的“潜意识”层面,来实践与检验。深入的方法是“禅定”。

“禅定”分为﹕训练专注力和观察人类的精神世界两个部分,通常两者同时进行。训练专注力的方法有很多,一般采用的是“数息”(从一到十地默数出息或入息)和“观息”(观察呼吸在人中上方的轻重、粗细、冷暖、涩滑)。通过这样的方法,人类的精神活动得以平静,不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进而能够观察到自己精神活动极端微细之层面的变化,并与其分离,这时我们就会觉察到﹕它们此起彼伏、生灭不断(“生生不息”)。此时,如果我们继续观察精神之活动,就不会发现精神本来的面貌。我们应该反过来研究这些活动的出处,它们又是从何而来?这个“何”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精神层面?这个精神层面又是什么样子?(“若从析境。此即不会本源。应当反观观心。此观心者。从何而生。”智顗大师(538—597)《六妙法门》之“次第相生六妙门”)。通过对这个层面的观察分析,我们就能发现自己精神本来的样子——它什么都不是,超越了所有的精神活动与现象。它是无限的。

在我们认识到精神的这两个特性之后,我们也就理解了自己精神世界的“原理”(无限性)与“运作规律”(生生不息)。并以此来看待和处理我们精神世界里的所有精神活动与现象,就是上文中所说的第三点“将这种理解运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为什么会说这样的精神训练之方法不是“宗教”?因为这套精神训练法研究的对象是精神自身,它试图发现精神最本质的原理与运作规律,而对人类精神世界里的某一种精神活动及精神现象不再予以追究。在原理与运作规律面前,人类精神世界里的所有精神活动都是“平等”和“无差别”的。和“宗教”不同,它不是对精神世界里某一种精神活动的强化与统一。而“对精神世界里某一种精神活动的强化与统一”正是一般宗教采用的精神训练之方法。“宗”有统领、主宰之意。借助外在的力量来统领和主宰人类的精神世界,就是宗教所要达到的目的。它通过一些“专注”之手段﹕祈祷、念诵、赞唱、冥想、思维及推理,来不断地加强某一种精神活动的力量。使其最终达到主宰人类所有精神活动和整个精神世界的效果。“宗教”不是对精神自身的研究,更不会总结出这些精神活动的原理与运作规律。同样,“哲学”的研究对象也不是人类精神的本身,它是人类运用逻辑、推理等精神活动产生出的一些结果,在本质上并没有超出精神活动的范畴。由此,无论“宗教”还是“哲学”,它们都没有识本还源。

为什么会说“传统”是一门实用的、拓展人类心灵的手段?

第一,它通过对精神的“无限”性的理解,能够将精神世界里的所有精神活动及现象“平等”视之。不再追逐它们的生灭起伏,脱离了它们的困扰,以此获得了超越人类内在世界里一切精神活动的可能。它使人们不再“专注”于这些活动的本身,而是“了知”了这个精神世界整体的性质。这一认识与手段,为人类对自己的认知开拓了一片新的天地。

第二,对人类精神活动“生生不息”的洞察,使它与“无限”性互为钳锤,让人类内在世界里的精神活动无处可逃,安抚归顺。修行上的专业词汇叫“降服”。正因为我们洞察到精神活动的不稳定性,所以,当一种精神现象来临之时,我们可以有意识地提醒自己,使这种精神活动不再有力量、不再肆意妄为。这样,我们的内心将始终保持住自己本来的面目,并因此而得以平衡和平静。使我们能够为自己的精神活动做主,不再受它们的控制,这在修行上被称为“归本位”。

对精神活动之“生生不息”的洞察,能让我们在境界来临之时,把“正念(生生不息)”一提,了知到这些活动的不稳定及不可能长久,它们自然就会垂头丧气。这一方法可以比做“扫堂腿”。然后,用“无限”性再“当头一棒”,任何境界刹那间偃旗息鼓、灰飞烟灭。人们的内心顿然清凉。这,就是这套精神训练法的实用性。它使人们能够有效地控制住自己的内在精神活动,不为境界所摇动,始终成为自己内外世界的真正主人。陆九渊的“收拾精神,自做主宰”讲的就是这层意思。

“道统”与“传统”在本质上并无区别。它们都是“心性”精神训练法的代名词。“道”是从精神训练的方法与过程来讲,“传”是从心心相印、以心印心的角度来讲。“统”有“统领”和“一以贯之”的意思。人类精神的“无限”与“生生不息”这两大特性,相辅相成。因为“无限”,所以能“生生不息”﹔因为“生生不息”,所以“无限”。这两大特性其实是一不是二,故称其为“统”。

另外,内在世界的任何精神活动都与外在世界发生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这也可以视为一“统”。人类清理好了自己的内在世界,也势必会清理好他们的外部环境,这也可以看成是一“统”。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对“传统”及其“心性”精神训练法的重新认知,可以使我们拨开浑淆视听的历史迷雾,“厚其所厚,而薄其所薄”,走向自见,自修,自行,自成的正途。通过“心性”的精神训练之方法,使我们达到对自己内在世界的清醒认识,由里达外,这就是“传统”。

