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邱志杰:我为什么要做一个规模控

时间 : 12-25 投稿人 : 贝贝 点击 :

第九届上海双年展受命之际,我提出,如果要我出任策展人,我的目标就是要做城市馆。请允许我做实验,一旦我试验成功,请把它固定下来,作为上海双年展的固定模式。艺委会问:我们上海双年展有这么大的号召力吗?要不要今年先试试水,先做个概念出来就行了,比如说,派几个人到若干城市考察,先做个文献展?我说,2012年,办过世博会之后的上海,不能用一个文献展来让人们失望。你们让我试试吧,能做成几个就做成几个。其实只要有七八个、十来个城市来参加,这个城市馆的概念就基本成立了。

我的原计划是,今年做出十几个城市馆,它们帮助切割掉庞大的火电站美术馆的3楼和5楼空间(没有4楼)。我们自己只需要专心做好1楼和2楼的主题展就够了。今年美术馆新建,空间至今还在建设中,美术馆的人员团队也还不到位,做那么大的主题展实在是难以想象的。等到下一届,早一点定策展班子,能够做大一点的主题展,就可以把城市馆分布到上海各大艺术空间和民营美术馆,形成一张上海双年展地图。这就和威尼斯模式更像了一点。我想象艺术界的国际访客们来到上海,发现除了两家航空母舰级别的官方大美术馆外,其他的如民生、外滩、喜马拉雅,都是核潜艇和巡洋舰,都能成为上海双年展的一部分,一定会非常震撼。等到再下一届,就一定会出现有人主动要求来做城市馆以参加进上海双年展,我们不仅不再需要为这样的主动要求参加的城市馆掏钱,还要审查他们的作品方案质量,才能发放我们上海双年展的标志给他们用。这种情况出现得多了,成为常态,我的城市馆构想的目标就真正实现了。

目前的结果是,第一,参与的城市馆已经达到30个以上。第二,今年已经要把城市馆做到上海市的各个角落,形成那张“上海双年展地图”,这张地图将包含民生、外滩、喜马拉雅等民营美术馆,各大艺术区和上海城区的各处,共襄盛举,上海双年展将会进一步成为整个上海艺术界共同的事业。第三,今年就已经出现了有国外城市主动要求做城市馆加入的局面了。

这种情况,首先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后世博时期的上海,号召力大增,为城市馆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根基。其次也因为,上海这些年民营美术馆和艺术空间的发展实在是很兴旺。上海这座伟大而厚实的都市,真的隐藏着神奇的可能性,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我带着新西兰国宝级的艺术家VincentWard到外滩源联合教堂看场地,这个大师一进教堂当场就激动了,说,我的助手为什么没有想到在教堂给我做展览?接着他说,我们总统要来参观展览,有什么可以做酒会的地方吗?我们微笑着把他带到外滩源会所,这哥们当即再次崩溃了。当初开始构想城市馆的场地之时,我怎么也不能相信,在南京东路外滩寸土寸金之地,居然有整座大楼的老建筑会成为上海双年展地图的一部分!

事情进行得顺利,我开始贪心不足,得寸进尺。我对学生们说,是否应该给世界各城市的文化机构直接群发邮件,邀请他们自己来报方案做城市馆。我们出场地,不再掏钱,他们得完全自费。我相信,100封邮件出去,还能进来15家愿者上钩的。我们再从中挑选好的纳入“上双”城市馆。我的学生骂我“规模控”,我们都已经超额完成任务了,还要扩张,不怕把自己累死?

我当然怕累死,也焦虑人手不够,但是我还真是规模控。我之所以是规模控,是因为我深知在城市馆这一模式的运作上,规模本身具有能量,会转化为实质内容。这个道理就好比中国的人口规模决定了市场的大小,从而形成中国企业的议价能力。文化活动一样有马太效应,当我们的城市馆只有8家的时候,第九家就犹豫要不要来,就患得患失地掂量着来参加了能有什么收益。如果我们有了30家,再多吸纳就变得容易。人们开始觉得这是一个自己不应该缺席的盛大场合。数量越大,越会出现挤破头要来凑热闹的效果。我的目标是今后在上海形成“谁都不愿意缺席”的心理效果。所以,今年能够做几个就应该多做。这时候,数量胜过质量。

今后城市馆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定例,在国际上的影响进一步扩大之后,必定会出现世界上各种寻求自我表达的城市主动要求加入,并在上海主动寻找理想展示空间、相互竞秀的格局。实际上,世界上各种城市出于不同目的,均有文化推广的需求和经费。因此,这样一种类似于威尼斯双年展的“不愿缺席”的格局是可以预期的。一旦这种“谁都不愿意缺席”的格局出现,则主办方不用再为这些参与的城市馆投资,而只是给予认证和提供服务。如果上海双年展提供出这样一种平台,等于把世博会每两年一次地永久地办下去。

今年既然已经做到,今后的城市馆应该依然尽可能分布到上海的各种空间中,一直到各种经常参与的城市产生需求,建设永久性城市馆。这对世博园区内各类世博遗留空间的重新利用或许是必要的,而世博园内大量场馆空间的存在也提供了这样一种历史机遇。