相关文章

  • 崔岫闻:大于艺术的是什么[图文]
    崔岫闻:大于艺术的是什么[图文]

    崔岫闻作品生命的刻度及其精微,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也构成了大千世界中人的个性区别,也是每个个体存在的根据,更是本源自我原发能量源!有多精微?其实不多,数得过来!70亿分之一便是每一个不同的自己,也即是人类的一份子!人和人之间的差别构成了人存在的根据!对于每一个个体用精微的尺度回放人生便回到了那个在母体腹中的本我;对于每一个个体用谬以千里距离找出差别的精微并努力放大,便是每一个个体存在的...

    1991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王翚:师古是创新的必由之路[图文]
    王翚:师古是创新的必由之路[图文]

    上海博物馆藏王翚《小中现大图册》(二十一开)之第十四开长期以来,一直把从董其昌到“四王”的仿古行为视作保守,实在是浅见肤识。董其昌影响了清初的“四僧”,直接哺育了“四王”,前者无疑是创新者,而后者,四位王姓画家也各具面目,怎么也扣不上保守的帽子。只是“四王”之后的“娄东”、&...

    1316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星云大师说文解字谈“诚信” 重视人格价值 [图文]
    星云大师说文解字谈“诚信” 重视人格价值 [图文]

    4月6日,星云大师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和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刘长乐对谈“诚信的力量”。中新社发张浩摄中新社博鳌4月6日电(记者关向东)“一个人的手脚病了,会影响到自身;可如果诚信病了,就会影响他人,影响社会”。“不诚信、不守信用的人,是没有悟到,诚信其实是一个人人格的价值。他不诚实,不守信用,以为自己占了便宜,其实是失去了自己为人的价值。...

    515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艺术家菲利普·斯蒂恩斯专访[图文]
    艺术家菲利普·斯蒂恩斯专访[图文]

    图片资料当你每天所依赖的科技陷入了一团糟时你会做什么?与许多人变得沮丧或是扔掉机器不同,艺术家菲利普·斯蒂恩斯(PhillipStearns)利用这些错误来创作艺术作品——他创作了“计算机故障艺术”(glitchart),一种正逐步发展起来的艺术实践类型,科技上的小故障在其中得到了利用和夸大,产生了因其缺陷而变得有意思的作品。网络艺...

    1894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书法家宋宝璋 古稀之年公园地书授人以技[图文]
    书法家宋宝璋 古稀之年公园地书授人以技[图文]

    书法家宋宝璋“练地书有四好,修身养性、强身健体、广交朋友、提高技艺。”这是淄博市书法爱好者宋宝璋对地书的概括。宋大爷今年68岁,打小就爱好书法,退休后更是精于研究,练书法已有50个年头。对书法的热爱使宋老不仅在家练,出门也练,他从1998年开始练地书,由于天天出现在公园广场,过往行人都知道他,现在宋老已是远近闻名的“风云人物”,一提到他,见过的...

    1733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鲁迅偏爱的女版画家:珂勒惠支[图文]
    鲁迅偏爱的女版画家:珂勒惠支[图文]

    珂勒惠支的版画作品《牺牲》(《战争》组画)20世纪以来,现代西洋版画开始进入中国。尤其是因为一代文豪鲁迅的大力推介,木刻(版画)受到了一大批青年艺术家的热爱。1931年,鲁迅等人在上海开办“木刻讲习所”,介绍并出版了包括丢勒、珂勒惠支、麦绥莱勒、蕗谷虹儿、比亚兹莱,以及一些苏俄版画家等在内的西方版画艺术,为青年版画艺术家提供了学习、借鉴的样本。其中,凯绥·...

    107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徐冰:我们用什么来做艺术?[图文]
    徐冰:我们用什么来做艺术?[图文]

    2013年11月19日下午六点半,由中央美术学院学生会,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主办,学习实践部承办的直面名师系列讲座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报告厅如期举行。本场讲座的主讲人是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徐冰先生。讲座主要是围绕徐冰先生个人的创作经历和具体作品展开。徐冰先生希望通过对自身艺术之路的剖析和思考,为青年艺术家在艺术创作方面所面临的问题提供一些有益的指导和借鉴。徐冰先生一如往常,开门见山地说道,题目可能...

    1482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青花居士收藏杂谈:关于收藏的“胡说八道”[图文]
    青花居士收藏杂谈:关于收藏的“胡说八道”[图文]

    收藏是需要理念的,一定的收藏理念直接影响收藏行为;收藏也是需要相互学习交流的,进而长知识、开眼界、增眼力,提高收藏水平。收藏也有不少年份了,也经手过不少罐罐坛坛,通过这个过程,渐渐地对在收藏界中流行的一些经验之谈有一些新的认识和体会。现整理出来,与藏友一起分享。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权作“胡说八道”。上图为:清顺治青花松竹梅罐 高25cm,盖为康熙后配。一、“收藏靠的是眼力和眼光”眼力也就是...

    1580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周明智——墨舞神韵 自出一宗[图文]
    周明智——墨舞神韵 自出一宗[图文]

    周明智周明智先生为人诚实,质朴中透着睿智,不张扬,不唯上,平和之中却才气横溢。在中国画的品评标准中,历来讲究画品与人品的完美结合,人品不高画品也高不了,因而修养、品格、素质等有形无形的会在其作品中显现出来。周明智先生远离喧嚣的都市,隐居在京郊,用其平淡天真的心态,默默耕耘在纯属于自己内心世界的那片自留地,从不问亩产多少,却让我们品尝到新鲜别样的绿色食粮。周明智作品周明智作品先生尤擅牡丹和梅花...

    641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王璜生:谈“独立”,太奢侈了[图文]
    王璜生:谈“独立”,太奢侈了[图文]

    从矶崎新设计的中央美院美术馆出来,不到五分钟的路程,有一家可以喝到粤式早茶的餐厅,那是王璜生的饭堂之一。王璜生是艺术界的风云人物,出生在广东汕头,留一脸络腮胡子,讲不标准的普通话,2009年7月从广东美术馆卸任后,受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的邀请,前往北京,开始执掌这所美术学院的美术馆。今年是他在北京的第三年。如今,他已将这家美术馆打造成有全国影响力的公共美术馆,潘公凯用六个字评价他:果然不负众...

    1137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以陶瓷语言释佛陀庄严[图文]
    以陶瓷语言释佛陀庄严[图文]

    东方古韵180×70cm材质:高温色釉窑变编者按:高温颜色釉是由金属氧化物和天然矿石为着色剂,装饰在胚胎上,经过1380℃高温,自然形成的有色陶瓷。俞军陶艺作品让人眼前一亮,他的作品充分展现了陶瓷艺术语言的材质之美,独特之韵。他利用了高温色釉不易掌控的特点,在抽象美基础上,加大具象美的表现力,在自由与控制之间,使作品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敦煌印象高50cm宽3...

    1104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宣德青花双龙杯端庄大气 龙头双目圆睁披发上扬[图文]
    宣德青花双龙杯端庄大气 龙头双目圆睁披发上扬[图文]

    龙,在我们民族文化里占有显赫的地位,它象征着威严、强大、正气、祥瑞。它的形象最初表现于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雕艺术品,原始、抽象、精美绝伦。到了商代,无名艺术大师创作的玉卷尾龙之类,则较为具象地刻画了龙的形貌与神态,至春秋战国及两汉,在我国辉煌的古玉艺术中,龙的形象已得到完备的塑造。瓷器上有龙的出现,大抵已到隋唐,以简练的堆塑手法表现,极具观赏价值。元代首创青花瓷,所绘图案除鱼藻花...

    1266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亦戏亦画——孙吉祥京剧人物画[图文]
    亦戏亦画——孙吉祥京剧人物画[图文]

    画家孙吉祥认识孙吉祥老师一段时间了,发现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天才,有着令人羡慕的看家本领。自创的“梦荷”油画系列,潇洒雅致、美轮美奂的书法作品,都已被国内外多家画廊、美术馆,以及追随他的粉丝们收藏。同时他多年来还潜心研究、创作的油画京剧人物,也正在酝酿发酵中,并被越来越多的爱好者视为新宠。30x30mm女起解我涉足画坛不算长,对于油画京剧人物是个门外汉。但受吉祥老师的人...

    266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书法巨擘戴建峰:低调奢侈内敛极致的东方之贵[图文]
    书法巨擘戴建峰:低调奢侈内敛极致的东方之贵[图文]

    戴建峰先生书苑—注礼斋前院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任何美之言论,皆无法相比于天地。天地之美,真实无虚,不必言喻。透过对于自然之美的心领神会,始得达其真美。美源于真,顺应万物;爱关乎情,惠泽草木。艺术创作贵在敢于否定自己、勇于超越自己,贴近生活,展示生气,融入生命,终致恬淡自然、情境交融、意象共生。艺术创作的过程是残酷的,也是幸福的,为了艺术的一种至美和庄重,为了人间的一份至爱和永恒&he...

    1274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许江:写作是未竟之事[图文]
    许江:写作是未竟之事[图文]

    许江我出身的家庭可以称是教师之家。我父母一生都在教室岗位上辗转,虽生涯波折,颠沛流离,却始终诲人不倦。大约三岁的时候,我已经会背唐诗百首。那时有客人来,常拉我当场测试。幼年的强记与模仿,总是父母脸上的光彩。但和许多少年一样,我对这类读书并无多少兴趣,唐诗百首很快忘却,读书的习惯也未养成。直至我11岁那年,正值“文革”大批斗时期。有一天我放学回家,发现家里正被红卫兵查抄。...

    869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