圣保罗双年展虽然也采用国家馆模式,但是都集中在主场馆内部,最后变成只是一个扩大了的主题展,终难以为继。

散布在上海各处的城市馆所带来的人群的交通、宾馆、餐饮、旅游等各项收益,将成为上海双年展对上海市经济的回报。同时,对城市空间的渗透,本身也是对上海双年展无所不在的宣传。

世界上那么多城市竞相举办双年展,绝不是为了花钱买吆喝,也不只是为了营造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城市形象而已,事实上,成功的双年展应该是确实为城市带来收益的。而威尼斯双年展的成功秘密,并不只是因为它是百年老店,也不是因为它每年的主题展办得最出色,而是因为它的国家馆散播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还因为它的开幕时间和欧洲人度假时间吻合,这一点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上海这座神奇都市隐藏的几乎无穷无尽的空间,也鼓励我进一步扩张城市馆。此刻唯一让我踌躇的,只是我们的工作团队的体力。要承担更大的规模,需要有强大的运作团队。

相关文章

  • 不要落入书画伪作的圈套[图文]
    不要落入书画伪作的圈套[图文]

    王原祁(1642-1715)仿梅道人笔意纸本立轴,82×45.5cmRMB:1,800,000-2,000,000。书画作伪的手段古已有之,且前人之述备矣。但如今的藏家仍会一次次中了作伪者恶意的圈套。正如资深藏家蒋文进的告诫:“藏家们上当受骗并非真的毫无书画鉴定知识,而是当貌似天大的‘漏儿’摆在面前时,原本的判断力丧失殆尽,轻而易举地&lsquo...

    1461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朱大可:先锋思想需要有效的传递[图文]
    朱大可:先锋思想需要有效的传递[图文]

    采访者:周晓受访者:朱大可朱大可今年受邀作为第九届连州摄影国际年展的学术主持,一直对摄影有着密切关注的他谦称自己只是一个门外汉,每次对摄影的阐释都是一个挑战。而作为文化界极具影响力的先锋人物,朱大可对摄影艺术的先锋性和大众化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载体,摄影作品中包含的社会日常信息是大众理解摄影师的中介。没有这些易于理解的因素,先锋思想就无法获得有效的传递。周晓:作...

    1449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还原好莱坞的异类传奇[图文]
    还原好莱坞的异类传奇[图文]

    画家JonathanMeese为偶像库布里克所绘的画像。库布里克在世的时候,一直以离群索居而出名,并以我行我素的性格著称。在所有人的印象里,他并不属于好莱坞,是一个异类。但正是这个异类,连续创作出了《2001太空漫游》、《洛丽塔》、《全金属外壳》、《发条橙》等等经典之作。虽然就数量而言,他并非高产,但若论成就,他足可以媲美费德里科-费里尼这样的顶级大师。好莱坞的异类天才导演库布里克。本书从开...

    676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中国古典绘画空间理论与实践[图文]
    中国古典绘画空间理论与实践[图文]

    研讨会现场新浪收藏讯为配合合肥亚明美术馆举办的‘游观’智慧——中国画学术专题展”,“游观”智慧——“中国古典绘画空间理论与实践”学术专题研讨会于2013年12月30日下午在合肥市政务中心二楼10号会议室举办。张晓凌:游观智慧—中国古典绘画空间理论与实...

    1998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杨柳青年画中的生态美[图文]
    杨柳青年画中的生态美[图文]

    桃花坞年画图为日前杨柳青年画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年画制作的关键工序——彩绘。编者按杨柳青,是京杭大运河天津段沿岸多水环境中孕育出的北国江南。它以出产年画而享誉海内外。杨柳青年画,这种起源于农耕文化的传统民间艺术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它是如何反映自然生态美景,与人民的传统生活密切相连的呢?杨柳青,一个水美、人美的胜景佳地。古代大清河东流入海,在此交汇,故此地史称...

    509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尚辉:后现代境遇的花鸟探索与发现[图文]
    尚辉:后现代境遇的花鸟探索与发现[图文]

    秋光(中国画)柯桐枝柯桐枝花鸟画的当代意义,首先便表现在他对于传统花鸟画当代生命主题的自觉转变上。在他的作品里,已完全看不到古代文人士大夫的伤春感时、哀怨落寞、孤芳自赏,而是对于多姿多彩的花草世界的高歌赞美。他的《艳秋》《灿灿金杯》《欣欣向荣》《赏花欲趁春三月》和《万木霜天红烂漫》等,无不把花朵绽放的娇艳妍丽作为描绘的视点。在这些作品里,他择取南国热带亚热带的奇花异木、编织繁密茂盛的构图、厚敷...

    496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黄永玉:我这个人就是胆子大[图文]
    黄永玉:我这个人就是胆子大[图文]

    昨日,九十高龄的黄永玉先生出现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黄永玉九十画展”现场,与记者共同参观展览。(CFP供图)深圳商报驻京记者田泳“黄永玉九十画展”正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昨日,中国国家博物馆邀请了近50家主流媒体参加“黄永玉九十画展”媒体专场参观活动。上午十点多,九十高龄的黄永玉先生在展览相关负责人的陪同下出现在展厅。老人一身...

    416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黑成义:书法作品应易于辨识[图文]
    黑成义:书法作品应易于辨识[图文]

    近年来,一些求生、求拙、尚奇、尚怪的书法作品开始出现在各种展览之中,这类夸张变形的书法不仅让人难以辨识,更令书法的造型美、章法美、意境美统统不复存在,仅仅给人留下了满纸的“病态”。对于这种现象,津城书法家黑成义认为,书法家可以在创作中展示个性,但前提必须是写出来的字能让老百姓看得懂,既易于辨认又带有美感的书法才是好作品。好看又好认才是好书法作品广受书法界人士好评的黑成...

    1198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哈萨克族骨雕艺术探源[图文]
    哈萨克族骨雕艺术探源[图文]

    图1交河故城出土骨雕鹿头骨雕系指以兽骨或畜骨为材料雕刻制作的艺术品,或对骨质实用品的雕刻装饰。依雕刻技法可分线刻艺术、透雕艺术和圆雕艺术诸种。[1]追根溯源,最早的骨雕始于原始社会,是中国最古老的雕刻艺术种类之一。由于动物骨骼的质地细密坚实,经过处理后骨骼的色彩质朴,历久弥新,所以适于雕刻精美的形象。一、历史悠久的骨雕艺术在中国,骨雕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山顶洞...

    81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中国与西方人体艺术的区别[图文]
    中国与西方人体艺术的区别[图文]

    资料图片资料图片中国人对于人体艺术的态度,既没有古希腊时期人神合一的理想化精神追求,也没有文艺复兴时期强调性感与美感统一、美化人的自然属性的精神境界。中国激进美术把神韵气势、意境作为艺术的最高规范,追求“心性”实现。西方人体艺术中的维纳斯在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地理环境和传统文化的影响,相对于西方千姿百态的人体艺术,中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人体艺术表达方式。中西方...

    1168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乾隆皇帝是收藏界的破坏狂[图文]
    乾隆皇帝是收藏界的破坏狂[图文]

    御题诗兽面纹玉圭近日,艺术评论家石建邦一篇“炮轰”乾隆皇帝收藏品位的“檄文”引起了许多争论。在文章当中他指出,一向以儒雅风流、热爱收藏著称于世的乾隆皇帝根本就是个“破坏狂”。在好端端的玉器上刻味同嚼蜡的“御诗”、以累累印章和御题占满传世画作,将其弄得伤痕累累,都是这位皇帝经常做的事。皇宫内所藏的书画、...

    922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许江:难忘教诲[图文]
    许江:难忘教诲[图文]

    赵无极在中国美院做教学示范赵无极先生是当代著名华裔法籍画家,是当今世界画坛很有影响的一位大师。他以中国人的胸怀,吸收民族传统之神韵,博采欧美绘画流派之精华,融汇东西方之所长,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受到世界艺坛的推崇和颂扬。1985年5月,赵无极先生应我们的邀请,来到他的母校——浙江美术学院。学院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绘画讲习班,有来自全国8所美术院校的教师和浙美部分师生27人...

    390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藏云堂主林建军的艺术化人生观[图文]
    藏云堂主林建军的艺术化人生观[图文]

    林建军,莆风竹社副秘书长,工艺美术师,藏云堂雕刻艺术创始人,林建军精微透雕工作室创作总监,雕刻代表作品《羿射九日》、《香山九老》、《坐观云起》、《林苑献瑞》,沉香作品《八仙系列之泛槎》、《十八罗汉引佛》、《观音》、《风吹浮世》。林建军精微透雕作品文/特约撰稿徐谦人物名片>>>林建军,莆风竹社副秘书长,工艺美术师,藏云堂雕刻艺术创始人,林建军精微透雕工作室创作总监,雕刻代表作品《羿射九日》...

    1053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作为男性画史附属存在的明清女性绘画[图文]
    作为男性画史附属存在的明清女性绘画[图文]

    方维仪《蕉石罗汉图》轴故宫博物院藏李湜从成书于唐代大中元年(847),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开始,至20世纪初的清代末期,在千余年的岁月里,以男性为主体的画史、画传不下百余部,而专门介绍女性画家的书籍却仅有一部,即1831年,汤漱玉在丈夫汪小米的支持下编辑出版的《玉台画史》。从自然人口上看,女性与男性大体应该是比例相当的,而画史上性别比例的失衡,已经向我们展示了女性画家被表述的...

    822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欧阳中石:练书法不可偏信下苦功 应以少胜多[图文]
    欧阳中石:练书法不可偏信下苦功 应以少胜多[图文]

    记者王苡萱摄昨天,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欧阳中石先生(右图)在中国记协就“中国书法与中国文化”所作学术讲座中指出,书法的学习不能偏信下苦功,应该“学得少,抱得紧,以少胜多”。在欧阳中石看来,学习书法不可偏信下苦功,“倘若领会有误,再下苦功去重复,久而久之会将毛病巩固,反而有害无益”。他主张尽可能地理解学习对象的规律,多方面地理...

    453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